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季入学美国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作为2011年美国留学的我谈谈去年的感受。新生在入学的第一星期是不上课的,但却相当忙碌,美国留学生活颇为丰富多彩,有些不同于中国大学的做法。
国内经常全家出动送新生入学,美国也一样。家里有孩子、特别是第一个孩子上大学那是头等大事,很多家庭会“倾巢出动”,老少几代人开一辆商务车浩浩荡荡送孩子到学校。不过校园对于这批人一般不会完全陌生,这是因为美国人报考大学一般会去学校实地考查、学校也会安排教职工和来访者谈话,因此入学对于大部分学生家长至少是第二次造访校园。
美国大学一般要求低年级学生住校,高年级学生自行安排。因此,新生家长来到学校第一步莫过于把学生安顿下来,领取宿舍钥匙把东西搬进来。
第二天一般要注册本学期的课程。很多美国高中生在附近的大学上课,这些学分一般会被这些大学承认,因此注册课程过程并不简单。这个时候学生一般会见到自己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责任是按照学生高中所上的课程量体裁衣帮学生参考什么课可以免修、什么课要加强。有时候,能否免修一门课会让人伤脑筋。因为很多学校按照学分算学费,免修一门课程意味着省下不少钱,学生家长当然希望能够免修,但指导老师却不见得同意。为了减少纷争,不少学校设有评估考试,考过了可以免修那门指导员和家长意见不合的课。
美国大学生选择专业很自由,在校期间可以轻松地换专业,入学时也一样。 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自由,很多时候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一般这个时候学校会安排人员再次和学生交谈帮忙定夺。不过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就是拿不定主意,那倒没有太大问题,学校允许学生把自己当做“无专业人士”,先选几门中意的课然后再慢慢想。
落定宿舍、选完课程,大会小会是免不了。学生会被安排和学校、系领导以及教授见面。怎么开会各个学校各有特色,但是有几样一般是免不了的:至少有一个会是校长、各级领导和教授穿上各自最高学位毕业学校的学位服。美国各大学的学位服虽然格式差不多,颜色却有些不同,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位颜色更是差别很大,因此台上看上去真的是五颜六色一大片,煞是好看;会前一般会唱美国国歌,一般是一个领唱其他人跟唱;如果是和教会联系紧密的私立大学,有时候还会有神职人员来祷告,公立大学必须政教分离,学校不得出面支持任何宗教活动。
做完这些,一般就是周末,过了周末就要开始上课,很多学校会安排学生在此周末参加社区劳动,颇为类似于“学雷锋”活动。新生会被安排到本地某些部门干些杂活。
去社区劳动总得有人带队去,一般带队的是学校的教职工、已经毕业的校友或者所在地的热心居民也会来帮忙,这些一般是义务带队没有报酬;不过很多时候会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带队,学生领队却有颇高的报酬。当然,一般只有成绩好的高年级学生才可以成为领队,这也成了鼓励新生好好学习的机会:今年各科都拿个好成绩,明年就轮到你带队赚外快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活动不但得到接受单位的重视、学校的重视,有时候家长也很重视,大概最不喜欢的就是学生自己了。
接收单位重视社区劳动很好理解,有人来免费干活总是再好不过的。而学校一般也把此类活动当做和当地单位联谊的方式,互相增进了解,有利于将来合作,说不定还能从那些单位得到些捐款。从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角度,学校一般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互相认识,在劳动中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一般接受单位总多多少少有毕业的校友,这些校友一般会是此次活动的接待人员,学校希望校友能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特别是他们将来找工作时能够帮忙出主意、在各方面多多关照。
家长重视“学雷锋”活动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个小秘密。很多美国孩子在家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乐意干活。但是大部分家长明白,人一辈子总是有很多活要自己干,特别是美国人工费用很高,很多人自己修车、修房子甚至建房子。在家不肯干、不肯学总得在其他地方学习,很多家长也就把这个当做驱赶自己孩子去干活的契机。因此,虽然很多时候活并不轻松,学生累得筋疲力尽、甚至受伤挂彩,家长都不会太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