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时间真是来去匆匆。离这一年的工作结束已经没有几天了,这时不妨先写一份岗位年度工作总结吧。做好做好回顾,就是为未来做好准备。你知道怎么去书写优秀的年度工作总结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财政年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来,本人在镇党委、政府和市财政局的领导、支持下,能发挥好一名财政所所长的工作职责,带领全所同志,较好的完成了各级交付的收支任务,镇财政职能得到充分履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身也得到充分锻炼。经过本人的努力,财政所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好评,财政收入连续几年高幅增长,各项支出序时实现。___测评一向持续在前三名之内,财政所被市政府评为“礼貌单位”,被市局评为“先进财政所”。现将近年来的工作学习状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透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用心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心得体会,透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持续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潜力。
用心响应市局建立学习型机关的号召,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透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计算机中级考试,自身的素质和潜力得到了提高。用心响应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参加镇财政集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岗位竞争,使自身得到了锻炼。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持续必须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透过加大园区投入和做好客商服务,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1、带好队伍。平时,注意发挥好群体的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始终让财政所这支队伍持续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势头。
2、制定落实好各项制度。为保证财政所高效运转,本人注意抓好所内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好各项制度。几名所长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本人分工预算管理工作,能亲自参加各项活动。今年来税收收入持续30%左右增幅,各项支出均序时实现,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镇财市管、部门预算均扎实推进,并得到市局好评。
3、当好领导参谋,做好服务工作。作为一名财政所所长,本人在组织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更注意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求发挥好镇财政引导调节作用。用心配合推进好部门预算管理,正确理顺政府与部门的分配关系,强化部门自求平衡的职责,努力克服部门等靠要的思想。实施一年来,不仅仅正常运转经费能及时保证,还更大的激发部门寻求发展的热情。财政所、土管所、计生办、文化站将相继迁入新址办公,外部形象大大提高。筹化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沟通好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有序增长。定期分析财政税收形势,及时向领导回报,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量挤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了新税源增长点。顺应政府要求,用心筹措资金,及时办理好土地证照。累计为近30家企业办理土地证,资金流动量近5000万元,无一家企业因土地证照延误而受影响,为搬经招商保姆式服务尽了自己一份努力。
四、注重自身形象,始终持续清正廉洁。
平时能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所内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财政干部“十不准”,加强内部牵制和审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做到资金使用群众讨论,保证透明公开。坚持按预算办事,对预算之内的支出尽量序时予以安排,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待按正常程序追加指标后,才予以列支。工作中尽量减少自由支配权,避免资金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能管好自己,逢年过节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拉帮结派,不参加任何小团体活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
以上是本人今年来工作学习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对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仍有必须的差距。主要表此刻一是由于自身知识潜力的限制,决策潜力尚待提高。往往是思考得多,实施得少,取得的成效少;二是组织协调潜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在个别事关全局的大事上,往往还需要主要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处理;三是有时还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收入征管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财政管理涵盖的范围还比较窄。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身定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2
今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安排收支预算,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拓宽财源基础,狠抓收入征管,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收入超额完成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后预算,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之内,保证了行政事业机构的正常运转,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为顺利完成财政工作目标开好局。
一、收支完成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79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年初预算增幅高11.2%;比上年增加36782万元,增长29.2%。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87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比年初预算增幅高6.23%;比上年增加14654万元,增长22.23%。一般预算支出预计8247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92656万元(包括上级补助收入14117万元和上年结转11544万元)的89.01%,比上年增加17912万元,增长27.74%,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较好,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投入,财源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财源建设取得长足进展。_年预计税收入库超亿元企业3家,新增2家,其中钧石机构5亿元、森美1.4亿元、鸿荣轻工1.2亿元;超千万元企业31家,新增8家;超百万元企业319家,新增44家。收入超亿元街道7个,新增3个,其中海滨超4亿元,临江、江南超2亿元。
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做优做强,共投入扶持企业资金8342万元,带动企业增加投入,促进重点企业良好发展。6家上市及26家上市后备企业全年预计纳税10.3亿元,增长105%;10家总部企业预计纳税2.55亿元,增长62.87%。
二是高新技术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园区,财源支撑作用明显。投入高新园区5200万元(累计投入12.7亿元),入驻高新园区企业430户,全年预计纳税11.73亿元,占全区工商总税的45.23%,增长90%。三是自主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投入科技资金2350万元,形成新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跃发展,全年预计纳税6.1亿元,增长80%,占全区税收的比重从_年的17.34%提高到23.1%。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7.68亿元(其中市财政回拨土地出让金3.71亿元,融资3.97亿元),投入安置小区(延陵、后坑、锦美、新塘、泉三)、商贸物流中心、温陵商贸中心、汽车汽配城、池峰路二期、龙头山片区改造、站前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归还旧贷款7.02亿元。项目带动成效明显,新老城区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
(二)狠抓管征,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跃升。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7.9亿元,增长29.2 %,创历史新高。税性收入预计完成17.5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8.2%,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
一是完善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增超收激励机制,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紧盯目标任务,按照“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抓紧抓好收入工作,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二是密切关注税收政策调整和经济运行动态,提高对税收走势分析的前瞻性。加强税源跟踪管理与分析,根据税源资料指导日常征管工作。建立经济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的分析,集思广益,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有的放矢抓好收入工作。
三是构建网络化全方位协税护税机制,建立点对点的联络员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收入监控体系,及时采集涉税信息,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四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原列预算外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优化结构,民生保障支出进一步落实。科学预算,严格压缩和控制一般性开支,财力向民生方面倾斜,全年民生方面支出预计4.8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62%,增长27.74%,保证了教育、科技、支农等法定支出,保证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层社区的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教育方面22921万元,增加公共财政教育投入,达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要求,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跃升,各项考核指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投入科技方面2350万元,扎实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投入支农方面1130万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投入卫生方面4403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进展。投入社保方面1603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投入住房保障3210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街道社区方面9188万元,街道社区经费及街道增超收分成进一步提高,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拨付强农惠家资金1802万元,其中发放出租车和小渔船油价补贴106万元,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及良种补贴7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689万元,将党和政府的关杯及时送达老百姓。
(四)加强监管,财政管理绩效进一步提高。
一是优化资金拨付管理,提高资金拨付效率。进一步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环节设置,实现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的高效、安全运转。
二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出租和处置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教育、支农、社保、国债、生态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政府采购总金额预计4000万元,实际中标金额3600万元,节约资金400万元,节约率10%。五是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xx-_年查出问题的单位进行回访,落实整改措施。
在回顾总结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招商载体紧缺,制约招商引资;国家实施抑制房价增长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开发与销售降温。财政收入增长受限。二是稳健货币政策和可融资载体已满负荷承贷,新增融资相当困难,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财政收入规模偏小,财力增长有限,而增资和民生等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四是财政监督和会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明年主要工作思路
20__年我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财政改革目标,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保障能力,着力改善民生,支持“五大战役”建设,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_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安排203400万元,增加24400万元,比增15%;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8280万元,增加11280万元,比增14%。主要措施如下:
(一)优化税源结构,做大收入“蛋糕”。通过本级和争取上级支持,筹集70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资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拓宽税源平台,提升税源质量,做大收入“蛋糕”。着重加大对6家上市及26家上市后备企业、10家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要提升税源质量。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和优质企业入驻,引导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发展。
二要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大力度支持江南新区道路、地下管网、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平台。
三要拓宽税源平台。要支持滨江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大力营造人文化、便捷化、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吸引本地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和鲤籍在外商会、企业等在总部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营运中心,鼓励境外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总部经济区设立采购中心、营销中心。
四要培育新增税源。要通过招商、引导、集聚,壮大南环汽车销售走廊;要利用古城丰富文化积淀和旧厂房资源,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要支持电子信息行业、特别是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使之尽快成为我区新兴支柱产业。
五要积极主动帮扶企业促发展。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付扶持资金,落实各项减免税费政策,帮扶企业扩生产、拓市场。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走势,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区企业良性发展。
(二)科学预算管理,保障民生投入。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财办事、收支平衡”的理财思路,科学安排预算,在财力可能范围内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一要保障正常运转。安排人员工资、街道社区运转经费等4.28亿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二要确保法定支出。安排教育、科技、支农等2.74亿元。确保 “两免一补”和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三要加大民生投入。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63亿元,支持就业再就业、扶贫帮困,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重点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双拥工作和深度贫困家庭救助经费,优先保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安排医疗卫生支出0.36亿元,确保医改顺利实施,努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四要保证重点支出。通过争取市级土地出让金返还和多渠道筹融资,尽最大努力支持_年拟新建及续建的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有园区七支路、南迎宾大道、向阳新村改造、锦美等5个安置小区(锦美、延陵、黄石、后坑、新塘)、华星廉租房、东浦危旧房改造、高速公路泉州段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强化开源节流,化解收支矛盾.20__年财政收支压力将是更加艰难的一年,为此,我们要狠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积极化解收支矛盾,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保证各项预算支出,努力实现预算内收支平衡。
一要强化收入征管。将本次人大会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及早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强化收入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挖潜扩面,增加收入来源。全面启用非税收入管理软件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快捷直缴国库。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收入质量,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二要从严控制支出。尽量减少聘用、借用人员数量,节约人员经费开支;公用经费原则上零增长;项目支出原则上不突破上年水平;从严控制临时新增用款申请。
三要厉行勤俭节约。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的通知》,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场所,加强公务购车、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会议经费、节日庆典及机构运行经费等的预算管理。接待费、会议费、购车经费等原则上比_年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四要严控建设成本。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督促各项目指挥部、业主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规定,健全内控制度,从严控制建设成本。
(四)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继续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要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和国库集中支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改革目标,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国库统一支付,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流程动态监管
。二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采购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益。
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与监察、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构建财政监督、投资评审、绩效评估业务支撑平台,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整合盘活资源,力克资金瓶颈.受宏观调控影响,财政资金运转非常困难,必须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攻克资金运转瓶颈。
一要积极争取贷款。各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主动联系金融部门积极争取贷款。
二要抓紧盘活土地资源。尽快做好江南新区和“三旧”改造项目土地 “招拍挂”前期准备工作,抓紧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及归还压缩贷款的问题。
三要充分挖掘各项资源。要敦促、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盘活已建成的安置房,让其尽快发挥使用效益,减少过渡费支出。四要推行市场化运作。将条件成熟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建设项目推向市场,运用BT、BOT等方式引进民营资本进行开发建设。
(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开展学习贯彻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素质教育工作,组织安排好各种业务培训和教育,鼓励和加强干部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继续抓好财政“六六”普法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3
面对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积极服务“三重一大”,注重提升收入质量,促进收入平稳增长,牢牢把握“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支出方向,大力推动财政实现“三个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6、76亿元,增长15、2%,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7、87亿元,增长16、2%。
一、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筹措拨付支持经济发展资金30、62亿元,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6亿元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定向投向新能源、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矿大科技园成为全省一家国家A类大学科技园,x工业园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科技支出投入12、45亿元,增长20、2%。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支持组建江苏银行科技支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组织申报四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项目,34家企业获得贷款资助6,500万元。创立创业种子基金,与x中欧科技等4家高科技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减免税收6、32亿元,退税5、33亿元。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全市8,800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九成以上企业税负减轻。增加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2亿元间歇性资金与银行贡献度挂钩,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立股权登记中心,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股权融资服务,成功助推江苏财发铝业等三家企业登陆天津产权交易所。
四是服务“三重一大”建设。市财政筹集城建重点工程资金23、4亿元,支持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珠山景区、x植物园、科技广场、公共自行车投放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制订《x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本金筹集方案》,合理确定市区筹资比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尽快获批实施。
二、惠民生、促和谐,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社保支出160亿元,增长18%。安排各项补助资金68亿元,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一系列医改惠民政策,“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位居全省第一。筹措落实资金64、09亿元,保证全市30、63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继续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等制度,全市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50万人。
二是教育投入得到优先保障。全市教育支出112、52亿元,增长24、8%。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类教育保障水平。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750元/生。年、55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到普通中小学标准的8倍。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完善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市财政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等工程建设。
三是农林水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80、3亿元,增长30%。市财政整合支农资金3、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水务现代化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落实强农惠农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粮食功能区、绿色生态x、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心镇、新农村示范村、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市财政筹措拨付资金2、98亿元,保障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支持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第二次进军荒山”,骆马湖、微山湖千岛湿地生态保护,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文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全市文化体育事业投入5、5亿元,增长24、9%。积极推动文化品牌战略实施,安排各类文化专项资金1、02亿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市财政安排宣传文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汉典华章》、《彭城怀古》、《刘邦大帝》等系列工程,打造“舞动汉风”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市财政筹措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大力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和备战。
五是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认真落实帮扶政策,筹措拨付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26、5亿元,支持丰沛铁路建设、铜山棚户区改造、邳州徐洪河航道工程征迁安置、开发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贾汪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提升县(市)区城镇居住、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
三、强管理、重绩效,全力深化财政管理创新
一是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完善。突出“一条主线”,实现“两个改变”,注重“三个结合”。坚持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主线,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采取项目建设资金注入、国有土地作价注入、国有资产划拨等多种形式,把有效资产变成资本投入,做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规模,推动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经营领域的财政拨款方式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投资。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将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结果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预算执行管理不断优化。出台《重大支出事项联合审议暂行办法》,推进重大支出事项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施《x市市级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达92、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为目标,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变。优化公务卡办理流程,深入推行公务卡改革。
三是财政监督管理不断加强。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12个部门率先公开了部门预算。深化部门绩效目标管理,选择6个市级部门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对其所有的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涉及126个项目、5、23亿元财政资金。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和规模,实施绩效评价的部门66个、项目145个、资金26亿元。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对9个项目、1、3亿元专项资金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价,邀请86名市x代表、政协委员、高等院校、社会中介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专家全过程参与绩效管理。完善财政检查复核、财政监督公示公告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区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财政工作:
一、多措并举,狠抓财政收入质效。一是积极组织税源清查。重点组织对国税部门管理的602户、地税部门管理的674户纳税5万元以上企业税源及近几年耕地占用税进行清理排查,根据计划安排有序入库。二是加大企业欠税清缴力度。通过将欠税企业税收清缴与帮办部门(或主管部门)公用经费、招商经费挂钩形式,强化欠税企业税收清缴。三是建立涉税共享机制。出台《**区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搭建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将全区48个部门、镇(街道)的涉税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推动零星税收和小税种的应征尽征、应收尽收。四是实行镇级收入挂钩机制。建立区委常委挂钩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制度,挂钩常委对当月收入完成倒数后两位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建立收入进度与往来资金拨付挂钩制度,对未达序时进度的镇(街道)暂缓拨付往来资金。
二、统筹兼顾,财政作用日益提升。充分利用财政职能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狠抓政策落实,加大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一是争取资金支持。积极与省市对接,争取各类补助资金6.1亿元,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二是助推企业发展。用好用足区内“工业十二条”政策,积极引进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来洪设立分支机构,安排全民创业、电子商务、人才科技等一系列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实体企业发展。三是优先保障民生。安排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民生支出18.92 亿元;预发过渡性津补贴,参照市级标准调整保险缴费基数,住房补贴由工资总额的4.9%提高到15%,根据《**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意见》补发20xx年应休未休年休假薪酬,全年累计净增加支出2.12亿元。
三、狠抓创新,财政管理稳步推进。一是镇村监管进一步加强。出台《**区镇(街道)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将全区所有镇、街道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区村级财务监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镇村财务管理,保证镇村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二是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编制“四本预算”,并按程序提交人大会议审议。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全区共有80个部门完成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公开率达到100%,获得省财政厅表彰。三是资产管理进一步细化。专门设立资产管理科,进一步强化区内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监管。分别草拟《**区区属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资产公司、蟹都文联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及《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四是项目绩效进一步优化。创新了绩效管理工作方式,新上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区14个重点项目支出情况实施了绩效评价,并选取了6个项目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审。
四、强化落实,债务管理逐步规范。一是严格落实债务整改。根据财预〔20xx〕50号、87号文件要求,对全区违规融资担保、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规融资等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改。二是制定出台管理办法。调整成立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及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区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规划》和《**区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规范政府融资流程,强化债务风险控制。三是制定债务化解方案。按照省财政厅要求,制定**区中长期地方债务化解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四是积极争取置换债券。全年累计争取置换债券10.54亿元、新增债券2.5亿元,优先用于置换高息债务,有效地降低了债务成本。五是强化PPP项目管理。出台了《**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PPP项目审批管理。同时对全区所有PPP项目重新进行甄别,对符合PPP要求的项目给予保留,对不符合的给予清理、退库。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5
20__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面对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宏观环境,始终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加强财税形势研判,强化与国地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重点税源、主体税种的分析和监管;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推进建立房产交易税二手房价格评估机制,大力争取限售股减持等易流失税源回流;落实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有序筹建涉税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综合治税管理水平;建立非税收入资金实时监控体系,非税收入收缴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化创新改革,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福州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含平潭,下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完成预算的105.2%;加上划中央收入235.1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689.12亿元,增长15.4%。支出534.36亿元(含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下同),比上年增加124.99亿元,增长30.5%。政府性基金收入509.53亿元,增长63.6%,完成预算的111.0%;支出515.25亿元,增加176.51亿元,增长52.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4.96亿元,同口径增加7.12亿元,增长10.5%,完成预算的102.8%;支出56.60亿元,同口径增加7.49亿元,增长15.3%。
市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9.64亿元,增长13.4%,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4%;加上划中央收入87.67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257.30亿元,增长13.2%,完成预算的100.2%。预算支出104.60亿元,完成预算的87.1%,加上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42.15亿元,支出共计146.75亿元,增长43.2%。政府性基金收入220.74亿元,增长130.3%,完成预算的105.6%;支出199.10亿元,增加83.22亿元,增长71.8%。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2.84亿元,同口径增加6.21亿元,增长13.3%,完成预算的102.1%;支出36.93亿元,同口径增加5.11亿元,增长16.1%。
中央、省级财政共下达福州市专项补助资金65.14亿元,增加5.13亿元。共取得省转贷福州市地方政府债券11.51亿元,比上年增加9.21亿元,是历年转贷金额平均数的2.5倍。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拨付28.65亿元,支持南江滨东大道及延伸段、南台大道南段、铜盘路、林浦大桥、螺洲大桥等市政道路、桥梁的提升改造与建设。拨付1.52亿元,加快实施闽江北港南岸、南江滨东段及魁岐排涝二站防洪工程。投入31.82亿元,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建设。投入10.45亿元对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公益性及半公益性建设项目进行固化补助。拨付0.50亿元,保障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项目建设。
支持开拓市场促进消费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入0.60亿元,扶持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研发、技改和国际认证等,增强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筹措0.20亿元,建立外贸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采取政、银、企合作方式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外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拨付0.77亿元,助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在央视等重要媒体宣传福州力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成功举办第四届福州国际温泉旅游节。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
控制行政运行费用 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禁提高会议用餐和住宿标准,执行公务接待报销“三单”制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等经费支出审核。从严控制出席会议、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检查指导等公务活动的.接待支出。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__年全市公务接待费比上年下降51.37%,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1.24%。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不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工业外贸流通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即征即奖”。兑现800多户企业财政扶持资金3.80亿元,实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贴,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市级股权投资资金运作力度,促进初创期高新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兑现出口退税93.50亿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
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拨付各类工业扶持资金4.68亿元,支持工业企业稳增长、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与技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鼓励总部经济政策,兑现企业总部奖励0.62亿元。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各项举措,兑现24家金融机构奖励。支持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成立运营,推动福州市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拨付资金0.73亿元,推进航空港口联动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科技支出稳步增长。拨付资金0.78亿元,支持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科技重大项目、科技基础研究,鼓励产学研加速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拨付0.23亿元,用于发放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工作津贴及科研项目补助,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
[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对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龄职工发放生活保障金。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在全国首创于中秋节点为困难群体发放每人300元食品供应券,惠及2万名困难群体。拨付1.15亿元,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
夯实农村农业基础 投入3.60亿元,支持重大水利建设、海堤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实施“海上福州”发展战略,投入0.34亿元,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拨付1.32亿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支持果蔬、花卉、茶叶和食用菌等生产,支持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拨付0.70亿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永泰县和8个村列入美丽乡村省级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范围。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每生每年分别提高到610元、810元,惠及70万名中小学生。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免学费。拨付3.17亿元,实施16所中小学校安工程,建成福州八中三江口校区、金山三期小学和金山七期小学等新区学校,启动建设英华学校、四十三中等新布点学校,有效缓解入学压力。大力支持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45所公办幼儿园。加大市属高校扶持力度,拨付0.68亿元,完成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债务化解,支持学院二期建设。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260元提高到300元,扩大按病种定额付费试点范围,鼓励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补助力度,提升市属医院诊疗条件。拨付0.93亿元,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推进文体事业发展 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重点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村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更新维护,保障海峡两岸合唱节、文博会等文化活动经费。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新工人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拨付0.38亿元,支持承办世界沙滩排球赛、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华龙舟大赛等活动。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
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 投入13.80亿元,综合整治光明港、东西河、白马河等23条城区内河。拨付0.68亿元,推进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加强大气环境、重点流域整治及饮用水源保护。拨付各区环境综合整治、环卫提升、垃圾处置等经费3.48亿元,支持街巷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等,提升城区环境卫生管理。
提升城市景观和品位 加大绿化、美化、香化投入,拨付3亿元,提升环南台岛、三环路和南江滨堤外绿化景观,完成湖滨路、浦上大道等主次干道沿线和街旁绿地绿化建设,建成11个城市公园,加快建设“美丽福州”。拨付19.10亿元,改造上下杭、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和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鼓岭风景区,启动南街项目改造。
改善住房和出行条件 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益和住房公积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拨付14.38亿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社会保障房建设,加大旧屋区改造力度。拨付5.61亿元,继续补贴优惠群体乘车、新购公交车辆、开辟新线、驾驶员增薪等,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拨付4.80亿元,保障公共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经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创新管理和“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支持各类司法救助,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消防官兵高危补贴和政府专职消防员待遇,加强消防安全布局,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逐步精细财政管理]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出台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办法,明确跨区域经营企业的税收归属,进一步理顺收入征管与归属,更好地发挥市区两级增收积极性。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顺利完成财政系统依法行政情况综合监察工作。落实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扩权强县强区工作,取消或下放部分审批、审核、备案项目。开展市级单位票据电子化管理网络版试点。首次公开出让海域采砂临时用海使用权,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化机制。市投资管理公司定位为市属国有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承担海西金融服务中心投融资主体职能。
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人大、审计对预算编制执行的审查意见,积极整改,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扩大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范围,试点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监控,推动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将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开的范围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的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并做好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全面清理现有财政对外借款,督促借款单位履行还款责任;清理国库暂存、暂付款项,保证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加大对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的清收力度,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有效盘活存量资金。继续清理财政专户,全市清理撤并财政专户15个。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本级新增15家预算单位纳入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制度试点取得新进展。开展清理和规范专项资金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配合审计机构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进一步夯实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对全市72家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处违规金额1.5亿元;开展全市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检查,全市共重点检查313户,涉及175个项目,纠正和整改违规金额145.12万元。选择16家市本级财政票据使用单位, 专项清查其执行非税收入及财政票据管理政策和制度情况,发出整改通知9份,整改率93.75%。落实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研究出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财政年度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总揽,以服务市委市政府“三大战役”为重点,着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财政各项重点工作完成较好。
一、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给组织财政收入带来的挑战,我们切实加强了分析调度,对部分区县市财政收入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和督收。并与相关收入征管部门一道加强了收入征管,为防止“营改增”试点中附征税费流失,推动实施了国税窗口代征地方附征税费工作,全市实现1321万元。为挖掘非税增长潜力,完善了人防易地建设费征管办法,全年征收1.05亿元,同比增长458%;加大了市城区部分房地产项目报建规费追缴力度,去年以来累计清缴尾欠报建规费8231万元。通过多方面努力,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增长10%,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6位。
二、支持发展保障有力。
一是支持园区攻坚。市级安排新型工业化等专项资金3.45亿元,支持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推动___经开区建设千亿园区及其他重点园区发展,促进“1115”工程相关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大本地产品采购力度,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行动,推动江北城区企业“退二进三”,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较好发展环境;特别是为缓解企业融资难,推动财鑫担保公司重组为财鑫投融资担保集团,全年共为1282户次创业主体新增担保、小贷等63.54亿元,增长21.5%。
二是支持城市提质。采取融资与预算筹资两条腿走路,市财政拨付“三改四化”资金10.05亿元,累计拨付20.79亿元,支持市城区48条道路和4座桥梁改造全部竣工,穿紫河泵站改造等水改项目顺利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数字防控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运行,武陵阁步行城美化提质、诗墙花堤综合改造、“城市家具”配置稳步实施,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财政已累计拨付建设资金20.16亿元。
三是支持了交通提速。通过预算拨、融资投、向上争,累计投入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资金13.22亿元,支持完成了除陆家渡大桥外的44座病危桥改造,推进了石长铁路复线、二广高速互通、319和207国道市城区改线建设,加快了桃花源机场扩建步伐,促进了盐关码头国家二类口岸竣工运行,启动了沅澧快速干线一号大道建设等工作,为全市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创造了条件。此外,全市实现对上争资232.53亿元,其中县市争取上级资金155.92亿元,增长10.3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25个百分点,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民生福祉逐步升温。
始终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支出保障重点,全市用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257.6亿元,比重达到74%,推动了民生升温。一是支持“三农”发展。市级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46亿元,深入推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石门秀坪园艺场等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安排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03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安排注册资本金1亿元支持组建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建立现代农业建设投融资平台;在解决农民饮水安全上,市级拨付补助资金3500万元;市级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石门县所街乡麻纳峪村等300个重点扶贫村加快脱贫。面对沅水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市级下拨资金1150万元帮助灾区抗洪救灾、恢复生产。二是支持完美社区建设。市级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已预拨补助资金5471万元。三是支持教育卫生三年攻坚。市级安排奖补资金2.2亿元,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等四大教育攻坚工程。此外,市级安排2亿元用于职教大学城建设,支持湖南幼师高专、___技师学院建设。在支持卫生三年攻坚方面,市县财政配套投入7.17亿元支持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支持完善社保体系。全市新增财政支出6亿多元,实现了企业养老金“十连增”,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五保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了新助保、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贫困重性精神病人救助制度;市级拨付0.9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38万套。此外,全市新增财政支出12亿多元,实施了公务员津补贴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标。
四、涉财改革有序推进。
一是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绩效管理稳步推进,市县公开评选3家中介机构参与评价,市级完成17项重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到20_5年部门预算编制中。预决算公开进一步深化,市级115家一级预算单位统一公开了___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31家政府组成部门公开了20_3年决算,重大专项资金公开也由50项增加到60项;区县市也按要求稳步推进了预算公开工作。
二是推进了几项重点改革。市级投融资公司改革方面,牵头起草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出台了改革方案,《投融资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改革配套细则已经出台,相关配套工作正在落实,正逐一对平台公司完成土地匹配工作,推动改革稳步实施。此外,草拟了市级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方案,配合完成了公路体制改革,配合实施了市级城管下放改革。
三是做好了其他涉财改革。在市委明确的58项改革任务中,对涉及财政的14项牵头和35项配合任务,按要求抓好了落实和反馈。
五、财政监管得到加强。
一是规范支出管理。为从源头上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推动出台了公务接待、差旅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健全了厉行节约制度体系;推行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加强了单位重点支出分析,坚持了支出预警止付等制度,强化了对单位行政性支出的监管,预计全年市本级公务接待费、公车购置费、公车运行费、会议费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分别下降43%、72%、0.5%、37%,控支效果进一步显现。
二是狠抓专项治理。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我局牵头和配合推进了25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任务,涉农补贴发放、公务用车、办公用房、资产出租出借等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推动出台了《___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___市市本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了投资评审规范化,市本级完成评审项目1075个,评审金额104.8亿元,审减金额17.2亿元,综合审减率16.37%。全面推行了电子化采购平台,采购效率得到提高,全市完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3.42亿元,节约资金3.96亿元,节支率8.36%。对27家单位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收支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规涉案资金2.99亿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督导,进一步夯实了会计监督基础。此外,积极顺应依法理财、阳光理财的时代要求,高度重视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48件,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进行了沟通回复;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审议意见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做好了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落实了有关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管理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
从我市目前财政运行情况来看,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主要是:
一是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加上“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及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了地方收入组织的难度;同时,“三大战役”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性支出较多,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是化解风险更为艰巨。国发43号文件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统一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对明年城建资金运转会带来较大影响。
三是推进改革更为繁重。预计明年中央和省里将在预算管理、税制改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方面密集出台政策措施,谋划长远、争取利益,对接改革、抓好落实的任务十分艰巨,更需要坚定信心、克难奋进,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责、服务发展大局。
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