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篇1)
为了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工作,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的素质提高,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人才;为泸水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农业局、州劳转办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活动。
在本次培训工作中,培训学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做好了这次培训工作,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目标。截至20xx年12月20日,我县实际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200人,达到任务数的100%,通过考试,其中770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64.2%,超出规定标准(60%)4.2个百分点。
一、科学制定方案,认真执行工作
在这次培训基地的选择上采取了公开认定的方式,并依照要求向社会公示。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前,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详细的、贴近农民的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十分注重项目实施痕资料迹的管理,真正使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迹可寻、有料可查。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这次培训工作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和领导们的广泛赞誉。
二、建立健全制度,妥善落实管理
为了切实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制定出了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项目验收制度这阳光工程五项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五项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深入、透明。
三、资金管理科学,账目清晰透明
在这次培训中,严格依照财政部、农业部印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全面实行报账制。这次培训所安排资金,全部直接拨付到泸水县农业科教培训中心,再由培训中心对培训机构提交的报账资料进行审核确认,经审核无误后,报请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核准,并按标准分别支付到项目机构。
四、积极总结经验,努力查找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总结出了引入市场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爱心助学;优化现场招聘等一系列对以后工作开展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先进经验。同时,他们还努力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对这次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总结以及反思,也给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整改意见。
这次阳光培训工作的圆满结束,是和分不开的。他们在台前幕后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奉献,保障了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是他们在课里课外做方案、定制度,才让这次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先进集体。
工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篇2)
我叫王雷,今年32岁,1999年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井下作业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海洋采油厂,先后从事过采油工、班组长、材料员、采油队副队长、作业监督等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努力克服基础差、经验少等不足,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为采油厂的原油上产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同时我个人也多次获得采油厂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作业监督员、春潮杯秋实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回顾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主要有三点体会:
进入大海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艰苦,什么叫奉献,师傅们那种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给了我扎根海洋、奉献海油的信心和勇气
至今我还记得初次出海的经历,记得那是1999年12月的一天,在一望无垠的海天之间,矗立着一座座橘红色的平台,它们是那样的高大挺拔,这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我们一群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热烈地讨论着,是那样的新奇和向往。但很快,5至6级东北风夹着零星的小雨,伴随着1米多的涌浪,很快就浇灭和摇散了我对于未来工作的理想规划和美好憧憬。在参杂着些许沮丧和失望以及对于苍茫大海心怀畏惧的同时,老师傅们却是谈笑风生、神情自若。队长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一边,和我聊起了家常,没有豪言壮语的鼓励,更没有尖酸刻薄的嘲讽,就是那么的平和,慢慢的我也平静了下来。是的,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可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实现我个人
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人生追求的平台。这是我的选择,既然来了,开弓哪有回头的箭,不能退缩!
2000年大年初三,
上平台后,面对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对新工作的好奇心和尽快适应岗位、干好工作的渴求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不等不靠,在师傅的带领指导下,学习现场设备基本操作、工作流程。同时,我也找来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与海上采油相关的采油基本理论知识。很快我就掌握了采油工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了独立顶岗的要求。在采油队工作的两年中,我见证了身边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例,海油人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海油人舍家忘我、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战天斗海的无畏精神;不怕失败,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无时无刻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坚定了我扎根海洋、奉献海油的信心和勇气,同时通过自身努力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大海后,我感受到了技术和知识的巨大威力,深刻体会到只有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工人
20xx年,由于工作需要,我从采油二队调到管理区机关作业组,成了一名油水井作业监督员。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都知道,海上油水井作业不同于陆地作业施工,它所涉及的点多面广,不论是成本规模,还是技术含量;不论是施工难度,还是规范要求,海上油水井作业工作都远超陆地作业施工,如何将这项一项技术性很强、责任重大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我认为只有从理论和现场两方面入手,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好作业监督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
平、弥补知识缺陷,我报名参加了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网络教育的学习。闲暇之余我购买或借来了与作业有关的《井下作业工程监督手册》、《修井施工工艺技术》、《石油测试工程监督》等多种专业书籍,结合海上施工现场的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我也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一是要会学习,要有侧重点。人得精力有限,而且在平时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不可能同时去学习所有的东西,学习要有针对性。二是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不管学什么,我都把学习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同时在几年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坚持做笔记总结的良好习惯使我受益匪浅。三是善于向别人学习。无论是在外协单位施工还是外出去厂家交流的过程中,我都留心观察,虚心请教,对弄不通的问题反复的学,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运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音影资料的收集。正是这样通过努力学习、并不断为自己充电的方式,我逐渐掌握并熟悉了作业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作业监督,近年来,由自己监督完成的油井平均免修期在1200天以上,新老井作业一次成功率达到99.1%。
20xx年随着海上防砂泵撬的不断升级改造,使得大型压裂改造增产措施成为可能。管理区优选了油层埋深在3500米以上的CB32A井组-
3、-4两口井实施压裂增产措施,在采油厂相关科室的帮助下,我多次组织井下等施工单位讨论分析,通过严谨的分析,认为这两口井停产前产液量仅10吨,主力层采出程度不高,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在施工前进行了压裂施工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及压降测试情况,及时调整压裂施工工艺参数,在20xx年6月,我顺利监督完成了两口井的压裂施工,日增油87吨,截
至20xx年这两口井仍在正常生产,效果显著,并且通过CB32A井组成功压裂,为下步管理区中深层系无注水能量补充的零散单井及区块增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业完井后,我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中总结了施工情况之后,我又写了一句话:干中学,学中干,我也体会和发现了学习的快乐。
进入大海后,我感受到只有继承老一代石油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精神,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让青春在大海中闪光
海上生产环境与陆地相比异常艰苦。夏天,平台甲板的气温有时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在炙热的阳光灼烤下,平台甲板像着了火一样。不要说干活,即使站着不动也让人难以忍受。冬天,气温有时达到零下二十摄氏度,寒冷的东北风吹在脸上就象刀割在脸上般痛疼。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就必须发扬胜利人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海洋采油人,我始终牢记为海油拼搏,为胜利超越的采油厂精神。自20xx年底至今,面对管理区作业监督人员少,管理区油井工艺复杂、作业难度大等实际情况,我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长时间带头出海,扎根在作业现场。20xx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广迎四海宾客的时候,我家也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可是宝宝出生还不到十天,我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又得出海了,我轻轻亲了亲宝宝的额头,收拾好出海的大包,便匆匆踏上了出海的路程,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回家还没来的及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带着些许愧疚重返工作单位。等我再次见到孩子时,已经是30多天之后了。在这30多天了,我一直坚守在作业平台,连续监督了两口大头井,恢复日油水平80余吨。
(在加个实例)我想:在海上工作,需要付出和做出牺牲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还包括我的家人,他们在背后给了我很大的支
持。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得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亏欠家人的,只能以后补了。
平凡又不平凡,这是我参加工作来最大的感受,最真的体会。在这充满希望的蔚蓝色的土地上,在与海洋采油人一道为海油拼搏,为胜利超越的实践中升华青春和理想,我感到无怨无悔,无尚光荣。
工程先进集体事迹材料(篇3)
4月25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农民日报社三家媒体派出摄制组和记者来我校采访报道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农业部科教司、中央农广校、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领导随行调研工作。张曙光副院长接待并介绍了我校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情况。
中央电视台记者对生物化工学院院长刘发志进行了专访。刘院长向各级领导和中央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我校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实效、跟踪服务和农民学员的创业情况。
这次接受采访的还有学员代表姜少华(点军区牛扎坪村)。他于20xx年参加我校农业创业培训班学习,回乡后三次流转土地800多亩,建成9个苗木生产基地,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靠种植景观植物脱贫致富,常年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近500人就业。他辐射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事迹,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20xx年他被高票推选为村主任。访谈中姜少华说:他的产业能做大做强,要感谢阳光工程和三峡职院的老师,三峡职院老师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给予他事业上很大的帮助。
20xx年以来,我校在阳光工程培训过程中坚持恪守规范,刻意创新,形成特色,取得实效的工作方针,积极准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新工作,圆满完成各年度培训任务,受到省农业厅科教处和宜昌市农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农业局将我校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中创立和形成的五好模式、十点经验在全市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