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模拟试卷5

字典 |

2022-05-17 15:16

|

【 liuxue86.com - 高考试题 】

永远不要让粗心阻碍你前进的步伐,让你止步不前,每一次的联系都是高考,认真对待,紧张而有序,心态也是决定成功的一部分。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二轮巩固卷5”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二轮巩固卷5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不仅指明了中国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未来方向,也对其应当发挥的作用和实现的价值进行了深刻阐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中,西方列强掌握着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掌控着国际社会话语权。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一座齐家文化墓葬,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古学科体系,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真正做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的开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近年来,良渚、石峁、陶寺、红山等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起源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进程,文化格局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沿袭下来。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印证,从中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

考古学用活化的遗迹和遗物记录着文化认同和国家观念深化的历史脚步。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种历史趋势初步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在秦汉时期得以奠定,突出表现在都城和陵墓等方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了它们,也就续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脉。毫无疑问,各地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各地历史文化内涵的解析,都离不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对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等遗址来说是如此,对其他各类考古遗址和遗存来说亦是如此。考古学不仅要把五千多年的文明内涵说清楚,也要解决好中华文明根系问题,探寻“不断裂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今日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光明日报》2020年10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通过考古人们才能够认识和了解中华文明。

B.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打破了西方学者“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论断。

C.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

D.中华文明是“不断裂文明”,所以历代王朝都对文化和国家观念表现出了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总书记的论述,高屋建瓴指出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努力方向。

B.文章基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考古发现,指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特色。

C.文章阐述了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的重要价值,认为应该把考古发掘作为首要工作。

D.文章指出,考古工作不仅要探寻中华文明的内涵、起源和发展,也要为当下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发现和正确认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就难以揭开。

C.在佛教传入中原过程中,寺院布局仿照汉式传统而建,能体现宗教对国家文化的认同。

D.中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对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都要依靠考古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 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 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B. 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C. 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D. 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四、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巨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

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

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之时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晓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黄华:菊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 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 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 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                             ”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五、语言实际运用(20分)

(一) 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米线”,已成为有效防疫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经过2020年的疫情防控,遵守“一米线”社交距离等,已成______的防疫常识和生活必须。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使一些人开始对保持社交距离遗忘和忽略,甚至是不太在意  , 不经意间的聚集、扎堆时有发生。即便是在已有散发疫情的地方,到采集点咨询也是______,前胸贴后背,“一米线”距离感______。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秩序,也极易导致病毒的聚集性传播,负效应______。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疫情未结束、防疫不放松的当下,“一米线”就是不容逾越的规矩线。对于疫情防控,它就是安全线、健康线,一米距离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对于日常生活,它就是规则线、文明线,丈量着人们的文明程度,检验着公民的道德素养;一旦写入法规,它更成为法定义务、法治红线,守法是本分,违法必得究。

有形“一米线”画在地上,要谨防踩线,无形“一米线”刻在心中,更当敬畏恪守。(    ),防疫“一米线”入法更要入心。期待“一米线”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排队、出行、办公、生产、购物、就餐等场合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发挥其公民隐私保护线、疫情防控规则线、公序良俗维系线、城市文明风景线等综合性效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妇孺皆知    一马当先    化为泡影    不可小觑

B.老少皆宜    争先恐后    化为泡影    不可限量

C.老少皆宜    一马当先    荡然无存    不可限量

D.妇孺皆知    争先恐后    荡然无存    不可小觑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形的“一米线”比有形的“一米线”更重要

B.有形的“一米线”与无形的“一米线”都重要

C.有形的“一米线”没有无形的“一米线”重要

D.与无形的“一米线”相比,有形的“一米线”并不重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使一些人开始对保持社交距离不太在意,甚至是遗忘和忽略

B.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一些人开始对保持社交距离不太在意,甚至是遗忘和忽略

C.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趋于走向稳定,一些人开始对保持社交距离不太在意,甚至是遗忘和忽略

D.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趋于稳定,一些人开始对保持社交距离遗忘和忽略,甚至是不太在意

(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祭灶的习俗虽然由来已久,________。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主要活动是“送灶”,送灶不仅要准备好香烛,________,供果的种类因地域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灶神是个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仪式的情况并不多见。

 

 

(三)阅读下面新闻,请简要概括“九章”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字数不超过30个字(6分)。 

2020年12月3日《科学》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中国团队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速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快100亿倍。在中科大,记者见到了“九章”:3平方米左右的实验桌上摆满了部件,另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接收器。传统计算机由于晶体管和芯片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限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构成的量子计算机自然也没有那般庞大。“九章”使用光量子计算,和原子、离子、超导电路等类型的量子计算机相比,它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在量子比特增加上要比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更难。

 

 

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想了解更多高考试题网的资讯,请访问: 高考试题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268618.html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
高校搜索
专业分数线
延伸阅读
不管怎样尽自己努力就好因为后面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美好天地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不留遗憾就好。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2022-05-17
乐学实学,挑战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2022年
2022-05-17
卑微的梦想持续燃烧,也能成就一段不凡的人生。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2年高
2022-05-17
拼一年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
2022-05-17
师生同志,协力攻关,笑看燕赵魁首谁人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读。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2022-05-17
与其每天羡慕着别人,倒不如加快自己的步伐,积极努力,乐观向上,努力拼搏,为美好的明天做准备!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二轮拔高卷3”此
2022-05-17
祝你梦想成为现实,怀揣着对大学的美好向往迎接新的风帆生生不息,彰显青春活力,挥洒热血的汗水。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二轮拔高卷2&q
2022-05-17
抓牢基础是成功的基石,持之以恒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积极乐观是前进的动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编辑的"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二轮拔高卷1"此
2022-05-17
纵横考场过三关斩六将,马到成功无人档,十年寒窗苦读今日尽张扬,演绎炫彩人生描绘美好梦想,天高海阔前途无量,鲲鹏展翅豪情万丈。祝你高考成功金榜题名!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
2022-05-17
我在想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努力勤奋的结果。只要肯努力,梦想总会实现。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22年高考数学(理)模拟卷(全国卷)二轮拔高卷01”此文本仅供参考,欢迎阅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