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的海归开饭馆、学媒体的从事银行管理、学经济的跑起了保险……这些几年前看起来还十分新鲜的事情,现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又到了毕业季,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准备回国就业,但是他们的求职目标与以前的海归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011年针对全国7000多名海归所做的《海归就业力报告》显示,有近四成海归从事的是金融业和文体娱乐业,然而商业服务类如电子信息服务等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一些传统的冷门行业,例如农学领域,现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归的青睐。他们将所学的先进知识用于改造传统行业,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气象。
此外,海归在选择企业时不再一味追求外企。随着中国出台大量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民营企业成了海归大展拳脚的好地方。由于熟悉国际市场的管理运作方式,海归能协助这些企业尽快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二者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心”的选择新的形势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经常会用“留学生就应该是精英”的眼光去看待海归,这实际上遮蔽了对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的具体分析。长期的留学经历使很多海归日益抛开这种刻板印象,而去选择适合自己又有利于提升生活品位的职业。毕业于山东烟台大学、后留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攻读新闻学的刘璐,毕业后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传媒行业,而是选择了在家乡政府的外事办公室担任一名公务员:“海外求学,其实更多的是给你一种锻炼,让你的经历更丰富,用新的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份高薪的职业。”刘璐解释说,“选择在家乡工作,既能为家乡做些贡献,又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全球“留学热”不断升温,我国留学人员大众化、低龄化已成为明显的趋势。但这就容易出现个体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在国外读大学,甚至是读中学的“海归”,既不了解国内的发展情况,又没有国外的工作经验。回国后,这部分海归就极易陷入就业困难的处境,这也成了促进他们就业选择多元化的重要因素。
另外,国内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海归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引进海归人才时更加理性,而不是仅仅在乎“海归”这个光环。通过市场机制,用人单位能用最合适的薪金找到最合适的人才,海归已不是一个“吃遍天下”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