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在平时十分重视古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和解答基础试题的训练,但是,我们不少学生,面临高考古文基础题,仍然感到棘手。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在基本知识的积累巩固、基本语法的分析和具体语境的体会三方面下足功夫,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解答高考有关试题了。
我们试以2010年上海高考古文试题一中的3道基础题为例,作具体的分析解说,希望能给高三学生以切实的帮助。
试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解析
解释古文实词,一是靠积累,二是靠语法分析,三是靠语境体会。
“与”在中学古文中依据语法,有连词“和、及”、介词“更、同”、动词“给、给予”、“赞同、赞成”、“结交、交往”、名词“结交的人”等用法和意思。
17题(1)“少而所与亲旧 ”中的“与”在“所”之后,和“所”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中的“所”后一定是动词或介词;而此句中“所与”的宾语是“亲旧”。因此,这个“所”一定是动词“交往、来往”。
“造”在中学古文中主要作动词用。依据语境,宾语是房屋宫舍等时,是“建造、建筑”的意思;宾语是器具、酒药、事件、传言等时,是“制作、制造”的意思;宾语是法令政策文件等时时,是“制定、制订”的意思;宾语是地点、人物等时,是“造访、拜访、到……去”的意思;宾语是某种境界时,是“达到”等意思。
17题(2)“终身不造其门”中,“造”对象是处所“其门”(他们家),所以这个“造”,一定是“到、到……去”。
“素”在中学古文里依据语法,有名词“白色的生绢”(一般作宾语)、形容词“白色的”、“朴素的、不加雕饰的”(一般作定语)、“空、白白地”(一般作状语)、副词“平素、一向、向来”(一般作状语)等用法和意义。
17题(3)“素号难治”中的“素”修饰动词谓语“号”,是状语;而此句说的是“鄂州崇阳”历来的治理情况,所以这个“素”,一定是“一向、向来”的意思。
“徙”在中学古文里主要用作动词,有“迁徙、迁移、漂泊”、“变迁、变更、变化、发展、流逝”和“调任、调职”等意思。
17题(4)“乃徙公治之”一句和官任有关,所以这个“徙”一定是“调动、调任、调”的意思。
辨析文言虚词,同样也是靠积累,靠语法分析,靠语境体会。请看我们对第18题的解析: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决狱之术”作主语,是个偏正短语,所以,这个“之”是助词“的”;而“臣之不敢倍德”是“言”的宾语,是个主谓短语,所以这个“之”是用来取消“臣之不敢倍德”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宾语的。因此,两个“之”不同。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前句中的“则”表承接,是“就”的意思;而后句中的“则”表示“他植者”与郭橐驼的不同,所以是表转折的,是“却”的意思。因此。两个“则”不同。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前句中的“以”表承接,同“而”;“以吾一日长乎尔”后面还有一句,意思是就不跟我谈志向了,所以这个“以”表因果,是“因、因为”的意思。因此,两个“以”不同。
这样,我们就可以选定C了。
翻译文言句子,自然也是如此。请看我们对第19题的解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讽”在中学古文中主要用作动词,有“背诵、吟诵”和“以含蓄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或批评”。在这个句子里,“尧咨”心怀鬼胎,所以这个“讽”可以译作“暗示、暗中怂恿”。此句中的“出”是使动用法,应该译成“使……出,使……离开”或“让……离开”。 “不使居府中”一句中省略了“使”的宾语“之”(他,指欧阳炯)。这样,就可以把此句准确地译为: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此句中有两个要点,一是“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有定语后置现象,按现代文语序,此句应为:有争舟而相殴至死之民;二是此句中的“狱”是“案件”的意思。弄明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把此句准确地译为:桂阳有为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由此看来,知识的充分积累和牢固掌握,对词语以及句子的语法与语境分析,在解答古文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和句子翻译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高三的学习和复习中,我们必须在这三方面狠下功夫,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进而提高古文阅读分析的综合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