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如今正是备考的时间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汇总【一】”,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汇总【一】
《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现象。
(3)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与最新发展动态。
2.科学教学知识
(1)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了解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认识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3)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具备科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前期分析
(1)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教材以及学习者特征,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确定科学教学内容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已有知识和能力,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
(1)理解“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
(1)能根据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展教学。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科学课程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理解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特点与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科学实验开展教学。
(3)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4)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3.能编制、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作业,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科学知识与教学知识 | 40﹪ | 单项选择题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设计题 |
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 | 35﹪ | 教学案例分析题 |
合计 | 100﹪ | 单项选择题:约27﹪ |
四、试题样本
一、选择题
二、简答题
5.以“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为例,简述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功能。
三、案例分析题
6.下面是一道作业题及某同学的解答:
问题
(1)指出该同学解答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5分)
(2)设计一个能帮助该同学学习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过程。(15分)
四、教学设计题
7.材料一
某初中科学教材“遗传是有规律的”一节的内容节选如下:
材料二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遗传是有规律的”的“内容标准”为: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了遗传现象、染色体、DNA和基因等相关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和遗传上的作用;(5分)
(2)完成材料一节选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
说明设计思想。(不少于300字)(30分)
样本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B 2.D 3.B 4.A
二、简答题
5.结合“原子结构的模型”发现过程阐述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满分10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具体的包括:(1)通过科学家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原子结构模型了解;(3)知道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已有的结论可能被修正。
三、教学案例分析题
四、教学设计题:
7.(1)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是一个DNA大分子,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一个DNA片段,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满分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①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清晰,满分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合,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满分10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③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重点阐述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某种(有无耳垂)遗传性状的出现是与来自父母亲的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相互作用有关,所以遗传是有规律的,满分15分,依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二】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学科知识 | 30% | 单项选择题 |
学科知识 | 43% | 教学设计题 |
学科知识 | 27% | 案例分析题 |
合 计 | 100% |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30% |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学习《声声慢》,有学生提出课文的插图有错误,窗前的菊花太繁盛,没有“满地黄花堆积”的凄清之感。下列教师的课堂评语中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一项是
A.插图问题我们还是课下再讨论,好吗?
B.有点道理,大家看看插图还有没有其它错误?
C.很有批判意识,敢于质疑教材,大家为他鼓掌。
D.观察很仔细,来描述一下你体会到的凄凉之感吧。
(2)阅读《祝福》教学实录的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生1: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是自杀!
(学生一片哗然)
师:杀出程咬金来了,说说你的观点。
生1: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生2: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致死。
生1: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了她,不让她做祝福的事,不做就是了。她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3: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生1:她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兴许在李镇、王镇能找到活干呢。
生4:“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有李四老爷,王镇有王四老爷。
师:你们的讨论已经涉及小说的社会环境。请大家阅读第一二段,想一想“鲁镇”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A.教师能抓住讨论的焦点,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B.学生讨论没有涉及问题的实质,影响了教学进度。
C.教师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
D.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究故事发生的背景。
2.教学设计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1)~(3)题。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文介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为:《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苏幕遮》(燎沉香)。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规定
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一位教师使用语文读本的方法。阅读材料,总结该教师使用语文读本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并简要分析。
①专题讲演。由小组讨论推荐中心发言人,或学生自荐谈感受。
②主题辩论。围绕本组感兴趣的篇章选题。辩论不求正规,只求思想的碰撞。
③精彩文段推荐。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两个环节构成。
④“我喜欢的20句话”。要求学生记住阅读篇目中印象最深刻的20句话并能够默写。
⑤“我最喜欢的文章排行榜”。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读本篇目打分,然后统计出数据并张贴出来与同学交流。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2)(3)两题。
我爱我“家”
(一)
①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我家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爸爸和妈妈有一张大大的双人床,而我有一间粉红色的小房间。对了,还有一只成天睡觉的哈巴狗。
②家,最让人依恋的是爸爸的肩膀、母亲的怀抱,爸爸的肩膀坚稳如山,母亲的怀抱温暖似春。早上起床有妈妈做的早餐可吃,晚上和爸爸一起游戏。周末我们一家人还常去爬山野餐呢!爸爸和妈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泰山、长城、金字塔、泰姬陵;巨石阵之谜,尼斯湖怪兽;蜂鸟只有两三只蜜蜂那么大,海马是由“爸爸”“生”出来的……
③哦,还有乖巧的小狗不断地摇着小尾巴……
④小时候,家是我生活的全部。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采,但我爱我家,我恋我家;家,让我放心地躺在她的怀里,让我串起一个个班斓的梦。
(二)
⑤大一点了,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一个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把我的手交到了老师的一双很温柔的手上。于是,我来到了学校——我的新“家”。
⑥学校里,有我的老师。老师,是舵手,带着我们在学海航行;是向导,领着我们在书山长途跋涉。老师,是无私的太阳,把光明和温暖不断地倾注到我的身上和心上……老师,是你告诉我生存的意义,为我指出人生的真谛。
⑦学校里,还有我的许多朋友。我的朋友是清风,总会带来清凉,扫除我心中的闷热;是久旱的雨露,滋润我心田上的花朵;是雨天里的一把小伞,是骄阳下的一片绿荫,是长征路上的甘泉……在学校里,我们放声地读书、交谈、拼搏,骄傲地大笑……
⑧我爱这个集体,这个“家”。
(三)
⑨与我的伙伴一样,我,黄皮肤,黑眼睛,流淌着我们祖先的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让中华民族的光荣、伤痛与我同在,让秦皇汉武的英魂与我同在;让杜甫、苏轼的华章、白发与我同在;让北国江南与我同在,让长江黄河与我同在;让少年中国与我同在,让中国少年与我同在;让飞天神舟与我同在……
⑩我们是花儿一样的少年,我们是挺拔的小树,我们是矫健的雏鹰,总有一天,我们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会在蓝天白云下翱翔……我心动于“家”,我爱祖国这个“家”。
(四)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三】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2)教学实施
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3)教学评价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
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 试卷结构
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学科知识 | 41% | 单项选择题 |
课程知识 | 18% | 单项选择题 |
教学知识 | 8% | 单项选择题 |
教学技能 | 33% | 案例分析题 |
合 计 | 100% |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27% |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英语学科知识与能力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具备从事高中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能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英语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掌握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等学科教学知识,并能用以指导高中英语教学。
3.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
4.英语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实施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5.英语学科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
了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
二、考试模块内容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学研究中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2.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与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筛选并改编适合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语言材料。
3.能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学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二)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理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语言教学观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2.理解国家颁布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及课程标准的其他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运用。
3.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的教学基本原则、讲解和练习方法。
4.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
5.能结合中外社会文化语境,设计并实施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三)教学设计
1.了解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英语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需求,能够说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定合理、明确与具体的教学目标。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筛选适当的辅助教学材料。
5.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活动。
(四)教学实施与评价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2.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英语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语言讲解、练习、提问、反馈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3.掌握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课堂活动的常用组织形式,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教师的作用。
4.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5.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整合多种资源,选择恰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
6.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知识与方法,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
7.了解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教学案例进行评价。
8.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语言知识与能力 | 27% | 单项选择题 |
语言教学知识 | 27% | 单项选择题 简 答 题 |
教学设计 | 27% | 教学设计题 |
教学实施与评价 | 19% | 教学情境分析题 |
合 计 | 100% | 单 项 选 择 题 : 约40%非 选 择 题 : 约60% |
四、题型示例
I.语言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语言知识)
(1)Thousands of ex-army officers have found _________ jobs in private security firms in the US.
A.lucrative B.ludicrous
C.longish D.lucky
(2)The manager persuaded the team to play the game. What actually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is statement?
A.The manager played hard.
B.The team played hard.
C.The team actually did not play.
D.The manager actually did not play.
2.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
Human beings are an irritant to Mother Nature, and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t took their brains five million years to evolve, She can rid Herself of them in an instant. This, however, may not be necessary, since humans seem to be racing to see if they can save Her the trouble. They behave so arrogantly, contending they are superior to Nature. Rain forests are being cut down or burned—not only polluting the air but also causing a drop in oxygen levels. The love affair people have with their automobiles, especially “gas hog” SUV’s, adds to the pollutants in the air and is, yet, another nail in their coffins. Since prehistoric times, humans have been stalking and killing animals, causing many, beginning with the mastodon and saber-toothed tiger, to become extinct. Modern civilization is rushing headlong to slaughter animals in wholesale lots, all the while trying to prove its superiority to Mother Nature, usually with disastrous resul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umans also have been defacing the earth, making scars upon the land. The throngs of people who responded to the lure of gold in the Yukon totally stripped mountainsides of trees above the Yukon River to make rafts in order to sail 500 miles to Dawson. Forty percent never made it! In the populated areas of the Himalayas very few trees remain since the citizens have cut them down for cooking and heating fires. With most of the trees gone, erosion occurs on a large scale, washing away most of the topsoil, making food production difficult. Even more disturbing is the fact that, due to large-scale cutting, the famous cedars of Lebanon, mentioned in the Bible, no longer exist. Along the same lines, so much of the rain forest in Panama is being destroyed that scientists are predicting the Panama Canal could fill with silt, thus prohibiting ships from crossing the isthmus, due to the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Deforestation and erosion, along with changing weather patterns, have led to the fastest-growing regions on this planet—deserts. All the while, populations are exploding worldwide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deserts means there is less arable land to fee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Starvation on a massive scale will run rampant, and whenever a noted ecologist or environmentalist sends out warnings about such dangers to human life, very few consider giving up any of their conveniences. For instance, they insist on using aerosols and traveling one-to-a-car, thus adding to the emissions, which cause the ozone holes to expand, leading to more cases of skin cancer—a vicious cycle, indeed.
To make matters even more critical, global warming is becoming an ever-increasing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s and animals. Polar icecaps are melting, and sections, the size of 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re breaking off. Traveling toward the Temperate Zones, they begin to melt, placing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fresh water into the oceans and causing an imbalance.
Humans further complicate their lives by allowing businesses to release pollutants in urban areas, in the name of profit. “Accidents” often take place at refineries where toxic fumes are released into the air that people and animals breathe. Pesticides are so widely used and pose such a threat that it is amazing all of them haven’t been banned.
Governments, anxious to appease money-hungry corporations and their stockholders, have allowed timber companies into National Forests to cut virgin-growth trees. Most of these businesses clear cut vast areas and often wait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time to replant.
Burning questions never cease: When will governments—local, state, and federal—corporations, and the rest of the human race realize what is happening to this planet? When will the race for profit cease to consume them? Perhaps it will come about when there is no land left to farm and feed the burgeoning population, or there is no clean water left to drink, or wildlife to balance the ecosystem, or, more importantly, when their children start dying. By that time, however, it probably will be too late.
1.In Paragraph 1, “another nail in their coffin” is similar in meaning to______.
A.a bad luck B.going dead
C.a blessing in disguise D.going from bad to worse
2.The author purposefully capitalizes the initial letters of Mother Nature because ______.
A.the author is clearly being sarcastic and suggesting that human beings show no respect for the nature
B.the author wants to emphasize the point that nature, like our mother, provides us with nourishment
C.they are used here as a proper noun personifying the might power of nature
D.they are words of very special importance
3.The author implies that travelling one-to-a-car______.
A.is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ravel option
B.should be discouraged
C.should be encouraged
D.should be punished
Transcribe the sound represented by the underlined letter(s) in the words and then describe it. (10 points)
II.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belongs in communicative practice?
A.Repeating sentences that the teacher says.
B.Doing oral grammar drills.
C.Reading aloud passages from the textbook.
D.Giving instructions so that someone can use a new machine.
2.简答题(中文作答)
(1)请辨析下列两个句子的不同点并解释原因。
Did you eat something this evening?
Did you eat anything this evening?
(2)英语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并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请举例说明。
III.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语言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本题用英文作答。
请根据以下信息和语言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本题用英文作答。
设计任务:阅读以下信息和语言素材。假设你将利用此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请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针对此素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课堂活动。
学生概况:本班为中等城市普通学校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0人。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意识较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设计需包括:
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方式、具体内容及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规划;
学习评价。
语言素材:(加粗单词为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above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 Nearly all of them lived in England. 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Look at this example:
British Betty: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American Amy: Yes, I’d like to come up to your apartment.
So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t first, the English language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Then gradually between about AD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These new settlers enrich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its vocabulary. 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In 1620 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 Australia too. English began to speak in both countries.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 At that time two big changes in English spelling happened: first Samuel Johnson wrote his dictionary and later Noah Webster wrote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
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in South Asia. For example, India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 During that time English became the language for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English is also spoke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and countries in Africa such as South Africa. 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fact, China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tell.
IV.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学情景分析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教学分析,本题用中文作答。
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片段中T指教师,S指学生)。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对话中的语言错误是什么?
(2)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效果如何?
(3)教师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纠错?请举例说明。
教学片段:
T: What did your mum do yesterday, Wang Lin?
S: My mum buyed the dress for me.
T: Oh, that is nice, your mum bought it for you, did she?
S: Yes.
T: Where did she buy it?
S: She buyed it in town.
T: Oh, she bought it in town for you. Well, it is very nice.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五】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 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 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 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 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 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 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 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2. 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2)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 教学评价
1. 物理学习评价
(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物理教学评价
(1)能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 比 例 | 题 型 |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 40% | 单项选择题 |
教学设计 | 27% | 教学设计题 |
教学实施 | 20% | 案例分析题 |
教学评价 | 13% | |
合 计 | 100% | 单 项 选 择 题 :约27% |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2.计算题
3.案例分析题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高中物理《物理1》某教材“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内容节选
材料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内容标准”
“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课前已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内容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作用
(2)完成材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不少于300字)
教师资格证报名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 | 教育心理学 | 综合素质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