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每上一节课都是要提前做教案的,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孙权劝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孙权劝学教案范本【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预习、解释重点词语,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学生阅读感受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运用:
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问答法;以朗读贯穿全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领会劝说的艺术。
2、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鲁肃赞学与孙权劝学之间有何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刮目相待》动画视频。
2、出示课题。
3、补充介绍作品、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欣赏(听准字音和停顿)。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3、预习汇报:解释部分没有注释的词语。
4、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5、结合图片,概括本文内容要点。
三、研读课文,朗读加深体会
1、分析第一层:
(1)一劝:揣摩:“不可不学!”句式有何特点?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心理?
(2)二劝:思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揣摩:“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劝说好吗?为什么?
(3)小结第一层,探讨朗读技巧,指导朗读。
2、分析第二层:
(1)揣摩:“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这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
(2)揣摩:“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总结全文对话为主的特点,回顾体会人物对话语气,分角色朗读。
4、谈谈学习本文的感悟:明白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启迪;欣赏读书的名人名言。
四、作业设计。
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分别解释并各造一个句子。
2、搜集三国故事中的成语、熟语、典故或名言警句共五个(条)。成语、熟语请查明并写出意义,典故请简要写出事情。
3、假如你的好朋友上课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没有上进心,你打算怎么劝说他?
小学语文课本孙权劝学教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1、领悟读书益于人类发展和充实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语
3、善于品味揣摩语言,真切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图片导入 [展示人物绘像孙权与吕蒙,并介绍
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吴王孙权,大将吕蒙。吕蒙跟随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曾评价吕蒙“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吕蒙最大的功绩莫过于率军袭破蜀将关羽,占据荆州。他最初本是一介武夫,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和功绩呢?今天,我们就在《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
二 、检查预习
☆ 提问交流文学常识要点 多媒体展示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著有《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编年史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书名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 三 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3、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意 四 理解感悟
1、结合注释,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教师巡回答疑,并将共同的疑难板书。
邪:表示反问语气,“吗”
耳: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乎:表示感叹语气,“啊”
遂:就,于是
何:什么
乃:于是
岂:难道
谓:对……说
2、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1) 全文共129个字,叙事简练又不失内容上的精华,作者共叙写了几件事?
多媒体展示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与吕蒙论议、鲁肃与吕蒙结友
(2) 详写、略写什么内容?
多媒体展示
详写:劝学、论议
略写:就学、结友
4、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1)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语言描写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那么孙权是如何劝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4)重点讨论:劝学的结果如何呢?(结合课文回答) 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赞叹
①通过鲁肃、吕蒙两个人的对话得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才、敬才
(6)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听取意见、好学
并试着读一读他的语言,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自豪、自得
(7)孙权、吕蒙对话与吕蒙、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5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人物身份,表现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多媒体展示
1孙权:能言善劝,对下属严格要求,有关怀爱护之心
2吕蒙:勤勉好学,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3鲁肃:善于发现别人长处,敬才爱才
三、拓展延伸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的有什么异同?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的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六探究反思
1、学与不学,吕蒙的变化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学习不能推诿,要从现在开始努力;
(2)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学有所成。
(3)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欣赏完孙权高超的劝说艺术,我们能不能也用你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来劝学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讲述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文章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故事情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的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值得诵读的珍品。
九 布置作业
1、找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并用它们写出一段话
2、默写课文
小学语文课本孙权劝学教案范本【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学语文课本孙权劝学教案范本【四】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潜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明白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样,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证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㈠、小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三、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够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