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不如地利
1.常识:
①.选自《孟子o公孙丑下》。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心:
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
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二.橘逾淮为枳
1.常识:
选自《晏子春秋o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2.中心: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人物形象: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善于辞令。
楚王:平庸愚昧。
段意:
①-②.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③-⑥.写晏子智搓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3.句译: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是出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
三.伤仲永
1.常识: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中心: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启示: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段意:
①.写仲永年幼时显露异才。
②.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3.句译: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自己的名字。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四.周处
1.常识: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2.中心: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弃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启示: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段意:
①.课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3.句译:
①.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剧。
(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②.或说处杀虎斩蛟,实翼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③.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
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
⑤.正见清河,具以告之。
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陆云。
五.小石潭记
1.常识:
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文学家。
②.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寓言是《黔之驴》。
2.中心:
作者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段意: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②.写潭中游鱼。
③.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④.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
3.句译: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