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要美化,环境要美化,难道语言也要美化吗?对,这就是日本语言的特点之一。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精神,不只在花道、茶道、料理上都体现一个“美”字,而且对语言之美也有很苛刻的要求。
据报道,2004年6月日本法制审议会“人名用汉字工作组”经过调查,大部分日本人造成删除人名中的一些不雅、不吉利、不美的汉字。如「糞」「屍」「呪」「癌」「奸」等近500个。又据报道,2005年日本厚生省认为「痴呆」二字带有侮辱的意思,因此向社会征集其代名词。不雅的汉字是否很快从日本人名中删除。
日本把给人带来不愉快和歧视感的语言称为「不快語」。我们应该承认,日本人在删除「不快語」上是做出了不懈努力的。上世纪70年代,在民众的抗议及动用法律的控告声中,杜绝了不少歧视性称呼。如:「非人」(原指刑场处理死尸的杂役)等。也改了不少称呼,如果改「バタ屋」为「廃品回収業」,即把“收破烂的”改成“废品回收”;「小使(杂役)」改称「用務員」等。
上世纪80年代驱除歧视残疾人语言运动,最终使政府以法律形式命令废除「不具」「廃疾」,改为「身体障害」;「おし(哑巴)」「つんぼ(聋子)」「めくら(瞎子)」「ちんば(瘸腿)」「はくち(白痴)」等一大批词语,改为「口が不自由な者」「耳が聞こえない者」「目が見えない者」「足の不自由な人」「精神の発育の遅れた者」。日本女权运动的兴起,对大量带有歧视妇女的词语也做出了修改。「女中(じょちゅう)」改成「お手伝いさん」,「女工(じょこう)」改成「女子労働者(じょしろうどうしゃ)」「産婆(さんば)」改成「助産婦(じょさんふ)」。
当然,旧的「不快語」禁用了,新的「不快語」又会产生。如日本最近有一个潮流语,是「負け犬(まけいぬ)」(丧家犬),用来贬称那些30多岁仍待字闺中的女性或失败的人。明显是令人不快的。看来,净化语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日语“干净”是公认的。日语里也有骂人、取笑人、奚落人的“脏话”,但较之汉语和英语,数量上或种类上都要少得多。日本人发起火来,腔调也吓人,但语言本身不肮脏。日本这个社会是有些刻意在美化语言的。比如,在日本菜场见到「豆冨」二字,原来是“豆腐”。可能是“腐”容易使人联想起“腐烂”之意,故避而不用。
近读日本刑法第231条得知:如果在工作中不小心出了错,被上司骂为“笨蛋”“蠢猪”之类的,这位上司就犯了侮辱罪,要判处1至30天的拘留或1千至1万日元的罚金。
词汇
日本小故事:日本有四大姓历史悠久,这四大姓分别是:源,平,橘,藤原。日本天皇是没有姓的,一般百姓在古时候也没有。这四大姓是天皇给与的,称之为赐姓。其中前三个姓是把皇族列为臣下的时候,天皇赐的。藤原氏是赐给中臣足?不比等父子的。但是一般都习惯称为:“源,平,藤,橘四大姓”。
日本留学网https://riben.liuxue86.com友情提醒,点击日本留学网考试频道可以访问《日语敬语中的美化语大调查 》的相关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