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广大考生了解2012高考最新的变化,并有针对性的复习。北京四中生物高级教师毕诗秀老师针对2012高考复习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欢迎广大用户查看
问:全国新课程改革以后,高考出题有什么特点?它的出题方向是怎么样的?
答: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全国的生物试卷算起来总共14套,这14套考卷中,有大纲卷、有新课标卷,还有各个省市出题,从内容上讲,每个省市它考试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从内容上找一个共同的规律,好像很难,但是实际上又不难,它有共性的东西。这14套考卷中考的内容都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这个内容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在复习的时候,只要把这个考试说明中所有的内容按照它的主要内容的提纲,从头到位缕一遍就可以了,但是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后,它最大最大的变化是能力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的提高了,以往没有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时候,生物试卷正像有些人说的,就有点像文科的东西似的,你去背一背,去记一记就能得高分,但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动向变了,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面向全体同学,倡导探究性学习,而且很多的试题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在这一块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以后,生物试卷能力的考察在原有的基础上是大大的提高了,这种变化同学们一定要关注,我们在备战高考复习的时候,不能说我就背知识,我还要想一想,我能力如何去提高,这就是新课程改革以后,高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问:就高三生物复习来说,采用什么样的备考方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答:高三的时候复习的资料很多,有教材,教材是从一复习生物开始就拿到手里的,另外有题,好多同学特别热衷于做题,另外呢,网络资源很丰富,有网上老师的一些讲课的视频,还有一些网络课程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复习资源,那么每个同学他的自己的情况不太一样,适合他的复习方法也不同,我记得我一个学生曾经说过,有同学跟他面谈,说你的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好,我的不好?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把学习搞好,只不过目前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08届的一个男生,这小孩是北京市高考的第二名,当时我印象特别深,他的高考的分数是700分,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不喜欢做题,就喜欢看书,最后高三结束以后,我看他的书都画花了,然后这一个知识点,刚开始用蓝笔,还用红笔,还用绿色的笔等等,后来我问他,我说你这个书画的这样,你看的进去吗?他说我看的进去,我每次看可有成就感了,我说那你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是什么意思?他说这个蓝笔是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想到了哪些问题。然后红笔第二遍绿笔第三遍,在一遍一遍的看书的过程中,我就这个知识点,能总结出很多的问题。刚开始我高二教他时,我还挺有意见的,经常布置的作业不做,但是后来我想到,这是人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看书是一个,如果有些同学比较喜欢看书,我给大家一个建议,看书不要拉网式的看书,从头到尾、犄角旮旯所有的字都看一遍,这不好。怎么看呢?要会挑重点。新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浙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些版本的教材都给你提供了特别丰富的资料,有曲线图,有科学发现史,还有一些科学家所做的一些实验的实验现象,最新科技发展的动力,这些问题是你看的重点。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给你科学家研究某一个事情以后,做的这个实验,就应该想当时科学家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针对这样的假设,他为什么设计这样的实验方案,他这个实验方法是什么?我能不能在我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得到借鉴?北京市2010年的高考题第30题,考的就是一个DNA的半保留复制,就是人教版、浙教版都介绍的的实验,那么1958年Meselson和Stahl所做的研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两个教材中都介绍了,有些同学就忽略了没看。我记得一个女生,最后考完试以后给我写一个总结,说老师当我看到第30题的时候,我觉得偌大的考场只有我和出题者是知音,于是会心一笑,洋洋洒洒地在我试卷上写下了答案,当时我就问她,我说你为什么那么自信?她说毕老师你不知道,当时我看到这个题我就觉得这个题是我自己出的,说我就按照您告诉我的怎么看书的方法。我就想,当时Meselson和Stahl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提出什么样的假设?这个实验结果支持了哪个假设,如果我把DNA分子双链打开,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设,按说这个题出到我心坎里了。你看这种自信来自于她平时会看书,所以我建议对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自觉性比较强的孩子,在第二轮的时候,要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抓重点的看这是一个复习的策略。还有一些同学说老师我看书不太会提问题,确实,有的人看完书一样,就像看小说似的,一合上书,没有什么痕迹留下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就通过题来检查巩固我所学的知识点,因为你在做题的时候,发现这道题不会,那肯定跟这个题有关的考点你不清楚,所以这个做题也是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