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三门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和一次面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了,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即将到来,还有科目没有过的考生请抓紧此次考试机会,尽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的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方式出题。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
3、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郎普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考生了解这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教学方式和特点。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5、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6、对于一个非常害怕蛇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蛇的照片,谈论蛇,再让他观看蛇的视频,最后让他用手触摸蛇,逐步消除对蛇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A.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系统脱敏法:当某些人对事物、某些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7、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由“石”到“磊”字的学习.属于这种具体迁移。
8、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的方法是代币奖励法。
9、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各因其材
C.及时而教
D.学不躐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开而弗达”是《学记》中的名句,意思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表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10、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小娜在判断行为对错的依据是“学校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遵守法规阶段。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11、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1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内发 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1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体现了新课改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理念。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改革方面的目标。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14、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文献《学记》中的教学原则。该知识点常以选择、简答和材料分析的方式出题。
15、《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6、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的是()。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在人性之复杂和可变的假设基础上,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
17、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授人以渔体现的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属于发展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或辨析的方式出题。
18、学佼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课程。本题考查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各学科所采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19、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专业或秩序
D.普遍伦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其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本题的考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20、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强化法主要有:表扬、鼓励、肯定、奖励等。如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他一旦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之后这个学生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21、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专家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二、辨析题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参考解析:德育不单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教育的基本实践,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3、教育社会属性中的相对独立性,包括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正确。
参考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4、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错误。
参考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凋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25、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正确。
参考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三、简答题
26、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学科中心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27、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28、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体现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体现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容的叙述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教材。
(4)理论与实践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来论证理论。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
(5)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6)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
29、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四、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雯雯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结果让大家很诧异,她自己也无法接受。
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雯雯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雯雯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
参考答案:
材料里的雯雯,对自己期望较高,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在面试的时候。动机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过于紧张和焦虑,以至于发挥失常,面试失败。班主任老师要指导雯雯对这次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不要把这次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稳定因素,让雯雯客观的认识到是因为自己紧张焦虑导致的,针对这个原因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对考试的期望,学会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把自己的动机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31、材料:
开学不久,班主任栗老师发现明朗同学不喜欢学习
(1)结合材料,谈谈栗老师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材料中栗老师能够了解到并认可学生心肠好、乐于助人、力气大等优点,同时也教导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这一原则。
(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贯彻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推荐阅读:
2022下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