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到底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作文,写作文的同时也是我们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在平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来完善自己的作文,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清明节哀思的语句”,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哀思的语句【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寄哀思作文400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着杏花村。
——题记
天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如丝如缕路飘落在大地上,织起一张无涯的绿茸茸的大地上,织起一张无涯的绿茸茸的大地毯,整个大地一片绿意,坟墓四周一片幽静,两旁的松柏展着绿色的枝叶,贪婪的吮吸春天的生露,守卫在这坟墓前,这里虽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处处春意盎然,可我们却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只是默默地站在姥爷的坟墓前,哀思。
爸爸妈妈和几个亲戚摆好蜡烛,香台,以及等祭祀用的点心、水果,爸爸还把鞭炮、烟花放在墓旁,妈妈也默默地把一包包用黄袋子装好的纸钱点燃,刹那间熊熊烈火燃起,我轻轻地上前抚摸着姥爷的墓碑,想起以前姥爷那粗糙的大手为我盛饭盛汤;慈祥的眼睛关注着我每一天的成长,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似的,阵阵酸痛,眼泪在眼眶里滚动着热热的泪珠,最终泣不成声,任由泪水尽情的流淌下来!
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姥爷说:”姥爷,安息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完成您对我的期望,报效祖国。”
清明节哀思的语句【篇2】
你是否知道清明节前一天是有着古老历史的寒食节。关于清明节的记忆除了为已经逝世的亲人扫墓还有什么了,或许有的人会说清明踏青。你是否知道清明节有一种绿色的食物,它也叫做清明。
我们这里有过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不能生活而只能吃冷食。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前的那一天。我们这的寒食节都是吃清明团子。清明节前几日,妈妈就会把清明团子包好,而在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吃。清明团子是用艾叶捣碎然后与面粉混合做成面团。清明团子的馅就像月饼一样可以随自己喜好随意调制。但主要分为甜咸两种,甜味的一般都是用糖和豆沙包的。而咸味的则是一般有肉末萝卜干等馅儿的。我最喜欢吃的便是萝卜干馅儿的了。
等馅儿准备好了就可以上手包了。取一个鸡蛋那么大小的面团放在手心摁成圆饼状,放上一勺馅儿,用面团均匀裹住,这中间是有技巧的,刚开始我不是包的太薄露了馅儿,就是包的太厚影响口感。这面和馅的比例是有讲究的,当然农家人是不要想这些理论的,他们生来似乎就很会这些,娴熟的手法和外观漂亮的团子,简直如一件艺术品,否则怎么会这么圆润丰腴可爱呢?最后包好就是上蒸笼蒸了,不知道我等了多久终于出锅了,哇,一股清香扑鼻,我包的最好辨认了。那些个扭着身体的或扁的或卡通形状的就是我包的了。
清明节哀思的语句【篇3】
星替更移,日月轮回……当柳芽泛绿、春意渐浓的时候,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在浑然不觉中,来了。一股酸劲涌上了我的心头,化成泪水,从眼眶中流了下来。
妈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最亲近的人,离开我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你知道吗?你的离开,让我又是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会马上变得沉默,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苦苦的,涩涩的。因为你是生我养我的,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启蒙老师,我何尝你觉得难受呢?
你知道我有多么想念你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希望你在我身边,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我们曾经的回忆。每当想到你,我这整个人,就和平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本来,我很开朗,性格外向,看待生活比较乐观;而想起你的时候,就会变得沉默,性格变得内向,看待事情也比较悲观,脾气也会莫名地暴躁起来。
你还记得吗?我最喜欢和你在沙发上,手中拿着遥控器不断地换台,一会儿看看新闻,一会儿看看电视剧,那是我最自由的时刻,也是你,最舒服,最惬意的时刻。我多么希望,你仍然陪在我身边,教导我,抑或是训斥我。
清明节,让我对你的思念更加浓烈,就好像喝了一杯烈酒,使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虽然我们无法相见,但是,你的身影却仍然留在我的心中,永不磨灭。
清明节哀思的语句【篇4】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节,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