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们的全国爱眼日是怎么诞生的吗?它的来历与起源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全国爱眼日的由来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全国爱眼日的由来简介
全国爱眼日是眼睛是每年的6月6日,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1992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设立爱眼日,倡议得到响应并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爱眼日”。
1996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爱眼日”。1993年5月5日,天津首次举办爱眼日宣传活动。
受此影响,从199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在5月5日举办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宣传爱眼日的意义。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2021年3月10日,为提高近视防控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科学发展,国家卫健委决定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近视了却不戴眼镜,这岂不是讳疾忌医。专家普遍一致认为,从用眼卫生的角度,近视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戴眼镜。一般100度以下的轻微近视可以不必戴眼镜,但前提是视物、看黑板眼睛不疲劳。当然,不戴眼镜或许有不戴眼镜的理由,但那些理由是不当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譬如说,有的学生和家长担心戴眼镜会使度数越来越深,还有的人怕一旦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根据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戴框架眼镜仍然是矫治屈光不正最有效的方法。至于调查显示的学生患近视不戴眼镜的其他一些原因,有的对视力下降毫无察觉,直到学校体检才知道已患近视;有的是怕影响美观,不肯戴眼镜,还有的怕麻烦,以及家庭生活贫困配不起眼镜等等,则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分别对待、合理诱导,争取及时解决。专家提出,绝大多数青少年近视属于单纯性近视,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并及时戴眼镜加以矫治,完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近视眼的形成,遗传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40%。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有可能会遗传给子女。子女在患近视过程中,度数可能会逐渐加深,这是遗传因素在作怪,与佩戴眼镜没有关系。而佩戴眼镜不仅方便日常学习生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眼的发展。科学提示,如果不配戴眼镜,模糊的视网膜成像可以加速近视的发展,如果配戴一副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使模糊的视网膜成像清晰,这样既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
如今青少年近视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重在预防,但更要关心那些已经近视的学生。在这方面,石家庄实施视力健康干预工程,由预防变干预,由被动变主动,开了光明的先河,第一次提出健康干预的概念,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唤醒全社会的爱眼护眼的意识。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干预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免费为十七万多名中小学生建立了视光档案,并发放了视力保健卡。有了这张保健卡,学生们可以随时到教育局的保健所进行视力检查和咨询,所有的信息也将写入学生视光档案,这些档案全部保存在教育局的学生健康保健所里,视光档案将跟随学生离校毕业为止。让眼镜呵护眼镜,已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值得重视并尽快付诸实施。
当然,戴眼镜只能治标,难以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眼保健堪忧的局面,还需要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眼保健理念。青少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应间断性用眼;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尤其是必要元素的摄入。眼睛的健康不仅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还与眼保健制度的建立,医疗市场、眼镜市场的规范管理密切相关。全民眼保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