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甘肃岷县城关中学 吴自兴
一、知识梳理
1、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元朝末年,政治极度混乱腐败,灾害频发,各地农民起义军大规模起兵反元。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少年丧亲,入皇觉寺为僧,后投入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并逐渐成长为起义队伍的领袖。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元朝灭亡,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诸措施。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即: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3、靖难之役和明成祖继续加强君主集权。靖难之役是朱棣为登上皇位发起的战争,并因此而当上皇帝,即后世所称明成祖。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又设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东厂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及后来设立的西厂,合称厂卫。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时期。明太祖通过“两废三设一改革”的诸项措施,大大加强了皇帝权力,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2)八股取士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后又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3)明成祖称帝后,迁都北京,继续削藩,设立东厂,是明朝君主权力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2.难点:(1)靖难之役意为平定祸难的战争,这里的祸难指建文帝改革太祖分封诸藩王的祖制,朱棣认为这是建文帝身边有奸臣挑拨离间亲族关系,贻害国家,因此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战争。(2)正确评价明朝加强君权诸项措施的作用。明朝加强君权的诸项措施,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但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人(包括皇族)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是明朝的统治走向没落乃至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根源。(3)全面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的影响。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以八股取士,严重地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和眼界,他们只顾钻研经书和八股文,不讲实际学问,这是中国明代以后科技落伍的原因之一。但它能培养出忠实于皇帝的官吏,并且规定考试内容和形式,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过程,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从明朝二帝强君权诸项措施中,看到明朝制度对人们思想、人身的严重束缚及明朝制度的黑暗,并由此激发对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社会的追求和热爱,形成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等现代公民意识。
三、学法指导
1.阅读理解朱元璋的身世及明朝建立的概况。
2.联系朱元璋的身世及前代的政治得失、君相权力的消长,分析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诸措施的背景。
3.案例指引:通过锦衣卫、东厂、八股文的例子,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理解。
4.系统把握: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厘清科举制从创立、完善到僵化,直至废除的过程,系统把握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5.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评价明朝加强君权诸项措施的作用及明朝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命题大都会展现历史情景,结合相关的历史历史事件,通过选择题、问答题和材料题考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7年 威海)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策 ④设立东厂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明朝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几项措施,题干要求选择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但四项措施却涉及太祖、成祖两位皇帝,需要认真区别。
答案:D
2.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A.朱温,1368年 B.朱元璋,1368年 C.朱棣,1421年 D.朱熹,1421年
解析:此题考查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内容看似简单,选项却给出四个朱姓人物及1368、1421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要慎重区分,正确作答。
答案:B
3.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查臣民 D.督查百官
解析:厂卫的设立是明朝君权专制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法律的约束,设有自己的刑狱。四个选项中,A不是厂卫机构的职责,B正好与厂卫机构的行为相反,C和D内容相似,但实质不同,监视带有特务性质,而督查是督促检查,是正常的政治制度和行政手段。
答案:C
4.明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
解析:明朝是我国君主权力加强的重要时期,即便是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的三司、设立殿阁大学士等这样的制度变化,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及加强君主权力的背景,而非优化政治制度的改革。
答案:B
5.(2007年 黄冈)200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通过公开公平的方式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和明清的八股取士在内容上有何重大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学而优则仕。(2)考试内容公限为四书五经,用八股文作答,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说明科举制度日益为统治者服务,科举制度开始僵化。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从此以后,大臣们忠于皇帝,臣民们安分守己,社会出现稳定局面。
小军:这些措施对明朝来讲,有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锦衣卫、东厂不受法律制约,致使社会没有法制、民主可言,到后期,还导致了宦官专权,又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小红:八股取士虽然培养出了忠于皇帝的官吏,但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读书人的眼界,他们不关心世界发展,不关心科技发展。这是我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一个原因。
(1)请你列举小明所说“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2)小明、小军、小红针对明朝制度展开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设立殿阁大学士,设立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明成祖迁都北京,执行削藩政策,设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2)要全面认识明朝加强君主集权措施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专制、黑暗的社会制度不利于发展,要建设民主、法制、公平的国家。(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简介:吴自兴,甘肃省岷县城关中学历史教师,甘肃省历史学会会员。多年从事历史教学,热心于历史学法探索和历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和“国学网”“中国史学网”“人教网”“中国历史课程网”等网站发表文章百余篇。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