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已从最初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专门必修课,发展到越来越广泛地向学科教学渗透。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试题最早走进高考是在单独命题的上海。
2001年,上海“文综”卷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如下:
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究
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
“理综”卷研究性学习试题如下:
课题一: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调查
课题二: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三: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
两卷试题均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选试题的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
2、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预期)该课题最终的结果是——
由于当时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试题考察的只是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步骤过程的了解。2002年,体现在全国高考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其难度明显增加:涉及的学科多了,命题的形式也更活了。例如: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存的必须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面是实验的基本思路(略),请分别指出三个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用周庆林老师的话来说,这样的题,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很难下手。
与此同时,作为实验区的山西和吉林,分别在高考和会考试卷中也出现了重要的改革。老师们反映:“学校实验教学状况如何,会在试卷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做与不做效果不一样,开放做与封闭做效果也不一样,保守做与创新做效果更不一样。”他们认识到:教学中不重视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在考试中就不能正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述。
最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和2003年全国高考卷中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出现。周庆林说:“数学建模、物理建模、化学建模、生物建模等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国‘理综’卷中的好几道题或建立‘生命运动过程模型’,或建立‘化学过程模型’,或建立‘物理理想模型或过程模型’都可以迎刃而解,有的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没有掌握建模方法的学生就会感到很难,而且错误率很高。”高考全国卷的这一变化说明:高考命题已经进一步从考查知识为主转变为考查能力为主,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不再是对部分地区、对重点校的要求,而是成为对全国基础教育的要求。显然,这一转变对不少在传统教育轨道上轻车熟路的学校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在现代教育的更高层次上重新崛起的机遇。
有识之士指出:高考命题的这一改革,将对我国中学基础教育产生良好的导向和重大的影响。担心“研究性学习是否会变成新的应试模式”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种“应试”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