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

字典 |

2022-05-05 14:42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如果你是一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对于此次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看法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现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印发给你们,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多种形式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实现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全覆盖。加强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制定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并报教育部,明确学校课程实施的工作要求。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

  “信息科技”在此轮课程设置中落实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

  新修订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均作了大幅度调整,本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信息科技课程理念

  1. 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

  2. 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

  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

  4. 倡导真实性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信息科技课程内容概述

  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1) 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数据的组织与呈现一数据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2) 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一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3) 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一数字化成果分享一万物互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⑷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一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则与方法一基于物联网生成、处理数据的流程和特点。

  (5) 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护一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一防范措施、风险评估。

  (6) 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体验一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一伦理与安全挑战。

  信息科技课程从1~9年级,分四个学段进行,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

76QRJE%IK(Q1F)W7EK@D`MX.png

  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

  课程实施一章中包含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四部分内容。评价建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省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1) 考试形式

  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釆取灵活多样的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如纸笔测试、上机实践、自适应测评等。

  (2) 命题原则

  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命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素养立意

  严格依标命题

  创新试题形式

  (3)题目命制

  具体试题的命制,需要按照“明确测评指标一预估试题的难度水平一确定测评题目的类型一确定试题情境和任务一确定测评题目的评分标准”的流程来进行。

  样题 (纸笔测试题)

O}1Z95U9UBS~PQO%PBWSUP1.png

  信息科技教育普及历程

  在此次调整之前的 20 年,义务教育阶段与信息科技相关的教育内容一直被组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且相关教学内容也较长时间没有系统性调整。

  2001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将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实施。

  2003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明确在高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创新都被信息科技深刻影响。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的原内容已不足以支撑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在过去的五年中,教育部也已及时做出了一些必要的阶段性调整。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系统设计了“趣味编程入门”“走进程序世界”“开源机器人初体验”等25个学习主题,推荐给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网络应用能力,增强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

  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版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大纲(并于 2020 年修订),提升了“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课程的学分占比。

  2020年,各省陆续开始更换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新教材,正式在教学环节落实新版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大纲要求。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一直都是一门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完成修订,2018年1月正式颁布。

  在新一轮修订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完成了修订。这是在2003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基础上的一次修订,得利于03版本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所创建的信息技术教学生态,继承和发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一直以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境脉。

  此次修订的最重要变化是什么?

  可以用三张图进行诠释。

  第一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3GP6CF~297YH]FDW~MU9EHB.png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一个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提炼,是通过学科学习,学习者不断建构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信息的增长并不直接提升我们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重点反应一个人对于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判断的综合能力与品质。

  计算思维:其内涵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和系统化”四个方面。其一,形式化。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关键要素,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其二,模型化。建立信息处理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三,自动化。探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实现解决问题方案的自动化运行。其四,系统化。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将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现代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其内涵表现在社会成员需要正确理解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关系,遵守其中的规则与要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担负起信息社会成员的责任,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理性判断,参与共建,树立信息时代的价值观。

  第二张图:信息技术学科核心大概念

R375RMSJH6IB7B3B6X}(T`E.png

  学科核心大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核心,有别于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人的能力、品格与价值观,核心大概念指向知识结构本身。核心大概念有助于学习者抓住学科核心,把零散繁杂的知识有序组织,并在不断的学习活动中持续性地理解。因此,可以这么说,个体对于学科核心大概念的持续性不断深入地理解与建构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形成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核心大概念:分别是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加工的对象,例如图像、声音、字符、数值等。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精确的算法是计算工具有效计算的前提条件。

  信息系统是由用户、硬件/软件设施、数据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合理设计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感知、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

  信息社会是通过创造、 分配、 使用、 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其中的社会成员通过创新、高效使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此获得较高的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优势。

  第三张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1]_A%R}U1H[W`XFY}6P%U`C.png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设置,包含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六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校继续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的学习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造提供条件,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其中,前三个模块(“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是为学生升学需要而设计的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相互并列。后三个模块(“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选学。

  选修包括两个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面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预留空间。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高中学校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这就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三张图让我们把握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全部。整本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也并非全部,因为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真正使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学习落地依旧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如何基于真实情境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设计使得学生持续理解学科核心大概念,如何真正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新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发布自21号也有几天了,一直想把自己的学习感受记录下来,每日总是忙乱中,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今晚终于下定决心不能再给自己找借口,要抓紧时间记录下来,虽然还没有完成成型,权当是自己初次的学习心得,后面将结合义务段新课标的培训和前阵子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培训以及不断完善,这里就当自己学习的档案袋了。

  从总体的课程课程方案上看,信息技术课程交出接力棒,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科技”同时信息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占到九年学习的1%-3%,虽然占比依然少的可怜,但是也已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各个学科的占比情况如下图。

8P@O%FAXOUS0CD`6NB$9Q)S.png

  从课程性质上看,更加强调义务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也更加强调与高中信息技术的关联性。

  从课程理念上看主线十分突出,由原来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布和信息安全的主线转变成为“以数据、算法、 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主线,更加贴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需要。从课程目标上看再次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四个核心素养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本次的课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部分,这点更加体现了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紧密结合。

  从学科内容上看,更加强调跨学科的学习,不论五四制还是六三制根据安排都是从一年级开始信息科技的课程内容,但是作为单独学科是从三年级开始到八年级结束,除此之外的时间段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都是融入了语文、道法、数学、科学和综合实践等课程中,同时在每一段中都设计了跨学科的主题,这项内容的添加更加印证了STEM学科的引领地位,更加说明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

  在课程实施上更加强调关注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利用真实情景开展学习,更加强调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个性化学习,在这里又和大的课程改革目标以及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再度统一。

  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将学习学习过程和阶段性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综合考量,更加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自主可控”频繁出现,我统计了一下出现了25次之多,涵盖到了自主可控意识、自主可控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自主可控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好理解,在这个学科中频繁出现,更是突出了本门学科的核心——自主创新。

  我们有理由坚信新的课程改革并将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引发伟大的变革,通过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努力,让卡脖子的情况不再重现,让自己不再受制于人。前面提到的意义、目标、实施、评价都是瞄准了一个终极目标,这也是21世纪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

_G4Z3P9A8U6JXX3S9$~4JL8.png

  信息学奥赛是五大学科奥赛之一,前50名可以获得清北免试录取资格。因此,这几年信息学奥赛日益火爆,这次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与所有课程一样,信息科技课程也强调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1)信息意识

  (2)计算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这一点可谓非常及时。现在的信息推送机制,个人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提升孩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尤为必要。不过,要达成这一点其实远远超出了信息课程的范畴,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思辨能力和自控能力等紧密相关。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的长处,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和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可以说是信息社会中每个人的必备技能之一。但需要警惕的是,利用信息科技获取资源要避免形成拿来主义甚至抄袭的不良倾向。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这一点也提得非常到位和及时。我们有些不法分子把网络当成法外之地,各种网络欺诈、盗取行为层出不穷,此外,还有那么一部分人肆意使用网络语言暴力进行人身攻击,酿成了许多悲剧。为此,我们要尽早让孩子明白网络空间是人们活动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遵照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

  我今天重点来谈一谈计算思维这一块。虽然说计算思维不完全等同于编程,但编程与计算思维密切相关。关于计算思维的内涵,《课标》是这么说的: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信息学竞赛更侧重计算思维中算法设计的部分,并没有覆盖计算思维的全部内容。有人曾问我信息学竞赛到底该学C还是C++,其实这俩没啥区别。因为,信息学竞赛学的C++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作C++ without class,也就是剔除了面向对象元素的C++。

  这个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学阶段的信息学奥赛。我自己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任教,就发现我们的程序设计教学存在一个缺陷:重算法、轻架构。这个问题不仅存于编程,还衍生至研究本身。我发现我的许多研究生一开始阅读论文时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还没有俯瞰全局掌握整个系统的架构之前,就陷入算法细节的泥沼。

  因此,我在2019年参与起草《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第1部分:图形化编程》时就提出要让算法与架构并重。最终,这个思想被写入了标准文档。具体内容,我在《图形化编程可以教给孩子什么?——一名系统结构研究人员的观点》一文中有详细阐述。

  这次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思维的阐述,可以说是很到位的,希望这一标准的有效实施可以适度纠正我们在编程教学中重算法轻架构的做法。

  我当时在给800名小学生做计算思维分享时,最后总结的计算思维内涵如下,可算得是计算思维几个相关概念的进一步解读:

  (1)如果觉得困难,就从简单的开始尝试;

  (2)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易于解决的小问题,组合小问题的解得出原始问题的解;

  (3)善于发现并利用问题中重复出现的模式;

  (4)分析看似不同的问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抽象出共性;

  (5)善于利用已有的解决方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6)泛化解决方案(即算法),使得它可以解决一类问题而不是单个问题;

  (7)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止一种,分析与评价不同解决方案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可究竟该怎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呢?中科院计算所的卜东波和包云岗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的兰艳艳教授共同指导六个孩子写了一本书《少儿计算思维养成记》,可以说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思维的范本。

  可以看到,与编程相关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三学段,也就是小学五六年级。课标提出了几个具体的目标:

  (1)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

  (2)认识到不同算法存在时间效率的差异;(如果再进一步,就是时间复杂度分析)。

  (3)会使用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编程解决实际任务。

  (4)会进行问题分解。

  (5)会利用反馈优化系统。

  说实话,要达到这个目标,目前分配的课时量恐怕是不够的。

  而第四学段则是更为综合的系统设计与搭建了。

  (一)关于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变化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改,对于中小学义务段信息技术(科技)学科来说,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首先,义务段信息科技学科之前没有课标,学科教师参加各类评比和选拔,基本上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尽管浙江省、宁波市之前也出台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议和问答,但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来说,总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这次终于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其次,信息科技以前是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附其上,这次独立出来,不再有之前随意减少课时的痛苦与无奈,信息科技教师也可以扬眉吐气了。

  我今天从教育部网站下载了义务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边看边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通过梳理,我发现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与之前我们经常提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相关的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以下是我个人感觉,仅供大家参考。

  从任务驱动到项目驱动 。以前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得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然后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多会设计一些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而这次课标里,提到了项目驱动,与时俱进。

  从技术进化为科技。纵观之前的教材,里面的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技术的培养,有人戏称小学教材(浙江摄影版)是微软公司的培训手册,里面主要涉及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初中教材延续了小学教材的部分,增加了 Adobe Flash的内容(已经淘汰),以及VB语言。而这次从科技的角度,避开了技术的学习,更多的从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等入手,将培养数字时代的新居民作为目标,因此里面增加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程序与算法等内容。

  相对于之前的信息技术教材,现在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起点更高,同样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可想而知,教学难度增加了不少。因此也要求从事信息科技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迭代,毕竟信息技术是变化最快的学科,比如数学教师的知识体系可能几十年只更新了一点点,而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了,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要更新。同时注重多学科整合,突显STEM。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目标。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课程内容

  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1) 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数据的组织与呈现一数据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2)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一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3)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一数字化成果分享一万物互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4)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一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则与方法一基于物联网生成、处理数据的流程和特点。

  (5)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护一规避风险原则、安全观一防范措施、风险评估。

  (6)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体验一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一伦理与安全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信息交流与分享

  (二)信息隐私与安全

  (三)跨学科主题 数字设备体验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在线学习与生活

  (二)数据与编码

  (三)跨学科主题 数据编码探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身边的算法

  (二)过程与控制

  (三)跨学科主题 小型系统模拟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二)物联网实践与探索

  (三)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

  (四)跨学科主题 互联智能设计

  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分析通用2022年

  2022年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详细解读

  2022年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全新解读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260485.html
延伸阅读
在我们平淡的日常里,有时候会心情不好,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表述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心情不好的文案发朋友圈热门”,仅供参考,祝你阅读愉快。心情不好的文案发朋
2022-05-05
信息技术在此次课程设置中落实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对学生来说。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精选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各省、
2022-05-05
对于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改革,其中就有信息技术这一门,你准备了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分析通用2022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各省
2022-05-05
把你知道的周末愉快的句子和朋友分享吧,忙碌了一周,歇歇更有力;紧张了一周,放松添活力;拚搏了一周,减压加动力;奋斗了一周,调适强能力!周末找快乐,幸福增心力。你们会写适合周末愉快的
2022-05-05
关于此次信息技术在教育局颁布的新课程改革中,发什么怎样的改革与补充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信息技术新课程解读全新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各省、
2022-05-05
关于最新的语文新课程解读,你还在苦苦寻找吗?不用担心,让我来帮你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语文新课标新
2022-04-28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一起来看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生物新课
2022-04-29
你想第一时间知道,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方案吗?看这里就对啦,让我来帮你。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近日,教育部
2022-04-28
你准备好应对新课程的策略和教案了吗?对于最新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地理新课程标
2022-04-29
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的文本内容比2011年版还厚,增加了一些什么内容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关于英
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