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2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生物与环境 1

字典 |

2012-05-25 17:26

|

【 liuxue86.com - 中考生物 】


  生物与环境

  知识提要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温度

  光

  水

  生物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有利于物种生存

  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a.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

  B.温度:a.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b.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

  A.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

  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

  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

  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生物对环 普遍性 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警戒色

  生物对环境 境的适应 拟态

  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的相对性 现象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

  1.普遍性

  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B:动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体色 背景色彩

  C:特例 警戒色:动物体色 背景色彩

  拟态:生物形状.色泽 背景

  2.相对性

  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    消费者

  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B:非生物能量:阳光.热能

  C:生产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

  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

  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

  b.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食物链 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

  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三 四 五

  分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

  形成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食物网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

  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2.能量流动的总值: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总能量。

  3. 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后的四个去向:①呼吸散失;②自身储存;③残落物.遗体;

  ④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A:单向流动;B: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又因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故也存在生物量金字塔)。

  5.研究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2.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3.实例:碳循环

  A:存在形式:CO2.含碳有机物.碳酸盐.煤.石油.天然气等

  B: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4.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区别: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B:联系:物质作为能量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将被打破。

  例题解析

  自我检测

  一.单选题

  1.1960年,科学家对地球上海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为11022米)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动物,而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那里(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有机物  C.温度太低  D.没有阳光

  2.在下列植物中,只有在较阴暗处才能生长的好的是( )

  A.人参 B.松树 C.小麦 D.柳树

  3.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节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

  A.增加光照 B.降低光照强度 C.增加光照强度 D.增加黑暗时间

  4.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5.如图所示日照长度与开花时间关系的曲线图,据图可知()

  A.a是短日照植物,b是长日照植物

  B.a是长日照植物,b是短日照植物

  C.a是短日照植物,b是日中性植物

  D.a是日中性植物,b 是短日照植物

  6.同是热带地区,但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群落,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7.上诲市郊栽培的小麦都是在初冬播种的冬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所有植株都不能抽穗结实,这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所致()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土壤中的氮肥过少

  8.下列现象属于生物主要对温度表现出适应性的实例是( )

  A.陆生鸟类和哺乳类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很长

  B.沙漠鼠具有冬眠.穴居和昼伏夜出等行为

  C.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叶表皮细胞外无角质层,叶绿体大且多

  D.扎根海底的巨型藻类通常只能出现在大陆沿岸附近

  9.雅鲁藏布大峡谷中下游两侧的雪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的分布情况一般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对此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光照 B.温度 C.水 D.土壤

  10.我国西部地区动植物种类少,而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个事实说明( )

  A.水是影响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 B.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C.纬度高低是限制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 D.气温是限制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

  11.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菊科植物在秋天开花;上海市在初科栽丰衣足食科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不能抽穗结实;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树柳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产生上述现象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阳光.温度.温度.水分.水分 B.温度.温度.阳光.温度.水分

  C.温度.阳光.温度.温度.水分 D.温度.阳光.水分.阳光.水分

  12.分析下列各小题,选择有关非生物因素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在海面200m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生态原因是(  )

  (2)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   )      (3)蛾类昆虫的负趋光性(  )

  (4)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鳞片壮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13.在某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它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蝌蚪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捕食.种内斗争 B.捕食.竞争 C.种内斗争.竞争 D.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14.农作物种植密度过密会导致作物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这是因为( )

  A.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B.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C.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流通 D.同种作物个体之间的生活环境相同,故存在着种内斗争

  15.白蚁以木头为食,但它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为果糖,果糖既供白蚁利用,又是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鞭毛虫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16.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时,不同的两个群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 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两个群体所需的生态环境相似 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17.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有时会被个别青霉污染,在青霉的周围往往不生长细菌,这种现象应属于()

  A.种内斗争 B.互利共生 C.竞争 D.适应

  18.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19.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异养型生物,宿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是种间斗争的一种普遍形式 D.捕食是指发生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0.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上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①矿质养料 ②光 ③温度 ④氧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生活在纬度较低.气候较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也相对较高纬和寒冷地区的企鹅要小,这有利于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

  ①适应性 ②应激性 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大多数水生脊椎动物的体色是腹部的颜色浅.背部的颜色深,决定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及其生态学意义是()

  A.温度和警戒色 B.阳光.保护色和吸收阳光的热量

  C.温度.拟态和吸收阳光的热量 D.阳光.拟态和有利于捕食

  23.鸟类看见体色酷似斑蝶(有恶臭味)的蛱蝶(无臭味)就躲开了。鸟类的这种现象是( )

  A.拟态 B.警戒色 C.保护色 D.条件反射

  24.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造单纯林等,其共同特点是( )

  A.缩短了食物链 B.加长了食物链 C.保护了原有食物链 D.维持了原有食物链

  25.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氧气 D.水分

  二.多选题

  1.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建立“三北防护林” B.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

  C.一些植物的根部能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

  D.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白色(冬天)与灰褐色(夏天)的变换,据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毛色中较细密的是白色 B.雷鸟的羽毛不断交化;不能作为保护色

  C.导致羽毛变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 D.羽毛变换是对温度变化的适应

  3.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能是无限的 B.能量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5.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环境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 B.人类能够改变环境,所以人口越多越好

  C.人类的活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D.人口的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的调的重要原因

  三.简答题

  1.马铃薯的薯块是变态的茎。自然条件下,它只着生在植物的地下部分而不着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为了探索“马钤薯块茎着生部位是否受光照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缸(15—20L)一只.支架.装有沃土的花盆几只.经过休眠期和光下催

  芽的马铃薯块茎几只.黑布.无土栽培的完全营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将马铃薯块茎按芽的位置切成均等的四块栽于花盆中,放在阳光充足处培养,出苗后适当浇水。

  ②当苗长到15—20cm时,从花盆中取出苗,用清水冲洗干净,用黑布进行遮光处理(如左下图所示),并进行无土培养。

  ③经4—5周的适宜培养,撤去黑布,实验结果如右上图。

  (1)本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土培养时必须控制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3)同一株马铃薯的地上部分,遮光可长出变态茎;不遮光只能长出常态茎。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受__________的影响。

  (4)进一步实验表明:马铃薯的地上部分无论是主干还是侧枝,只要有尖端分生组织,在遮

  光的条件下均可发育成变态茎;而对已形成的常态茎遮光,则不能转变为变态茎。这一现象说明细胞分化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列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________。

  (2)右图所示的是上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______。该关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约在6700万年前突然从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字数不多于200字)

  3.据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面积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1)从非生物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植被在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部地区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若有困难,仍需使用杀虫剂,则也应该研制新型有杀虫剂,它通常应该具有哪些优点(例举3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

  (1)在该河段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氧含量的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请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原因?

  5.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水稻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右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一般认为,A—C段为农药防治期。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来解释,A—B段害虫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害虫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认为,C—E段为生物防治期。用生态学观点看,此期内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D段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 。

  6.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含量,数据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条河流中氮含量较低的是_______,随季节出现波动较小的是_________。

  (2)森林受破坏的地区,砍伐时间在1966年1月至2月间。在该年2至6月,2 条河流内氮的含量差异不大,但6月以后却形成极大的差异。你认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每年出现波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7.在温带的淡水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矽藻等), 每年可见到明显的季节变化。下 图表示一年四季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养料.光.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分析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的原因。

  (2)为什么秋季密度峰值比春季低?

  (3)若在某年春末夏初该湖受到N.P等物质的轻度污染,造成湖中无机养料含量的改变(如下图),请在图中绘出该年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曲线。

  8.硅藻需要硅酸盐作其细胞的原料,下列两条曲线是A.B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有关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硅藻除了吸收硅酸盐外,还需吸收的______,释放_________。

  (2)如果将A.B两种硅藻放在一起培养,请预测培养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请你对你的预测结果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图表示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其中曲线1.2.3分别代表黄瓜.玉米.羽扁豆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根据图中曲线回答如下问题:

  (1)羽扁豆生长的最高温度.玉米生长的最低温度和黄瓜生长的最适温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见低于最适温度比高于最适温度,对植物的生长较为______,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从图推论其中哪种植物起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_____。

  10.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此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问整理如图9-16(曲线仅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11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4年,美国在意大利的许多士兵因使用DDT来扑灭传染斑疹伤寒流行病人身上的虱子而避免丧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说:“单独从疟疾病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万生命。”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表明,DDT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人人体内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

  (1)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类,疟疾属于_______________传染病。

  (2)在过去,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3)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海水 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生物E

  DDT含量(μg/mL) 0.00005 0.5 0.005 2 0.04 75.5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产者是__________,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

  b.在该生态系统中,从第一营养级到最高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生物体内DDT浓度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南极海洋生态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A 5.A 6.C 7.B 8.B 9.B 10.B

  11.C 12.A、D、A、C 13.D 14.D 15.A 16.C 17.C 18.A 19.D

  20.D 21.C 22.B 23.D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CD   3.ABC   4.BCD   5.ABC

  三.1. (1)马铃薯块茎着生部位受光照的影响 (2)温度 溶氧量 pH值 培养液的浓度(任意答出其中的两项) (3)环境 (4)不可逆转

  2.(1)绿草蜥(2)密西西比鳄;当温度低于26℃时全部发育为雌性,在26℃与34℃之间既有雄性又有雌性(3)实验表明,当气温高于或低于某一温度时,某些爬行动物的性别发育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因此在6700万年前,如果环境温度长期在某一温度之上或之下,在这一温度范围恐龙只能产生一种性别的后代,结果这种后代便不能通过有性生殖来延续后代而导致绝种。

  3.(1)水(2)自动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植被(植物)(3)涵养水源、防风固沙(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5)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生物(天敌);抗虫基因;高效低毒(毒性),易被分解(稳定性),低成本(成本);易于使用(或喷施)

  4.(1)大量的有机物排入河流后,引起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被需氧细菌大量分解,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一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二是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5. (1)生存斗争的结果(2分)害虫抗药性长期累积的结果(有利变异的个体大量繁殖的结果)

  (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处于平衡状态 (3)改用了其它种类的农药

  6.(1)森林河流;森林河流(2)①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②森林砍伐的当年森林根系没有死,仍具保持水土的作用③河流中氮含量与雨水冲刷土壤进入河流有关④每年的3至5月是该地区的雨季。

  7.(1)在春秋两季温度和光照均适宜,同时有充分的无机养料,故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2)因为秋季无机养料的积累比春季少(3)绘曲线如下图]

  8. (1)CO2 O2 (2)B硅藻种群数量能达到K值,A硅藻被排挤掉,(意思对即可) 由于B硅藻对硅资源利用多,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A硅藻所能利用的最低限度,所以A硅藻竞争不过B硅藻,A硅藻被B硅藻排挤掉。(意思对即可)

  9.(1)38℃、18℃、38℃(2)有利;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大于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3)黄瓜

  10.(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 (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少 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动物消耗 (3)被浮游游动物消耗

  11.( 1)血液 (2)B (3)B→D→A→C→E a.生产者是B,次级消费者是A b.第一营养级到最高营养级,生物个体递减,DDT浓度递增 c.环境污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生物网的资讯,请访问: 平凉中考生物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67530.html
延伸阅读
临近中考还有二十多天了,我们考生一定想在考试前巩固一下自己的知识点吧,为了避免中考考试时丢失不改丢失的分数,那么我们该怎样制定中考前的生物复习计划呢?一、整理错题本经过忙碌的几轮复
2019-05-21
考试准备好了吗?生物知识复习的怎么样啦?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山东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山东中考生物模
2019-05-06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三,来试试自己的水平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三一、单项选择
2019-05-04
初中生准备好了吗?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二1.猪笼草有的
2019-05-04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你准备的怎么样啦?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一,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2019中学生物模拟试题及解析一
2019-04-28
中考生物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与环境,小编提醒大家平时大家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经常查漏补缺!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与环境1.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
2018-11-21
中考生物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复习这些知识点!2019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
2018-11-21
中考生物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琐碎时间来记忆这些复习资料!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
2018-11-2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来看看小编为你提供的资料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欢迎阅读。2019年度中考生物考试必备
2019-01-14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一起来看看吧!2019年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1)尝试
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