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分享【篇1】
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不是苗条与财富,而是在不断追寻的过程中肯定自己人生的价值。而追寻人生目标过程中,体验心流之乐必将时刻伴随于你。这本书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断断续续地读了两遍,收获不算太大,但也不小,可能因为平时能抽出来一段完整的时间读读闲书的机会不多,而读书这样的活动必须完全集中注意力,让自我陷入心流状态才能在书中吸收养分。
米哈里教授提出的心流概念时常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遇见,未接触这本书时,并不知道专心致志地攻破一个难题,把精力全都集中在一处,并且得到及时的反馈,自己的技巧也随着问题规模的扩大而逐渐提升的这样一个状态被称为心流,只知道每次在这样的体验之后,心中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总是不经意间泛起。对于获取心流的条件,即任务需要具有挑战性,并且你所具备的技巧恰好能匹配这样难度的挑战。
不止于从学习中意识到心流的存在,当自我在混乱中找寻出秩序时,也需心流的帮助,这本书另一个概念——精神熵的提出也更新了我脑子里的词汇,精神熵即外在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构成威胁,使内心失去秩序的一种状态,这是我们宝贵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内心陷入混乱的场景。
与精神熵相反的概念,精神负熵则是我们需要尽力去追寻的方向,相对于混乱而言,人类更偏爱秩序,因为秩序带来稳定和内心的踏实,精神负熵意味着心流的秩序得到了保障,意识得到了控制,专注于做好当下的工作,从脚下一点一滴地根植出幸福。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分享【篇2】
前阵子,看了一篇关于“周一综合症”的调查,发现原来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有中度到重度的周一综合症症状。甚至,有不少人是周日下午就开始进入一种抑郁、烦躁、失落的状态。加上今年网抑云这个词汇大肆流行,可以想象现代人的心理压力究竟有多大。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呢?
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能从工作或学习中投入到“心流”的状态,就能从看似枯燥乏味的事务中,感受到成就与满足感。
什么是心流呢?书籍《心流》这么解释:是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进入心流的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抗拒中断。即是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与充实感。
乍听之下,心流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就好像是某个人在跟你述说他作梦的内容一样,跟自己难以产生交集。
其实,我们多数人多多少少会有过些微心流的感觉。比如很多人在打游戏时找到心流的感觉: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全身心投入游戏任务中,过程感到愉快且充实,甚至废寝忘食也舍不得离开半分钟。
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便是最优的心理体验。只不过,人生除了电玩,我们还需要工作、学习来满足生存的需求。而大部分人恰恰是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冒,甚至视之为痛苦的来源。可就如米哈里所言:“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只要懂得运用积极心理学,你也可以在工作或学习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心流体验,并且提升幸福感和效率。工作占了我们人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如果我们无法从工作中找到幸福感,那么就更无从谈及所谓人生幸福。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分享【篇3】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何为快乐?怎样寻求快乐?读完《生命的心流》一书才知快乐时一种浑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觉,源自获取心流体验的瞬间。
记得一为哲人曾说过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社会上有很多无足挂齿的丑闻和不堪的言行,但是这仅仅是极少的现象。我们要相信社会是美好的,至少他不会主动的抛弃我们,除非你主动抛弃他。当我们眼前浑浊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心灵的窗户打开,用心体会世界,就会发现美丽依旧。生活是否快乐,那得看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和乐观的心。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要用美好的心态和角度去观察,这样便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待工作也一样,我们要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用平常心对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之所以想追求财富、健康或名声,都是为了借此得到快乐。但是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我们得摆放好心态和立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快乐是要用心体会的,快乐并不是一两句啼笑皆非的言辞,快乐时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倘若一辈子都做些搓志丧气的事,你便不可能拥有愉悦爽朗的人生。反之则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两面,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和面对。
快乐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得学会快乐工作。工作事一种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事。以至于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事生活重要的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事,却又百般无赖。导致人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总归是没有摆清自己的心态。工作时不能把利益观看得太重,工作是我们体现能力和实力的时候,当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之中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描绘的情感,就像美国前冠诗人斯特兰德曾说当你沉浸在工作中,你便失去时间感,完全出神,全副精神都贯注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将某件事情做得十分出色时,你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我相信一个人的工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也是幸运的。
我们得学会劳逸结合,很多人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快乐,可是很多时候他么的休闲时光也并非快乐。快乐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休闲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多参加一些组织松散或叫个人性的活动。
生活圈是一个复杂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里,亲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我们的心情往往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多时候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对每个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但若学会与自己共存,拒绝需求的诱惑,自我便会变成朋友,帮手及建立充实人生的基石,若无法找到实现自我更伟大、更永恒的目标,就绝对难以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乐就很简单,快乐就在身边。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分享【篇4】
意识是能量和信息的复合体,生命活力来自内在秩序塑造(熵减,耗散结构)。意识自我有独立性,与基因自我、社会自我并列,后两者无法完全“自主”,而(精神)意识自我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更易自主训练。决定幸福(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意识(预期目标)不是现实。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种精神能力,即肯威尔伯四大象限中的个体内在和集体内在,契克森米哈赖的复杂意义第三第四阶段。
组织里的绩效和激励机制仅仅是契约的一部分,脆弱且常常适得其反(激励的反向作用),因为真正的持续驱动力量(责任心/动力压力)来自兴趣爱好,来自复杂度增加的主观体验。
工作生活中最佳状态要么是“自得其乐性格”要么工作游戏化,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如《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庖丁解牛,说明“遇”的含义。文惠君盛赞解牛神技,但庖丁不认为那是种技巧,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李小龙讲心念的同时身体全力击打对手的合一状态,这就是匠人匠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最怕的是失焦产生的孤独感(封闭无序,活力锐减),挑战性目标/焦点/游戏感是人的关键特征,行动目标的设定要有挑战性,应对挑战的刺激感是基因和文化进化浪潮的核心,但不能造成恐慌,也不要太舒适,与现阶段能力匹配,并有实时反馈/反省,乐趣(生命内在活力)不在做什么而在怎么做,参考《刻意练习》,系统进化愈加复杂,每个人都要整理简化聚焦。
最好的做法首先从体能运动开始,在游泳、攀岩、极限运动、跳舞、太极/武术、瑜伽等运动中,在舞台剧、音乐、画画/摄影、下棋、写作等艺术中,在思考、科研、人际、工作如外科手术中找到那种忘我浑然一体的体验,逐渐变化和进步的微积分效应。
心流读后感简短范文分享【篇5】
为了总结和消化而作!
这本书的名字,是从一个男孩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的,当时这个词连同这个人,都进入了我心里。现在快四年过去,我开始看这本书。我和他都有变得更幸福吗?我似乎可以微微点点头,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会因为现代文明的进步而更幸福吗?上天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需要顺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吗?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经到达火星,而我们现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极少人建立了内在的有序,而且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离专注的快乐越来越远。一个富裕、科学昌盛的复杂世界,更笨不可能将幸福双手奉上。
幸福,与外在关系不大。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装填,就是日记月累的最佳体验汇聚成的一种掌控感,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何控制意识、使意识清明、以便从体验中汲取快乐,并创造生命意义,是幸福的关键。
在这里,现代文明强调的”追随内心的感觉“成为商家肆意宣传的口号,挑逗人本能的冲动,让人成为疯狂消费不需要的产品吗,剥夺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在这一方面,现代文明将人推向了更大的内心混乱。为了夺回人生的控制权,我们必须建立意识的秩序。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人生总和。从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综合。在意识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每当环境、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精神熵”,他会让自我解题,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这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体验。
现在,让我们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来结构最佳体验。首先,让我们来分清享乐和乐趣的区别。享乐,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属于回复“均衡”的体验,他们不带来心灵的成长。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创造乐趣。享乐无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乐趣必须运用高度注意力。
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戏。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一场伟大的游戏。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