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做行测逻辑填空题时常常会被虚词所困扰、干扰,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目中的提炼道理如何做?”,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主旨观点题目中的提炼道理如何做?
行测言语理解专项中的主旨观点题我们并不陌生,但如果提问是让我们去提炼材料中的道理,我们该如何下手呢?这类题目一般会让我们通过材料内容去得到一个道理和启示,通常会问我们通过上面的文段得到了一个什么启示或者是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类题型,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三大原则,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扣材料主旨、符合常理。下面带领大家通过两道题目来练习一下吧!
例题1:翻开许多城市的晚报,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刊登如下广告:“飞机远比汽车安全!你不要被空难的夸张报道吓破了胆,根据航空业协会的统计,飞机每飞行1亿千米死1人,而汽车每走5000万千米死1人。”汽车工业协会对这个广告大为恼火,他们通过电视公布了另外一个数字:“飞机每20万飞行小时死1人,而汽车每200万行驶小时死1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通过距离与时间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汽车远比飞机安全
B.面对媒体宣传我们不能单方面相信某些信息,了解事实真相还需要作全方位的分析
C.媒体只关心能否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不尊重事实
D.为抢夺客源,新旧交通巨头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解析:文段对比了航空业协会与汽车业协会通过媒体发布的两份针对安全问题的统计数据,从两份数据可以看出,仅仅是转换了解读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就完全相反了,由此告诉我们,面对媒体提供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究竟事实是什么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才能确定,所以选择B项;而遵循道理启示题的做题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我们要找到材料所述本质和根源,不要就事论事,因此不能停留在讨论飞机和汽车上,A、C、D项流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刻分析、针对本材料的本质进行分析而得到的道理,故排除。
例题2: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验室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文段中提到两个对比对象:北风和南风;对比过程:呼呼猛刮,徐徐吹动;对比结果:行人裹住大衣,行人脱衣而行。由此可知方法不同,一个柔一个刚,柔可克刚。所以选择A选项。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要想逻辑填空考得好,基础性储备不可少
逻辑填空,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绝对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最难的模块。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得体的遣词用字用句。所以,备考过程中,关于什么是语境、怎么提升正确的语感、阅读该怎么读,这些基础性储备知识就必不可少。小编在此进行指点。
第一、弄清楚什么是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任何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主观性很强,我们要做的是理解题干中作者的想法,进而选择选项,所以考生们不能想当然,不能钻牛角尖。
例:“下雪了”。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反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如果一个人看到外面飘着雪花,说“下雨了”,可能是在自言自语或者告诉他人一种客观事实;
如果是外边晾着衣服,这句话是在提醒自己或者他人收衣服;
如果这时孩子要去上学,这句话有可能是再提醒孩子多穿衣服防治感冒。
所以,不同语境下,一句话的意思是完全可能不同的,需要揣摩作者的主观想法。
第二、怎么正确提升语感
很多人都说语感很重要,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语感?这绝对不是你所谓的想当然,需要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段才可以。那么,作者到底是怎么想的,这要求我们明确考试中的文段都来自哪里,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去哪里寻找题干的源头,去阅读,去形成正确语感。
比如: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
第三、怎样阅读
首先,我们要学会断句,明确句意和段意。能够借助合理的断句、分层,大致知晓作者每句话的表达意思和整体的意思;其次,我们要能够借助上下文把握设空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找好呼应点,做出基本的判断;最后,借助语素联想和遣词造句区分出词语的不同,进而选择选项。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