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2500字

字典 |

2023-04-15 12:58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我们特别为你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1】

  教材与学情

  本篇课文文质兼优,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但文言句式多变,学生通顺翻译有一定难度。本文记事写人说理章法典范,技巧高妙,是学生阅读鉴赏的好范文,值得认真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2、学习工于对话、巧于设喻、精于对比、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等技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建构问题,授之以法,放手自学;设置坡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全文理解其内容

  三、题解

  1、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2、《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即婉言规劝之意。你能说说和它同类的词语及其含义吗?

  明确:“讥”、“诽”、“谤”、“刺”、“谏”、“说”谏者,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提示学生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找出来。学生会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师可进一步设问: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暮寝而思之”。

  由此可知:“王之蔽其矣”是他“暮寝而思之”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的齐威王呢?

  五、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

  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什么内容?写的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事展开提问:

  1、这件家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我孰与徐公美?”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你分析出来吗?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3、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⑴让学生毛遂自荐扮演角色。

  ⑵读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

  六、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

  (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七、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八、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更能体现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归纳后代表发言)

  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

  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请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有什么样的品质?

  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体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

  5、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6、“君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

  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附:

  邹忌:齐威王: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闻过则喜、虚心纳谏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明智果断、大胆改革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修明政治、威望日隆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7、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可引导总结出如下几点:

  ⑴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⑵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⑶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和气度。

  ⑷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积极地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⑸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

  8、补全下列名句:

  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⑵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⑶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⑷闻过即改,从谏如流(《贞观政要》)

  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上本》)

  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九、学习借鉴

  1、设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学习中可借鉴,需注意的是设喻要精妙,比喻要切当。

  2、详略处理写作时借鉴,注意该详的地方定要泼墨如水,该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设计话题并让学生即兴表演

  ⑴话题设计:

  ①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②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③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④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话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自行设计。)

  ⑵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十、小结

  本文紧扣题眼“讽”,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连点成线,有机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讽”而动全文。

  附板书设计

邹内涵:委婉规劝(是什么)

  忌

  讽原因:王之蔽甚矣(为什么)

  齐

  王方式:设喻(类比)(怎么办)

  讷

  谏效果:善……战胜于朝廷(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掌握劝谏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2、难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4、课后补评:

  对于课上掌握不好的内容,课下反思,积累巩固。

  课前预习导学

  1、阅读课文,注意阅读时的停顿和语气。

  (课上展示方式: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

  教师指导:

  停顿注意:

  今齐地/方千里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诵读指导:

  第一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第二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第三、四自然段:“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句。

  (要求:结合注释自主翻译,标画出自己为解决的疑难问题。)

  字词:

  ⑴朝服衣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

  ⑵有求于我美于徐公战胜于朝廷朝于齐。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与徐公孰美。

  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⑸闻寡人之耳者。

  ⑹间进。

  ⑺期年。

  ⑻讽。

  句子: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忌不自信。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内容理解:

  ⑴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的?

  ⑵讽谏的结果如何?

  ⑶学习本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诠释了“良药未必苦口”这句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小组交流展示

  1、朗读课文:

  小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准备,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2、翻译课文:

  ⑴小组交流,讨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准备展示;

  ⑵小组展示形式:组长提问,组员回答,展示小组成果;

  ⑶老师解释在刚才展示中出现的问题。

  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忌不自信。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小组成员一一过关组长负责制)

  3、内容感知:

  要求:

  ⑴小组内交流,组员先各抒己见。

  ⑵找出中心发言人发表意见。

  ⑶教师点拨提升。

  ①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教师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先从“吾与徐公孰美”这件小事谈起,然后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对齐威王进行委婉劝谏。

  ②哪篇文章还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你能采用这种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③讽谏的结果如何?

  教师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开始“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④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教师提示:结合邹忌进谏的故事)

  劝说别人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要注重场合、要充分尊重被劝说人、要注意劝说的语气。

  三、当堂测试

  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练习:完成后交给组长当堂批阅,老师统计掌握情况,对未过关的同学及时整理在积累本上,反思总结进行二次过关。

  1、解释词语: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⑷闻寡人之耳者

  ⑸今齐地方千里

  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⑺邹忌讽齐王纳谏。

  ⑻能谤讥于市朝

  2、翻译句子:

  ⑴忌不自信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⑷王之蔽甚矣

  3、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⑴~⑹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⑴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⑵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王曰:“善。”乃下令()

  ④期年之后()

  ⑤时时而间进()

  ⑶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⑷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⑸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⑹“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4、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内容没有掌握好?课后整理总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参考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2、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3、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

  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2、你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

  三、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包含一个成语,请找出来,然后用它造一个句子。

  “门庭若市”,造句略。主要抓住形容进谏的人多这个意思。

  2、邹忌劝谏齐王成功了吗?

  成功了。

  3、齐王是否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他是怎样做的?

  齐王发扬了邹忌的“自省”精神,积极鼓励大臣和百姓进谏,实行了开明政治。

  小结:本段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有效。

  四、阅读最后一段

  齐威王纳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

  结:这一段写齐国的兴盛,显示了邹忌讽谏齐王的巨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三。

  2、完成补充练习: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联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

  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设喻说理的方法和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根据具体情况分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臧克家在《纳谏与止谤》一文中说: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

  二、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概述文章大意,说说邹忌讽喻齐王的到底是什么

  明确:讽喻齐王要广开言路,听取意见,清明政治。

  三、自学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整理文言句式和重点词语

  明确: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1、词类活用:

  ⑴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⑶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⑷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2、古今异义:

  ⑴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⑵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⑶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⑷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3、句式:

  ⑴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⑷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四、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1、邹忌的进谏是否成功了?

  明确:成功了。从文中“善”和文章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中可以看出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2、邹忌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⑴看准当时的政治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

  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当时齐王的确深受蒙蔽。

  ⑵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

  如:先夸奖齐国的强大,把所有的错误归结为众人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不说是国君的过错。

  ⑶运用委婉的说法:

  如:他用比美这件很具体的生活小事来说明了齐王肥肉纳谏这个抽象的道理,使齐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见,象这种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说理方法就叫做“设喻说理”

  3、你如何看待邹忌和齐威王二人?

  ⑴邹忌:

  关心国事,具有善于思考,有远见卓识②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③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补充史料: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⑵齐威王:

  从他接受邹忌的讽谏,从他的“三赏”(按批评者勇气的大小给予奖赏)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明君,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补充史料: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4、结合历史上进谏的故事和当今社会,你从中得到一个什么启示?

  (学生讲历史上劝谏成功和失败的事例,可以从不同方面畅谈自己的启示。)

  明确: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五、一部《战国策》,非文非史,亦文亦史,写实与虚构相兼,本文能最典型地体现《战国策》的这一特色。请概述本文的特色

  明确:

  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时,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2、本文实写家里故事,虚写朝廷之事。其中“无可进者”“战胜于朝廷”等都是夸张,与史实不服。

  六、作业

  背诵课文,掌握词语。写一篇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⑵了解《战国策》。

  2、能力目标

  ⑴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⑵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他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⑴读准字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

  ⑵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明确:

  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③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使……闻。

  ⑤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

  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⑷关于语气: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诵读指导:

  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⑶学生齐读。

  ⑷问题探究: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

  私畏求

  妻妾客

  2、研习第二自然段:

  ⑴学生齐读。

  ⑵诵读指导:

  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⑶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⑷提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⑸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板书:

  私宫妇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教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

  “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⑵学生齐读,教师加以指导

  ⑶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

  小大

  家事国事

  ⑷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说明齐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③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④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板书:

  三赏

  三变

  ⑸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读课文

  4、学生根据板书设计思路,尝试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⑴精彩的对话:

  ①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②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⑵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

  三问:妻、妾、友三答(与徐公比美)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

  这样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论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⑴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⑵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⑶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布置作业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

  昳弗间

  2、文意疏通:

  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

  ⑵教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

  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三、拓展迁移

  1、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

  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全班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掌握文言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作为大臣,怎样才能使君主接受自己的进谏,今天,我们来看看邹忌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二、解题,了解

  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战国策》着重记述策士们的言行的辑录。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易读错的字有: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

  2、齐读课文:

  3、根据课文的注解,边读边译,初步理解课文。

  4、指名翻译课文。

  ⑴较难翻译的字词句有:

  修、窥、美、私、昳、蔽、刺、闻、城

  朝服衣冠:早晨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写作“熟”:仔细

  皆朝于齐:朝拜

  ⑵古今意义:

  地方明日左右

  ⑶需要掌握的句子:

  ①忌不自信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⑷注意的成语:门庭若市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课后复习情况

  1、齐读全文

  2、解释几个重点字词句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⑴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⑵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什么差别?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也毋庸置疑;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感情色彩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有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学生扮演朗读体会。

  ⑶面对妻、妾、客态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并未得意忘形,第二天将徐公找来,仔细观察,确实不如,有自知之明。

  2、讽谏的结果如何?找原文的话回答。

  三、课题讨论

  讨论:评价邹忌和齐王

  邹忌:实事求是,善于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国家大事。

  齐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群臣的进谏锐利改革。

  四、课题扩展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领导者在发展与改革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很多同志对自己有各种意见,那他这样才能成为大家喜欢的领导者呢?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⑵了解

  1、解释文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⑴贾:

  ⑵谓……曰:

  ⑶利:

  ⑷力田:

  ⑸泽:

  ⑹之:

  2、解释下列句子:

  ⑴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⑵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⑶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⑴贾:经商,做买卖。

  ⑵谓……曰:对……说。

  ⑶利:赢利。

  ⑷力田:辛勤耕作。

  ⑸泽:恩泽。

  ⑹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解释下列句子:

  ⑴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⑵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讨论除蔽、兼听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2、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阅读、点拨、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个秀才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位官员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却惟独忘了给秀才盛饭,这时秀才说:,主人马上给他盛上了。请问秀才说了什么?(同学们讨论)

  由此可见,在一些场合中,说话是要讲艺术的。那么如何规劝一个有错误的人,并让他认识、欣然改正就有难度了,更何况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邹忌是如何做到的。

  (板书课题:

  (美甚)妻──私──宫妇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邹忌齐威王

  战胜于朝廷

  谏良臣纳谏明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及反思【篇10】

  设计简说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而“活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正是在于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自己体悟、协作探究。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即所谓“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本课将采用学生表演活动来带动课文的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

  本课原是高中语文篇目,今放在九年级下来学习,正是因为其言不甚深,故事性强。基于这一点,本设计把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放在课外,课堂上只对一些重要的词句作些指导,重点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过程

  一、分组表演比赛

  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⑴由语文课代表担任比赛主持人。

  ⑵全班分四个小组准备课堂表演比赛。

  ⑶各组推选一至二人担任编剧,对课文进行改编。

  (注:表演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编剧对课文的处理,而编剧对课文的处理也代表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⑷剧本编写完成,由全组选出演员参加表演。其他组员则负责准备道具,观摩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

  (注:如此则全组无闲人,全班皆参与;既分工,又合作,自主去探究。)

  2、课堂表演:

  ⑴由主持人(语文课代表)协调各组表演及评比事宜。

  ⑵各组轮流表演。

  (注:主持人应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使演员能正常发挥,并能给予及时的鼓励。)

  ⑶表演完毕,主持人组织全班同学分别给四个小组打分,并评出最佳演员。优者掌声表扬,余者掌声鼓励。

  (重在参与,重在精神,重在气氛,重在培养兴趣。)

  (说明:以上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只作指导。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指导主持人在主持中应注意的事项,如语气神态、场面控制等;指导编剧对剧本的改编,演员的表演等。而在课堂表演进行中,教师只是一个身在学生当中的“鼓掌者”,不对学生的活动作任何干预,一切活动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师生共同学习

  说明:此部分学习由教师主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此时是一个主持者、引导者,一切均因学生之学情而导之。最后,教师要将课文学习引导到“文章的结构艺术”和“邹忌的讽谏艺术”这个学习目标上来。

  实施步骤:

  (教师可按如下方式步步引导)

  1、刚才四个小组都表演了自己改编的的课本剧,表演得都很好,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充分肯定。下面请各组编剧谈谈自己的改编理由。

  (说明:此问意在弄清各个编剧(代表着部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并探寻其在改编过程的思维活动,对原故事的处理手法。由于认识理解不同,处理的手法也就不同,体现在各组的表演上也就有差别。)

  2、请主要演员谈谈自己表演的得失。

  (说明:此问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与把握,演员与编剧的观点的异同,以及相互合作情况。此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演员可能与编剧有不同看法,在导和演的过程中逐渐磨合(协作)成最后的课堂表演形式。同时,要于此引导学生赏析邹忌妻、妾、客三答的不同语气、心理。)

  3、请全班其他同学谈谈,刚才为何选第×组为优胜组,为何选××同学为最佳演员。

  (说明:此问意在引导同学们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既要让学生谈对各组、各位演员表演优点的理解,也要允许不同意见,即对表演中的不足谈看法。只要合情合理都应当鼓励。)

  有预计才能有准备,有准备才能巧引导。以上活动,学生会谈到的内容预计有以下种种:

  ⑴编剧在谈改编时,也许会涉及──

  ①两个场景:邹忌家中、朝堂上。也许还设有众人进谏、各国朝见齐威王的场景,也是合理的。但场景设计应有所侧重。

  ②五个人物:邹忌、妻、妾、客、威王(也许还有进谏者、来朝拜的使者)。人物表演应注意处理台词、语气、神态、动作、心理。

  ⑵演员在谈自己的表演时,也许会涉及──

  ①如何处理照镜子的动作、问话的语气、进谏的语气,如何处理回答的动作、语气、神态,如何处理纳谏的语气、神态等。

  ②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如邹忌善于推己及人,善于进谏;齐威王能勇于纳谏等。

  ⑶其他同学在评价时,也许会对剧本改编或演员表演提出各种看法。或赞成,或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对言之无理者要妥加引导,最好是让别的同学来反驳(也可由编剧、演员自己反驳)。这样,方能在课堂上形成辩论的热烈气氛。教师千万不要对此横加干涉,妄加否定。

  ⑷除了注释有的词语句子之外,会涉及到的词句可能有──

  词语:孰与自信诚地方左右莫

  句子:邹忌三问的语气不同,妻妾客三答的语气不同,邹忌进谏的语言技巧,威王简短有力的回答。这些句子要作品味,教师可作引导、指导。

  教师应在整个发言和讨论过程中相机而动、巧加引导,使学生的活动朝着“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这个教学目标行进,最终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也要及时板书,把课堂学习思路展示给同学们。

  三、迁移活动(预计5分钟)

  学习课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各小组推选若干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全班交流。

  写作提示:可写文章的结构艺术,可写邹忌的讽谏艺术,可写邹忌的自知之明,可写威王的勇于纳谏,等等。

  板书设计

妻──私(赞美)句式不同

  邹忌三问妾──畏(害怕)语气不同

  客──求(恭维)心态不同

  窥镜──了解

  邹忌三为孰视──求证己之受蔽

  寝思──反思

  妻──宫妇左右

  推己及人

  邹忌讽谏妾──朝廷之臣

  类比说理

  客──四镜之内

  人物形象:

  邹忌:心系国事、善于进谏

  威王:勇于纳谏、富有魄力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5、11期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777666.html
延伸阅读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为了向发言的观众们表示应该的尊重。天准备发言稿可以更加顺利进行讲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司年会领导的致辞”,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
2023-04-15
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我们免不得要摘录很多励志语录。一句励志的句子可以用来鼓舞人心。出国留学网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送给体育生励志句子简短,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句子内容
2023-04-15
你喜欢纯洁,于是我就将宝石制成了盔甲,只是,闪耀的光芒中,却已经映不出你的身影.——宝石骑士~~这方面的句子还有哪些呢?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英雄联盟出圈台词34条”,仅供参考
2023-04-15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合同的保护作用越来越重要。您抓住了拟定合同的哪些精髓?“外卖合同”主题相关内容,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呈送的,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外卖合同篇1甲方
2023-04-15
“穿一件貂皮,夹一个包,抱一个小妹妹而金骚。”人生有各种各样的句子,我们可能会互相分发一些经典句子。以下是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喊麦押韵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喊麦押韵句子
2023-04-15
虽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老师伴随教案里的节奏让学生更沉浸在学习的课堂上。写教案有利于老师积累教学经验,很多新手老师对于编写教案都很头疼把?经过收集并整理,我们为你呈上给予树
2022-12-11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教案是什么,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该要注意一些原则。您掌握了写教案的诀窍了吗?经过搜索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现“欢庆教案教学反思
2022-12-19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相应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下面的内容是编
2023-01-21
一个好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人数而降低上课质量,教案是每个教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写教案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那么教案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
2022-12-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教案编写的方法。教案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写在教之前,是预期。你积累了多少高质量的教案模版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大班安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