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流传于民间的小故事可以说是“群芳争艳”,更多的民间故事一般都是出自于乡间邻里,对于离奇的民间故事想必大家都是十分感兴趣的,大家对民间故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一)

  预感: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女儿还不到十四。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

  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就这样,尽瞎想。儿子去打台球,碰到一个双着,位置极好,绝对一击就中。对手说:“我赌一个比索,你中不了。”大家都笑了,这儿子也笑了,可一杆打出去,还真的没中,还输了,一个比索。对手问他:“怎么回事?这么容易都击不中?”儿子说:“是容易。可是我妈一早说村里会有大难,我心慌。”大家都笑他。

  赢钱的人回到家。妈妈和一个女亲戚在家。他赢了钱,很高兴,说:“达马索真笨,让我轻轻巧巧赢了一个比索。”“他怎么笨了?”“笨蛋都能打中的双着他打不中。说是他妈一早起来说村里会有大难,他心慌。”

  妈妈说:“老人家的预感可笑不得,有时候真灵。”那女亲戚听了,出门买肉,对卖肉的人说:“称一磅肉。”卖肉的正在切,她又说:“称两磅吧!都说会有大难,多备点好。”卖肉的把肉给了她。又来了位太太,也说要称一磅,卖肉的说:“称两磅吧!都说会有大难,得备点吃的,都在买。”

  于是,那位太太说:“我孩子多,称四磅吧!’,就这样她称走了四磅肉。卖肉的半小时就卖光了肉。然后宰了头牛,又卖光了。谣言越传越广,后来,村里人什么都不干了,就等着出事。

  下午两点,天一如既往地热。这里的乐器都用沥青修补,因为天热,乐师们总在阴凉的地方弹奏,要是在太阳底下,乐器非晒散架不可。有人说:“这个点儿,没这么热过!”“就是,没这么热。”街上没人,广场上也没人,突然飞来一只小鸟,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广场上飞来一只小鸟。”大家惊慌失措地跑去看小鸟。

  “诸位,小鸟飞来是常事!”“没错,可不是在这个点儿。”人们越来越紧张,想走又不敢走。有人说:“我是大老爷们,有什么好怕的,我走!”说着,把家具、孩子、牲口通通装上了车。大家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过中央大道,都说:“他敢走,我们也走。”于是全村都开始收拾,把自家的物品、牲口通通带走。就剩最后一拨人了,有人说:“还有房子呢!可别留在这儿遭难。”就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其他人也跟着烧,好比在经历一场战乱,个个抱头鼠窜。人群中,那有预感的老太太说:“我就说会有大难,还说我疯了!”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二)

  民间故事:明珠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

  “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

  “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一圆滚一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

  王母一娘娘一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一娘娘一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一爱一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一娘娘一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一娘娘一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一娘娘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一娘娘一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

  “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

  “玉龙玉龙,快一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

  “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一娘娘一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一娘娘一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

  “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一娘一,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

  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一娘娘一说:

  “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一娘娘一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 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一娘娘一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一娘娘一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

  西湖明珠从天降,

  龙飞凤舞到钱塘。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三)

  民间故事:绝唱

  七婶一爱一唱,天生一副好嗓子,婉转悠扬:“我与你多情小一姐共鸳帐,我不教你叠被铺床。将小一姐央,夫人央……”问了,才知道,唱的是《西厢》。

  我偷偷找来读,竟奇怪素来袅娜漂亮的七婶。唱的竟是男腔――张生的唱词,再打听,回答说:“只喜欢唱张生,跟你七叔学的。”

  我从未听过七叔开腔,忍不住问他,七叔淡然:“嗓子坏了,多年不唱。”

  七叔是剧一团一的龙套,在舞台上看见他,只见伸拳踢腿,却从未见过他开口,就有了一点不屑。母亲“哼”了一声,说你七叔唱得红时,你还不知在哪里呢。

  原来木讷深沉的七叔也有红瘟天的时候,再打听,甚至七婶也是冲着他的戏,才非他不嫁的。七叔8岁学戏,15岁就红透了,唱的是小生,演的是张生、赵云、秦驸马,面白无须,薄粉敷面,满脸含一春威亦露的那种,一招一式,唱念做打,都能换来若干的喝彩。七婶是他最忠实的粉丝,跟着剧一团一东村跑到西时,西村跑到南村。看来看去,七婶径直跑回家:“一妈一,我要嫁给他!”

  唱戏毕竟是下九流的行当,七婶为此受尽了责难。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抓回来,终于七婶的父亲吃不住劲了,叹口气:“女大不由一娘一,由她去吧!”

  托人去倒提亲,是意想中的顺利。戏子历来出寒门,碰上如此好事上门,爷爷当即就答应了。没想到七叔将头一扭:“不。”

  爷爷火冒三丈:“不?凭什么你敢说不!”不由分说,换了庚帖。

  七叔素来孝顺,不忍忤逆了父母的意思,只是一个人不停地辗转,整个晚上都能听到他在屋子里大声地唱:“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一奶奶一很担心,说别一逼一这孩子了。爷爷把桌子一拍:“这个家,他说了算还是我?”

  爷爷把父亲唤了去审问,有什么蛛丝马迹?父亲嗫嚅半天,说临走时他去跟个女演员告了个别,就是那个演崔莺莺的。爷爷哼了一声:“有我在,就不许他私订终身。”

  翌日拂晓,唱了一一夜的七叔声音嘶哑地敲开爷爷的房门:“爹,嗓子哑了,不能唱戏了。”爷爷一脚把他踹出去:“你再唱一一夜,还哑。”

  第二夜没唱,依然嘶哑。第三夜没唱,还是嘶哑。看来七叔的嗓子是真的哑了,爷爷无奈,只好托人跟七婶家话里话外说明了,没想到七婶毫不犹豫:“我喜欢的是他的人。”

  终归还是拜了天地,七叔从此与那未曾来得及私订终身的小旦成了路人。他的嗓子渐渐恢复了洪亮清脆,却声言再也唱不成了,成了跑龙套的。

  结了婚的七叔和七婶就住在剧一团一的大院一间小小的平房。七叔日渐沉默老去,倒是七婶愈加细腻妖娆,整天里刷碗做饭都在哼唱:“郎才女貌年相仿,定要到眉儿浅淡思张敞,春一色飘零忆阮郎……”却不知,这一出《借厢》,正是七叔被喊回家议婚时的最后一出绝唱。

  每天早晨,院子里小生小旦老生黑头纷纷出门来吊嗓。中间更有小旦那一声银铃乍响,技压群芳:“他思已穷,恨不穷,是为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一燕各西东。”

  七婶回头唤七叔起来,也出去吊嗓:“说不定,你练一练就又可以了。”

  七叔扯过被头盖住脑袋;“你说过喜欢我这个人,不是我的唱。”七婶说,就是上不了台,你也可以与我一起在家唱,你演张生,我扮莺莺。七叔摇一摇头,说不唱了,就不再唱。再说,你也扮不成莺莺。

  七婶也常逗他,说如果我生逢其时,说不定与你对唱的就是我了。七叔呵呵一笑,说唱戏只是唱戏,当不得真的。

  俩人恩一爱一一生,生了四个孩子,都蛮有出息。只遗憾,七婶一生,再不曾听过七叔的唱腔。七婶临去时,叹息说多想再听听你唱《西厢》。七叔微微一笑:“不唱了。你喜欢的是舞台下的我,不是张生。伴我一辈子的是勤俭持家温柔贤良的你,而不是你想演的莺莺。”

  七婶去了,留下七叔一个人,很快成了个沉默孤独的小老头儿。

  50年没有开口唱戏的七叔,却在昔日小旦的葬礼上突然开了口。那一天一一云沉沉,众人脸上泪水未干,却见一直静穆在旁的七叔正冠服,踏方步,“呀”的一声叫板:“见他临上马,痛伤嗟,哭得我似痴呆。不是心邪,自别离以后,到西日初斜,愁得陡峻……”声遏行云,字正腔圆,举手投足间当年的俊美小生又回来了。庄子鼓盆而歌,七叔是以一段《惊梦》为昔日的搭档送行。

  父亲叹口气:果然还是一副好嗓子,不是你七婶的唱腔配得上的。

  人老总归眼毒,只有七十多岁的父亲才看得出来,七叔19岁那年后不再开唱,便永绝了对那倾国倾城的莺莺的念想。

  母亲替七婶不值,说得到了他的人,却没有得到他的心,他的心里。还是记得当年的唱腔,可略一沉吟却又没有再说下去。毕竟,他以50年的缄默,绝了自己的念想,为七婶守护住了生前甚至身后的安宁与平静。也许,他的一爱一,她已经永远地得到了。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四)

  民间故事:奇缘

  清康熙年间,诸城县有个书生叫吴士昌,中过举人,才华横溢。吴家祖上曾做过吏部尚书,在诸城是豪门权贵,所以历任的知县都喜欢结交他们。

  这年吴士昌年方十九,尚未婚配,诸城的新任知县刘方舟知道后,就托人到吴家说媒,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吴士昌的父母满口答应,不料吴士昌却无论如何不愿听命,他认为知县家的女儿肯定都是娇生惯养、脾气古怪,娶这种老婆还不如娶一个村姑,但父命难抗,吴士昌没办法,只得逃婚。

  逃到哪里去?吴士昌首先想到了被誉为“天堂”的杭州,但他匆匆逃婚,带的银两不多,一路上又不善于打理钱财,银子很快就花光了,于是他只能徒步行走,等他赶到杭州,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

  那天傍晚时分,吴士昌来到钱塘江边,望着滚滚江水,他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人的诗来,正在这时,忽听有人在叫好,他回头一看,只见旁边站了一个穿着白衣的青年女子,容貌艳丽如同仙子。吴士昌看呆了,好一会才回过神,红着脸不知所措。才子佳人,你有情我有意,两人一见如故,不知不觉间,居然聊了整整一一夜,眼看天快亮了,那女子忽然惊慌起来:“啊,我得走了。”

  吴士昌依依难舍,但又不能强留,只得无奈地望着她远去。那女的看样子也是难以舍他而去,她慢慢地走出一段路,忽然又回头望了一眼吴士昌,说:“我叫秋一娘一。”说完就快步远去。吴士昌痴痴地站着,留恋好久。

  吴士昌返身进了城,当夜找了家旅店宿下,第二天就出门寻求谋生的活计,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有家字画店帮他找了一个抄写医书的活,没有酬金,但管吃住,吴士昌如今已经别无选择,只得答应下来。

  从此以后,一到晚上,吴士昌就赶到钱塘江边,可他天天等,夜夜盼,等了半个多月,始终没有见到秋一娘一。渐渐的,吴士昌跟江边的几个渔民混熟了,渔民告诉他,半月前,此地曾有一个白衣女子跳江自尽,后来才知道是城里青云楼的头牌,因为被一个恶霸一逼一婚,就跳江了……

  渔民说的那女子的相貌,竟和秋一娘一十分相似,吴士昌吃了一惊:难道自己见到的那个秋一娘一,竟是个鬼魂?虽然明白了真相,吴士昌还是不愿放弃,他仍每天晚上在江边等秋一娘一,这一等就是半年,秋一娘一仍杳无音讯。

  吴士昌在杭州城呆久了,慢慢就认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个是看风水、断一一的,他给吴士昌指点了一个法子:一般来讲,天下所有的鬼魂都要去四川丰都的鬼城,或是转世投胎,或是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到了那里,起码可以查到秋一娘一的下落。

  吴士昌一听大喜,毫不犹豫地打点行装启程前往。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丰都鬼城,他来到了阎罗殿上,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上说了秋一娘一的名字、相貌、去世时间以及他和秋一娘一相识的经过,这信写得情真意切,感天动地。

  按那朋友所说,这信应该在阎王殿上烧掉,然后阎王就会托梦给他,可吴士昌心里琢磨开了:万一就这么烧了,可阎王一爷没看到这信怎么办?再说这阎王殿上烧纸的人这么多,万一阎王一爷搞错了怎么办?这么一想,吴士昌便决定暂时不烧纸,先把信给阎王一爷念几遍,这样就可以加深阎王一爷的印象。

  于是,吴士昌也不管身边跪着这么多人,大声念起了信,念到伤心处,他忍不住痛心疾首、失魂落魄,他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整整十遍,才把那张纸烧掉了,然后回到旅馆,也不出门,天天躺在床上睡觉,等着阎王一爷查到秋一娘一的下落后托梦给他。

  可是,一连等了几天,吴士昌仍没有梦到什么,这天他正躺在床上伤心,忽然听到敲门声,门外的店小二喊道:“有客人―”

  吴士昌很疑惑,他来丰都,一个人都不认识,谁会专程来拜访自己呢?开门一看,只见外面站着两个人,一个中年男人,后面跟着一个书僮。他把两人让到屋里,那中年男人什么话都不说,忽然开口吟诵了起来,吟诵的居然就是吴士昌在阎王殿上念的那封信上的内容!

  “好文采啊好文采!”中年男人吟诵完后感叹着说,“这篇文章被誉为千古奇文,现在已经在全城流传,可是你写的?”

  原来是这事,真没想到居然还被有心人记下了,吴士昌说:“正是小生所作。”

  中年男人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吴士昌一一作答:“小生姓吴名士昌,诸城县人氏。”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吴士昌,忽然“哈哈”大笑道:“奇缘!真乃奇缘啊!”说完,中年男人竟自顾自地离去了。

  中年男人走后,那书僮却仍然站在原地,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吴士昌,吴士昌这才认真看了书僮一眼,这一看顿时使他大吃一惊―那书僮的眉目居然就像秋一娘一一般!

  就在这一刻,书僮慢慢除去了头上的布帽,露出了长长的青丝,然后又脱一去外面的蓝布长衫,里面却是一袭白衣,啊,她正是秋一娘一呀,跟那天晚上初见时一模一样!吴士昌一下子冲过去,紧紧一抓住她的手,泪如雨落,问:“秋一娘一……秋一娘一……是你吗?你究竟是人还是……”

  “当然是人了!”秋一娘一说着,眼睛一红,泪水也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两人拥着、哭着,久久没有松手,吴士昌倾诉了一番相思之苦,问:“那天见面后你去了哪里?你怎么又到了这里?刚才那人是谁?”

  秋一娘一说,刚才那人是她的父亲,他一直在外地为官,她和母亲住在老家。今年年初,父亲带来口信,让她和母亲去他的任上,可母亲要侍奉公婆,走不开,她只好一个人去。那天路过杭州,要在那里停歇一一夜,她久慕钱塘江的美景,就去了江边,正好碰到了吴士昌。次日上路,到了父亲任上,才知道父亲给她订了一门亲事,但她不愿意,因为她也对吴士昌一见钟情,好在这时男一方也回绝了这门亲事,后来才知道是那个书生不愿意,居然逃走了。上个月,她父亲又调任丰都知县,所以又跟着父亲到这里来了……

  说到这里,秋一娘一问:“你知道那个不愿意和我成亲的书生是谁吗?”

  吴士昌摇了摇头:“谁?”

  秋一娘一一指吴士昌,说:“就是你这个大木瓜!本小一姐姓刘,叫刘秋一娘一,我父亲以前就是诸城知县刘方舟。”

  “啊―”吴士昌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他才明白,刚才出去的中年男人为什么要感叹“奇缘”!

  此刻,秋一娘一满脸都是泪花:“你呀,太‘痴’了,连鬼都敢一爱一!”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五)

  孟姜女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泵一娘一,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一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做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院墙。原来这院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工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要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鞠躬施礼哀告说:“小一姐,小一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理,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夫,要定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两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一妈一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过一道道的水。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gā)旯(lá)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一娘一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一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一娘一含一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一娘一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一娘一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叨:“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一团一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问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一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一尸一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见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见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着,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的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一尸一。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一尸一骨。孟姜女守着丈夫的一尸一骨,哭得死去活来。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pèi)去劝说,孟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前。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guǒ)厚葬。”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便说:“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势,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他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魂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快,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掀起了滔天大一浪一。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一浪一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一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一浪一。秦始皇幸亏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孟姜女的名字最早见于唐末五代或宋初敦煌石室卷子中的一首小词:

  孟姜女,杞良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

  造得寒衣无人送,

  不免自家送征衣。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充分塑造了民间传说中忠于一爱一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民间传说之所以把孟姜女故事设置在秦始皇时期,其目的是民众深恶痛绝秦始皇为修建长城横征暴敛,遂虚构了一个丈夫被征为民工的民女,又把杞良之妻哭城的情节移植过来,作为对秦始皇的血泪控诉。人们欣赏的是孟姜女那种坚贞不渝的一爱一情和对统治者的坚定的反抗一精一神。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一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百姓们在秦政以及其后与秦政一脉相承的环境下生活了两千多年,他们所能做的虽然只是在重重威压之下,用孱弱的声音诉说自己被大大小小的“秦始皇们”鱼肉宰割的苦痛,但是这种声音却自有着血泪的力量。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不仅因其哀痛绝伦而感动了后来世世代代的人们,而且更在其可能的最大程度上,表达了弱势者对帝王们宏图伟业及其巍峨象征的最大蔑视。

民间传说故事老一辈杂谈(精选6篇)(篇六)

  细一腰

  1.一爱一射猎的皇帝

  午后,马太后在宫里午睡,突然她大叫一声,惊醒过来,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湿一透了……

  马太后深陷在这个噩梦里很多年了。她刚换过衣裳,就见皇帝兴冲冲地跑来:“母后,你猜猜,今天,我到南一一侯的猎苑里猎获了什么猎物?”

  马太后自从四十岁以后,身一体一直有病,行走不便,平常只能卧靠在床榻上。皇帝刚满十八岁,稚气未脱,马太后看着少不更事的皇帝,笑着说:“无非是什么獐猪兔狐之类的野物罢了。”

  “母后,你猜错了!今天的猎物,是一头大象!”皇帝兴冲冲地比划着说,“足有十头水牛那么大。”

  皇帝说,南一一侯知道他对射猎非常感兴趣,所以多次邀请他去自己的私人猎苑狩猎。这次,皇帝同意了。皇帝来到南一一侯家的私人猎苑,不禁有些瞠目,因为他站在山头上,竟看不见猎苑的尽头!南一一侯笑着说:“臣子的猎苑足有五十里路那么宽广。”

  在南一一侯和侍卫们的陪同下,众人带着鹰犬,向前方搜去,赶出了不少野物。突然,南一一侯指向前方,惊叫道:“皇上,你看,那是什么?”皇上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庞然大物――大象。南一一侯忙叫人从三面围住大象,向一方驱赶。在两百多人的驱逐下,那头大象慌不择路,跌入陷阱。

  皇帝说:“那头大象可真是铜皮铁骨,挨了一百多箭,最后,才用铁矛将其戳死。孩儿听说象鼻是天下最好的美味,我就取下象鼻,让宫廷御厨烹饪,等会儿就送来,让母后品尝。”马太后却有点心不在焉,突然皱了一下眉头,说:“皇上,我让你找的苏茂景,你找到没有。”

  皇帝说:“我已经吩咐下去,让各地知府加紧捉拿,只是苏州知府称,这家伙二十五年前发了一笔横财后,全家迁走,不知逃到哪里去了。”马太后咬着牙,说:“皇帝,你一定要帮我抓住此人!”

  皇帝从未见马太后如此动怒过,难道苏茂景和马太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不敢多问,因为马太后是他最尊敬的女人。皇帝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小的王妃,和马太后关系极好,因为马太后不能生育,他被立为太子。后来,太子的母亲死了,马太后便承担起保护他的重任,视他为己出。所以,皇帝对马太后唯命是从,他再次下了圣旨,命令地方官员一定要将苏茂景抓住,否则革职查办。

  过了不久,皇帝得到消息,说苏茂景被抓住了,就命侍卫将苏茂景送到皇宫,交由马太后全权发落。

  2.不倒翁

  这一段时间,皇帝找了内务大臣,准备商议扩大皇家狩猎场。他想,自己乃堂堂天子,怎能输给一个王侯?可不凑巧的是,马太后突然差人去请皇帝,说是做了个宝贝,让皇帝过去欣赏。

  皇帝来到马太后的宫中,只见房间里立着一个高高的类似鸡蛋的木制品。这“蛋”高约三尺,竟然直直地竖在那里。

  “母后,这是什么玩艺?”皇帝好奇地问。

  “这叫不倒翁。”马太后的身一体越来越差,只能在卧榻上欠着身一子,稍稍一动,就会露出痛苦的表情。

  皇帝再仔细一瞧,只见“蛋”的上面竟然是一个人的脑袋。那人是个白发白须的老头,如果不是两只眼睛滴溜溜转动的话,皇帝就真把他当成木偶了。

  “你推这个玩具,他永远不会倒的。”马太后说。

  皇帝将信将疑地轻轻推了一把,这不倒翁摇晃了两下,竟然真的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真好玩。”皇帝使出了全身的劲,用脚踹了过去,只见不倒翁里面的老头的脑袋几乎触到地面,但左旋右转,前跌后倒,又恢复如初。

  “母后,这玩艺是怎么做的?如此好玩。”

  “很简单,先做一个蛋形的外壳,再找一个活人,削掉他的四肢和舌头,放进蛋壳里,这不倒翁就做成了。”马太后淡淡一笑。

  “母后,这不会是真的吧。”皇帝变了脸色,他不相信,平时心慈仁厚的马太后,会如此心狠手辣,视人命如同玩一偶,把一个活人做成不倒翁,让他欲死不能,活着受罪。

  马太后说:“如果你知道这个人是谁的话,以及他是怎么对待我的,你就会明白,我对他的惩罚已算是轻的了。”

  3.细一腰

  三十年前,皇帝的父亲明帝听说了楚王建细一腰宫的典故后,一时心血来一潮,竟以细一腰为美,天下的美一女为了得到明帝的亲睐,而心甘情愿地节食。可明帝却对选上来的细一腰美一女一点也不欣赏,在他心目中,他最一爱一的腰应当是双手能一把抓住的细一腰美一女。

  明帝的一爱一好影响到民间,民间纷纷以细一腰为美,尤其是江浙的扬州一带,一直有着“扬州瘦马”的习俗,许多人买来七八岁、相貌出众的少女,从小训练,或知书达礼,或琴棋书画,或风情万种。在江浙最有名的有家叫“瘦江南”的伎馆,就是以培养“扬州瘦马”出名的。用老板苏茂景的话来说,天下没有她培养不出来的“瘦马”。但明帝的一爱一好让他犯了难,不管他采用什么办法,而且还饿死了几个美艳如花的少女,依旧没能培养出让他满意的细一腰美一女。

  有一天,苏茂景去一个苏州好友的府上游玩。好友是当地的富户,其家中园林是苏州一绝!苏茂景对好友家中园林里的风景树赞不绝口!那些树都不是周正地立在那里的,桃树躬着背,梅花斜着身一子……

  更让苏茂景吃惊的是,他在好友家中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葫芦。当地人有玩葫芦的习俗,在葫芦上配以金银玉饰,作为工艺品。葫芦越是奇形怪状就越美。苏茂景问好友,怎么会有那么多上好的葫芦。好友却闭口不谈,把话题扯到一边。

  苏茂景几经打听才得知,原来,富户手下,有个园艺特别好的下人,那些奇形怪状的葫芦和树木,都出自于这个下人之手。而富户怕他泄密,竟然下哑药,把这个园艺下人毒哑了。

  可是有一天,富户发现,哑巴下人不见了。转眼三年过去,苏茂景居然真的在扬州培养出了三个如花似玉的细一腰美一女,每个人的腰都能够盈盈一握!这下,苏茂景发了大财,三个细一腰少女,他都卖了出去,有个姓马的富户花重金买下其中最漂亮的那个细一腰少女。

  正当苏茂景准备培养更多的细一腰少女时,他得到了一条消息,说那个姓马的富豪并没有把那个最漂亮的少女纳为妾,而是认为女儿,在选秀的时候,把这名女儿送入宫中,成为集皇上万千宠一爱一于一身的王妃。苏茂景听了,吓出一身冷汗,忙卖掉家产,举家外迁……

  皇帝听马太后一说,便明白了,那名姓马的女子,就是马太后。马太后入宫后,因为细一腰,十分受宠,被明帝封为皇后。但唯一让明帝不悦的是,她一直没有生育能力。

  马太后对皇帝说:“你一定不知道,苏茂景是怎么把我们变成细一腰的。”马太后凄楚一笑,“哑巴下人之所以能培育出千奇百怪的葫芦,就是在小葫芦生长的时候,用一个模子,把葫芦的形状固定住,等葫芦长大后,就会变成盒子的形状。苏茂景信了哑巴的话,在我们八九岁时,就让哑巴给我们打了一副铁腰箍,在我们身一体还未发育之时,牢牢地将我们的腰箍一住,而且连续多年,吃饭睡觉从不摘下来,直到身一体成形。由于腰被箍一住,我们才变成了腰身盈盈一握的细一腰美一女。”

  “啊!”皇帝吃惊地大叫一声,他没有想到,苏茂景会用这么残忍的手段来培养细一腰少女。他这才明白,为什么马太后要把苏茂景断手断脚,做成不倒翁……

  4.天子之乐

  皇帝一门心思要修造猎苑,超过南一一侯,不再经常去探视马太后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太后宫里的宫女找到皇帝,对他说:“太后辞世了。”

  当他来到太后宫里时发现,那个被太后做成不倒翁的苏茂景居然跪在那里,手脚无伤!

  太医说:“皇太后内脏受损,臣等已尽全力。”说完,将马太后留下的一封遗书交到皇上手中。

  马太后遗书上说:“皇帝,我明白你讨厌我絮叨。不过,我还是要说,皇帝做的每一件事,不论好坏,都会影响到你的臣民。比如你好猎,你手下人为了巴结你,就到处设狩猎场,圈地占田,让老百姓无以为生。你想想那次狩猎,大象本来在南方才有,而你却在北方猎得,岂不可笑?如果没有你父亲喜好细一腰美一女,苏茂景又怎么会想出以模制腰的荒唐事呢?我上次把他做成不倒翁,是想让他尝尝被禁锢的滋味,并没有杀他的意思。”

  皇帝这才明白马太后的良苦用心,马太后是用她的身世劝诫自己,天子之乐一定要为天下百姓着想,要不然,因为自己一时之快,受害的还是天下百姓。

  皇帝下了诏示,让王公贵族停建猎苑,将圈地归还给老百姓,违者处斩!

  皇帝放了苏茂景,本来,他准备杀了苏茂景陪葬的,因为他记得马太后的话:“天子做事,要事事宽容,处处宽容。”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343688.html
延伸阅读
  中华一直以来都很富有神秘色彩,最多的有趣文化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民间故事,更多的民间故事一般都是出自于乡间邻里,这种故事基本上找不到出处,也因如此显得非常神秘。
2022-08-10
  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渊远流长,有丰富又繁杂。有很多的民间传说经过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存在,所以,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有的人会选择相信,也有的人一笑
2022-08-10
“生活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随着信息时代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将关于自己的心情说说发布在社交平台。有没有哪些文艺的空间说说句子值得我们收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
2022-08-10
广告语可以推动响应号召,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广告语。你收集了多少关于处暑广告语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2年处暑广告语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
2022-08-10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生活中总是有值得我们去发掘的事情,可以通过发说说动态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值得我们收藏的空间说说的文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处暑宣传文
2022-08-10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文化底蕴是不可小觑的,其形形色色的小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记事开始,我们更是会从奶奶那一辈接触到这类故事。有的民间故事会因为习俗而显得更加神秘
2022-08-01
  中华渊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很多的民间传说经过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存在,更多的民间故事一般都是出自于乡间邻里,相信的大家对这些故事一定很感兴吧
2022-07-21
  中华文化传承数千余年,最多的有趣文化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民间故事,所以,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这种故事基本上找不到出处,也因如此显得非常神秘。大家
2022-08-01
  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渊远流长,有丰富又繁杂。其形形色色的小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民间故事代指哪些没有记载却延续至今的故事,有的人会选择相信,也有的人一笑了之。大家知
2022-07-21
  历史上坊间文化都是极具神话色彩的,其民间故事流传的故事更是一种象征,民间故事代指哪些没有记载却延续至今的故事,这种故事基本上找不到出处,也因如此显得非常神秘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