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堡病毒,是以西德城市马尔堡而命名,又称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马尔、马堡病毒等,是一种致命性病毒,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马尔堡病毒病再现非洲:预防马尔堡病毒病措施》,供你参考。
马尔堡病毒病再现非洲:预防马尔堡病毒病措施
马尔堡病毒病再现非洲 如何预防
又一致命病毒现身非洲!近日,赤道几内亚国内首次爆发马尔堡出血热,已经确认9例死亡病例,另有16人被隔离。
14日,在已因病毒而限制边境交流的邻国喀麦隆也报告发现2例疑似病例。
令人担忧的是,喀麦隆最新发现的2个病例都没有旅行史,这表明两国“可能正在发生未观察到的本地传播”。对此,世卫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正在部署专家团队,支持该国应对疫情。
据悉,当地卫生部门于2月7日报告了一种导致出血热的未知疾病。在世卫组织的支持下,相关样本被送往塞内加尔的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确定致病原因。该实验室在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出一个样本为马尔堡病毒阳性。
↑技术人员在赤道几内亚的巴尼研究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赤道几内亚的巴尼研究实验室
目前,世卫组织已联合当地卫生部门,追踪相关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隔离,同时为出现相关症状的人提供医疗服务。世卫组织称,已部署了流行病学、病例管理、感染预防等方面的专家,以帮助该国应对疫情。
世卫组织还表示,正在协助运送用于病毒检测的试剂盒等物资,其中还包括可供500名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玛奇迪索·穆蒂说,由于该国在确认疫情方面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应急响应得以快速全面展开。
什么是马尔堡病毒
据悉,马尔堡病毒是一种危险的病原体,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体液或肢体等在人类中传播。感染症状为高烧并伴随出血,通常可以攻击人体多个器官并造成机能衰竭。
1967年,德国马尔堡、法兰克福,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多个实验室同时爆发了多起疾病,导致该疾病的病毒被命名为“马尔堡病毒”,至少有7人在接触该病毒后死亡。
世卫组织表示,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家族,这种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非洲果蝠,可以通过血液等体液传染给人体,可以人传人。并且会导致高传染性出血热,症状包括高烧、恶心、腹泻、呕吐、出血。以往马尔堡出血热疫情致死率在24%到88%之间,比同属一个病毒科但更知名的埃博拉病毒致命得多。
世卫组织表示,感染马尔堡病毒后,症状会快速出现。通常,患者在7天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数天后,患者的面部会如“幽灵般”苍白,双眼深陷、面无表情、极度嗜睡。严重的病例通常表现出呕吐物和粪便中有血液以及鼻子、牙龈等出血。
马尔堡病毒易感人群是儿童,在非洲,有75%的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成人感染者大多为与受感染儿童接触密切的亲属和医护人员。
不过,虽然致死率高,但这一病毒的传染性“并没有特别强”。在2005年安哥拉爆发中,马尔堡病毒的基本传染数(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为1.6,这意味着1个感染病毒的人会在他人对该病毒没有免疫能力的情况下平均传染给1.6个人,这个数据和季节性流感相似。
如何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提醒,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病毒,并防止自己接触感染者的任何体液。此外,由于许多出血热疾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早期阶段,所以对待马尔堡需要像对待埃博拉病毒一样,只要出现可疑症状,患者必须立即被隔离,并避免与他人接触。国际卫生专家建议,非洲居民应该避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也要避免处理丛林肉,避免接触疫情地区的猪。此外,处理死亡患者的殡葬人员也要避免接触患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