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表现:
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苏美争霸:
起止: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表现:
(1)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实行战略收缩。而苏联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采取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出兵阿富汗。
(3)80年代:由于长期的争霸,导致苏联经济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战略收缩,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扩充军备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同意有限的缓和。
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二)课本难点分析
1.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有何联系和区别?
①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②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战后40多年立美苏两大政英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激烈的对抗。但是并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军事冲突。③两极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2.冷战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总而言之,就是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根本方式,也就是不与敌对国家进行经济、外交、军事合作,不助长敌对联盟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封锁敌对(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敌对)联盟的可能变得强大的渠道。
3.美苏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首先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学法指导
1.要点法:本课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中考的考点却只有一个: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比较法:
时间
|
特征
|
事件
|
五六十年代
|
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
|
70年代
|
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
|
1979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
|
80年代
|
美苏双方战略缓和
|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
3.识图法:对于6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可以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进行理解。漫画中的人物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他们正在起劲地扳手腕,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他们的另一手则分别按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这反映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另外通过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可以反映出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美国,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占有很大优势。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冷战对峙局面形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命题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1.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例2.(2007年徐州市)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45年5月8日,这个时间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时间,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进行冷战。
答案:C
例3.(2007年自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将“冷战”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
C.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在冷战政策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继成立,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冷战政策达到了高潮。
答案:D
例4.(2007年南京市)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解析: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争霸战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答案:B
例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在华约和苏联解体前,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对峙,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两极化格局终结了,北约失去了与之抗衡的集团,因此普京说“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答案:B
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2005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2004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