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力资源?
通俗地讲,人力资源专业就是通过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培养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人力资源硕士?
无论是未来的美国还是中国,人力资源的就业形势持续攀升。而相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专业教育,美国的HR专业凭着完善的课程和先进的管理理论成为众多中国学子追捧的对象。但是在美国,单独开设人力资源硕士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USNews综排前150的学校中,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也只20多所。而前50的学校也只有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等有人力资源单独的硕士专业。一般来讲,美国人力资源的硕士专业分为两种,一种是HumanFactor/LaborRelations,这钟硕士大多开设在劳动关系学院下,比如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等。还有一种是开设在商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下的HumanResourceManagement。像普渡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凯特大学由商学院开设,而在纽约大学却从属于继续教育学院。还有一些学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学院,开设人力资源的相关学位。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均开设人力资源相关的基础课程外,这两类人力资源硕士专业的偏重有所不同。商学院开设的课程偏重于培养管理人才,而劳动关系学院的HR硕士还涉及到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就拿OSU和UIUC比较来说,前者的核心课程重点在于四大技巧的提升:人力资源技巧、领导技巧、分析技巧和商业技巧。而UIUC则偏重于培养各个领域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
2、申请要求
在咨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转专业时会考虑人力资源专业,一定程度上是觉得这个专业对本科背景的要求不那么严格,而且就业前景不错。那么,申请该专业究竟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准备呢?先说说申请时的硬件条件——GPA、TOEFL、GRE/GMAT。在GPA方面,大部分的学校对GPA的底线是3.0/4.0,但也有像OSU这样的,要求申请者的GPA在3.3以上。对于国际学生,TOEFL成绩最低要求是80分,但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的托福分数能上100,,并在口语部分做了要求。例如,康奈尔录取的学生,托福成绩最低是104。OSU的托福最低线是79,但申请者最好是能上100,并且口语部分不低于24。至于GRE和GMAT,很多学校都同时接受这两种成绩,像普渡大学、纽约大学、宾州州立大学。但有些学校比较偏向于GRE,如康奈尔大学等。那成绩需要达到多少分才足够用来申请呢?这个可以从各个学校往年录取的学生数据中得出。举例来说,康奈尔往年录取的学生GRE的平均成绩是574+672+4.4。俄亥俄州立为V475,Q593,宾州州立要求GRE的语文和数学都在500分以上。这样的话,GRE的Verbal上500(新G153)才有足够的竞争力。而GMAT最好是能上680。除了上述的这些分数要求外,虽然很多学校对申请者的本科专业没有严格要求,但有些学校会偏向于招收有相关背景的学生。像PSU需要申请者至少修过12学分的社会学课程和3学分的统计课程,Cornell录取的申请者的本科背景大多数为社会学、人文、心理、商科、历史、法律等。
至于工作经验,不同学校要求也不同。康奈尔要求申请者最好有1-4年的工作经验,而他家往年录取的学生的平均工作年限为3.6年。纽约大学对申请者的工作经验要求不大严格,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为佳,但也录取没有工作经验但本科为人力资源相关背景的学生。
3.就业前景
人力资源专业备受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不断扩大的就业市场。据美国Money杂志和Salary.com的统计,人力资源经理在美国最好的职业中位居第四。而且每年大约有32,300个人力资源的岗位诞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大好。不光如此,人力资源经理在美国的平均薪资高达$73,500。人力资源毕业生除了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之外,还可以从事诸如管理顾问,薪酬顾问,劳工律师,办公室经理,退休金经理,招聘专员等工作。
在中国,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吃香。据统计,在企业招聘的众多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销售、咨询员、审计员等最受欢迎,其中人力资源的市场职位需求占的比例高达82.5%。
那么究竟美国的HR专业就业率如何呢?位于五大湖区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Master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专业就业率为93%,其中88.2%的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康奈尔2008-2010三年的HR专业毕业生起薪最低位$73.982。其中49%的国际学生留在美国(44%直接工作,5%继续读PhD)。那究竟美国的HR专业就业率如何呢?位于五大湖区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Master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专业就业率为93%,其中88.2%的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康奈尔2008-2010三年的HR专业毕业生起薪最低位$73.982。其中49%的国际学生留在美国(44%直接工作,5%继续读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