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产品流行,适应了消费经济转型特点,反映着消费新态势。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复习资料:“网红”产品 靠流量更要靠质量,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复习资料:“网红”产品 靠流量更要靠质量
背景链接被称为“遛娃神器”的儿童轻便童车,抽样结果100%存在安全风险,且存在商家无法提供质量检测证明的情况。类似热销产品网络关注度一般较高,却潜存着质量安全问题。比如,发光冰块不过是内置了LED小灯泡,而一旦被误食便危及身体健康;走红的美白产品暗地里添加了违规的化学成分,使用时会释放出甲醛;发光气球受到追捧,但遇到明火或高温极易发生爆炸,此前就曾发生过气球炸伤多人的事故……如何保障“网红”产品质量,有效防范相关安全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网红”产品并不局限于特定物品,也可以是景区、餐厅、游乐项目等。但网红产品如果总是投机取巧、追求一时“爆款”,忽视了产品质量安全,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对“网红”产品来说,只有经得起时间检验,才能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综合分析]
时下,“网红”产品凭借新奇概念、独特设计,契合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一些社交平台形成传播热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同时,“网红”产品注重对接消费热点,讲究线上线下营销策略,改善了消费体验。
然而,也有不少“网红”产品只顾“红”而忽略品质。甚至线上花钱刷“赞”,线下雇人在门店排长队,夸大产品的功能;虚构各种奇葩的荣誉,自抬身价;合成加盟代理商“喜提车房”之类的照片,虚假炫富。有些营销手段已经涉及到违反广告法。从长期看,问题“网红”产品赚一把就走、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仅损害诚信经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也让普通消费者深受其害。
“网红”产品流行,适应了消费经济转型特点,反映着消费新态势。应当鼓励“网红”产品强身健体,既找准消费热点、挖掘“卖点”,也注重内在、确保品质,在追求“名气”的同时筑牢产品质量的底线。市场竞争,说到底要靠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守护产品质量安全,激活“网红”产品的价值优势,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前景必将更为可期。
[参考对策]
网络营销平台要把好审核关。从目前情况看,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红”产品背后的营销手段,但相关网络平台负有相应责任。例如,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为产品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有责任和义务对其采取监管措施。事实上,由于“网红”产品可以带来巨大网络流量,一些网络平台对违规营销行为时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必说关心产品质量。因此,应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从源头把好“网红”产品的审核关口。
从根本上讲,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相关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诚信追溯机制,对严重失信者予以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倡导“质量兴衰,人人有责”的理念,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提升群众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警惕虚假宣传、过度营销,携手将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赶出市场,方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品质优秀的“网红”产品脱颖而出,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材料来源:
人民日报:“网红”产品,靠流量更要靠质量 作者:朱玥颖
人民日报:“网红”产品应真红 郭笑迎
申论复习资料:仿古小镇不宜一哄而上
背景链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地方模仿西方建筑风格,先后兴建了一批罗马小镇、泰晤士小镇、佛罗伦萨小镇等,曾引起热议。
一些特色小镇千镇一面,历史文化街区缺乏特性,在当下已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位于四川成都市成华区的仿古特色街区龙潭水乡,投资巨大,占地面积达220亩,历时4年打造,清一色江南仿古式建筑,曾被誉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图”。刚开业的时候,很热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好景不长,如今,酒店、婚庆基地、饭店等绝大多数商铺纷纷关门,平时游人很少。花巨资打造的仿古小镇,几乎成为一座空城,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不少市民觉得非常可惜,很关心龙潭水乡的未来发展。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仿古小镇对于重建和修复城乡文化功能,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花巨资打造的仿古小镇昙花一现,不仅影响城镇形象,更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伤害投资者信心,因此,仿古小镇要有文化底蕴,不能一哄而上。
[综合分析]
在强调文化传承的当下,依托本土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的仿古小镇和街区日益增多,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的重要空间载体。但一些地方却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竞相模仿,纷纷打造仿古小镇。小桥流水、复古宅院、雕梁画栋,看似文化色彩浓郁,实则缺乏深厚底蕴和独特性,以至于热闹一阵就沉寂了。
这些仿古小镇没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空间上,没有认真研究每个小镇的独特自然机理和资源禀赋,而是套用一个模式。比如,某市内有两个江南小镇,相隔不过十几公里,但空间格局和主要建筑实际没有区别。二是在内容上,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一些规划者仅靠互联网上的碎片化知识进行主题规划,没能深挖独特文化和历史资源。三是在产业规划上,对符合小镇发展规律的独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开发不够。一些地方把古建筑、文保单位、文化名人、自然风景名胜等作为商业卖点,以此套取各种政策红利和市场投资。四是一些项目设计不切实际,对现阶段人民大众文化旅游的真实需要和实际消费能力把握不准。比如,在一些人口集聚度不高、交通不便、公共服务不足的地区建仿古小镇,就很难把旅游项目支撑起来,并导致一批新的烂尾楼项目。
花巨资打造的仿古小镇昙花一现,不仅影响城镇形象,更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伤害投资者信心。
[对策措施]
一方面,从供给侧出发,密切结合小镇的地理、经济、社会、人文等条件,精心研究和制定文化旅游消费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政策机制,有效引导独特的文化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表达方式,提高供给质量。
另一方面从需求侧出发,在内容创意和传播推广上下足功夫,认真研究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并结合仿古小镇和街区特有的空间、功能不断创新发展,努力营造传承特色文化和良风美俗的浓郁社会氛围和长久消费机制。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