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复习课教案锦集13篇

字典 |

2023-04-24 15:38

|

【 liuxue86.com - 小学教案 】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比较熟练地笔算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先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乘、除法口算,再让学生做P108的第2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教师可提出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把时间控制在3分内.

  做完的错误较多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做一些补充练习.

  二、复习笔算

  1.做第108页的第1题.

  教师先把三道乘法题写在黑板上,请三名同学到前面计算,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特别要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法则.对被乘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要特别强调.还要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计算可以用简便方法.

  做完乘法之后,再出示三道除法题.可以采取与乘法类似的方法,对笔算除法进行复习.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和验算.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教师控制时间6分.可以指明哪道题需要验算.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先审题,再列式计算.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看谁在10分内做完.注意提醒学生要认真计算,首先要计算正确,不能只图速度.做题时,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发现错误要及时处理.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圆柱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锥。)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

  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4】

  一、说教材。

  “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能熟练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回顾整理,以学生为主。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这个环节当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来回顾学过的知识,这里的动画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和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课堂趣味化,可以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4组练习题:

  (1)基本应用

  (2)灵活运用

  (3)熟能生巧

  (4)强化训练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只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才能使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内化。

  这节课的最后,我选取了一些世博会上的精彩图片供给学生们欣赏,一方面是作用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短暂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5】

  向东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

  词语练习

  教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二、导入:这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同桌两人利用自制字卡,相互检查。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四、练功房:

  1、在正确的拼音的后面打

  l()s()sān()jiǚ()

  六四三九

  l()sh()shān()jiǔ()

  2、读一读帮音节找词语朋友。

  ⑴dinshbozhǎshuǐguǒtidēngwǎnshngxioleshāfā

  电视晚上沙发台灯水果笑了报纸

  ⑵tpǎobpāixiǎngk

  拔体课跑响拍

  3、填一填:

  ()去()()里,烟村()()家

  亭台()()座,()()()支花。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二课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陈敏云王小霞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题内心感受表达方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7】

  一、概念复习

  师:说说你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随生板书:世纪年季度月旬星期.)

  师:今天我们重点复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

  师: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单位,说说有关它的知识。(生选中哪个内容就复习哪部分内容)

  1.世纪

  (1)复习世纪的有关知识

  (2)练习:判断一下年份是哪个世纪?

  2.年

  (1)复习年的有关内容。

  (2)判断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3.季度

  (1)复习季度的知识。

  (2)学生说一个月份让大家判断是哪个季度。

  4.月

  (1)复习月的有关知识。

  (2)一个学生出题其他同学。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目标解析

  第1题是一个数学活动,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安排了:计量单位的运用,简单的时间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倍的认识的复习。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对量的认识。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寒假马上就到了,你们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计划吗?旅行时坐过飞机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憧憬寒假到来的心情中自然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109第1题的航班信息图。

  1.说说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解决第(1)个问题

  (1)出示飞机图,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轿车、自行车、步行的速度,从而比较填写出飞机的飞行速度单位。

  (2)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如小学生的体重、一袋大米的质量、一袋盐的质量.、一头大象的体重,从而通过对比填写出飞机的载质量单位。并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者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习巩固。

  (3)让学生说说熟悉的物品的长度如铅笔的长度、自己的身高、家到学校的距离,从而通过对比填写飞机长度的单位。并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进率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量,为填写正确的单位提供参照物,并且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解决第(2)个问题

  (1)出示钟面图,请学生读出钟面的时刻,在学生读时刻的同时将有关时间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如钟面的结构,时针、分针、秒针走格所代表的时刻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2)继续在旅行的情境中解决第(2)个问题。让学生口答9时40分再过20分后是几时几分,最后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

  4.解决第(3)个问题

  (1)出示例题分析题意,让学生尝试列式

  (2)指名上黑板列竖式计算

  小结: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3)复习验算的方法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由于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加、减法题分别有两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验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4)变式练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5.解决第(4)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并计算。

  ①指名列竖式计算,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算理。

  ②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改变问题,求5架这样的飞机大约可以载客多少人?

  分析问题中的大约一词,复习估算的方法(课件演示估算过程)。

  6.解决第(5)个问题

  (1)出示题目,读题并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2)出示算式22,让学生说出两个2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课件适时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p111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2.课件出示p111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图文应用题的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填写在相应地方;

  (2)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脳20=24脳10=23脳20=40脳90=

  60梅3=150梅5=800梅4=9000梅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脳3014脳3935脳1961脳80

  79梅412梅383梅9430梅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梅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梅3=40,所以,121梅3坦40383梅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梅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脳1411脳2545脳3486脳13

  91梅78梅6609梅3562梅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梅72309梅32832梅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梅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中间的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的时候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复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但是却说不出来,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12】

  根据复习课本身的特征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复习课一般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在这里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部分和教学过程为例:

  一、揭示目标阶段

  1、实验引出体积概念

  将不规则铁块用绳子系着放入盛满水的圆柱水槽中,水溢出水槽进入长方体水槽,解释水中现象,揭示立体图形体积概念。

  2、明确复习内容

  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四种立体形图)然后揭示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3、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交流讨论目标。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2).教师归纳总结后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形成知识体系。

  b.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c.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再现知识阶段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以四人一小组自主复习。

  2.汇报复习情况: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基础训练

  (1).小组互测:教师在练习纸上设计如下表格,要求学生相互提供相关数据后互测。

  形体名称已知条件求体积的算式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2).小组互评

  教师巡视抽查学生演示情况,提出应注意问题。

  三、疏理沟通阶段

  1.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2.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1).讨论后归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具有统一的求体积公式V=SH

  (2).形成网络:(板书)

  (正方体图)V=a3

  (箭头)(箭头)V=SH

  (长方体图)(圆柱图)V=SH

  V=abh

  (圆锥图)V=1/3SH

  四、深化提高阶段

  1.综合训练

  (1).我当审判长

  a.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体积。()

  b.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的圆锥体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1/3。()

  c.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圆柱的底面半径。()

  (2).对号入座

  a.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个小正方体。

  b.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以短直角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c.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走进学习。(鼓励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如果想知道刚才实验中铁块的体积,你准备怎么做?

  a.学生演示测出溢出的水在长方体水槽中的高度及长方体的长和宽。

  b.学生将铁块拉出水面后,测量圆柱水槽槽囗到水面距离及圆柱的底面直径。

  c.集体计算,然后比较计算结果。

  2、评价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自我评价后教师再评价。

  (2)总结全课。

小学复习课教案【篇13】

  教学内容:

  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要先去跳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

  二、复习长度单位: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指名解决问题

  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

  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6.巩固练习:

  5千米=()米3000米=()千米

  8分米=()厘米60分米=()米

  ()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

  7厘米=()毫米

  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本学期学的长度单位有三个:千米.分米.毫米,在复习这三个新的单位的同时要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进行,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关键,使长度单位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三、复习时间单位:

  1.谈话:跳高场地很热闹,跑道上的比赛更精彩!看,那里正在进行1500米的比赛,第一名已经顺利冲过了终点,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成绩吧。[出示情境图中的跑道部分]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千五百米的学校记录是多少?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4.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5.比分表示时间更短的单位是什么?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般用什么作单位?

  6.你能用这三个时间单位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7.巩固练习

  (1)拨钟表,认时间

  (教师拨钟表,学生认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表。)

  (2)填空练习

  2时=()分60秒=()分

  3分=()秒()分=1时

  ()分=180秒()秒=2分

  (3)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绩是15()

  姐姐每天读书30()

  一节课有40()

  (4)综合练习第12题:

  7:00播放新闻联播

  烧水10分钟

  刷牙3分钟

  梳洗5分钟

  从6:50开始,最快会在什么时刻完成这些事情?并说明理由。

  (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时间单位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如: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等,帮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时间概念转化成自己日常身边的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运用。

  课后反思:

  这部分知识,学生经常出错的就是单位之间的转换。我一直坚信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因此我从来没有让学生死背公式。但我同时又发现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可做题的过程中却不会回头去想一想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也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00288.html
延伸阅读
我们给你提供了以下的《有关小学数学教案》,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用到的基础,身为小学的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提前写教案是一个
2023-04-24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小学
2023-04-23
最新小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
2023-04-23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体育优秀教案”,敬请浏览本文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
2023-04-23
要说哪个阶段的数学最实用,那还得是小学数学,作为一位尽职敬业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充分理解数学要义。教案是老师良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撰写教案必不可少。感谢您的阅读出
2023-04-23
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
2023-04-15
出国留学网相关栏目推荐:“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老师,通常都需要借助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开始
2023-01-06
出国留学网精选栏目推选:“小学安全教案”。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为了快速赶上教学进度,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进行统筹规划。教案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秘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经过整理,我
2023-03-20
出国留学网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小学篮球课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
2023-03-16
老师如同园丁,辛勤播种努力浇水不求回报。评估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往往离不开他/她的教案质量。编写教案能加深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反思,那么教案如何写才有特色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