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篇

字典 |

2023-03-26 15:04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个好老师会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是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教给“钥匙”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课文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于是就终于“喧宾夺主”了。

  《桃花源记》课文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写,实则是对丑恶黑暗现实社会的憎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些又是对虚伪,狡诈、勾心斗角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

  《桃花源记》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

  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这样一波三折,将读者带进了那个奇妙无比的世外桃源,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

  读《桃花源记》你会发现其构思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其情节曲折回环,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其语言用词精到,生动可感,耐人寻味。叙写情事,如口说家常,描绘人物,如面对朋友。想《桃花源记》,它会使你“喜→疑→惊→迷”;评《桃花源记》,你会被“记”中所表现的高尚的理想境界,美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文明所叹服。这也正是作品千百年来征服人们心灵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提示”,了解常识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三、教师引领,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俨然、豁然、阡陌、垂髫、恰然、邑人、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

  (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

  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

  进访桃花源(第2、3段):

  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篇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桃花源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2、学情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

  4、重点难点的确定-确立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桃花源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翻译全文。

  2)、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4、说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是初三学生年级学生,同样需要积累文言实词,另外对于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学方法

  1、赏读结合法 朗读是学生获得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读课,以“赏”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获得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体会作者渴望的理想社会。

  2、创设情景、想象法 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3、讨论探究法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说学法

  1、朗读赏析法

  2、合作探究法

  3、情景创设法

  教学手段

  1、 音频、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具体操作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让学生读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如此学生既可以温故,老师又可以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陶少年则有“大济苍生”之壮志。29岁才处仕。在39岁时,方为彭泽县令,在官80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结束仕隐不定的生活,走上了归田的道路。死后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获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

  1)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了解课文大意。

  2)读:A、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教师同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绝境、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B、 “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C、指名疏通文意

  D、再读课文,读懂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4、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美的桃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描绘。

  首先让学生个别地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

  A、解释下列文言字词:

  豁然开朗 交通古义()今义()

  B、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

  C、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的又是怎样的画面?同时,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引领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

  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社会美,深化学生的美感,

  1、“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

  2、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更进一步地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5、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讨论来突破,同时提供背景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象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得出有规律的认识,即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具体做法: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请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

  1)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

  2)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5、归纳总结: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们对文章的认识已开始从感知形象认识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谈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

  在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这三件事是:

  1)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2)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3)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心绘出,或者用笔写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写、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6、课堂达标。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回顾与反思。

  1)用一个成语( )概括本课的内容。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的不同: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3)默写描写桃花源自然风光及社会风尚的句子?

  6、课后延伸:

  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学生对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课外,开阔视野,了解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闪光的艺术魅力。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或者陶渊明归隐后的其他诗作。

  五、说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美: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社会美: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此板书直观,简洁明白,充分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识记生字词:

  豁(hu)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

  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5、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1.《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设想

  1.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2.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说教法:

  1.赏读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讨论探究法。根据新课标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3、自主、合作、探究式。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诸多问题,如“桃源”是否存在?你如何评价世外桃源?这些问题都需要自主思考,讨论探究来完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桃源‘美’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导: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

  学生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具体操作如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2分钟)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感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约10分钟)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

  ①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③小组内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3、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约法20分钟)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1)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让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启发其他学生思考: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并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行描绘。

  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

  教师注意对描述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励有创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引导学生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社会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桃源的社会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内在美—社会美,深化学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具体的做法是:

  先启发学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美?”学生回答之后,在屏幕上投影幻灯片,让学生以渔人或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讲述之后,进一步追问:这里的统治者是谁?衙门在哪里?这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桃源中人乐不思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使学生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验。在学生还陶醉在环境幽美、其乐融融的桃源胜景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4、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约6分钟)

  这是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的讨论来突破,同时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辅助教学,提供背景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象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得出有规律的认识,即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具体的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你有什么根据?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此时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点拨。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理想的启迪和熏陶,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5、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文章的认识已从开始的感知形象过渡到理性的认识。此时由学生自我总结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

  在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这三件事是:

  ①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②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如果学生愿意,就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③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绘出,或者用笔写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写、画中充分显现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6、课后延伸(约2分钟)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认知心理来说,这是学习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把学生对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课外,开阔视野,了解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闪光的艺术魅力。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桃源行》(王安石)。

  六、说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社会美:和平恬静怡然自乐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落实课文的朗读和古文字词理解。进行古文基本知识的积累。

  2、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

  3、要求复述课文基本内容,初步思考作品的含义。

  [教学重点]:

  1、古文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翻译。

  2、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难点]:

  古文字词的识记以及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教学方法]:

  教授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朗读,探讨关于课文作者的信息,教授生字,生词,归纳古文字词(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㈠导入(5分钟)

  ⑴ 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勾勒出一副风景画,等到音乐结束。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他的感受。

  (音乐《梦入桃花源》,约2分钟)

  ⑵ 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听完音乐的感受以及他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2分20秒左右)

  ⑶ 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音乐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个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对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35秒)

  ㈡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

  ⑴提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吗?知道陶渊明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4分钟)

  ⑵ 关于作者陶渊明,书上只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像当时的名门望族一样显赫,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士族是比较牛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态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因为5斗米而向这么一个乡村小官点头哈腰的”,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并且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中国的诗歌史上可以担得起“杰出”二字。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个部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这位老先生喜欢喝喝酒,喜欢种种菊花,喜欢恬淡的隐居生活。但是他的作品却影响了唐宋元明清的后世文人,比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田园山水诗,比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朱熹都非常地推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崇拜陶渊明,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是说,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因此,陶渊明才会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找个地方隐居。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然而,在东晋玄言诗中却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而且,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玄学本是超世的哲学,它强调人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每一个人即每一个精神主体,都是直接面对宇宙存在的。因此人生的根本意义,也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王羲之的《兰亭序》,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桃花源记》就横空出世了,下面我们来对课文进行解读。

  ㈢课文基本知识教授和翻译(20分钟)

  ⑴ 播放课文朗诵FLSH(3分15秒)同时要求同学将生字注音。注意朗诵者的断句要领。初步熟悉课文。

  ⑵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 )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继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俨(y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阡(qiān)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垂髫(tiáo))

  读音: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垂髫(tiáo) 阡(qiān)陌

  字词翻译:

  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

  复:继续

  欲:想要

  尽:到头

  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 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

  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古今异义:

  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

  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

  2、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之: 忘路之远近:的

  渔人甚异之:语气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

  ㈣提问(10分钟)

  ⑴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⑵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⑶桃花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找出相关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述的的感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⑷复述第一段的内容。(可选,时间空余时用)

  ⑸检测字词掌握情况,提问。(可选,时间空余时用)

  [板书]: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垂髫(tiáo) 阡(qiān)陌

  之: 忘路之远近:的

  渔人甚异之:语气助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

  古今异义:

  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

  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渔人行踪: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段(下一课时检查)

  2、抄写5遍: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垂髫(tiáo) 阡(qiān)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3、记忆上课讲到的所有字词(下一课时检查)

  4、预习课文下一部分

  [教学后记]:

  文言文的教授本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其中的知识点是考试所必须要求掌握的,因此占用了解释作品内涵的时间,从而避免不了乏味。用音乐来导入文言是我所能想到的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了。其实音乐和文学本来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诠释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又不尽相同。

  对于首次正式地接触文言大家,教师应该占有尽可能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认识作者。为其以后的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深层次上的含义。

  为什么要放入一个朗诵FLASH,是因为想给学生提供一个课文阅读的范例,对于首次接触的文言来说,学生往往不是认不全生词就是胡乱断句,结果往往读得不流利而丧失了作品的感觉。用朗诵来呈现课文,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学生的情绪带入课文,告诉学生课文所内涵的基调。

  初二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散文,一般来说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是一无所知的。因此教师就应该以讲授为主,并且尽可能地要讲得细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要做好归纳整理的工作,将文言的知识分块,集结。要求并且强制学生记忆,不断地要求他们反复回忆,做好听写之类的检查工作。另外要求他们背诵,默写。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734164.html
延伸阅读
小兔故事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倾听故事内容,并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个别词语:安慰、埋怨、手足无措。2、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当朋友遇到困难时,千句安慰,万
2023-03-25
怎么为自己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岗位策划书?策划书是为实施的目标或项目而制订的行动方案,策划书的制定决定你公司的发展,下面的“健身房创业策划书”是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更多
2023-03-26
学校欢送会策划书(篇1)一、活动背景在11级的各位学长、学姐即将离开院团学之际,为了表达对大家的美好祝福,给他们的组织生活留一个美好的尾声,院团委学生会打算通过举办此次欢送会,让大
2023-03-25
生日派对策划书(篇1)第一项:伴奏音乐:主持人开场白、宣布名单尊敬的各位来宾,___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在这美丽的夜晚,在这欢聚的时刻,迎来
2023-03-26
一份好的策划会考虑到不同方面的要求,策划书为实际执行时候的难题打好基础并解决。策划书重点是吸引人才打造团队,策划书的制定决定你公司的发展。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考研策划书
2023-03-26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今天出国留学网给您分享“《桃花
2023-02-25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点内容不被遗漏。下面出国留学网为您呈送了“桃花源记教案及反思”主题的相关
2023-03-15
当我们在面临一些特别的场合或者重要时刻。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这难忘的一刻,感言究竟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桃花源记的感悟,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桃花源记的感悟【篇1】近日
2023-03-23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哦!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简短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
2021-04-07
出国留学网精选专题推荐:“桃花源记感悟”。感言就是指那些能够表达自己感想感受的文章话语,感言包括优秀团员获奖感言、科技先进集体获奖感言等,我们应该怎样去写好一篇经典的感言呢?出国留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