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挺多的,那么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同学们知道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
1、概括主要事件 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 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析句子 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如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 (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
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 (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
4、对含有某个特殊词语的句子理解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来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根据原文分析问题 。 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六、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 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 :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 、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 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七、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3)议论 (4)描写 (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八、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九、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做此类试题要认真审题,明确限制的角度,不可将自己读文的感受面面俱到地回答。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从文章中跳出来,联系现实生活。而你们失误最多的地方就是不能“结合事例”谈看法。这类试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因此语言简洁、流畅、有文采就是更高的追求了。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 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 (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
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
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 (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开头语段有何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xx说明对象;(2)突出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xx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xx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xx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xx到xx。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xx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xx到xx。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xx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列图表
9、xx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
10、xxx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xx词语意思是xx,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xxx,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一定要联系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不能删去的原因、理由。(这是关键)不能删去:可能与文意不符/可能与客观实际(事实)不符/可能与人们认识事物规律不符3、这个词体现了(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xxxx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xxxx,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xx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拓展阅读: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说明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阅读事物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东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质特征,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性词语,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应注意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过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各个部分与被说明对象之间的联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还要注意各个部分与事物特征之间的联系,再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说明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明确说明的线索是进一步掌握说明顺序地关键一环。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