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题解题指导:“接下来”怎么办”,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言语题解题指导:“接下来”怎么办
省考行测言语题目中有一种小题型,考察的数量不多,但是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它的提问特点是有“接下来”三个字,这种题型是承接叙述题,提问方式是:接下来最有可能讲?有很多同学很纠结,选择的答案一般都是错的,心里也很纳闷,感觉读起来挺顺的啊,但是这种题目让我们选择最佳的选项,所以就需要比较,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接下来最有可能选择什么。这种题目我们从材料本身和选项出发,利用技巧和方法可以快速解决这种题目。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解题方法
1.行文分析
通过分析行文,一方面确定作者的写作思路,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判断出整个文段是否是总分文段,文章结构类型不同,选择重点不同。
(1)总分文段,重点关注总结的部分
【示例1】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答案】D。解析:文段开始讲述了河的两岸风光旖旎,河的西岸一望无际,然后具体论述河西岸。尾句以野牛的视角引向两岸,前文具体论述西岸,接下来应该具体论述东岸,可知D是正确答案。A“河神”只是幻想出来的,所以说“传说”无中生有,排除。B选项“其他生物”和C选项“自己的家乡”无中生有。所以选D。
【示例2】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写入引发非议,甚至被斥为宣传迷信和伪科学。提到“阴阳五行”,人们常会斥之为迷信或巫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其实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概念和思想缺乏理解,或者是带有偏见。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是中国古代认识自然和社会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划时代的进步,可以与同时代古希腊的哲学理论相媲美。这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的神学和巫术,而是用“自然主义”的概念来认识自然世界。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将“阴阳五行”视为迷信和伪科学的深层原因
B“阴阳五行”与现代科学思想的关系
C“阴阳五行”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D“天人合一”思想是科学而非迷信的理由
【答案】D。解析:文段开始说“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发非议,甚至被认为是伪科学,后文从“阴阳五行”的角度具体论述前面的观点不正确,则接下来应该是从两外两个角度来具体论述前文的观点不正确。按照顺序应该为“天人合一”,则D为正确选项。A选项在原文中已具体论述,排除。B选项在原文中没有相关依据,排除。C选项社会地位在原文中已经出现,“可以与同时代古希腊的哲学理论相媲美”,排除。所以选D。
(2)非总分文段,重点关注尾句
尾句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在提问时,往往会说接下来会写什么,更多的是接着尾句进行叙述,所以要重点关注尾句。尾句类型不同,选择的方向也不一样。
(1)尾句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2)尾句提出话题-阐释“新” 话题
(3)尾句隐含作者倾向-具体说明该倾向
2.选项分析
(1)排除无关信息:选项论述的内容和题干没有关系
(2)排除已有信息:所论述的内容在题干中已经详细论述
(3)排除跳跃信息:会论述该选项涉及的内容,但是不会紧接着论述,和其它选项进行对比,看是否有跳跃性信息
二、例题
【示例1】以往我们的农民形象塑造形成两种习惯性模式:一种是正面讲述主人公如何在改革与保守或先进与落后等二元对立中凭借忍辱负重、自我牺牲或善良人品等方式化敌为友,赢得村民信赖,取得改革的进展;另一种则是通过主人公的一连串小品化或喜剧化故事去消解矛盾,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这两种习惯性模式的美学后果在于,农民形象几乎成了一成不变的符号,缺乏应有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与现实生活存在巨大落差。这种模式是对真实本身的扁平化。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对农民形象单一描述有什么缺点
B.什么是对农民形象模式化的描述
C.现在塑造的农民形象有什么改变
D.“真实本身的扁平化”有什么优势
【答案】C。解析:文段前文讲述了以往我们的农民形象塑造有两种习惯性模式并具体介绍这两个模式,接着论述这两种模式的问题。尾句主要论述该种模式的问题,按照尾句相关原则,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该问题如何解决。A选项农民形象单一的缺点,在文章已有论述,“缺乏应有的丰富性和吸引力”,排除。B选项,对农民模式化的描述在文章中已有论述,排除。C选项,现在有什么改变,是对于 问题提出对策相关的内容,当选。D选项,有什么优势和尾句内容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示例2】新员工作为单位的新力量,正经历着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这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而现实中,新员工由于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引起心理失衡,致使其难以激发出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减少,无法达到最佳状态。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新员工心理失衡的:
A.定义 B.诱因 C.表现形式 D.不良影响
【答案】C。解析:文段前文讲述了心理失衡产生的原因,尾句论述心理失衡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所有接下来不会再论述诱因和不良影响,所以可以排除B、D两个选项。因为原因和影响已经论述,所以不可能再论述含义,按照正常的下作顺序,应该先论述含义,再论述原因,影响等等,所以可排除A,C选项表现形式,原文当中没有论述,所以接下来最可能论述的就是C,所以答案选C。
通过前面的技巧、方法以及例题,我们不难发现,在解决承接叙述题时,我们要分析行文是否是总分,行文不一样,重点不一样。然后分析选项,选择的选项要和其它选项进行对比,确定最佳的选项。
2020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选词常见“相反相对”关系讲解
想必小伙伴们对于行测选词填空题时常会感到头疼,感觉考察的这些成语怎么都如此生僻,但实则我们的选词填空题最主要的还是想考察题干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上下文分析关系——相反相对关系。
相反相对
1.含义:文段的前后文呈现相反或相对的文意表述
比如说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与全就呈现了该特征。
2.标志:①转折词 则、但是、却、然而
②对照词 不是…而是…、过去…现在…、打破…建立…
③变化词 从…到…、由…转变为…
3.应对策略
此类文段,我们只需要通过抓住以上所呈现的标志词来判定属于相反相对关系后,再通过查找到暗示我们答案的语句,然后选择与之表述为反义词或背离词关系的选项就是咱们的正确答案了。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下面的题目来感受:
[例]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经过顾氏家族六代人 150 年的传承,其
藏书已逾 800 种,并大都保存完好,整洁如新。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
________,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楼内,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临摹 存而不论 B.观赏 束之高阁
C.评阅 秘而不宣 D.点评 无人问津
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正是由于家藏善本古籍的不可轻易示人,才使得藏书终年置于楼内,而较少有人知道。“存而不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不合句意,排除 A。“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与前文“置于楼内”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 B。“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不合句意,排除 D。“秘而不宣”意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符合顾氏家族的家训。
故本题答案为 C。
各位小伙伴在做选词填空的题目时,固然平时候对于词语含义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语境中上下文关系的具体分析,找好呼应点,观察选项,揣摩选项的设置意图,这样就能避免许多的坑了,以上便是小编对于相反相对关系的全部内容啦,相信大家通过本次的学习已经不会再选错答案,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加油!
2020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牛吃草问题
行程问题在公考行测中时有出现,每次出现的题型都不是很简单,却又非常讲究技巧。只要学会了方法,解起题来就会节省时间,正确率也非常高。今天小编就来讨论一个在行程问题的变化模型,通常我们称之为牛吃草问题。又有人称为牛顿问题,是科学家牛顿先生发明的,根据草原上的现象,草在不断生长且生长速度固定不变,牛在不断吃草且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相同,供不同数量的牛吃,需要用不同的时间,给出牛的数量,求时间。
①标准牛吃草问题
同一草场问题是在同一个草场上的不同牛数的几种不同吃法,其中草的总量、每头牛每 天吃草量和草每天的生长数量,三个量是不变的。这种题型相对较为简单,直接套用牛吃草 问题公式即可进行解答。
追及—— 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大,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
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 可供25头牛吃T天,所以:
(10-X)×20=(15-X)×10=(25-X)×T
X=5, T=5。
II.相遇—— 两个量都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其他原因每天减少的草量)×天数
例: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 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减少,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原有草量=(牛每 天吃掉的草+每天减少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减少的草量为 X,可供Y头牛吃10天,所以
(20+X)×5=(15+X)×6=(Y+X)×10
X=10, Y=5。
②极值型牛吃草问题
题目与标准牛吃草中的追及问题相同,只是题目的问法进行了改变,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吃。
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10-X)×20=(15-X)×10,求得 X=5,即每天生长的草量为5,要保证永远 吃不完,那就要让每天吃掉的草量等于每天生长的草量,所以最多能放5头牛。
2020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流水行船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在数量关系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流水行船问题。针对于流水行船问题,需要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对问题有足够分析能力。这就是今天小编介绍的流水行船问题。
例1:甲、乙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为 120 千米。甲港口滞留了 180 人,要将这些滞留乘客顺流送到乙港口。现派甲港口的一艘可乘坐 100 位乘客的客船来完成送达任务。已知该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90 千米/小时,顺流行驶的速度是 100 千米/小时。在忽略上下船时间的情况下,该客船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小时?
A. 2.7 B. 3.2 C. 3.5 D. 3.9
【答案】D。解析:分析题目,存在顺流字样,确定问题为流水行船问题。由于“甲港口滞留了 180 人”,但是每次只能由“甲港口的一艘可乘坐 100 位乘客的客船来完成送达任务”,也就是说每次只能送100人,那么一共180人需要送两次。送两次的过程就是说,甲到乙是顺流的过程,乙返回甲是逆流的过程,甲再送一趟去乙是顺流的过程。那么我们分析出来整个行程包含两次顺流和一次逆流。目前我们需要知道顺流的速度、逆流的速度和水速。目前题目已知“该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90 千米/小时,顺流行驶的速度是 100 千米/小时”,由此我们可知水速=顺流的速度-客船的速度=100-10=90。又因为逆流速度=客船的速度-水速=90-10=80。想求时间,根据前面分析“甲到乙是顺流的过程,乙返回甲是逆流的过程,甲再送一趟去乙是顺流的过程”,那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我们可以列出120÷100+120÷80+120÷100=3.9h。本题答案D。
例2:静水中客船速度是每小时 25 千米,货船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货船先从某港开出顺水航行, 3 小时后客船从该港同方向开出,若水流速度为 5 千米/小时,问客船几小时可以追上货船?
A.5 B.6 C.7 D.8
【答案】B。解析:分析题目,存在顺水和水流字样,确定此题为流水行船问题。由于货船先顺水行驶3h,那么货船这3h走的路程可以求出,是用时间乘上货船顺水的速度,由于“货船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水流速度为 5 千米/小时”,所以货船顺水的速度是15+5=20,那么这段路程是20×3=60,由于同时同向出发,确定此题是追及问题,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我们知道路程差=速度差×时间,根据前面我们可以得知,路程差就是货船顺水行驶这3h走的路程,再来分析速度差指的是,客船顺水行驶的速度-货船顺水行驶的速度,也就是等于25+5-(15+5),算出来结果是10。那么我们可以列出等式,60=10×追及时间,由此求得追及时间为6h。本题答案为B。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