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篇目的试讲是各位考生最不擅长的一种,那么文言文该怎么准备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试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篇文言文试讲逐字稿的范文,题目是《孙权劝学》,有不了解文言文试讲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想要知道更多教资面试试讲稿,请继续关注本留学吧网站!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孙权劝学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 1362年间的史事。
二、解题
题中“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是勉励别人学习的意思。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和核心事件
三、行文思路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四、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孙权勉励吕蒙学习的故事,体现了孙权关心下级、善于劝学,赞扬了吕蒙虚心听劝且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五 、人物性格: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于劝说;一位有幽默感的明君。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六、字词知识点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为王侯的自称;今义为孤单,孤独。
博士:古义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为学位名称。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为历史;今义为过去的事情。
3.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为另外;今义为更加。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完整句子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成语积累
1.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2.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感叹语气,啊
七、课文理解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2.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4.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5.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
⑶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7.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 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简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学习的过程。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15. 本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①通过讲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孙权劝学》试讲逐字稿:
环节一、导入
同学们,“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成语,那大家知道这两个成语出自何处,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来寻找答案。
学习有了目标,就像航海有了方向,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二,反复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三,悟读课文,感悟学习的重要性。
环节二、初读
课前预习是我们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收获呢?
有请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收集的资料真详细,通过你的介绍,也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司马光的资料。
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也请你来分享。你为大家介绍了资治通鉴这本书,真是博学多识,请坐。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都很充分,老师为你们点赞。
正确朗读文言文,有助于理解文意,现在请同学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文章听完了。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有请后排举手最高的同学。嗯,你读的真好,声音洪亮,节奏把握准确。还有其他同学吗?举手的同学这么多呀,那我们男女生比赛读。
嗯,男生读得抑扬顿挫,女生读得很有韵味。
熟悉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时画出疑难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啊,现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好,有请二组代表,你说,蒙乃始就学的“就”不太明白,哪位同学来帮助他们。
语文课代表胸有成竹,你来说,嗯,对。就在这里,是动词,从事的意思。你能翻译一下这句话吗?没错!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还有其他问题吗?
没有了,那老师要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句子,大家来翻译一下。嗯,同学们翻译的又快又准确,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看来大家在文言字词的积累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理解了文意,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靠窗的同学,嗯,你说本文讲了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并学有所成,受到鲁素的夸赞。概括的很全面。如果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就是!对!劝学,就学,赞学。
环节三、深入研读
了解了文章内容,只是对文章浅层次的理解,想要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还需要走进文本,细细品味语言。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成果?
有请三组代表,“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里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出了孙权语气的坚定,表现了他对吕蒙的严厉和关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里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劝说吕蒙学习的好处,体现了孙权擅劝学习。理解的很深刻。
五组不甘落后,有请。五组代表说吕蒙从“辞以军中多务”到“蒙乃始就学”,体现了吕蒙知错能改,有上进心。
一组也按捺不住了,有请,一组找到鲁肃对句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写出鲁肃对吕蒙学习进步的肯定,“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体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也体现了鲁肃敬才爱才。
同学们分析的都很精彩,了解了文中的人物,我们有请三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有请你们三位,嗯,读的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
吕蒙原来不爱学习,在孙权的循循善诱之下开始读书并学有所成,由吕蒙,不由得想到我们原来学过的一篇文章《伤仲永》,大家还记得那里面的人物是谁吗?
没错!方仲永。那他们两个人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从他们的变化里你受到什么启示呢!同桌两个交流看法。
请你,你说方仲永5岁能写诗,但是少年不学,变成普通人。吕蒙中年就学,勤奋好读,学有所成。因为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解读的很深刻。请坐。
那从他们身上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后面的同学,你说开卷有益,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学习,终会学有所成。(板书:开卷有益)同学们理解的都很深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故事,请同学们用这两个词语造句。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请大家课下把小片段整理到作业本上。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师。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与阅读同行,以博览为志,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最后让我们在朗朗读书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作业:课下整理“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这两个词语造句到作业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