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没有一个孩子是愚蠢的,但是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看到闪光面的,教师授课之前,一般都会写好教案。好的教学方案可以带领学生们畅游知识的海洋。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所含单位数相等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要求它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去量,还行吗?对,这种方法太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激疑:
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法则,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在哪一位写0。
3.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每个数含有几级,最高位是什么位?
5906780000962320860700030063890
(2)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1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二千五百六十八三千零二十五千零六八千
通过写万以内的数,使学生回忆起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板书: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是为下面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全体学生在练习本写数位顺序,一是巩固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为下面写亿以内数作准备。
2.进行新课。
(1)学习整万数的写法。
教学谈话引出新课:同学们写万以内的数学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按顺序把题抄在数位顺序表左边)
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
教师请学生思考:上面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使学生明确:七万是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七十万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七百零八万是七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
教师接着请全体学生试做:请你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对着数位顺序写出上面三个数。(教师行间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书。)
集体讨论订正,接着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三个数共同的特点是:A、这三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两个数级;B、个级上的四个数位一个数字也没有,写4个0。
②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共同的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4个0。
教师强调:个级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数叫做整万的数。写整万的数,个级上各个数位上一定要写0占位。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六万九十万四千三百万五百零六万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谈话:写整万的数,你们学得很好,下面的数怎么写呢?同学之间商量一下,然后试着写一写。(教师参加同学的讨论)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把题抄在上个例题的下面)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二千零五万七千
五千六百零七万零八十
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谁代表你们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写的?可举例说。
在众多的意见中,使学生共识: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教师提问:逐题说明万级写什么?个级写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在级的单位万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分级,并做如下板书)
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写数时哪儿难写?
五百零六万五万零三百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找一名学生板书)
订正上面的题。提醒学生注意:写数时哪一位上要写0。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呢?
结合前面的板书,使学生明确,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法则是: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新课教学共安排3个环节。第一环节,重点使学生学会万级的书写和整万的数个级要写4个0占位。第二环节,学会写含有两级的数,掌握分级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级写,有利于学生分清楚哪一位上要写0。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写法法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写法的2条法则。
3.课堂练习
(1)先在本上写出数位顺序,然后对着数位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三千二百万四千零五万
八十万六千零五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对着数位接着写下面各数。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3)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五十万八千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万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学生板书如下: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①1994年我国共生产电视机三千一百八十四万台。
②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③1994年来华旅游总人数约四千三百六十八万人次。
以上各题订正时提醒学生注意别忘记单位名称。正确答案是:
第①题写作:31840000台。
第②题写作:170000平方米;14000000册。
第③题写作:43680000人次。
(5)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①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②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③八千万和四十。
订正。说一说万级上写什么?个级上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如下板书)
第①题写作:4853000
第②题写作:60090500
第③题写作:80000040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三角尺、小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老师巡视)
(1)学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学生动手画两条直线
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
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看看,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
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4、组织交流
(1)让分的类多而细的小组汇报。
(2)哪个组和他们分的不一样?⑶、谁还有调整的意见?
5、谁能说说,我们把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按什么标准分成了几类?下面这一类直线真的不相交吗?你有什么办法
确定它们真的不相交?(老师口述:象这样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互相平行吗?课件演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无限延伸而不相交。
6、在同一平面内,我们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互相平行,下面我们再来看相交的这种情况。
(1)两条直线相交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角?哪幅作品相交出现了直角?还有哪幅?
(2)它们真的是直角吗?你有什么办法来确定呢?
(3)老师口述: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课件演示)
7、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垂直与平行。
8、学生贴作品。若学生贴的类型不全,老师把自己准备的作品补充在黑板上。
9、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10、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一人说,一人贴,学生充分说明道理,并拿尺子演示,量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两边的宽度一样,直到分成两类为止。
11、学生用直尺检验角是不是直角,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互相垂直。
以分类为主线,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应用
1、判断。练习十一第一题,补充长短不一的,相交85度角的,一条直线的,是互相垂直的但是没有相交在一起的四幅图。(课件动画演示)
2、课件展示主题图,提问:从图
中你发现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3、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老师举例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句话的重要性。(教室、长方体)
4、我们学过的知识中,那些出现
过垂直与平行?练习十一68页第二题(课题中的垂直与平行中找)
5、摆一摆。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讨论、交流、检验。
(2)学生看图交流。
(3)学生举例交流。
(4)学生回忆交流。
(5)学生操作交流。
让学生通动手折去寻找信息,用心观察生活中现有信息等活动,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说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课外拓展。
练习十一68页第三题。
加深理解概念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片段:
通过折纸、量度等方法认识了直角和平角,并练习用活动角摆直角和平角。
师:刚才已经学习了直角和平角。下面请同学们把活动角的其中一条边慢慢地旋转一周,找一找还有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怎样?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不一会儿,部分学生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小组里滔滔不绝。待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找出锐角和钝角后,请学生边摆活动角边汇报。
生:这是还没到90度的角。(师板书锐角的概念,并按活动角画出锐角)
生:这是90度的角,就是直角。(师在直角的概念后面按活动角画出直角)
生:这是超过90 度,但又没到180度的角。(师板书钝角的概念,并按活动角画出钝角)
生:这是180度的角,就是平角。(师在平角的概念后面按活动角画出平角)
生:最后是360度的角。(这时活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还有,还有"这时,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座位上喊道。他跑上来,边摆活动角,边说:"还有大于180度而又小于360度的角。"
当他摆定了活动角时,同学们马上反对:"这个角跟刚才那个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一样的。""不是的,不是的"这个学生急忙指着活动角说:"是看这边呀。"(他指着优角那部分)同学们细心地观察,渐渐地点头称是。
师:你真棒!教会了同学们这种角。(师板书优角的概念,并按活动角画出优角)
师:刚才同学说最后是360度的角。它是一个怎样的角?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360度的?
生:活动角的一条边刚好旋转了一周。(师边引导学生归纳,边板书周角的概念,并按活动角画出周角)
生:这里有4个直角(用手指出来),每个直角90度,那么4个直角就是360度。
生:也可以看作是2个平角(用手指出来),每个平角90度,那么2个平角就是360度。
师:这个角真特别!它的度数比量角器的最大度数还要多,所以要算出来。而且,老师还发现这个角怎么只有一条边,这还能算是一个角吗?
生: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叠在一起,所以只看到一条边。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6种角,其中2种已经有名字了(直角和平角),有4种角还没名字。请同学们给他们命名,好吗?
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跟周围的同学讲自己的"得意之作"。
生1:小于90度的角,尖尖的,名叫尖角吧。
生2:它叫锐角呀。
生3:它是窄窄的,叫窄角吧。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比较宽,就叫宽角吧。
生4: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比平角的边还要歪一点,就叫歪角吧。最后那种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就叫合角吧。
生5:叫重角吧。
生6:叫叠角吧。
生7:叫周角呀。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给4种角命了很有意思的名字。但很早以前,人们为了方便交流,都分别给它们命了名字,并沿用到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人们分别给它们命了什么名字?
学生很快找到了锐角、钝角、周角,老师补充板书。
生:老师,书上没有"大于180度而小于360度的角"的?!
师:是啊。在我们小学阶段一般不用到这样的角,以后才学习的,所以书上没有。但我们班的同学自己把它找出来了,真不简单。让老师告诉你们,这样的角叫优角。(老师补充板书,有的同学在书上记上优角的概念。)
评析:
开放性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1998年,"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现在已取得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开放题的设计及其教学模式方面更突出。但是,关于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进行开放型教学的研究甚少,普遍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好开放,甚至不能开放,容易在教学中出现教师过多牵引的局面。此教学案例作了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进行开放型教学的尝试,师生充分体验了教与学的快乐。
一、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观提出,儿童关于现实的概念不只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发明",这意味着"概念"既不预成于内,也预成于外,儿童必须自己去构造"概念"。学生掌握一个新概念,一般经历概念的引进、形成、运用和巩固、深化与发展四个阶段,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适当开放几个阶段或某一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教学案例开放了概念的形成阶段,学生积极投入到找锐角、钝角、优角和周角,并给它们命名等学习活动,深深体验了自己发现新概念的快乐,尝到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
二、开放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适度开放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放教学的前提。教师不能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要帮助学生建立质疑、创新的意识,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创新;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心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多种意见。如此教学案例中,学生给几种角命了很多名字,但最后要引导学生接受人们一直沿用的名字。
三、开放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评价决定学生的学。新课标提出"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此教学案例更要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淡化学习结果的评价。通过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等方式,主要评价学生在此学习活动过程中有否大胆发现、敢于创新、积极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评价学生给几种角命名时,更加不能评价"对"或"错",随着教师"真有意思"、"我也喜欢"等话语,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张扬。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每组有15人.答:每组有15人.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解法,即两个除数相乘得6,用90除以6比较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3: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由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过程和得数.
(二)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组织学生讨论:
(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要根据被除数的情况进行选择,怎样简便就怎样除.这道题先除以7,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比较简便.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订正第2题时,提问学生,为什么先除以8,而不先除以4呢?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
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0451405424056
360854505919052
750254203780058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先来玩个猜球游戏,猜一猜球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小结:从游戏中,你们能不能确定球在老师的哪只手里?(不能)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想,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可能性问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师:今天老师想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师:老师选两名同学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师:(确定拉拉队员)看来啊,同学的意见并不统一。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生为某某(男选手)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某某(女选手)加油,你们便是她的拉拉队员。大家都同意吗?师:下面就请两位参赛选手和在座的拉拉队员认真听好了,老师要介绍摸球比赛的规则了:两位选手在各自的口袋中摸球,谁摸出来的黄球多,谁就是胜者。要求在座的拉拉队员为各自的支持者数好摸到的黄球的次数。你们都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比赛开始:两位选手各摸四次。(结果:男选手四次都是摸到黄球,女选手四次都没摸到黄球。)
1、一定是黄球。
师:老师宣布男生以4:0战胜女生队,咦,女生你们好象不是很开心,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指名女生回答:我想他的口袋中全是黄球。)师: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猜的。)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生:因为他连续四次都摸到黄球,有点可疑。)师:老师啊,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生:想)教师抽出里袋,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师追问:全是黄球,那男选手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生:黄球)一定吗?(生:一定)(板书:一定)
2、不可能是黄球。
师:(又疑惑地)那女选手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呢?你们又有什么想法?(生:我猜里面一个黄球都没有)师:想看看吗?(生:想)教师从另一个袋子中抽出里袋,里面是3个白球。师追问:没有黄球,那女选手如果再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什么呢?可能是黄球吗?(生:不可能是黄球,因为里面没有黄球)(板书:不可能)
3、可能是黄球。
师:比赛结束了,男生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女生队你们服气吗?(女生:不服气,因为两个袋中的球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师:那下面我们就来一次公平的比赛。请各小组听好比赛规则:全班选男女生各5名,摸桌子上的袋子,袋子里装有相同个数和颜色的球。每位同学摸前手必须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传给下一个同学摸。最终我们会统计到底女生摸到的黄球多,还是男生摸到的黄球多,看看这次公平的比赛是谁赢了,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好,就让我们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学生活动)组织汇报。师:都摸好了吗?请女生中摸到黄球的人举手,(教师统计)请男生中摸到黄球的人举手,(教师统计)宣布获胜方!师:(做出摸球的动作)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参加你们的摸球比赛,现在我准备从这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猜一猜老师会从袋子里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呢?(师追问)我一定能摸到黄球吗?(生:不一定)那一定能摸到白球球吗?(生:也不一定)师:那要怎么说?(生: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师板书:可能。)
4、小结
师: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回忆一下,通过摸球比赛,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如果袋子里只有有白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如果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三、实践体验。
1、转盘游戏: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转盘)我们把转盘平均分成了三份,分别图上了红色、黄色和蓝色,老师想转一转,你们猜结果会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师:你们想转一转吗?(学生活动)
2、抛硬币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3.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1)、今天是4月1日,明天是4月3日。
(2)、星期4会下雨吗?。
(3)、因为破坏了环境,地球上的人都消失了。
(4)、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科学家。
(5)、太阳从西边升起。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你知道了些什么?师: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的,好吗?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习惯是一个大挑战。
3、大数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习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