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想要写出一篇教学设计咋写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
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
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封信,这是二个实例。对学生来说,先看实例再讲写信的有关知识,易于接受,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第二部分是讲写信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语、写信人姓名和日期等几个要点。第三部分讲信封怎么写,包括写牧信人、写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贴邮票等几个要点。第四部分是这次习作的要求:信的内容是告诉对方最近发生在自己家里或班级里的一两件事,写好信以后,要把信寄出去,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实用性。本册第一单元曾有写留言条的习作训练,这是完成本次习作训练的基础。
训练目标
l、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会给同辈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写信的意义、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难点:把事情叙述清楚。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仪一台,书写请假条的幻灯片一张,写有正文内容的
幻灯片2张,书写信封格式的幻灯片一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学习教材部分,使学生懂得写信的意义,学会给同辈写信,知道信的书写格式,叙事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你们平常是用什么方法跟远方的亲戚朋友交流思想的呢(写信、打电话或发电报)这次习作训练,就是要学会给同辈写信。(板书课题:《给同辈写信》)
2、读课文第一段,弄清同辈的概念,说说同辈指哪些人。
二、复习留言条。
想一想,留言条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组成)
三、初读书信,与留言条进行比较。
1、自由读第一部分给同辈的信,思考:一封信由几部分组成写法上与留言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师生讨论,并板书。
称呼
正文
祝愿语
写信人姓名
写信日期
小结:正文后祝愿人家的话就是祝愿语。(用红粉笔板书:祝愿语)这就是与留言条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四、学习书信的格式。
出示幻灯片(书信实例),大家看看这五个部分在格式上是怎样的
l、这信是谁写给谁称呼的格式怎样称呼后还应注意什么(师生讨论,并板书:顶格、冒号)
2、正文部分格式怎样(板书:另起一行空两格)
指名读正文部分,想想乐乐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重点写了哪个方面
小结:信与一般文章不仅格式不同,而且内容也有所不同,
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而信的内容比较广,可以写些什么
请读懂课文第三段内容。
自由读第三段内容,读后讨论。
然后看幻灯实例小结:这封信中有些是写学校里的事,也有写家里的事,总之,写信可以写一件,也可以写两件,如果内容多,就一方面一方面分段写,要紧的事写在前面。
3、祝愿语的格式怎样呢先看幻灯,然后读谨课文第四段内容。(读后讨论,并板书:接正文,再另起一行顶格。)最后,教师演示活动幻片,讲清楚另一种写法。
4、写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的格式又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并板书:下行右下方、姓名下。
五、课堂练习。
提供写有正文的信,其余四部分请学生按下面要求补写完整。
4月17日表姐李冬给王明表弟写信。祝愿语请学生自己代写。
六、写作指导。
1.分步指导。
①你准备给哪位同辈写信
②你要告诉对方哪些事
③你想知道对方的什么事
2.按书信的要求将自己要告诉对方的事连起来好好想想,
你准备怎么写
3.口头叙述要写的信。
评议要求:哪些方面说得好,哪些方面说得不够好,你认为应怎么改
4.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针对板书师生共同总结,然后提醒学生以后无论给谁写信,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称呼和祝愿语有所不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喜爱幻想是低年级孩子共有的特点,课文内容符合儿童的年龄实际。教学中抓住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阿德的梦境,体会和分享他的幸福与快乐。引发学生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和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说梦、解梦、画梦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文连环画,儿歌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引梦,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与你们的梦可大不一样!
2.板书课题:阿德的梦
【设计意图】谈话直接点明文中小朋友的梦与同学们做的梦大不一样,在简洁、明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对话中,激起学生读梦兴趣,同时又避免落入问学生想不想听这个梦?之类的套路式引入。
二、猜梦,激发兴趣。
1.想想自己曾有的梦,猜一猜阿德会梦见些什么?
2.出示图片或模型,丰富表象:出示航天飞机、飞船、太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设计意图】猜梦--不是目的,而是强烈地激起学生参与文本对话欲望的一个载体。这样的形式,符合学生的期待心理,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曾有的梦;印证学生期待结果,为与文本零距离交流提供有效资源。
三、读梦,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交流识字经验,汇报学习生字情况:包括字音、组词。
(1)注意区别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式、形状。
(2)系,多音字。系(x)关系;系(j)系鞋带。
3.再读课文,加深识字印象:(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4.儿歌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记汉字。教师创设默读,随文识字,交流识字经验,读儿歌等多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识字印象,而且达成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了解。
四、解梦,培养科幻意识。
1.阿德到底梦见了些什么呢?随连环画逐段读文,结合儿歌,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科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设计充分放手让学生读书图文结合,读思结合,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又激发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兴趣。
五、画梦,催动心中情怀。
1.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真的会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链接相关资料。
(1)20xx年10月16日晨,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由此亦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2)努纳二号迄今为止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太阳能汽车。它完全以太阳能为动力,努纳二号是由荷兰代夫特大学的学生们设计完成的,瑞典基律纳太空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组的学生们也参与了这辆汽车的研制工作。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太阳能汽车挑战赛中,它在31小时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3010千米的旅程。凭借如此好的成绩,努纳二号赢得了大赛的第一名,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70千米。
它全长5米,宽1.8米,高0.8米,车顶上布满了太阳能电池板,它所使用的电池和人造卫星上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是完全一样的。努纳二号只有三个车轮,两个前轮,一个后轮。和普通的汽车一样,努纳二号上同样安装了指示灯和刹车灯。如果没有太阳,它可以利用电池储存的电力向前行驶。
(3)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20xx年7月26日成功升上太空,同年8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美国总统布什通过电视电话向发现号机组人员致敬,赞扬他们为太空探索事业勇冒风险的精神。
3.说说你心中未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4.创办我心中未来世界的专栏。
5.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是本文教学目的之一,基于此,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链接相关资料后,通过说、画心中的未来世界,并引导课外实践和阅读,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努力在幼小的心田上播下科幻的种子。
【课后反思】
1.本设计以梦为线索整合教学内容,识字、读文、汇报等都围绕梦而展开,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再加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2.本文是连环画式的略读课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等方面,对文中提到的那些新科技没有必要作科学的描述,应着力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激起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热爱才是教学的主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与新科技有关的这样那样的甚至荒诞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个性化疑惑。或许他提的问题与文本相去甚远,你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其实有些问题并不一定要向学生解说,实际上也解释不清,然而正好利用这个契机去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二)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
乳(rǔ)汁的乳,报酬(ch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的薄不要读成b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的中似,不要读成s的音;
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①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三)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
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①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②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①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②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文一般写法比较说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桶响着,扁担响着。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