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
(1)通过实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3)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知道我的主要干湿地区。
(4)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5)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6)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7)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8)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3)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4)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黄河的治理,了解长江河源基本概况,形成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5)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复习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3)我国地形、气候与河流分布及相关水文特征的关系,中游黄土高原的环境保护,形成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4)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5)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复习过程:
这个单元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会根据漫画、材料、地图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保护意义等。(1)看清题目中要求的问题。(2)精读漫画、材料、地图,获取与考题有关的有用的信息。(3)分清关于哪类资源问题。(4)联系课本有关理论与知识,构思答题方案。(5)答题时,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语言要简炼、要点要鲜明。中国的各种自然资源在课本中,是按资源的分布(规律)、利用中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题:1、自然资源概况 2、中国土地资源3、中国的水资源 4、中国的海洋资源
课型:复习课 课时: 课时 设计: 岑生林 审核:
毕业会考目标:
1、举例叙述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叙述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复习流程:
【自主复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山东省 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 辽河油田 华北油田 胜利油田 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 河北省 辽宁省 山西省 安徽省 河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内蒙古
鞍山、
本溪 开滦 阜新 大同、阳
泉、西山 淮北、
淮南 平顶山 六盘水 攀枝花 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 河北省 内蒙古 湖北省 安徽省 四川省 海南省
鞍山、本溪 迁安 白云鄂博 大冶 马鞍山 攀枝花 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 稀土 湖南锡矿山 锑
甘肃金昌 镍 湖南水口山 铅锌
山东招远 金 贵州铜仁 汞
江西德兴 铜 广西苹果 铝
江西大余 钨 云南个旧 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注:矿产资源的分布要重点落实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53 图3—3 《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P54 图3—4《中国主要煤矿》、P54 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三个图上。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课堂练习:】
1、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人人都应节约用水,面对水危机,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也可以做到( )
A、节约用水 B、防治水污染 C、发展节水农 D、不用水
2、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失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
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
A、总量不足 B、类型齐全 C、比例合理 D、后备耕地资源充足
4、目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部分地区的荒漠化问题 B、部分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
C、部分地区的酸雨问题 D、部分地区的盐碱化问题
5、青藏地区有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
A、煤、太阳能 B、地热、太阳能 C、石油、地热 D、水能、天然气
6、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是( )
A、东北、华北 B、东北、华东 C、华北、西北 D、华东、华南
7、下列地区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 )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8、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沿海地区海盐的生产 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9、为了加强省际之间的合作,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下列说法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南水北调 B、南煤北运 C、西气东输 D、西电东送
10、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江南丘陵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长江三角洲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业
C、北方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 D、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
11、按照我国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湖南属于( )
A、风水带 B、多水带 C、过渡带 D、少水带
12、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 )
A、四川 B、重庆 C、安徽 D、浙江
【巩固练习:】
1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A、 B、 C、
(2)可利用的土地包括 、 、 、
等。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林地占土地面积 %,难利用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 %,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 、 比重小, 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 ,因此:国家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危机有 。你有
何好的建议 (各说出一点,合理即可)。
14、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图回答:(17分)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部。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一线为界,以北以 (耕地)为主,以南以 (耕地)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部。
(2)A区是 区,发展农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说出两点)
(3)C区是 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
目前可供开垦的荒地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区,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
的是 区,原因是 。
(4)由于人为原因,C区的良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
B区是 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 。
15、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7)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凋到我国缺水严重
的 、 地区。
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的调水线
路主要通过现有的 河道,
最终将水调到北京、天津,沿途跨过的水系有长江、 、 、
海河。
(3)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 水利工程,经 水库。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 省、跨过黄河,沿 山麓,经 平原到达北京。该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4)D工程是“引黄济青”工程,它是将黄河水引入( )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5)根据学过的知识,说说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 、
。(2分)
(6)我国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原因是 (2分)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