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模拟题及答案:提升国民公德素养 任重道远,只有政府增强了规则意识,社会才能有序运转,老百姓才会按照规则处事办事。
申论模拟题及答案:提升国民公德素养 任重道远
给定材料:
资料1
“不讲规矩”令很多导游对中国游客头疼不已。说好的集合、出发时间,有人就是不守时,让一车人望眼欲穿;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插队、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令旁人侧目;明明强调不要带水果入境,有人就是要“试试运气”,被拦下之后耽误了整个团队的时间……中国虽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客源国,但规则意识的欠缺,却让这一庞大群体的海外形尘。
其实岂止游客,当前,社会上漠视规则的行为屡屡上演: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半夜突击出台并实施新政而无视法定程序;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问题在不少执法部门中仍然较为突出;行人在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机动车驾驶人随意连续变道、转向不打转向灯;公交地铁乘客无视乘车规则做出不文明行为,且不听劝阻;某些单位“萝卜招聘”、岗位特供,规范的考录规则形同虚设;制度规则的失守更迫使百姓办事习惯了托关系、“走后门”,以致于出现了“无红包办不成事”、“无关系办不成事”的说法……这些的背后无不显示着规则意识的淡薄。
资料2
“情、理、法”三者未能融合统一是缺乏规则意识的文化原因。理想的“规则”应该是“情、理、法”三者的融合统一,如果现实中的法律实现不了三者的统一,民众则首先按照“情”行事。“情”可能是特定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是自身需要或者生活便利--为抄近路随意乱穿马路、为图省事乱扔垃圾、为满足烟瘾在禁烟区吸烟均是如此。
制度执行不力是缺乏规则意识的现实原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再完善的制度规则都形同虚设。
敬畏观念不足是缺乏规则意识的心理原因。在我国,民众保持敬畏的源动力更多来自于理性或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两点,离不开道德教育和人文启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人格平等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等。
请根据给定资料,以“规则意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围绕给定话题和给定资料,观点鲜明,结构完整;(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3)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增强规则意识任重道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国人把规则意识抛到了脑后,不守规矩、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中国式过马路”到飞机上危害公共安全的举动,从找关系、走后门到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不仅造成了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还影响了国家整体形象。有的外国人说,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类似的批评声、质疑声应该引起国人的集体反思。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全民守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在此过程中,增强全民的规则意识十分关键、任重道远。如果规则意识强,就会把学法、守法、尊法、护法作为一种习惯;如果规则意识弱,就会导致言行出格甚至违法犯罪。为此,至少可以在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等方面多做工作,让群众时刻牢记“规则”二字。
加强教育,增强“不想违规”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不想违规”真正内化于心,遵守规矩才能外化于行。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方式,逐渐破除很多国人“重关系、轻规则”和“重人情、轻法治”的思维定势。群众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开展“遵规守纪大家讲”、“文明新风百日谈”等活动,让普通群众“现身说法”,通过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教育感染力,也可以避免空洞式、单纯式的说教。
严格执法,营造“不敢违规”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要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就是因为用严厉的、苛刻的、不近人情的执法来处罚随地吐痰等社会陋习,让公民不敢轻易违规。人皆有惰性,通过严格执法来大幅度增加违法者的成本,用深刻的教训为群众提供反面教材。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坚持“一碗水端平”,防止选择性执法、柔性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各种违规问题,让违规者依法受到制裁,让社会公众做到举一反三、闻者足戒,不敢越雷池一步。
强化约束,提供“不能违规”的制度保障。坏的制度让人有漏洞可钻,好的制度让人三思后行。比如,可以尝试建立违规行为的预防制度,把各种违规苗头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有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罚睡点”,让开车几小时的司机强行休息,就是一种对违规疲劳驾车行为有效的预防。还可以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用“无数的眼睛”紧盯“疑似”违规者,让想违规、敢违规的人及时认清形势、迫于压力,果断收敛收手。
同时,还应该指出,政府自身也要依法行政,带头讲规则、守纪律,给广大群众做好表率。只有政府增强了规则意识,社会才能有序运转,老百姓才会按照规则处事办事。
当前,需要通过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涵养公共文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激发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常思守规之益、常念违规之害,培育守规则的现代公民和现代政府,真正迈向文明社会。
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脏乱环境如何集中整治
给定材料:
1.“早出晚归”的流动摊点、层出不穷的“店外店”、喧闹不已的夜市大排档……走在市区大街小巷上,经常冒出来的占道经营店家和摊贩,让过往行人、驾驶员头痛不已。
7月15日17:30分,记者在黄河四路渤海十路路口看到10多个摊点在人行道上排成一列,占据了大部分道路。在黄河二路渤海二路路口,沿黄河二路两侧占道经营的小商贩,使这一区域产生若干乱象,即乱吐、乱扔、乱堆、乱放、乱倒、乱挂等现象。
据了解,医院、车站、集贸市场、学校周边是占道经营的多发区域。市城管执法局城管监察支队支队长赵晓明说,每年取缔的流动摊点有6000多个,纠正占道经营7000余起,但是占道经营仍屡禁不止,走进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循环怪圈。
据介绍,城管部门就在市区内统一规划出十余处便民摊点,但因地处偏僻,市民去吃早点还要走上好远,最终也是无疾而终,所以大多数市民一般都会选择小区附近的流动摊点。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门口要是有正规的早餐店,谁也不愿意去马路边上吃土去,关键是没有啊!
2.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的面容,“城市牛皮癣”严重影响市容环境,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记者在走访市区多个路段发现,墙体都被任意涂鸦、张贴。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走访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四月份起,机构设立后,加强整治“城市牛皮癣”的力度,坚持治管并举,建立24小时的巡查制度,能及时发现制止乱张贴乱涂写行为,做到发现一处及时清理一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仍遇到困难。现在小广告业者实现了对“装备”的更新换代,改使用喷枪、雕版等手段,清理起来更加困难,覆盖也更加费劲。
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一直以来,乱贴乱画的小广告之类的城市“牛皮癣”都是让广大市民和城市管理部门非常头痛的“顽疾”。不过最近,南昌市青云谱区有关部门经过多次有效尝试实验,终于想出了一个对付这“城市牛皮癣”的好办法。
南昌市青云谱区利用一种纳米防粘贴环保涂料来对付“城市牛皮癣”。用了这种涂料的电线杆或墙面,3年至4年内,若墙面出现了粘贴类垃圾广告,在十几分钟内便会自然卷曲,用手轻扯或有微风即可轻松脱落。若是喷漆类垃圾广告,也只需喷洒少量辅助液,用抹布轻擦即可清除,不会留下污迹。针对乱贴乱画的小广告之类的城市“牛皮癣”,可以省时省力。
据了解,这种涂料成本比相似涂料贵约15%。目前,南昌市已经决定结合市容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这种新型纳米材料,以尽快彻底清除这些恼人的“城市牛皮癣”,还市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给定资料中反映了部分地区环境脏乱问题,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撰写针对环境脏乱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的行动方案提纲。
要求:内容具体,对象明确,不要求规范格式;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某市脏乱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现阶段,我市部分地段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乱贴乱涂现象严重,“城市牛皮癣”“久治不愈”。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市的正常交通秩序,同时加大市容环境的清理难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区附近缺少便民设施,只能选择流动摊点,客观上为占道经营提供了消费人群;许多城市管理难题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仅凭一个单位的努力很难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拟提出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整治:一是增设便民设施,减少流动摊贩的聚集,从而从根源上解决占道经营;二是利用先进防贴材料,降低乱涂乱贴的清理难度;三是推动城管、工商、卫生防疫等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加速对脏乱环境的治理。
申论模拟题及答案:校园应该禁用手机么?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
题目:一些学校专门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引起了一些争议。要不要在校园禁用手机,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围绕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诚然我国部分地区和国际上也有各种方面的尝试,但并未达成共识。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作为管理者,要因势利导。
【开头直接承接问题,指出在没有共识的前提下,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因势利导。】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开拓视野,与社会先进技术接轨;也能更高效地配合教师及时便利地完成教、学、评、测等环节,优势比较明显。但是缺点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分析部分,一分为二分别从正反两方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反两方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连接词、过渡句,以让文章更加连贯。】
正是出于趋利避害,所以国家教育部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做出努力。但是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考验着学校和家庭的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承上启下过渡段,指出应该趋利避害,学校和家庭应该多努力。】
作为学校来讲,不仅通过制定各种措施让学生自我规范,比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手机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也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的使用互联网平台,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家长方面应改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只有家庭学校联合起来,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到自觉,合理的利用手机而非被手机利用。
【对策段落,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本段采用的是分总结构。】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中的智能手机问题,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结尾总结提升,上升到教育的高度谈学生手机使用问题,并落脚在辨别能力和美好心灵层面。】
来源:
人民日报: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 赵婀娜 有修改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