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以前人们公认最好吃的食物就是饺子了,平常人家要吃一顿饺子,那恐怕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这个口福。过年吃饺子是传统习俗,那么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春节吃饺子的寓意,供大家参考,祝愿大家生活愉快!
一、中国人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1.谐音交子
饺子和交子是谐音,而过年也叫做除夕,是新旧交替年,是交子之时,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其实就是辞旧迎新的意义,因此在过年的时候,中国人一定会吃的就是饺子。
2.财源滚滚
在古代,钱财都是以元宝的形式出现的,而元宝它是中间鼓,两头翘的形状,而饺子的形状与元宝则是非常的相似。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在吃元宝,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财运亨通,财源滚滚。所以吃饺子也是象征着财富,吃的越多,那么新的一年财富就越多。
3.寓意平安吉祥
中国传统的过年,也就是过春节,按照古代的民俗来解释,除夕是人鬼神的交战日,所以必须要大家都参与,才能获得新的一年的平安与吉祥。因此在过年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其实也就是有驱鬼避邪恶,取兆头的寓意。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就是希望能够驱赶一些不好的霉运,带来一些最吉祥幸福的运气
4.安康
其实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种是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据说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由于天寒地冻,所以当时的人耳朵很容易冻掉,因此通过吃饺子就是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安康,是对未来有着非常好的期待的。
二、过年吃饺子的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 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 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据说,饺子 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 涅的张仲景,在长沙太守期间,见白河两岸乡亲肌 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 忍,辞官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 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 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 成“祛寒娇耳汤”,每人每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 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 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以 纪念张仲景恩师。 据说,女娲捏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 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 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 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 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 用嘴咬吃。
三、饺子的发展史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 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 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 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 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 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 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 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 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 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 《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 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 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 “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 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 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 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 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 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 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