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以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线索,从孩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的相扶相帮。大家读完这本书后,都有哪些感悟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蜻蜓眼》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蜻蜓眼》读后感范文(一)
《蜻蜓眼》写的不是蜻蜓眼的明亮、尖锐,而是写名叫蜻蜓眼的宝石,这条镶有蜻蜓眼的项链即给主人公带来幸福,又给她带来了伤害。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温情又悲惨的故事。这本书文字优美,情节跌宕起伏,全文充满浓浓的亲情,感人至深,堪称佳作。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那是一个离我们不远却很陌生的年代。太爷爷一心想让爷爷杜梅溪操控家里的丝绸公司,但爷爷却当了一名水手,漂洋过海,直到在法国马赛遇见了奶奶奥莎妮,他们一见钟情,最终爷爷奶奶一块回了老家上海,在蓝屋和可爱的孙子孙女度过一段时光,又度过了一生。
奥莎妮子孙满堂。奶奶最疼爱的是唯一的孙女阿梅。奶奶给孙子孙女织毛衣时,总会为阿梅多织一件。当孙子们想和阿梅玩耍时,奶奶也不让,怕他们伤了阿梅。每次经过蛋糕店时,奶奶总是给阿梅买一块蛋糕,但阿梅也会先叉上一块给奶奶······日子过得富裕又丰厚,幸福又美满。是多让人羡慕啊!
然而有一天,他们好景不长,爷爷突然从丝绸公司的老板成了普通员工,生活越来越困难。但爷爷还是为奶奶栽了一棵奶奶家乡马赛后花园的杏树,奶奶也为阿梅买了一架钢琴,但家里变的空荡荡的,东西全部被送到了当铺当掉了,蓝屋一天一天变成了空架子。这年秋天奶奶倒下了,为了奶奶动手术的钱,阿梅的爸爸妈妈瞒着阿梅和奶奶当掉了钢琴。当奶奶手术成功回到家,发现钢琴不见了,大发雷霆,把母亲给她的一枚镶有钻石的戒指当了钱,又把钢琴买了回来。生活虽然艰苦,但奶奶对孩子的情永远存在。这多么使人感动。
一九六六年,蓝屋的噩梦开始了。街上到处是呐喊声,喊着:“打倒什么什么”学校也变了,奶奶的孙子阿朗原来在在学校里的形象是令人羡慕的,现在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洋鬼子”污蔑奥莎妮是潜伏多年的间谍。阿梅在学校也深感不安,同学们离她越来越远。阿梅感到无比的孤独。
学校组织演出,阿梅演奏钢琴节目,当阿梅兴致勃勃的去演出,结果她的节目被取消了,她的梦破灭了!这是为什么?阿梅奶奶一家人多么痛苦,这是什么世道。我为阿梅不能参加演出而遗憾!
第二天上午十点,一些年轻人闯入蓝屋,污蔑爷爷是罪恶累累的资本家,奶奶是潜入已久的特务,一会儿蓝屋就被糟蹋了,他们非要搜出电台,发报机,搜不出,就任意乱搞,爷爷奶奶最终被那群人的头头押走了,奶奶送去砖厂劳动了,爷爷送去养猪厂干活了。看到这儿,我愤怒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这样残害老人吗!”
爷爷奶奶终于回家了,但奶奶的香水用完了,爷爷用一块战国时期的玉换了一个法国女子的香水,但又被误为老特务,被一群人拳打脚踢。我大滴大滴的泪水落在书上:“他们这是在干什么?爷爷年老体弱,这群年轻人,凭什么欺负老人!”我也被爷爷为了奶奶而负伤而感到无比。
年轻人三番五次的打劫蓝屋,又一次把爷爷的腿打断了,把奶奶的结婚礼物蜻蜓眼项链抢走了,把杏树糟蹋了。之后,爷爷告别了这个充满不公的世界。奶奶被一群人不由分说的拉走,让一个理发师为奶奶剃了一个“阴阳头”准备拉上街游斗,但奶奶被一个好心人放了,回到家,选择安详的离世,从容优雅。
两位无辜的老人被你们活活逼死,这些人真是禽兽不如,我不禁大骂起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都在宣传,继承发扬“尊老”精神。这些人真是可恶、可恨,应该对他们进行历史的判决!
此时,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奶奶的命运让人悲伤,使人可怜,难道她是外国人,有罪吗?爷爷奶奶的去世,象征着社会的混乱,道德的丧失,公平的缺失,没有是非之分,只有混乱的思想与秩序,最终受伤害的反而是善良无辜的百姓。
我看了这本书,即被他们一家,苦难中寻找快乐,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又被当时社会的不公而愤怒。我希望世界是公正、合法的,有是非之分,我也希望我们能与外国人友好相处,与世和平。
《蜻蜓眼》读后感范文(二)
曹文轩老师的新作《蜻蜓眼》讲述了上个世纪初的一段跨国恋情,渴望自由的爷爷抛下家业做了一名水手,在法国遇见奶奶并与她相爱,两人在法国定居、结婚、生儿育女。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奶奶毅然带着孩子们跟着思国心切的爷爷回到中国上海。他们一家人相依相伴,在战争、饥荒、贫瘠中艰难却又温馨地生活着。曹文轩老师的笔触温柔细腻,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甚至连当铺的伙计都被他赋予了鲜活的个性。但整篇小说最吸引我不是爷爷奶奶至死不渝的爱情、不是一家人风雨同舟的关怀体贴,而是曹文轩对奶奶奥莎妮“乡思”的描写。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不论古今中外,人们总是会在年轻时渴望离开自己熟悉的出生地,却又在一次次的漂泊中怀念起离开的地方,他们给这个萦绕于梦中不去的地方起名叫做“故乡”,在外的游子念到这个词就会泪流满面。《蜻蜓眼》中的奶奶奥莎妮放弃家乡和亲人,陪伴着爷爷和孩子们漂洋过海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却再也没能回到故土。
奶奶带着孙女阿梅去看黄浦江,看海,看海那边的马赛。奶奶时常抚摸离开法国时母亲送她的小皮箱,并在阿梅带着箱子去夏令营时发了火。这一切的思念与生活的苦难不断纠缠,直到最后就如同琴弦再也忍受不了音符的拔高而忽然断裂那般,奶奶去世前在手心写下“我要回家”,这是这位优雅的女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可以这样说,奶奶的一生是幸福的,她与爷爷相爱到了白头,遵守了对太爷爷的诺言,担起了抚养儿孙的重任;但她同时又是不幸的,一别故土几十载,再也没有机会看看故乡和亲人,只能年复一年地望着黄浦江,将一腔思念寄予大海。更令人悲伤的是,这份思乡之情在那个时代终究无法得到妥善的安放,她只会被埋葬在这块她生活了半辈子,给予过她幸福和苦难的异乡土地。
但这种思乡的感情并不意味着奶奶奥妮莎对跟随爷爷来到中国感到后悔,这种感情与她对这个家庭的爱、对这片曾经陌生而如今熟悉的土地的爱是不分上下的。奥莎妮思念家乡,但也同样积极生活,她没有因为无法见到亲人就消极处世,这份思念被她放在心底。她对家乡的思念如同一壶酒,不断经历岁月的沉淀,在越发醇香的同时又因为无法见到天日而掺入了丝丝苦涩。
小说将奶奶对于家乡、对于过去的回忆通过插叙的手法穿插于文中,奶奶将她的家乡亲人、童年岁月、恋爱经历作为故事讲给孙女阿梅听,这种插叙手法的巧妙运用给文章增加了一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朦朦胧胧的忧愁,时空和视角在这里交织,看着过去,却活在当下。
思乡之情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思念之情,它的思念目标基本上是固定的,但这种情感又是虚拟的,如何用一种笔触来描写触摸不到的情感?我国古代通常会借用“月亮”这一典型形象来寄托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还有的作品会通过在异地想象家乡的故人故景来间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例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在《蜻蜓眼》中,曹文轩老师将思乡这种虚拟的情感实体化,把它寄托在作品中出现的具体事物上,这种写法使得思乡之情更为具体,更充满感染力。这份寄托是奶奶的小皮箱,是爷爷为奶奶种下的那棵杏树,这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让奶奶“睹物思人”的。从小皮箱到杏树,则又是一次转变。小皮箱是奶奶的母亲在送别时给她的礼物,杏树则是爷爷为了缓解奶奶的思乡之情特意栽种的。小皮箱中装满了奶奶对家乡和童年的回忆,而杏树不仅仅是奶奶思念家乡的寄托物,也承载了爷爷对奶奶深沉的爱。这份爱伴随着奶奶对故乡的思念,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历经风雨,生生不息。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