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精选15篇

【 liuxue86.com - 教案范文 】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出国留学网编辑收集整理了一些“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四5~9。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 、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 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的本数(本)

  1

  2

  4

  6

  9

  总价(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学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4(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三)教学例5(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四)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一定)

  (五)教学例6(演示课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师提问:

  (1)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3)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二)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五、课后作业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7.小林拿一些钱买练习本,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例5.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 (一定)

  例6.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评】: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7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运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比较简便.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列各题的商是几?

  此题的复习是为用五入法试商做准备.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 262 80( )<453

  此题的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试商的准确性.

  3.在下面的○填上>或<.

  475○250 693○200

  此题的练习目的是为训练学生对商的是否合适迅速地作出判断.

  4.说出下面各题除数可以看做几十来试商?

  启发小结:除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简便?

  根据回答老师小结: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一般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看做整十来试商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一种农具,每件的价钱是29元.90元可以买几件,还剩几元?

  (1)说出此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9029= (板书)

  (2)引导学生把9029与准备题4中的各题比较.

  提问:29个位上的数不是1、2、3、4而是9,那么应该把29看做几十来试商?

  根据回答在除数29的上面轻轻地写上30、20.

  究竟看做几十来试商简便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算.并指名让两位同学板演在幻灯片上.

  (3)观察、讨论、比较.幻灯出示两个算式.

  引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口述:把29看做30来试商,商3比较合适.如果把29看做20来试商,商是4,还需要调商,所以说不合适.通过比较把29看做30来试商比看做20来试商简便.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把20擦去再写一遍30.

  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将例5完成写上答话.同时指名到前面板演例5.并让板演同学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

  (4)反馈练习,总结规律.

  ①试做例5后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着做几十来试商,集体做,让两名同学做在小黑板上.

  ②将练习题和例5比较:这三道题的个位分别是几?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用红粉笔将个位圈出来.

  都是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概括:当除数的个位是6、7、8、9时,一般情况下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着做整十数来试商,然后用试的商与原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或等于0就说明试商合适.

  2.教学例6.

  出示例6 27838

  (1)提问:把除数38看做几十来试商?试商几?为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坚式的除数上面轻轻写上40,商的个位上写6.

  商6合适吗?请同学们自己检验,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板演.

  (2)小组讨论.当出现余数大于除数时提示: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

  为什么出现商偏小的现象?小组继续讨论.

  讨论后归纳:用五入法把除数38看做40来试商,就比实际的除数大了,除数变大了所以商就容易商小了.这就需要把商调大.

  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将6轻轻地改为7.然后指名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做在书上,做完后再看余数,结果余数小平除数,说明商7合适.最后将7描实,完成计算.

  (3)如果将38看成30来试商需要商几次?请同学们自己计算.

  (4)反馈练习:

  做例6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集体做,让两名同学做在投影片上,做完后让板演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引导归纳:

  提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为什么会出现试商偏大?应该怎样调商?在什么情况下用四舍法试商呢?四舍法试商容易出现什么情况?怎样试商呢?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最后指着板书问:这些规律如果让我们概括为一句话怎样概括?先让同学们自己试着总结.(板书)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再让打开书第49页,看一看书上是如何总结的?

  提示:为什么这里要用一般,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通过回答使同学们知道除了四舍五入试商法,还有其他的试商方法,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三)课堂小结(略)

  随堂练习

  1.先说说把除数着做几十来试商,再计算出来.

  老师注意巡视,特别是需要调商的题目,做完之后重点讲讲第4题的计算过程.

  2.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可采用抢答形式.

  3.判断下列各题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过来.

  4.选择:

  9039将除数看做( )来试商.

  A.30 B.40

  56289的商和余数分别是( )

  A.622 B.628

  布置作业

  课本52页练习十一第1,2,3,4题.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9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0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好吗?

  生(齐):好。

  师:有一种球,它不用手玩,用脚踢,能猜出它是什么球吗?

  生(齐):足球。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出示挂图)

  (简评:以小朋友感兴趣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即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把学生的心由激烈的课前玩耍状态收回到课堂,又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课

  (让生仔细观察挂图)

  师: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踢球。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齐):10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挂图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生3:穿橙色衣服的有6人,绿色衣服的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师:你们可以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8、9的解题规律写出关于10的四道算式吗?

  生:6+4=10 , 4+6=10 ,10-4=6,10-6=4。

  (简评: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直观入手,借助形象的挂图使学生投入到积极思维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以前所学的8、9的加、减算理很顺利地得出关于10的加、减的四道算式,更进一步感受加、减算式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审美情趣。)

  师:除了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一个戴帽子,9个没戴帽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得到:1+9=10,9+1=10。

  生2:有10个小朋友, 6个小朋友在左边,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右边?得到:10-6=4。

  生3:10个小朋友,有4个小朋友穿绿色衣服,其余小朋友穿橙色衣服,穿橙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简评:由浅入深,凭借挂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索,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讨论,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着装异同、是否戴帽]、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识,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从踢足球上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那你能帮书上这个小女孩吗?

  生(齐):能。

  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55面,桌子上是这个小女孩抛花片得到的结果,你能根据她抛的结果(7个正面带花的,3个反面),列出4道算式吗?

  生:3+7=10,10-3=7,7+3=10,10-7=3。

  师:真棒!表扬他。(生齐鼓掌)(师奖励星图片)

  师:既然小朋友能帮助书上小女孩解决好这一题,老师想你们自己动手抛也会做的很好,是不是?(让学生抛花片,写四道算式,在组内互相交流)

  师:有谁来说一说你抛花片的情况,你列的算式是怎样的?

  生1:带花的一面有8个,不带花一面有2个。算式是:

  2+8=10,8+2=10,10-2=8,10-8=2。

  生2:带花的一面有7个,不带花一面有3个。算式是:

  3+7=10,7+3=10,10-3=7,10-7=3。

  生n:带花的一面有5个,不带花一面也有5个。算式是:

  5+5=10,10-5=5。

  师:你为什么只写出两道算式呢?

  生n:(沉默)

  师:哪位同学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两个加数都是5,调换它们的位置,还是一样,所以只能写出两道算式。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看法。

  (简评:程老师根据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一心理特点,让小朋友用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强、感兴趣的抛花片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迪他们的求知欲。依据抛花片的结果列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同学们抛的不同结果,列出不同的算式,有助于新授知识的伸展和学生思维发展。提问时注意了学生有条理地一组一组地说,筛选出特殊情况5和5、10和0,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我出1。(拍手2次)

  生:我出9,1和9合成10。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客人,它们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出现戴头饰的小朋友),它们也来做数学题,(老鼠出8,大象出2,说出两道和是10的加法算式,2+8=10,8+2=10。)老师想请同桌的小朋友和老鼠、大象比一比,你们还可以出哪两张数字卡片使它们合起来等于10呢?(同桌互相出卡片,说得数是10的算式)

  (简评:当戴着老鼠和大象头饰的小朋友出现时,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程老师让同学们合作出卡片,合成10,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感知和是10的算式的五彩缤纷。从课堂热烈的场面,能发现同学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有成效的。)

  2、帮小白兔顺利回家

  师:现在小白兔遇到了一个难题,它不能顺利回家了,(出示挂图),你能帮帮小白兔,让它顺利回家吗?

  (师说算式,生口算得数)

  (简评:本来很枯燥的计算变成了帮小白兔回家,小朋友们都变成了乐于助人的小公民,这样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3、P56第3题

  师:既然小朋友能这么快帮小白兔回到家,相信下面的题目也不会难倒你。(师以卡片形式出示口算题,一张接一张出现,生按坐的位置不同,开火车口答。)

  4、师: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帮帮小蜜蜂,它找不到它们要采的花蜜了。记住这里每只小蜜蜂都有它要采的花朵,老师相信聪明细心的你,一定能很快地帮助每只小蜜蜂完成任务的。(用线连一连)

  (简评:这两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由初步掌握列式计算提升到熟练口算,体现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性特点。从学生那自信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活力和产生的成功感。利用开火车这种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答对让别的同学点头,答错遥头也体现了程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的真棒!很快帮助小蜜蜂找到了要采的花蜜。现在小松鼠和小猴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们也给小朋友们出了数学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出示题目)

  师: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谁能用算式来比较它们的多少呢?

  生:小松鼠有8只,小猴有6只,小松鼠比小猴多2只,小猴比小松鼠少2只。算式:8-6=2。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好不好?(生齐答)

  师:那小鸡和小鸭怎么比较呢?

  (让生独立完成。)

  (简评: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几、少几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初步理解结果的不同,对结果的表达也不同,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也为以后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6、师:下面还有一道难度稍大的题目,你们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生:好。

  师:你能说出一些和是10的加法算式和一些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

  生:

  (简评:注重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多思善想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空间理念。既和前面的踢足球、抛花片、帮小白兔回家相呼应,又由形象到抽象地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56第3题。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1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特点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

  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算。谁知道什么是估算呢?

  生答:就是估计着算,大概的算一下。

  生答:就是求咱们刚学的近似数。

  生答: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估算。

  创设情景

  学校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一年级捐款714元,二年级捐款987元,两个年级捐款共约多少元?

  师:你能帮老师估算出结果吗?

  生:714+987=1701

  生:714+987≈1700,把714看成700,把987看成1000。

  师:同学们,你们说哪种方法对呢?

  生1:第一种对,算得很正确。

  生2:第二种对,现在要我们算得是大约多少元。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在加法估算的时候,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后,再进行计算。

  深入探究

  1、引出乘法估算

  师出示问题:三年级每班平均捐款202元,4个班大约多少元?

  师:请你试着估算出他们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02看成200,然后200×4=800元

  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样,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

  小组合作练习

  你现在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吧!

  师出示练习题,

  妈妈要买5袋饼干,每袋1元8角,带多少钱合适?

  要求(1)你试着估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练习估算705×4≈2800298×3≈90099×299≈3000301×11≈3000

  师:你们的答案都一样吗?

  生: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用相同的方法而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呢?

  生:因为前三个算式都只有一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所以得数都一样。而后两个式子都有两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有的同学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了,所以容易弄错。

  师出示例11

  生:列式解答

  生1:58≈6060×3=180(元)

  生2:50×3=150(元)8×3=24元150+24=174(元)

  师: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学生解答,并汇报结果

  生:200元钱不够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生:学会了乘法估算的方法。

  生2:要想把乘法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接近,就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生3:我们生活中如遇到要估算的情况,我们知道怎么做了。

  教后反思:

  从现在学生们的情况来看,他们习惯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意识很淡薄,对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还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不太习惯”。具体表现在:估算方法的运用不灵活,要求估算结果却进行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估算的作用与价值,弄清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但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练习与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经常的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景与机会,作为估算的起始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 能够动手制作正方体的模型。

  3. 培养探究能力、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生活中的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小正方体若干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一)复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点

  1. 分类:媒体演示

  2. 初步认识:顶点、棱、面

  生操作:顶点,手指点一点

  棱,手指画一画

  面,手掌摸一摸

  (二)比较中引入

  1. 辨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点

  出示表格,填一填

  2. 小结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二、探究正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

  1. 导入: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有各自的特点,填表。

  2. 探究

  师:我们下面来重点研究正方体的顶点、棱和面的特点。

  (1)猜想:搭一个正方体需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2)思考:同桌互相说说准备怎样搭?

  (3)验证:动手操作

  (4)交流

  口答要求

  ①我选用了()根小棒,()个小球来搭。

  ②这些小棒是()。

  ③我先搭(),再搭()。

  (5)媒体演示:搭正方体的过程。

  (6)小结并板书:我们可以用8个小球,12条一样长短的小棒搭一个正方体。

  想一想:8个小球就相当于这个正方体的什么?小棒相当于正方体的什么呢?

  3. 提高

  (1)出示:要搭成正方体,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出示完整的模型和残缺的.模型比一比)

  (2)出示:1个小正方体

  ①猜想:至少用这样的几块小正方体可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

  ②小组合作搭一搭。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③交流:用()块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3)描一描:把正方体的每个面在白纸上描一描,看看是什么图形?有什么关系?

  三、练习提高

  1. 填空

  (1)正方体有()个面,每一个面都是()。每个面都有()个直角。

  (2)用小棒和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一共需要()根同样长的小棒,()个小球。

  2. 下面哪些图形是正方体?

  说说:为什么(2)、(3)号图都不是正方体?

  3. 下图中,要想搭一个正方体还需要多少个小球?多少根小棒?

  师:试一试把这两个正方体补画完整。

  4.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4

  〖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内交流

  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

  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③班内交流。

  (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进制计数法专题数学教案示例 篇15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单位、数位的产生,进一步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含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理解整万数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 联系实际,初步感知整万数的大小,感受整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 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

  由时间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选择引入,说明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师:计数时要用到计数单位。你知道什么是计数吗?(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计数就是数数。(出示石子计数的图片)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石子计数,例如抓到1只羊,用1个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学生笑),怎么办呢?(出示大石子)

  师:猜一猜,这个大的石子表示什么?(1个十)像个、十就是计数单位。如果十不够怎么办?(用百表示)百不够呢?(用千)

  师:个、十、百、千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出示:4个小石子和2个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后。

  师:这些石子表示的数是多少?(24)为什么不是42呢,4个小石子在2个大石子前面啊?

  生: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就是2个十,4个小石子就是4个一,合起来就是24。

  师:对!计数时,计数单位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像计数单位十的位置就必须在计数单位个的前面。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像计数单位一所在的数位就是个位,十所在的数位呢?百、千呢?(对应计数单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 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

  师:我们知道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所在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xx年我国甘蔗产量是90 240 000吨;20xx年我国油菜籽产量是11 420 000吨。谁能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举手的同学很少,第一个学生读不出,第二个学生准确读出,第三个学生大声地准确读出)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大数怎么读吗?想和这两个同学读的一样好吗?(学生频频点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数。(揭示课题:认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几个千是一万?(十个千是一万)

  师:感觉一万怎么样?(很大)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万)

  出示:100 000个小正方体排成的10010100的长方体。(学生不由得发出惊叹声)

  师:比十万大的是什么?(百万)比百万大的呢?(千万)咱们这个屏幕已经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吗?(学生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想象,并不断发出惊叹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它们所在的数位是什么?

  生: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相机板书)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有。个别学生还说出了亿)是的,还有很多。(在千万、千万位前面板书省略号)

  三、 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 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表示计数单位,太麻烦了,好在我们有计数器。(出示一个四位的计数器)一个计数器够吗?(不够)那我们可以用两个(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计数器)。

  师:千位左边是什么?(学生逐一读出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 写五位的整万数。

  师:(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颗珠)这表示多少?(一万)

  继续在计数器的万位上依次拨出2颗、3颗、4颗珠,学生依次读出两万、三万、四万。

  师:会写吗?把四万这个数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一个4,再写四个0。(板书:40 000)

  分别在万位接着拨出5颗、6颗、7颗、8颗、9颗珠,学生依次读数,并写出七万、九万,交流写法。

  3. 初步感受万级数的意义。

  师:我们在写四万时,先写4,再写四个0。(指40 000中的4)4表示什么?(4个一万)

  师:(指70 000中的7、90 000中的9)7表示什么?9呢?(7个一万、9个一万)

  师:这几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为什么?

  生:都是在万位上拨珠,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师:是呀,当某个数位上一颗珠也没有时,就写0占位!写几万的时候,先写什么?

  生:写几万都先写那个几。

  师:哦,几万就先写几。再写(四个0)

  4. 写六位的整万数。

  师:(在9万上再拨1颗珠)再拨1颗珠是

  生:满十进一,10个一万是十万。

  将万位上的10颗珠退去,在十万位上拨1颗珠,再在万位上拨1颗珠,学生答十一万。

  师:会写这个数吗?(学生写数)怎么写?

  生:先写11,再写四个0。(板书: 110 000)

  帮助写错的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在万位上继续拨珠,学生依次读出十二万、十三万、十四万、十五万,写出十五万。

  师:(边说边拨珠)在万位上拨9颗珠,十万位上拨9颗珠,会写吗?

  生:先写99,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中的111599表示什么?(11个万,15个万,99个万)怎样写出这些数?

  生:是多少万就先写多少,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都表示多少万,这样的数都是整万数。整万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四个0。

  5. 写七、八位的整万数。

  师:在99万的基础上再拨一颗珠,是多少万?(一百万)

  师生合作拨出一百万、一百零一万,并写数。

  师:看来,要想既对又快地写出整万数,还要有一个检查的方法,怎么检查?

  生:末尾都是四个0。

  师:我们可以把这四个0和前面的数分开,(在1 010 000上画分级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查是不是把数写对了。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99万,学生读数、写数,接着从一百九十六万拨到一百九十九万,要求学生读数。

  师:现在计数器上是199万,再拨一个珠是多少?(二百万)对,满十进一。

  师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依次读出二百零一万二百零六万,并写出二百零六万,指导学生用画线的方法检查。

  出示: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师生共同拨珠、读数、写数、校对。

  四、 介绍数级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整万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后面是四个0,前面这些数表示什么?

  生:多少个万。

  师:这些数(指万级上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按照中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刚才将个级数与万级数分开实际上就是将整万数分级,所画的虚线叫做分级线。

  师: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1 010 000中的101表示(101个万)

  五、 教学整万数的读法

  师:大数容易读错,用分级的方法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就不容易读错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把整万数先分级,再读一读、比一比。(学生正确读数)

  师:既然让我们读一读,比一比,你在读的过程中比了什么?

  生:先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师:(指85万)读万级中的数和我们以前读数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一样)为什么还要加上万?

  生:不加上万就变成85了。

  师:对,那就变成哪一级的数了?(个级)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所以读的时候要加上一个万字。

  六、 感受整万数的大小

  师:生活中的大数有很多。(出示图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有座位60 000个)

  学生读数。

  师:60 000有多大呢?我们一个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能坐满体育馆?(学生算出结果,都很惊讶)

  出示:100 000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师:猜猜这一摞纸大约有多高?(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出示:(1)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 000平方米。

  (2) 北京著名的园林颐和园面积约是2 900 000平方米。

  学生读数,并通过交流感受数的实际大小。

  出示课始两个数据,师:现在你会读了吗?(让开始不会读的学生读数)

  七、 综合练习

  师生合作,按要求拨珠、写数。(教师说要求,指名按要求拨珠,其他同学写数)

  师:学习整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出示:(1) 大约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就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2)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有七十万种。(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每年约有60 000个物种灭绝。(4) 大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300 000~700 000人因烟尘污染而提前死亡,25000000儿童患上慢性咽炎。

  学生读数、写数,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八、 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整万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回去了解一下。

  1.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要分级计数,西方国家是按什么习惯计数的呢?请课后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和同学交流。

  2. 如果数目很大,计数单位不够了,怎么办?

  反思

  1.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计数单位与数位两个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计数就是数数,学生并不清楚。而要理解计数单位,就必须从计数谈起;要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又是基础。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考古人员在挖掘古墓时,发现一个密封的陶罐,打开后却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圆石子。经研究发现,这些石子是用来计数的,石子表示的数代表了墓主生前拥有的财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石子计数这一数学史料是帮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的极好材料,教学时,可以按计数、计数单位、数位的顺序组织学生的认数活动。一个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竟这样意外地由一则考古新闻解决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认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 000。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时,通过对五位的整万数的读、写,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要写几万,就先写几,再添四个0的感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明晰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正确地读、写六位的整万数,逐渐将这种明晰的感受抽象为写整万数的方法。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读、写七位、八位的整万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六位的整万数的写法,它是学生探索和理解整万数写数规则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础处,越要花时间。只有基础处想通了,想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教学时,我设计了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理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理解并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度高,可迁移性强。

  3. 在写数中感受,在读数中应用。对学生而言,读数的难度要比写数要大,因为读数首先要会将整万数进行分级,而分级是建立在对万级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操作行为。所以学生写数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万级数的意义,这种感受是学生理解分级的基础。在了解分级知识之后,通过对整万数读法的学习,在读数的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万级数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达到自觉迁移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教案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教案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380283.html
延伸阅读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出国留
2022-10-13
懂得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小朋友们,幼儿园安全教育能够让小朋友们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需要认真书写安全教育教案,才能引导孩子们认真听。好的幼儿园安全教育
2022-10-12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
2022-10-12
忽视安全教育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所以安全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小朋友们,幼儿园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小朋友们安全意识,帮助保护小朋友们。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提前写好安全教育教案。
2022-10-12
安全牵涉到千万家庭的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和一切,特别是小朋友们,幼儿园安全教育能够让小朋友们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我们,想要在课堂让孩子听懂,写好安全教育教案
2022-10-11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
2022-06-29
每年一到夏天就会发生许多令人伤心的溺水事故,所以关于预防溺水的专题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2022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教案(精选3篇)”,希望不会再
2022-06-13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出
2022-10-13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
2022-10-12
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是幸福生活的基础,特别是小朋友们安全意识薄弱,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减少小朋友们周围的安全隐患。身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肯定要提前撰写好安全教育教案的。你是否会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