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七届六中全会一闭幕,各地各部门立即兴起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新华网原创评论栏目《新华网评》策划推出专题系列评论——“全国部分地市宣传部长文化改革发展评论”,请地市宣传战线上的“一把手”当一次“评论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撰写评论,建言献策。《新华网评》栏目将陆续发布,以飨网民。今日推出第六篇。
“全国部分地市宣传部长文化改革发展评论”之七:
如何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兵
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笔者认为,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抓手,积极挖掘并培育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走向世界是途径之一。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的已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尚待挖掘。培育并打造积极健康的地域特色文化,对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培育打造地域文化,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建筑艺术等,都是地域文化的亮点。自然资源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也可以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如冰雪文化、湿地文化等。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充分研究地区文化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特色等因素,把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培育成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精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培育得好,很多地域特色文化是可以走向世界的。
要精心培育地域文化品牌。一个好的文化品牌,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地域文化品牌的成长,需要精心培育,再好的地域文化品牌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扶持,也很难成长起来。各地都有很多潜在的地域文化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但由于没有政策和资金扶持,很难开发出来,因此地方政府要给予支持。此外,开发建设中要开阔眼界,拓宽融资渠道,把地域文化品牌的开发建设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要加强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地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相比较存在,相联系发展的。加大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山之石可以攻己之玉;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引进,可以带动地域文化发展;学习文化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不断增强地域文化独特魅力。因此,在培育地域文化发展中,要开阔思路,打破地域局限,通过广泛的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地域文化发展。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外在呈现,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各地要积极扶持地域文化发展,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品牌,让更多的地域文化品牌享誉国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哈尔滨市文化改革发展亮点:打造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名城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9.38亿元增至2010年的139亿元,年均增长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83%,提高到2010年的3.79%。
目前,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民间民俗博览会、中国青少年动漫周、中国冰雪动漫展、华语电影产业盛典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成为重要文化品牌。“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获得2008年度“中国十佳文化节庆”称号,哈尔滨中央大街获得首批“中国历史名街”称号。哈尔滨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去年6月,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
冰雪大世界、平房动漫游戏、松雷原创音乐剧、太阳岛景区、冰上舞蹈杂技等5个园区基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正在建设的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今年6月,松雷集团创作推出的原创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全国巡演,产生较大反响。
“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哈尔滨特色文化品牌。以群众合唱艺术歌会、音乐博物馆、中央大街“音乐之街”等为依托,打造音乐文化品牌;以“冰雪节”、“松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等为依托,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公务员报考条件 | 公务员报名入口 | 行测专题 | 申论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