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金融教育产业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尤其是商科专业的发展态势是很不错的,也有很多著名的商学院:卡斯商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等,今天出国留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英国金融业发展进程,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点击出国留学网。
英国金融业发展进程简单介绍
1、国际地位与行业特征:
作为金融教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大学的商科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众瞩目的商学院如:卡斯商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华威大学商学院,伦敦商学院等等无疑在英国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以教育和就业两点协调的和谐产业链也正在逐步成型。
伴随着教育系统的成熟,英国的金融人才储备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金融业作为英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吸引着众多中国学生赴英求学,一批又一批的金融毕业生催生了强烈的求职需求。英国金融业吸引人之处与其国际地位密不可分,凭借着伦敦这一世界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英国金融业在不同的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
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上,伦敦、纽约和东京仍是全球三大外汇交易中心,其中伦敦的外汇交易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它外汇交易中心,牢居首位。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调查显示,2013年,伦敦的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外汇成交量中所占比例升至41%,纽约、新加坡、东京分别占据第二、三、四名的席位,所占比重分别为19%、5.7%、5.6%。
在国际跨境银行业务中,英国仍是最大的交易中心。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协会(IFSL)统计,截至2013年9月末,英国占全球跨境借出总余额的份额为20.7%,其次是美国(14.6%)、德国(8.1%)。在国际债券市场方面,按发行人居住地的国别划分,2010年英国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和西班牙发行的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在全球排名前六位。
截至2013年6月,英国发行的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升至全球第一,其次是荷兰、美国。在股票市场方面,近些年来伦敦都是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排在纽约和东京之后。另外,伦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场外交易中心,其次是纽约、苏黎世、东京、悉尼和香港。2013年,伦敦贵金属协会黄金成交清算量为58.56亿盎司,较上年上升 16.86%;黄金清算金额为7.58万亿美元。
有学者总结,英国的金融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不像瑞士和荷兰等金融业强大但经济规模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金融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海外扩张。英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规模庞大,能够支撑一个相当强大的金融产业;第二,它不像纽约市场和东京市场主要从事与美元和日元相关的金融交易,英国伦敦是真正意义上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市场主要交易的是离岸货币和以离岸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
所以,即使只在英国境内,英国金融机构也能够提供和从事几乎所有的离岸国际业务,交易几乎涉及所有的国际金融产品;第三,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金融机构历来国际化程度高,不仅大的金融机构(如汇丰控股)是这样,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海外资产的比重都非常大。 英国金融业这一高度发达的行业,发展历史横贯数个世纪。下文将选取伦敦证券交易所、两次金融“大爆炸”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与事件,粗略梳理英国金融业的历史脉络,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2、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世今生: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7世纪末,它历经四百年的风雨飘摇发展至今,成为世界第四、欧洲第一大的证券交易所,可以说是英国金融业的兴衰变迁的最佳见证者。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坐落于伦敦城交易街上主营咖啡饮品业务的露天大市场。从17世纪末起,露天大市场内一家名叫“乔纳森”的咖啡店成为了买卖政府债券的“皇家交易所”。1761年,伦敦150名股票交易商在这家咖啡店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用于买卖股票和债券的的俱乐部。1773年,咖啡店从露天大市场迁入伦敦城司威丁街的室内,并正式更名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80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为其颁发了“皇家特许经营许可证”。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伦敦证券交易的成立与运转为英国大举实现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反之,英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亦促进了交易所自身的壮大,从而确立了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伦敦交易所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随后,英国其他地方的证券交易所也不断涌现,高峰时期多达30余加。1967年,英国各地交易所组成了7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设在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合并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所。随后,各地交易所逐渐停止运作,将全部业务集中于伦敦交易所。
然而,随着英国国内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伦敦证券交易所由于浓重的保守风格与沿袭下来的陈规陋习严重阻碍了英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已逐渐被纽约取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80年代,英国金融业因缺乏竞争活力而再度面临丧失全球领先地位的危机。为挽救颓势,英国在此后进行了两次重大金融改革,即1986年以金融自由化为特征的第一次金融“大爆炸”和90年代末以混业监管体系为核心的第二次金融“大爆炸”。
3、第一次伦敦“金融大爆炸”
1983年以前,英国证券实行分业经营,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自营等业务严格区分,证券经纪实行固定佣金制,金融市场普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状况不仅使伦敦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同时无法为当时的执政党保守党政府大举推动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化提供金融支持。因此,撒切尔政府实施了第一次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改革。
此次改革同时进行了对外改革和对外开放,在把英国国内金融企业推向混业竞争的同时,引入了国外的金融机构。1983年,英国政府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签订了著名的Parkinson-Goodison改革协议,交易所会员同意在3年之内放弃固定佣金制,同时结束了自身的垄断地位,接受外国公司称为交易所的会员。该协议在经过3年准备期后,于1986年正式实施。在对内放松管制的同时,英国向外开放了金融服务业,这为伦敦金融业创造了开放的竞争环境,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它不仅提升了伦敦交易所的国际地位,奠定了英国金融产品在世界该领域内的领先地位,还造就了英国本土金融机构的重生,促使英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经历了第一次金融“大爆炸”后的伦敦证券交易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证券交易所,它不仅是欧洲债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按照市值计算,伦交所是世界第四大证交所,按日交易额计算,伦交所全球排名可达全球前三。第一次金融“大爆炸”不仅造就了伦交所引人注目的世界地位,此后英国在各类金融产品交易领域都取得了或保持着领先地位。
伦敦占跨境银行信贷的市场份额从16%上升至20%。同期的外汇市场交投总额份额从27%升至31%。伦敦在国际债券二级市场的份额达到70%。在迅速增长的信贷衍生品市场,伦敦的份额约为45%。整个英国的金融业,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也更加稳定的金融生态系统。
4、第二次“金融大爆炸”
第一次金融“大爆炸”后,英国金融市场恢复了活力,外国金融机构大举进入英国金融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但是,由于英国金融监管体系非常复杂,当时有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9家监管机构对银行、证券、保险和住房协会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程度的加深,传统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阻碍了金融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发展。
于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执政党工党政府决定将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分离出来,使其专注于货币政策,同时成立英国金融服务局(FSA),逐步将分散的金融监管职能集中到FSA。
FSA成立之初,很多人担心这样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单一监管机构会使监管系统更加官僚化,给市场增加不必要的监管成本。为应对此类担忧,英国政府及立法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与法律,确保这一针对监管机制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FSA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监管资源配置和量体裁衣的监管风格亦为提升英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3年,英国一家独立机构向全球300家金融机构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机构对FSA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伦敦品牌”与英国监管机构的监管能极大相关,英国监管者在能力和监管力度方面都优于美国监管者。
第二次金融“大爆炸”后,欧洲大陆越来越夺的金融服务机构都选择常驻伦敦金融城,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也在伦敦发展迅速。作为领先的国际基金管理中心,欧洲超过75%的对冲基金资产都在伦敦进行管理,私人股本资金有将近50%在伦敦管理。加上组合基金,伦敦的另类投资基金在欧洲份额也超过90%。到2007年底,伦敦的基金管理着4,000亿美元的资产,已占达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的20%。
5、中英金融合作的当下与未来:
两次金融“大爆炸”分别使英国金融业形成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与奠定了有力适度的监管基础,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公司进入英国,为英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深远持久至于当下。
此类中英两国间在金融领域的密切合作,拓展了英国金融业的业务范围,带动了全英就业发展,也同时成为了中国金融业人才在英就业的一大机遇。
目前,英国的金融业已经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外汇、基金、衍生产品等领域。从经济表现来看,英国金融业增长显著,截至2014年英国境内的兼并与收购交易额已增至240亿镑,而私募股权投资也极为活跃。英国路透社于今年年初表明,金融业新增就业岗位较上年同期增加17%。
据金融业招聘企业Astbury Marsden今年公布的数据,伦敦金融城在今年年初即新增3,010个就业岗位,较上年同期增加2,580个。英国公司有50%-60%已经开设中国业务部(China Desk),而最近有一些已设此部门的公司打算增大该部门的人员数量,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求职者已越来越被看重。同时,英国,尤其是伦敦,也被选为中国金融业设立海外机构的理想目的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