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14篇

字典 |

2023-04-27 12:03

|

【 liuxue86.com - 工作总结范文 】

  这里为您展现的是我们从网络上归纳的《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文章,在工作和学习中文档写作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范文是好帮手毋庸置疑。借鉴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不是在构思如何去写范文呢?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

  乡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XX边陲,扼XX之咽喉,守XX之门户,被誉为“XX第一镇”。全镇XX个村,X个居委会,XX万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其中水田XXXX万亩,旱地XXXX亩,山林XXXX万亩。列入国家级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镇以来,我们在省市各级的指导下,以第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为基础,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

  制改革,培育和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小城镇户籍制度,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套政策措施的改革,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预计20xx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财政收入XXXX万元,人平纯收入XXXX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XXX、XX、XX.X。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农村政策法规体改工作先进单位。(一)

  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配套改革,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为了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在已经改革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三项改革。

  1、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们依据省市统一部署,在第一阶段税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的清理、整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使农民负担降到0。同时,结合农村实际,确保了镇、村两级共同收取的共同生产费和“一事一议”资金全额、专项用于镇、村两级的共同生产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是突出重点,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上做到了100核实面积,100签订合同,100建立台账,使土地实实在在延包到田到户。二是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合理流转机制。一方面,坚持走合作化的路子,使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几年中,我们采取合股、合租、合作的形式,培育、形成了XX余个种植集体、大户,集中田土XXX余亩,分别用于经果林、楠竹等生产、开发。XX村XXX等农户在镇、村动员下,经商议,共同组成了一个胡柚开发集体,租用XX余户村民的山林,开山辟地营造经果林基地XXX余亩,使山林利用率进一步上升。XX等村将村内的XXX余亩土地集中起来,投入XX万余元,引导群众合作开发优质水果基地,目前已进入挂果年。另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带就业的路子,使土地向产业集中。竹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为了引进龙头企业——XXXXXXXX厂,我们在拟定选址的基础上,通过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其优先就业,按实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支持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征地XX亩,安排就业XXXX余人。据粗略统计,全镇共有XXX万亩田、地、山向企业、大户集中,兴建产业基地XX余个,总面积XX万亩,建立产业龙头企业X个,使全镇竹、茶、矿、葛等特色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我们一方面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组校合并,共同管理的原则,将镇教育组归并到镇中学,设立镇教育联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同时移交,由联校管理中学和各村级小学,实现管理与教学合二为一的双重功能,从而减少行政管理人员X人,充实了教育教学力量;另一方面,调整了村级小学的结构布局。我们按照生员相对集中、力量集中配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将全镇21所村小合并为16所,缩减5所,使全镇师资力量得到了均衡调整,教学经费得到了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改革,今年全镇节省教育经费XX余万元,我们用这笔资金投入改造了镇中学及XX所村小学教学场地,添置了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学校建设状况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入学率达98,中考名列全市学区第X名,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和奥赛中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励。

  二、深化管理体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我们在职能权限下,想方设法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乡镇管理机制,形成了改善干部作风,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1、争取部门权力下放。我们紧紧抓住“农村”二字,围绕有利于促进“三农”进步发展的新格局,以省市改革试点精神为动力,通过反复争取上级支持,促成了XX、XX、XX、XX、XX等XX个涉农站所下放到镇,人、财、物、事四权由乡镇实行块块管理,加强了乡镇政府对农业生产开发的协调、组织能力,凝聚了农村发展合力。XX站下放乡镇管理后,依据全镇农业基础实际,合理组织力量,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薄弱的村、组,坚持送技术、送种子,因地制宜抓服务,促进了优质稻的普遍扩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今年全镇计划栽种水稻X万亩,实际完成XX万亩,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基础差的村,在农技站的帮扶下,也逐步后进赶先进,走上发展行列。

  2、实行干部双向选聘。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创新干部管理模式,打破干部上岗“统一分配制”,持续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动。采取每年召开聘用大会的形式,由镇干部选择村、岗位,村、岗位负责人选聘镇干部。选聘录用者,上岗工作,否则,待岗一年。从而大大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作风转变成效明显。几年来,全镇干部满勤率达100,领办重点工程30余个,建立各类产业企业8个,年均为群众办实事20余项,先后两年被评为XX市转变干部作风一、二等奖。

  3、继续开展干部分流。我们以创办

  产调公司、鼓励留职停薪、示范建设产业基地等形式,采取行政和自愿相结合的手段,支持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谋发展。近几年,我们采取上述三种形式,新创办产调公司2个,分流干部5人;留职停薪谋职业3人,开发产业示范基地分流干部2人,分流25,而机关没进一人,有力地减轻了财政压力。

  三、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基础

  我们继续围绕竹、茶和野生绿色食品产业,特别是在竹业的发展、壮大上作文章,利用改革促进发展。

  1、创新传统方法,不断扩充优质资源。我们引进了XXXXXXXX移植新技术,结合传统方法,不断改良耕作技术,加快了楠竹资源的繁殖,年增长速度比往年提高20左右,也使楠竹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我们加大了茶园改造力度。全镇XXXXX余亩茶园,已低改抚育XXXX余亩。在葛、蕨绿色食品的资源培植上,形成了干部示范办基地,群众合作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镇基地由XX亩增加到XXX余亩,基地总数发展到XX个。

  2、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我们立足于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连续两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将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向纵深。几年来,先后引资XXXX余万元,创立了XX、XX、XX、XXXXXX等新兴企业,正在兴建和改建XX竹器城、XX一条街、XX堆码市场等专业市场,各类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X个,专业市场有望发展到X个。XXXXX厂总投资XXXX万元,分三期建成,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产后,年消耗XXXXX万根,产品当年获国家XXXXXXX质量体系认证,畅销国内XX、XXXX市场,创产值X亿元,年支付楠竹砍伐、加工工资XXXX万元,安排就业XXXX余人,还将带动周边X省X乡镇约X万余人从事楠竹生产、开发。

  3、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二、三产业。先后投入XXX余万元,对镇内X条主街道,X条主干道,X个居民小区进行了改造、改建,新建了功能齐全的供水厂、停车场、幼儿园,添置了垃圾池、垃圾处理场,疏通了集镇下水道,并逐步对街道店面实施亮化、美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使小城镇功能一年比一年齐全,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化,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几年中,我们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壮大支柱产业等多管齐下的手段,先后创造就业岗位XXXX多个,吸引农民进镇XXXX余人,农民进镇后,创办各类二、三产业服务载体XXX多个,为小城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四、加强服务引导,努力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们把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有力手段,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扶持组建XX协会。我们在广泛调研、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多方争取,反复协调,发动镇内XX大户的广泛参与,于今年X月正式组建了XX协会。在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下,协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农户160户,吸引会员340人,将极大地规避行业风险,促进行业自律,提升融资力度,加快产品开发,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协会成立后,已成功向XX市场销售第一批价值XX万元的X系列精致工艺品。协会还广泛发动会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联系帮带活动,已联系农户3100余户,帮带项目7个,使10余户农村家庭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2、大力开展劳务服务。我们首先组建成立了XXX劳动保障工作站。组成了专门班子,规范了办公制度,制订了年度目标和劳务输出任务,为劳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加强了就业培训。通过镇内自办与参与市管部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外出员工技能培训,以增强务工者就业能力。今年来,我们已自行举办培训班3期,组织参加市级培训2次,累计培训技工218名,输出后均顺利走上就业岗位。第三,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服务。如在计划生育方面,我们就从育龄夫妇时间、利益上着想,组织计生办技术力量到本镇务工人口集中的主要城市,每年开展1—2次上门、免费“三查”等相关服务,同时在镇内不断改善幼儿就读环境、接送条件等,使广大务工育龄夫妇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年挣回外块XXX余万元。

  3、规范发展村级事务。我们认真落实上级精神,把村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主权交给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监督执行,使村级建设合理、科学,而且没有加重农民负担。几年来,我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程序,先后在全镇15个村推行了“一事一议”制度,引导群众自主发动、筹措资金办自已的事,兴建、改造道路38公里,修建堰坝2万米,机埠10座,架设桥梁8座,整修病险山塘、水库11座,XX、XX、XXX等5个村还全面进行了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村级公共环境,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

  (二)

  为了确保二轮改革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三条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制订后,我们就组建成立了XXX镇第二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XXXX任领导小组组长,XX具体抓。相关市直单位和XXX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XXX镇,办公室负责对改革情况及时进行综合、整理,上报和督促。这样,机构和人员职责等一直延续至今,不完成改革任务不解散,坚持按阶段性要求分步实施。

  2、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对照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我们经请示上级同意,按照条块分割,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各线、各部门单位的具体工作详细分解,责任到人。镇里则按分工管线的原则,派一名党政领导和数名干部协助落实,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由一名X级领导挂帅,市委、政府督查考评办和镇XX办抽调专人,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每半年组织一次情况综合,向领导小组反馈改革情况。领导小组根据改革的进展情况,适时召开讲评会,通报情况,讲评工作,并将考核、讲评情况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确定奖惩。

  (三)

  通过几年改革试点,我镇各项工作又前进了一步,经济和事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复杂,利益触动大,而乡镇政府职能有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尖锐,致使改革显得困难重重;二是改革是基层组织的新鲜事物,由于缺少具体的指导和资金的扶持,因而我们虽然付出不少努力,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难一步实施到位;三是改革过程中,思想意识难以全面统一到位,一定程度上牵扯了改革的精力,浪费了改革的时间,致使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我镇的改革试点之路,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前景远是乐观的,意义也是深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对照目标找差距,信心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把我镇早日建设成为XX地区小康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2

  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市委政研室

  〔内容摘要〕 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综合改革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市委政研究室课题组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钟山区是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全面展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对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5年11月以来,钟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了有人具体抓,确保工作经费,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1.转变职能,明确职责。在试点中,对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管理的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行政)主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职责,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对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并设在乡镇(街道办)的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实行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对相关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乡镇(街道办)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完善,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坚持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与乡镇(街道办)及相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指导任务。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所辖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述职评议”等配套制度,村民自治活动基本按制度开展。帮助建设村民自治活动场所、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并及时解决村民自治阶段性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所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整合乡镇(街道办)机构,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站所进行整合,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办)的事业站所设置为四个:农业服务中心(办事处不设置)、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不设置);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延伸机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炭管理站(产煤镇设置)、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办事处不设置)、中小学校、卫生院。撤销了乡镇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街道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公室、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城管中队等机构,其职能划入相关机构。为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力度不减弱,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办)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供了保障。

  4.妥善分流安置超配干部。对超配的乡镇(街道办)领导干部主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年龄较大、身体不适应工作岗位的,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任;二是根据考核结果,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实行改任;三是对在乡镇(街道办)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交流到区直机关单位任职;四是对工作

  能力较弱,不适宜在乡镇(街道办)任职,又达不到改任年龄的领导干部保留原级别,三年之内逐步安排岗位;五是对自愿提出辞职的,同意其辞去职务。对乡级非领导干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妥善安排。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1.认真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区教师的工资、奖金统一由区财政拨给教育局发给全体教师,教育经费统一由区教育局管理拨付。预算拨款关系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程序及单位会计管理分为三级:财务管理分主管会计单位(区教育局)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预算外资金审批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各直属学校,各乡镇(街道办)中心校为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拨关系,财务收支计划和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三级会计单位与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帐单位管理。

  2.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全区初中教师449人、小学教师1305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比例上升,年龄下降,基本达到了知识化年轻化要求。二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每年由区人事部门牵头,陆续招考教师,并全部分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同时推进中小学继教,提高教师水平,教师潜力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钟山区教育系统人事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统一全区教师管理、流转。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农村(点)校任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调入中心校或其它学校工作。

  3.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实施 “两基”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教工程”、“国债资金工程”、“危改工程”和“希望工程”,按照《贵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消13个教学点,新选址建校8所,扩建学校32所,学校数量从2000年前的85所调整为72所,基本实现初中能相对集中,小学生能就近入学。

  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区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取消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中、小学除代收课本费、本子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把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1.组织实施有力。区政府成立了工作机构,并派员到安徽省无为县学习考察,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办)财政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钟山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推行。同时在区财政局增设“乡财股”,负责“乡财县管乡用”具体工作。乡镇(街道办)财政继续设置总预算会计,负责办理体制算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具体事宜,使乡镇(街道办)在财务核算中保持独立主体地位。

  2.清理工作细致。对乡镇(街道办)资产、财产、票据、财政供养人员和债权债务“五项清理”,逐一登记造册,摸清乡镇(街道办)家底。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收入的源头控管,并严格支出程序,严控资金流向,规范支出行为。

  3.农民补贴到位。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两项补贴共涉及29188户14万多人。由于金融部门在偏远地区无营业网点,全面实现发放“一折通”较为困难,先确定汪家寨镇和月照乡为试点,试行“一折通”,对其他暂时无法实现的乡镇(街道办),及时采取印制“贵州省对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办法,张榜公示,由乡镇(街道办)财政所以现金方式发放。

  4.形成网络管理。为适应“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搭建财政区乡局域网。目前,全区除月照乡和凤凰街道办事处需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搭建时间较长,尚未开通外,其余7个乡镇(街道办)已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四)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

  1.清理核定乡村债权债务。区政府及时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债权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税改办核定,自1992年“撤并建”到2003年12月31日止,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乡村两级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共累计负债2117.74万元,全部为乡级债务。村级没有债务。

  2.提出了化解办法。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增强民主决策的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债务产生,不准再发生新的债务。二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与银行部门协商债务解决和处理方法。三是大力扶持乡镇(街道办)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支出行为,逐步化解乡镇(街道办)债务。

  二、几点启示

  (一)认识到位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关键。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表明了区委区政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前提。钟山区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确保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的试点工作统一实施,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负责地认真组织协调推进各阶段工作。尤其对乡镇机构改革调整、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环节,反复研究方案,周密考虑,稳妥谨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三)制定方案是抓好试点工作的保障。制定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试点方案,对于抓好试点工作至关重要。钟山区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在制定每一项改革方案之前,一方面深入乡镇(街道办)进行认真广泛调查研究,对区情乡情再认识,尽可能考虑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派员到省外学习考察,借鉴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补充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三改革”的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基本符合区情乡情,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协调推进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动力。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都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钟山区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明确改革目标,把握总体要求,使“三改革一化解”工作同步进行,协调推进,既保证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又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应当在试点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都参与。但在试点中,除机关和乡镇(街道办)参与试点操作的人员外,知晓的不多,农村群众更少。

  (二)教育经费缺口大。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后,虽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加大,但由于县级财政十分紧张,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基本建设,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各级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办学校条件受制约。民办教育水平不高。

  (三)乡镇债务化解困难。从钟山区清理的情况看,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累计负债2117.74万元,主要是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贷款,而乡镇经济发展缓慢,靠自身财力逐步化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是乡镇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支出安排不尽合理。

  (四)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试点中,根据中央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的要求,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资金等纳入“一折(卡)通”发放管理,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推行这项工作难度大,给群众补贴兑现不及时,带来很多不便。

  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省委省政府确定从2007年起,我市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方案已于今年9月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区应尽快拟制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和实施,认真探索和创新,做到操作有序,富有成效,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做好表率。

  (二)要尽快成立和充实试点办事机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县区必须成立精干务实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政治坚定、熟悉政策规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和充实,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既符合本地的实际,又有创新性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全市面上的试点工作统一协调推进。

  (三)要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市和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整体工作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情况,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行动,宣传农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的实惠。通过积极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良好氛围。

  (四)要严格执行农村综合改革纪律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7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2007]12号)文件,对严肃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在试点的各个阶段,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对照检查、督促落实,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据情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确保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要通过试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钟山区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薄弱,转移支付力度小,对化解乡镇债务、解决乡镇教育经费不足等困难较大。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投入支持。我市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比农村条件好,农村太落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城市少投入一点,多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3

  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实践宗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重抓思想教育,常抓科技宣传,实抓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夯实任务,强化督导,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明显成效。

  一、扎实抓好了思想教育,树立了服务三农意识

  农村教育离不开“三农”,为了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志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我校坚持以“三热爱一献身”教育为主线,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教育。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方位教育形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互补,家庭社会并进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效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1、利用报告会、讲座会的形式,多次请地方政府领导、小康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上课,进行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及致富经教育。

  2、带领学生参观镇所在地个体户、小康示范户、镇办企业等,让学生体会在家乡发展经济大有干头。

  3、利用劳动技术课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有科学、务农有出息。

  4、坚持开展“热爱家乡月”、“支农服务周”、“建设家乡日”等活动,加之系列化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

  5、通过开展“家乡美”等主题班队会和地方校本课程各科文化课增加的乡土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6、浏览横河网页,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通过“三热爱一献身”的教育,极大的转变了学生鄙薄农村、轻视体力劳动等认识,促进了学生爱农、务农、建设家乡思想意识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了科技宣传,让科技信息走进农家。

  三、抓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农民致富得实惠。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4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

  报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精神,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要求,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总原则以及打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总目标,把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工作抓手。现将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情况和主要举措 实施供销社“互联网+”行动,加快建设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1、打造县域快捷电商服务平台,推进网上供销社建设。供销社抓住列为全国供销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的契机,依托新供销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聚焦县域的型、本地化网上超市——新供销“网”,作为网上供销社平台。新供销“网”整合了供销社日用消费品、农资农技、煤气、农产品等实体资源,采取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联动,打造5公里半径服务圈,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日用品、农产品和农资商品等服务,并实行“三对接”:对接农民合作社,对接系统社有企业、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网”经过3年多的发展,从原来平方米的“网”实体超市,扩大到集超市

  购物、线上商品体验、网络销售、社区配送和农村电商五位一体,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新供销电商广场,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网上超市体验店,现入会会员10万多人,月均上线1万多次,网页月点击量100多万次,提供200多人就业;2016年1-11月,新供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实现销售总额6797万元,是同期的3倍;利润190万元。

  2、整合资源,上联下接,纵深推进镇村农村电商实体网络建设。供销社创新经营业态,主动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流通方式变革,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农村电子商务,有效帮助农民对接市场,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均等化。2016年8月,网上供销社镇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该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供应、惠农贷款、代办政务等业务整合,有效恢复了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功能。市供销社并以网上供销社牵引带

  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开展为农服务,如镇田江村综合服务社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积极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通过供销社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的蔬菜、无花果、黄皮、红糖、生姜等农产品;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均以合作共享电商平台的方式,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上行网销服务,以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电商服务。

  3、对接系统经营服务网络。加强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对接,以业务经营为立足点,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大力推进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等经营业务与省市供销社经营服务平台协调、对接。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已与11家省市供销社企业进行了业务对接,业务对接网点总数221间,业务对接企业销售总额4559万元;改造基层社农资门店和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等

  70多家。

  以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为农综合服务体系。

  1、积极领办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市供销社把领办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从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市场难以对接这一环节入手,结合各地名优特农产品资源,指导基层供销社以当地主导产业、骨干农产品、经营优势等为依托,组织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三农。至2016年11月底止,市供销社系统共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90个,涉及蔬菜、水果、蚕桑、农资等多个农业产业和经营领域,入社社员5000多人,带动近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种养。市供销社系统有1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有2家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等12部门评为“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12家

  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评为“广东省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实行开放办社,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市供销社根据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以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为抓手,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供销社生产、生活、农产品购销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功能与涉农综合服务平台有机融合,改造和完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体系。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涉农综合服务平台48家,实现销售总额3328万元,其中销售化肥、农药吨,实现利润万元;举办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34期,参加培训农民2170人。实现了“农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和行政服务不出片区就可以解决”的目标。2016年10月,根据《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办法》有关规定,经审核,我市供销社系统领办的英红田江村、望埠黄田村等4家综合服务社被认定为2015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转变职能、理顺机制,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完善了联合社组织体系,召开了市供销合作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强化了市供销合作社管理、监督、指导、服务职能。

  2、组建成立了市新供销尚业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供销系统内推进以“统一核算、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县基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对市直企业和基层社的资产、资金、人事、业务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3、设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市供销社系统企业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细则》、《“县基一体化”改革的企业人员统一管理办法》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

  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1、构建三农经营服务平台。由市供销社负责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已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加快融入珠三角,承接广州江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广州市白云区与我市对接帮扶项目,并且已申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环境评价、立项审批,首期宝石洞地块已征用土地约800亩,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市供销社以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我市为契机,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我市供销社与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洽谈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合作,促进资源互补。

  2、建成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做强做大供销传统主业。市供销社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了位于市镇的烟花爆竹储存新仓库,并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成为清远市标准档次最高、功能最完善的烟花爆竹储存仓库,为我市供销社烟花爆竹安全储存、安全配送提供了有力保

  障。

  3、依托资源优势,推动红茶产城融合项目。

  市供销社依托红茶产业资源优势,利用市农批市场迎宾大道宝石洞地块约500亩土地,拟兴建红茶产城融合项目。2016年11月,注册登记成立了“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展红茶产城融合项目。红茶产城融合项目是省供销社巩固和发展涉农产业的重要项目,项目总投资18亿元。天成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建设国际标准的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茶农种植达到20万亩的高标准红茶,并将该基地打造成为生态茶园特色旅游小镇,引导周边农户开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全面促进红茶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和产品营销。

  二、初步成效和主要经验 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积极主动向上级供销社和上级党委政府汇报,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纳入市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为供销社综

  合改革试点创造宽松的环境。市供销社抓住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编办批复,自2017年1月份起市供销社重新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关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实行全额财政供养,今后将有效保障供销社机关人员的经费来源渠道。

  系统经营运行机制更高效。据统计,2016年1-11月,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亿元,同比综合改革前一年增长%,系统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增长%;系统资产总额亿元,同比增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增项目投资总额8900多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重塑了供销社新形象。市供销社创办综合服务社的做法得到省供销社、清远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把它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加以推广。综合服务社的创办,使当地农民享受到优质高效综合服务,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供销社帮助农民增收

  致富的民心工程,充分展示了供销社的新形象。

  提升了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力。中华合作时报、南方日报、清远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均专题深入报道了市供销社“网”电商发展经验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给予充分肯定。此外,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指导,中华合作时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供销金融杯”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成就奖评选活动中,付尚波同志作为市供销社代表荣获了“十大改革人物”荣誉称号。

  三、主要存在问题

  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真正成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基层供销社普遍存在缺乏经营资产、经营资金、经营人才,社有资产开发利用难度大,一些企业银行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目

  前上下联接的经营服务平台对接层次、深度还很不够,尤其是业务经营上没有做到联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难以做强做大;三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不完善,不配套,农产品大多没有注册商标和实施qs认证,没有建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的销售和效益仍有待提高;四是市社机关以及下属企业干部队伍断层、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匮乏,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缺乏资本上的合作共赢;为农服务的基础仍显薄弱,一些基层组织发展乏力、服务功能弱化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接下来,市供销社将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通过上下联动、集聚资源、共享要素、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成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骨干力量,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我们也有信心,在上级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供销社将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做出更大贡献。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5

  文水县下曲镇中心卫生院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报告

  下曲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根据省、市1+10配套文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执行政策,扎实推进我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完成了我院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现将我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一)建立完备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体系。我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改革领导组组长,并成立了领导机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医改领导组不定期召开医改专题会议及全体职工大会共计十余次,安排部署各项医改任务,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等相关精神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新办法。

  (二)制定我院严密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是行动的纲领,《方案》制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改的成败,为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省、市、县医改1+10配套文件精神,立足实际操作,制定下发了下曲镇中心卫生院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曲镇中心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曲镇村卫生所改革实施方案、下曲 镇中心卫生院全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实施办法等。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扎实做好人员竞聘工作。一是做到政策公开。及时将省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10文件传达至每一位职工及村医,同时让他们了解政策,吃透精神,理解、支持并全院全部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公开人员信息。认真核查全院职工人员身份信息并进行公示,采取了我院初审、提交县卫生局复审,分级核实办法,对符合竞聘条件人员信息予以公示,充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人员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三是公开公正开展竞聘上岗。为确保竞聘上岗工作的顺利实施,下曲镇中心卫生院邀请了乡镇领导、村干部、乡镇人大代表和患者代表23人组成公开选拔评审领导小组,通过竞聘演说,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达60分以上人员乡镇卫生院提出初聘意见报卫生局审查,经研究批复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由我院与竞聘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实现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四)积极探索下曲镇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我镇农村卫生工作实际,为确保既能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下曲镇村卫生室工作人员通过本人自愿申请报名、村委会推荐的形式进行,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按照村卫生室改革方案要求初步审核,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并报县卫生局审核。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

  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群众普遍得实惠。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从3月26日零时起,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209种药品,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与省招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做法,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体制转型,公益性管理机制建立。下曲镇中心卫生院根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性质由原先的差额事业单位转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积极希望由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常性收支缺口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为盼,使我院正常运行。

  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基层医疗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院全部实行了聘用制,院长由县卫生局选拔、任命,并签订了聘任合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所有人员均通过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运行体制。

  四是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我院实行考核机制,即县卫生局对下曲镇中心卫生院考核,下曲镇中心卫生院对内部科室人员和村卫生室分类、分岗位考核,不仅考核数量,而且考核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考核结果与工资直 接挂钩,增强了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管理,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避免了改革后出现 “吃大锅饭”的现象

  三、试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 一是改革后一度出现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刚刚开始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时,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职工收入锐减,业务与去年相比不达40%,改变了医院自主创收和奖金分配的旧体制,医务人员收入减少,自身利益受到较大触动,医改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偿还难。由于多种原因,过去形成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债务较重,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已无力偿还,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

  三是基层广大群众用药习惯改变还有一个过程。307 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9种省增补药品,我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但由于老百姓用药习惯,目录中药品可选择余地小,群众有一定意见。

  四是药品配送不及时,价格虚高。对于用量少、价格便宜的药品、急需的药品,不能及时送到,同一产家的同一种药品进价有时要高于其他药店的卖价。

  五是村医待遇偏低。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虽然出台了以户籍人口每人补助4元的补助政策,但其补助标准与以前村医的实际收入相差较大,村医支持医改的动力不足。

  总体来看,实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现了基层医疗机 构公益性的回归,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得到了群众普遍拥护,基层医务人员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曲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8月3日 5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6

  xxxx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奋战xxxx,奋进xxxx主题主线,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重点,以xxxxx为主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xxxx年农业农村工作亮点

  xxxx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首次突破x万元大关,增长x.x%,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到x.xx:x。农业现代化指数党政策实绩考核排名由全省第xx位上升至第x位。xx村、xx村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成功举办国家扶贫日x主场活动暨全省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农村指导员工作连续xx年受省委省政府表彰。承办省双安双创等现场推进会x个,获国家级示范试点称号xx个。消薄防滑、折股量化扶贫、三资智慧监管、千名干部联千村、田园综合体等工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异地搬迁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居全省前列。

  (一)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农业现代化指数列全省第x位,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平台xx个,其中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x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xx个、市级田园综合体x个。xx市列入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xx市荣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xx县荣获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xx市、xx区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二)两条带建设提升加速。对标五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xxx条的目标,新建成高水平乡村振兴示范带xx条,两年累计建成xx条。精心打造山水雁楠红都绿野两条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建成海上花园乡村振兴精品带。谋划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xxx个,完成投资xxx亿元,招引艾米会等xxx家知名企业,推动社会资本下乡xxx亿元。

  (三)扶贫工作精准到位。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完成异地搬迁x.xx万人,帮扶低收入农户x.xx万户;实施折股量化扶贫项目xxx个,投入资金x.x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x万余户。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xx.x万人,居全省第一。

  (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瓯海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等走在全国前列,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贷款余额xx.xx亿元(x.xx万户)。xx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x个项目获批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改革案例被作为全国典型推广。

  (五)美丽乡村呈现新面貌。全力开展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评出最脏村xxx个、最美村xxx个。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xxxx个,覆盖面达xx.xx%。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xx个、新时代美丽乡村xxx个,xx县荣获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二、xxxx年农业农村工作谋划

  xx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按照奋战xxxx、奋进xxxx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融入长三角战略、对接两区建设,立足于农业稳产保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小康,聚焦六重清单落地,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推进实施xxxxx工程,加快补齐三农发展的短板,高质量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以党建为引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1.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做好村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红色领航融合发展行动,联动开展重难点村清底清风清障清账清仓等五清行动,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村书记主任全面一肩挑。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登记颁证等改革,全年激活闲置农房xxxx幢以上。探索试点乡村公园项目建设,抓好农村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具体项目落地。

  3.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千家文化礼堂引领、万个家庭新风示范行动,全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xxx个。深入开展千个村庄善治行动,加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成省级善治村xxx个以上。

  (二)建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两条带,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1.建设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带。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庄规划全覆盖,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xx条,确保山水雁楠精品带向市民游客全面开放,红都绿野精品带满足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的要求,全面建成洞头海上花园精品带。

  2.高质量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新建乡村产业项目xx个,推进xxx个以上产业类项目建设,建设xx条西部生态休闲观光精品线路,确保西部休闲产业带旅游总人数达xxxx万人次。加快瓯越鲜风市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广铁皮石斛、紫菜、羊栖菜、瓯柑、鱼饼、大黄鱼等瓯越鲜风农产品。

  (三)着力三大提升,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加工流通、信息等产业融合,争取x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整县制试点,建成x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以上田园综合体、x个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2.农村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医疗卫生、义务及学前教育、养老机构等方面的投入。全年新增农村四好公路xxxx公里,新增公办幼儿园xx所以上,全面推进乡村学校小而优改造提升。继续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两下沉两提升。

  3.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xxx个、分类收集覆盖面达xx%以上。实施村庄绿化、墙面美化、杆线序化、道路洁化、河道净化、田园彩化改造,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xxx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xx%。

  (四)实施四大行动,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高地

  1.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建立万名乡贤库,落实项目用地及资金支持、简化项目审批、农业科技支撑和住房入学教育保障等措施,招引知名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xxx个以上,实现社会资本下乡xxx亿元。

  2.实施千名干部联千村行动。依托数字乡村等平台,推进建设一批精准化帮扶项目。用好帮农云,落实实名制、销号制,到xxxx年xx月底,问题化解率达xx%以上。

  3.推动三位一体实体化运作。加快县、乡、村现代为农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农合联三位一体实体化运作的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民合作社改造提升,空壳社清理整顿xx%以上,提升规范化xxx家。

  4.推进数字乡村行动。全面推进xx农业物联网、苍南农药农资监管、xx农旅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等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深化百家电商助千村行动,培育xxx个网销农产品,建设xxx家农产品电商中转仓,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五)做好七项工作,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

  1.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五千精准攻坚行动和xxx飞地抱团发展计划,确保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xx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面积x万亩以上。

  2.推进低收入农(渔)户增收。开展万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万户农村特别困难户帮扶行动,完成异地搬迁x万人,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及折股量化帮扶x万户,帮扶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x万户,xx万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达到全覆盖;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

  3.推进农(渔)业绿色发展。实施农药实名制、化肥定额制,创成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x个、阳光农场xxx个、绿色牧场xx个、生态渔场xx个,建成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x个。推广智能云码标牌标识,农(渔)产品检测合格率xx%。

  4.推进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xx万亩,新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x.x万亩,创建省级土壤综合培肥示范区xxxx亩,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

  5.推进生猪保供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在确保不发生新的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建成xx个万头和x个xx万头以上规模猪场,确保完成xxx万头的省定任务。完善生猪生产、供应、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6.推进渔港和海岛建设。推进x个标准渔港建设,建成苍南信智二级渔港和渔船宽带入海项目。增殖放流x.xxx亿单位,加快发展大黄鱼等高附加值海洋养殖业。

  7.保障农(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落实xx市防台救灾xx条政策措施,铁皮石斛、大黄鱼、茶叶等主导产业的三类生产主体农业保险覆盖率达xx%以上。强化农(渔)民合作社的管理职能,保证防灾救灾体系的有效运转。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7

  固镇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医改办吴天宏副厅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固镇县委、县政府,着重就绩效考核、基本药物配送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做一汇报。

  一、绩效考核工作

  按照省市绩效考核的要求,我县重点从制定绩效考核的制度入手,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即县卫生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考核,与其相关经费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个人的综合绩效考核,与其工资等待遇挂钩。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达到了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目标,即“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从而建立健全新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绩效考核实施情况

  随着基层医改的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水平提高,分配制度改革如何实施成为关键。在县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县医改办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院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改参与人员和职工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汇集多方智慧,精心研究政策方案,本着强化绩效考核分配,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 1

  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办法》、《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形成了我县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我县绩效考核奠定了基础。

  2010年,我县按照《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内部职工及所辖村卫生室2次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服务任务、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服务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果直接与县财政部门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经费挂钩。

  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了绩效工资,整个过程运作有序、平稳,职工对绩效考核满意度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绩效考核分配、加值班补助等,合理拉开了收入差距。

  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585元,改革后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1654元,提高69元,增幅4%。

  (二)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消除认识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由于绩效考核分配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如何保证医改后多数职工待遇不低于医改前,如何做好绩效考核和分配缺乏经验。为使绩效考核有关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县卫生局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开展职工面对面政策宣传,及时答疑,讲透政策精神,消除认识误区。由于宣传到位,职工认识清楚,统一了思想,我县绩效考核工作有序推进,平稳运行。

  2.细化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按照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县制定了《固镇县2010年乡镇卫生院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核定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细化了评价标准,设定了四项重点指标,即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任务、核定的医疗收入任务。并对四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直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

  3.严格考核组织,创新考核方法。为保障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考核组,从卫生部门抽取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库,考核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员参加,考核结果上报县医改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并据此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为充分体现优绩优酬,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按照安徽省人社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

  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补充意见的通知》(皖人社„2010‟113号)精神,将绩效工资总额进行全浮动。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情况发放其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本单位工作人员(不含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确定每个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社会效益好的岗位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分配系数的档次,打破平均主义;在专业技术岗位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的岗位系数在相应的基础上下浮一半;高、中、初级职称的人员、分院负责人、中层干部、兼职人员各在本岗位系数上加相应的系数;对本单位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另加一定的岗位系数,且每次人员均不固定。

  4.加强指导,规范考核分配。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我县出台了《固镇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平稳实施。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绩效考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经院委会集体研究,职代会通过,报县卫生局审核审批,院内公开后实施。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大、贡献突出的岗位倾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的原则。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一体化管理、新农合管理等工作得到巩固和加强;二是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更加规范;三是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四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合理;五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基本药物配送

  为加快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皖政字[2009]122号)文件的要求,我县于2009年12月24日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单位3家,并实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零差率销售。

  2010年9月,国家基本药物由省药招办统一招标采购,补充药物由原3家配送企业继续配送,到2010年12月底,我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4%,惠及62万城乡居民,社会反响良好,群众交口称赞。据卫生部门统计,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基本取消了“以药养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改变了医生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物滥用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0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47707人次、门诊均次费用36.8元;住院累计5003人次、住院均次费用969元。2009年1-12月,乡镇卫生院门诊累计429346人次、门诊均

  次费用43.5元;住院累计18021人次、住院均次费用1246元。门诊病人有所上升,住院病人略有下降,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幅分别为15.4%和2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农民来自药品零差率受益1159万元,得到了城乡居民的广泛拥护。同时,规范了药品的采购渠道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国家、省、市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相比,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化改革成果,努力把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化为惠及群众、构建和谐的具体行动。

  谢谢大家!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8

  金安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金安区作为全省32个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从2009年11月下旬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统一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举全区之力,高度重视,规范操作,认真组织实施,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操作平稳,成效明显,已基本实现了省、市要求目标,现将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安区作为六安市主城区,全区土地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5个街道,299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1个,其中6个区直卫生单位,1个中医神志病院,17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269个村卫生室、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企业转制1个)、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它医疗卫生机构45个。此次,我区纳入基层医改的范围为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所有村卫生室。改革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岗人员969人,其中在编人员665人,非编人员304人。改革后,省核定我区编制共计827名,其中:乡镇卫生院编制76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59名。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全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分设综合、人事社保、清产核算、宣传维稳四个工作责任组,确定联络员,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各乡镇(街)、区直有关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同时还建立了区四个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督查指导联系点制度,包保到具体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证了改革试点工作的全力推进。

  2、深入调研,认真谋划。根据省政府122号“一主、三辅、五配套”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由区卫生局牵头,会同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基本药物和保障制度等进行调研,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区具体实施方案初稿,先后多次通过召开区长办公会、区医改领导小组会、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进行反复研究修订,出台了我区基层医改试点具体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时间任务,使我区具体实施方案更加精细,操作性更强,有力地保证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3、摸清底数,科学设岗。通过摸底调查,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969人,总资产1.05亿元,净资产5753万元。按照省核定我区编制数及设岗有关要求,我区共设置827个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697个,占总岗位的84.3%,管理岗位110个、工勤岗位20个,分别占总岗位的13.3%和2.4%,专业技术岗位中设公共卫生岗位218个,占总岗位的26.4%。同时,为确保基层医改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组织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考核工作,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由改革前的一正两副和一正三副调整为改革后的一正一副和一正两副,精简了基层医疗机构领导班子职数,进一步明确了职责、权限。

  4、广泛宣传,层层发动。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会,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进行部署动员。各乡镇(街)也先后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布置安排。改革期间,我区共印发医改政策宣传资料近2000本,确保基层医务人员人手一本,让他们学习医改政策,吃透精神,同时区卫生局还组织对全区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宣传培训医改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知识,不断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为确保医改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阳光操作,公开竞聘。根据我区实际,经区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采取考核加打分的形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竞岗前,我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龄偏大的在编人员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劝其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尽量多空出编制,让有资质的非编骨干人员竞聘上岗,也有利于今后补充新鲜血液。在严格资格审查、确定竞聘对象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完成了考核测评竞争上岗工作,并分别进行了公示。竞岗后,我区上岗人员数为725人,其中原在编人员527人,非在编198人,上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615人,管理人员91人,工勤人员19人。我区共分流244人,其中在编分流人员138人,分别为提前退休102人、三年过渡安置36人,非在编分流人员106人。为在编分流人员办理了提前退休和三年过渡安置手续,为非在编分流人员落实了经济补偿,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经济补偿资金总额为121.3万元,养老保险费用总额为222.7万元。

  6、规范操作,实行零差率。根据省里有关药品招标配送有关要求,由市卫生局为全市2个试点县区统一招标药品配送公司,我区全程参与。通过竞标,共有3家药品配送公司中标,分别为天辰、百信和弘济医药公司。自去年12月25日起,我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前一周实现了网上集中采购和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截止6月底,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网上集中采购药品1048万元,实际配送到位965万元,配送率达92%。为进一步巩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工作,我区4月份分期分批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人员进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执行与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力度,有效确保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我区主动加强与中标的3家药品配送企业沟通联系,要求配送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及补充药品有关要求,积极组织配足货源,确保正常药品供应,切实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7、开展考评,落实补助。依据我区制定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办法,于今年元月份结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考评和院长考评时一并开展了绩效考评,考评工作中邀请了区人事、财政、纪委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全程参与。同时根据省卫生厅绩效考评细则,又制定下发了我区的具体绩效考评细则,并于6月份又再次邀请了区人社、财政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将依据考核结果,落实绩效考核补助。

  8、核定收支,集中支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元月份起全部进入区国库集中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卫生核算分中心作为区国库支付中心分中心,具体负责办理相关业务。2010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收入6608万元,预算支出8758万元,经常性收支差额2150万元。上半年,业务收入2275.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71.3万元,减少17.1%,实际发生支出3663万元,经常性收支差额737.7万元。改革后,我区初步建立了运行补偿机制,人员费用支出、离退休费用由区财政统一保障,经常性业务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基建和设备购置通过项目资金安排。上半年我区共拨付资金1374万元,其中,村卫生室补助经费214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经费1160万元,有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三、主要成效

  1、人民群众得实惠。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彻底取消了“以药养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改变医生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物滥用等现象,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通过上半年监测数据看,在医疗收费标准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病人就诊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下降。一是门诊病人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51.03元降到39.78元,下降了21%;二是住院病人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1410.97元降到1163.25元,下降了17%;三是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高达68.7%,提高了7.5%。改革后,通过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前六个月直接让利患者药品费用近1300万元,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2、卫生事业得保障。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离退休人员工资全部由区财政全额打卡发放,退休人员年工资费用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费用总和还多。改革后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奖励性绩效工资依据考核结果,定期发放。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由省财政按照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补助8000元,村卫生室还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获得一定经费补助,同时村卫生室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收取一定的医疗服务费用,增加了合理收入,让乡村医生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改革后,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卫生事业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3、人员结构得优化。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在岗人员969人。改革后,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争上岗人员总数为7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5人、管理人员91人、工勤人员1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为84.8%。改革后,彻底改变了非专业人员占着岗位、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老化等不合理现象,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所有上岗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机构都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同时对岗位空缺人员,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予以补充,保证新进人员质量,大大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

  4、公共卫生服务得强化。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功能定位,由于药品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取消了药品加成,也彻底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盲目追求医疗业务收入增长的状况,超范围、滥开药、滥手术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重医轻防现象明显转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并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得到充分发挥。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得规范。改革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结构不够合理、账务处理不够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完全到位。改革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集中支付,区卫生核算分中心对收支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把关,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规范了帐务管理,增加了财务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更加规范。

  四、主要体会

  1、领导重视是根本。本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任务重,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此次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操作平稳,得益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分管负责领导具体抓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医改工作,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查、指导医改工作,同时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别联系到具体单位,分片包干,落实责任,确保了改革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2、舆论导向是前提。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到利益调整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此,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学习宣传培训力度,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准确把握和吃透改革的文件精神,争取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知晓改革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合理引导预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我区改革各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顺利,没有上访等事件发生,确保了卫生系统内部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方案精细是基础。我区在深入学习领会省医改精神的基础上,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我区实施意见初稿,先后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加以讨论、修订,使我区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细而又细,确保了具体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加快了我区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4、公平公正是核心。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执行政策面前人人一律平等。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牵涉到利益调整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设岗,因事设岗,严把资格准入关,一视同仁,阳光操作,在考核测评中,严格按照制定的竞岗实施办法执行,区纪委、人事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监督,真正做到了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确保了各项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实施。

  5、部门协调是关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是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为此,成立了由区发改、卫生、人事等十几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明确职责,各相关部门在区医改领导组的领导下,从改革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履行职责,相互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确保了改革顺利推进。

  五、存在的问题

  1、财政负担重。据测算,改革后我区财政每年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补助经费大约2500万元,压力较大。

  2、药品目录有限。根据省药品集中采购有关规定,部分常用药品、习惯用药不在目录范围内,同时药品配送不及时,给病人用药带来不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3、村卫生室运转困难。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我区村卫生室平均每月药品收益净损失达150万元,按照现有补助标准每月只有35万元,加上每月医疗业务收入仅60万元,村医月平均工资收入约900元,下降了近700元,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造成不合理转诊和私自行医现象。

  4、乡院村室债务消化难。据测算,近年来我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设备总负债4000多万元,债务负担重,自身偿还能力有限,债务消化难度大。

  5、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改革后,我区绩效工资具体实施办法已报批,绩效工资标准为我区公务员阳光工资标准(人均13400元)一致,绩效工资标准较低。同时在绩效工资暂未兑现前,在职人员工资全部按原档案工资发放,现在职职工人均月平均工资收入1785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700元,极大影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提高认识。我们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既定的政策要求,不断巩固医改成果,狠抓各项工作的提升和完善,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改革预期目标。

  2、探索建立村医养老退出机制。在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医养老退出机制,我区已经在翁墩乡开展试点,即对达到退休年龄村医(男60周岁、女55周岁)由乡院村室统筹,每月给予360元的补助,退出村卫生室,待试点成熟后将在全区推广,同时建议出台村医养老保障政策,对达到退休年龄村医办理养老保险或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真正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另外,积极向上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即在由原1200人补助8000元提高到1200人补助12000元标准,充分调动村医积极性。

  3、完善绩效考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考评方案,在区绩效工资具体实施方案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出核定收支结余部分的50%用于奖励医务人员,同时切实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进一步巩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积极主动加强与我区中标药品配送公司沟通,备足货源,及时配送。积极向上争取,在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常用药品品规和品种,并与新农合基本药品目录尽快对接,方便群众用药。

  5、增收节支,消化债务。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合理收入,减少合理支出,同时向上争取,进一步建立健全明确的财政补偿机制,加大投入,特别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妥善化解债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总之,我区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医改配套措施,巩固医改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也努力为全市、全省提供我们采取的方法、步骤,促进医改目标的全面实现。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9

  冀州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49号)文件精神,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为扎实有效地做好试点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通过实施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二、试点范围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及其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机构公益性质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依据“一村一室”的原则,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未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或邻近的村卫生室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由村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核编定岗全员聘用

  按照《河北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冀机编〔2010〕2号)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作为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市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依据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未聘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建立完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市卫生局每半年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不合格扣除的政府补助实行统筹管理,统筹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

  建立按岗定筹、按工作业绩取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每半年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在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范围选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由省统一集中招标,以县为单位统一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试点过渡期间暂通过原有渠道采购,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政府支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零差率销售。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由财政、卫生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收入和支出,收支差额部分由政府予以足额补助。

  (五)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在严格界定乡镇卫生院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绩效考核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费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

  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共同对乡镇卫生院近3年的收支状况进行测算,明确收支范围和补助标准。根据核定的收支预算额度,按月预拨资金,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市卫生局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会计主体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按本村农业户籍人口每人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比例分担。对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办字【2009】139号)执行。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及试点方案制订阶段(2010年5月20日前)

  市卫生局负责机构、人员摸底调查,会同人事、编制、劳动、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人员身份、工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及奖惩情况确认,并提出岗位设置意见;市卫生局牵头负责与发改、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具体试点实施方案。

  (二)方案报批、政策宣传阶段(2010年5月31日前)

  市卫生局负责本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办法征求意见、完善等工作,市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宣传培训会议,市卫生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政策宣传与学习。

  (三)实施阶段(2010年6月1日-2010年9月15日)

  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多项工作同步进行:

  (1)取消加成,零差率销售。2010年4月30日前,乡镇卫生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市财政局根据上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情况预拨部分补偿经费。在全省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制度实施前,暂时维持现有供应配送渠道。

  (2)明确职责,核编定岗。2010年5月31日前,市编办、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科学核定编制数量,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确保专业技术岗位的设定符合编制标准要求。

  (3)竞争上岗,全员聘用。2010年6月30日前,市卫生局、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据有关规定,明确定岗竞聘的范围对象,统一组织乡镇卫生院实施竞聘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全员聘用,在竞聘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履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7月20日前,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4)核定收支,保障运转。2010年6月30日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依据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实际聘用等情况,合理乡镇卫生院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

  (5)绩效考核,落实补助。2010年8月31日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公开透明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筹、按工作业绩取筹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对职工的考核记过与个人收入挂钩。

  (6)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010年8月31日前,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各乡镇完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明确政府支持的村卫生室,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

  (四)总结评估工作(2010年9月底前)

  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并上报有关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掌握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事关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此项体制改革工作。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政策规定,维护乡镇卫生院稳定,保证工作秩序正常,保证医疗、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不受影响。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做好基层卫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卫生、财政、人事、发改、食药监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部门职责,切实保证此项改革的实施。

  (三)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市卫生局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办法,做好人员聘任、绩效考核等具体工作;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严格聘用标准,做好聘用人员的评聘、签证、档案接管工作;市编办要做好乡镇卫生院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市财政局要按有关规定做好财政预算工作,将乡镇卫生院业务经费和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统发离退休职工全额工资;市监察局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纪律检查,防止发生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各乡镇负责本乡镇村卫生室的推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四)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党纪、政纪教育,严格按政策办事。对违规违纪者,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六、附则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10年5月28日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0

  2009年度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按照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业务培训与竞赛,建立“以钱养事”工作机制,严格考核结帐。同时,强化监管职能,严格按政策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育龄群众满意率不

  断提高。

  一、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考核结帐

  去年年初,我们在与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确认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的基础上,与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签订了2009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要求和奖惩结帐办法。半年和年终,组织专班人员对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目标管理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全年二次情环情监测307293人次,孕性环情监测率分别为95.72%、95.57%;全年共放置宫内节育器5990例,取出宫内节育器615例,施行人流手术53例;全年开展优生咨询64598人,开展优生四项检测7472人次;全年随访74486人次,向广大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活动70余次;使用避孕药具8774人,占应使用9140人的96%,随访率达98%。今年年初,我们对

  27个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及其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了结帐。皂市镇、岳口镇2个计生服务中心获一等奖,各奖现金3000元;多宝镇、渔薪镇、拖市镇3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二等奖,各奖现金2000元;汪场镇、杨林办事处、麻洋镇、干一镇、九真镇5个计生服务中心获得三等奖,各奖现金1000元。同时,我们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考核,从“以钱养事”经费中每人拿出5000元,根据考核的实绩,对83名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进行结帐,其中获得优秀等奖42人,合格等次41人。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去年以来,我们对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采取以会代训、专业培训、派出进修培训和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大力开展了业务培训。全市召开乡镇计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会议4次;组织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业务培训3次,参加人员260人;开展服务人员技能操作竞赛1次,参加竞赛人员78人;派出进修21人。同时,我们印发了《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人口计生窗口行业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通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窗口行业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专业技

  能和水平,为我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等

  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监管职能,杜绝违规收费

  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而人口计生部门的收费是农村工作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广大育龄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强化监管。一是建立“三项公开”制度和工作规范。“三项公开”,即:全市实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村务公开。我们以文件形式及时转发了《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三项公开”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三项公开”的主要内容、形式与要求。二是严格执行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收费标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标准。每年年初以市人口计生委的文件专门印发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具体标准。三是加强监管和督查。我们将办证收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等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线和人口计生部门线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结帐,平时工作督查也把此项工作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信访举报案件和行风热线反映问题的督办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行政行为,杜绝了违规收费等现象的发生。一年来,我们人口计生部门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有的地方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质量不优、服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

  问题。我们决心,借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考核的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1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基层服务创新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介绍

  黄花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面,距市区70公里,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和11个村委,有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万人。去年7月,我镇作为XX市九个生态调节镇之一先行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按照上级制定的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市农业局、编委办、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单位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周密部署,广泛宣传,扎实做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去年底,省农业厅领导率队到我镇调研农村综合改革情况,对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力量保障。为切实加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和督促。同时,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将改革和当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改革成果,建立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尽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及时解决了各种矛盾,顺利完成了试点改革任务。

  (二)整合部门资源,前移服务窗口。

  镇政府“三农”服务机构设立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综治信访维稳办、农业办、计生办等五大办公室。在党政办新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并与综治信访维稳办合署办公;撤销了经济发展办并将其相关业务并入农业办;新组建“一网三中心”(即“三农”服务网、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1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劳动力服务中心),其中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原来的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水利所等五个站所合并组成的部门,该中心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村(居)委设立一社四站(农村服务合作社、经济服务工作站、公共服务工作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卫生服务站)。

  我镇投入120多万元改造了政府门口广场,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等3个办事大厅的为民服务窗口进行全面装修改造,将对外为民服务窗口全部前移办公,并将各服务窗口的制度、职责、办事程序规范上墙公开,在政府大门口安装了大型的电子信息发布显示屏,在农业服务中心配置了“三农”服务网专用电脑,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独立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室并添置了检测设备一套。

  (三)注重创新,强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如何、成效怎样,关键在于创新力度和推进力度。我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狠抓农村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便民、惠民、利民的高效服务型政府,提高公益性便民服务水平。

  1、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

  “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让基层党员群众“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让“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为民解忧。我镇每周二为“两代表一委员”指定接(走)访时间,并开通电话专线值班,将民情登记、收集、处理、反馈,确保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

  2、全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

  民情日记实行一事一记,以叙述、分析、评议为主要形式,包括事由、意见、结果三个要素,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记录方式要规范,反映问题要具体,分析情况要透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并跟踪记录办理的结果。结合我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的“走出大楼、走到基层、走进群众”活动,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不定期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民情,为民解忧,每周至少交上一篇民情日记,遇重大、紧急事项要随时记录及时汇报,凡达不到数量和质量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农村综合改革大半年以来,共收集民情日记900多份,从民情日记发现民事纠纷263人次(宗),反映群众生活困难107人次,发现的问题基本上逐一得到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评价。

  3、创新联合调解工作制度。

  我镇在司法调解上创新了联合调解方式,调处难案积案(特别是起诉法院又不符合条件立案的纠纷)都邀请法庭法官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配合政府领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与群众进行联合调解,给群众创造一个联合调解平台,改变了过去将难案积案推向法院的做法,改为以政府的名义请法官下乡协助调解。我镇大半年来共调处好16宗难案积案,确保调解工作取得实效,减少了群众上访和打官司的案件,并对调处的案件进行了规范的归档。

  4、开展以农产品农药残留为主的检测工作。

  农产品检测站新装修了专门用于蔬菜水果检测室一间,配备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一套,同时配备专业的检测员3人,日均检测蔬菜水果样本3个以上,分别在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收构点、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等地点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销售。

  5、推行在村(居)委开展为民代办事项业务。

  开展为民代办事项业务,旨在强化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受理:在村(居)委设立代理点,由村干部在代理点接待群众,对群众前

  来反映的问题和需要机关办理的事项予以登记,同时接受保管相应资料,对无法代办的事项,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并告知申请人到相关部门办理。二是办理:对群众申办事项,由村干部负责登记,受理人能办理的可直接办理,不能办理的作好解释,代为办理的转相关单位、部门办理,原则上不超过15天。三是送达:将办理好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及时送到当事人手中,或通知当事人来领取。

  6、建立村(居)委与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制度。

  一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报告制度。凡外出务工者外出前要求他们主动

  到所在村(居)委登记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流出方向,以便加强对他们的沟通和管理。二是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制度。村(居)委凡是知道外出务工的人员,将进行列表造册并定期联系,每个月至少电话联络一次,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资收人及家庭情况,有困难时尽力提供援助。三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制度。村(居)委根据平时联系外出务工人员所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宣传家乡变化和发展,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回家创业,为家乡作贡献。

  7、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宣传力度。

  我镇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立“三农”服务网并配备专用电脑,供群众现场查看农业相关的信息,并有专人协助群众操作,同时安装了电子显示屏,主要用于土地流转供需和劳动力供需信息公开,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公开沟通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充当中介角色,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在政府门口安装了大型电子信息显示屏和制作了30多米双面可用的信息发布宣传长廊,用于宣传我镇农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及成果。专门印发了5000本农村综合改革办事指南宣传小册,发放到各单位(部门)、村居委以及群众手中,让群众了解各项办事程序,领会农村综合改革的便民意义。

  二、初步成效

  一是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后,政府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宣传落实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上来,政府行政职能开始向服务型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得到整合,试点村居委的农民群众也从服务方式创新中初步尝到了实惠。通过改革进一步增进了干群关系,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融洽,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更有利于推动我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所有市下放委托给我镇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事业单位社会服务事项,一律都进入了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是缺乏经验。农村综合改革是新鲜事物,我镇在借鉴云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边摸索边推进,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镇的业务指导。

  二是经费压力大。农村综合改革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由于我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级收入较少(全部都是省定贫困村),难以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下一步计划争取“双到”帮扶单位和上级财政支持部分缺口资金,剩余由镇政府及村委共同想办法解决。

  三是村级改革难度大。目前我镇只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了初步探讨性农村综合改革,剩下的11个村委由于经济基础普遍较差,改善办公条件和购置办公设备经费不足,加上人员素质不高,给村级改革进展带来困难。下一步加大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力争本年内全面铺开农村综合改革。

  四、几点建议

  (一)改革必须与群众意愿相一致。

  农村改革发展必须走群众路线,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以人民群众作为改革主体,以便民惠民服务作为改革方向,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发挥群众的智慧,凝聚社会的力量,让政府的倡导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呼应,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自觉拥护者、忠实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

  (二)改革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基层农村综合改革是新鲜事物,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而且牵涉面广。从我镇试点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改革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以试点发现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和全面铺开。

  (三)改革必须与体制机制相配套。

  创新体制机制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改革。改革就是要整合政府各部门、事业各办站所资源,有效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资源。这些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体现了改革成效,但农村改革的配套机制和后续保障措施还有待完善。因此,改革必须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并以体制的创新、机制的转换来激发活力,这才是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2日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2

  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长道镇地处西汉水上游,县城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东接天水,西邻礼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北片三乡镇和礼县永兴、祁山两乡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西和县的北大门,也是西和县与周边地区从事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镇辖1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5428户,26418人;其中农业人口26076人,非农业人口342人,总劳动力19593人。全镇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气温9.1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属陇南温带湿润区。镇域内有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学2所,农村小学14所,在校学生5964人,教师263人,私立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15人。乡镇卫生院2所,有医护人员32人。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林业站等单位齐全。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项目强镇、特色富镇、1

  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长道镇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步伐。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市县会议也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镇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受二三产业集聚和城市经济辐射、产业扩散的双重作用,小城镇正处于产业集群发育、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地位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镇小城镇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长道镇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

  长道镇被列为全省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国家扶贫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镇内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1、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道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仅25公里,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是我县的北大门。省道S219线贯穿境内,是通往武

  都、天水、兰州等周边地区的主要通道,距天水市仅70公里。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辐射带动和“十天”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与周边市县在重点产业发展上加强互动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给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2、悠久的历史文化

  长道镇历史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遍布各地,长道镇宁家庄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一处,三国古城遗址一处。据文献记载和考证,宁家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属同一时期,表明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了。这些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我镇建设旅游胜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优越的自然环境

  西汉水、漾水河贯穿长道镇境内,这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区域内的土壤、水质、大气经检验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且区域内无大型污染企业,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鲜明的产业特色

  长道镇政府遵循镇党委提出的“特色产业和劳务富民”的思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苹果栽植、笤帚加工、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建成了以大东梁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村,总面积达3万亩的苹果产业基地,成立了2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

  家集生产、加工、储存、包装一条龙的金盛果品营销加工厂,辐射带动发展种植营销大户80多户,推动了全镇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产业。同时立足杨山流域有利的自然环境,建成了总面积达5000亩的核桃种植基地以及大力发展了土鸡养殖、温室蔬菜大棚、笤帚加工等产业。其中笤帚加工业涉及宁家、川口等7个村,年加工笤帚600万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年平均7900人,创收3160多万元,促进我镇经济多元化发展,有效增加了我镇农民收入。

  5、坚强的领导团队

  县委、县政府考虑到长道镇的特殊地位,本着搭强班子的原则,从全县选年轻又富有改革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到我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我镇通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全镇党员和村组干部大会,从上到下统一了申报的思想认识,对申报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热情高涨,纷纷表态对申报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勇于承担试点镇的各项义务和责任。

  6、优良的社会服务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服务的理念,注重了管理服务机制的规范和完善,在城镇建设管理服务上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路子。我镇还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积极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展现状

  1、我镇紧紧把握历史文化、资源区位特点,正确处理当前与

  长远、健康与发展、城镇与农村的关系,按照全力打造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发展思路,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们已委托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长道镇以“西团为中心,南接水泉、东连龙

  八、西靠永兴”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长道镇现有布局、地形和城镇的功能、性质,规划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两轴、两心、两带、三片区”。“两轴”指沿东一路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和沿北三路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两心”指永兴行政中心和长道镇行政中心;“两带”指漾水河与西汉水形成的绿色景观带;“三片区”指围绕永兴乡、长道镇政府所在地,西一路、北三路、长道街和东三路围合而成的镇区公共服务区,以及围绕综合服务区的东西南北居住片区和长道镇南部工业区。

  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定位、高速度开发”的标准,对“两纵四横”规划区域内的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努力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3、目前已建成东、西、南、北街宽18米的主街道,共涉及206户,现已建成141户。完成长道街与礼县永兴交界处街道硬化2100平方米,排水沟600米。县扶贫办投资100万元,解决了该村683户人畜饮水。

  4、现正在施工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农贸市场的扩建改造;排水渠工程3000米;新建村委会、社区综合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一处,总面积1200平方米;新修

  文化舞台一座,总面积600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三处;小巷道硬化113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105盏。

  四、存在的问题

  长道镇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下,虽然在镇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镇区基础设施变化较大,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在小城镇整体建设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1、建设资金短缺。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灾后重建补助资金、民间集资、县财政适当补助和部门配套资金,没有小城镇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标准偏低,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3、支柱产业发展增长缓慢。目前我镇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果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受益迟缓,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大做强。

  4、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缺少对镇外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5、小城镇建设管理难度大。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以路为市经营现象依然严重,脏、乱、差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今后发展改革的方向

  1、发展改革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照“大胆实践、超前规划、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优化集镇功能,激活第三产业,突出区域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搭建经济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目标。以兴镇富民、建设示范城镇为主题,突出发展“三大优势”,一是具有历史悠久的商贸流通优势;二是长道镇西团村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文化发达的明显区位优势;三是以苹果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实施“科技兴镇、产业强镇和生态立镇”三大战略,着力做大粮食、果蔬两大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人文化、和谐化”五大进程。按照综合改革示范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坚持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各种资源合理开发,把我镇建成政府精干高效、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竞争有序、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城乡一体化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现代化工贸城镇。

  2、发展改革目标:

  以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产业主体,带动旅游及商贸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创业新城镇、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就的窗口、陇南市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配套齐全、保障一体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全镇工农业总值达到5.2亿元,年均递增10%;劳务收入力争突破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长率10%;

  城镇人口5000人,城镇劳动人口就业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年吸纳劳动力1000人以上;万人刑事犯罪率控制在5人以内;城镇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递增5%;绿化覆盖率为81%;道路硬化率为90%;城镇化水平50%。

  3、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二是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小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坚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做特第一产业,吸引、集聚和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

  三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四是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中心城市连接便利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五是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确保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4、改革试点内容

  (1)科学规划绘蓝图。重点结合镇区内绿化系统的“点”、“线”、“面”布局,引入田野的清新,实现居住区内居住环境的良性循环,把镇区建设为拥有稳定生态系统的田园式城镇,着力构筑一个现代化园林式文明城镇的雏型。同时围绕全镇总体规划,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分别制定各中心村和村庄的建设规划,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扩大城镇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2)壮大产业强支撑。致力做强、做大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科学提出的“南椒北果”发展思路,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高起点、跨大步、最大化发展苹果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的要求,一是在已初步形成30000亩规模的大东梁苹果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区域辐射,不断扩大苹果产业基地;二是立足杨山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在确保5000亩核桃示范园管理基础上,不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在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亩;三是在已基本形成生产、供销、贮藏、加

  工、包装等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基础上,促进苹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化、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交流经验、传递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协会不断壮大和经营管理日趋规范,真正形成服务功能齐全,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发展潜力大的林果业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3)经营城镇提效益。长道镇小城镇建设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6万人进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为“五个区”即综合服务行政中心区、休闲娱乐区、居住区、商贸交流区和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首先启动小城镇内的主干道路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其次是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区新村的基础设施和有关的社会事业建设由政府负责,主要包括水电路讯、广场、幼儿园、卫生室、体育设施、环卫保洁、老年活动室、农民教育室等,并建立健全计生、党建、基层民主等方面的管理,让农民享受可呼吸农村新鲜空气的市民待遇。

  (4)创新机制增活力。积极在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体制、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起与国家小城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5)注重生态创宜居。深入开展 “家园整理”活动,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农村卫生整治效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鼓励发展清洁养殖;推广户用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制度,建立“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统筹协调好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努力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魅力新长道。

  2011年12月10日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3

  一、概况 祝家庄镇位于岐山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东南西与本县京当乡、青化镇、益店镇、蒲村镇相邻,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总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万亩,辖8个村57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14万人。境内山原相连,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发展工矿建材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眉麟公路纵穿南北,关中旅游环线、岐青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镇内周原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太王陵,三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祝家庄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境内蕴藏500亿立方米石灰石的丰富资源和北邻麟北煤田的地理优势,已建成矿产开发和建材加工等企业44个,年总收入5.01亿元,占农村总产值70%以上。

  围绕畜牧大镇建设,引导成立了驸马庄养殖业协会、小强奶牛养殖协会,建成养殖小区26个,年产猪肉4500吨,产奶8000吨,畜牧业总产值6672万元。2007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7.1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1元,曾先后被省委评为“先进党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镇”、“教育强镇”、“治安模范镇”称号。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围绕城镇化建设和总体目标任务,把提高城镇服务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切实加大镇区道路、排水、供电和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环境,城镇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全镇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高起点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先后聘请长安大学设计院、宝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完成了祝家庄镇建设总体规划、建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镇区综合建设的规划设计,为全面加快镇区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镇区道路建设。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万元,对镇区道路进行彻底改造,全面完成美阳路、岐青路、眉麟路、岐阳路拓宽硬化,共计3.2公里;硬化岐阳路人行道14000平方米,铺设道砖1.8公里。目前,镇区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切实改善了镇区基础环境,为今后各项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快镇区供排水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修建眉麟路两侧排水渠1600米,新砌美阳路、岐阳路排水渠2300米,加盖盖板7000多块,改造水厂一处,增加供水总量,有力改善了镇区面貌。四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按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要求,我们先后投资30万元,购置环卫车辆、清扫工具62台件,新建垃圾台5座,镇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镇区电力、邮政、通信、卫生、广电、教育等设施齐全,方便了群众生活生产,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面临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随着建材工业园建设,大型企业入驻,外来人口增加,现有设施不适应发展需要。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就医等形成压力,自来水供应,垃圾、污水处理,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尚需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本镇辖区内水泥灰岩、石灰石储量丰富,品位较高,近年来虽兴办了一些料石开采企业,但由于规模较小,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能力缺乏。

  三是农业综合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镇是岐山县的粮油、苹果、畜牧养殖大镇,农产品量大质优,但农产品深加工转化方面发展滞后,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四是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由于我镇富余劳动力较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地企业落户,就业岗位增加,现有富余劳动力文化科学知识,种养殖、务工等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急需建立和完善相适应教育培训机构。

  四、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

  (

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篇14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城管局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高质量推进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建设总目标,坚持五化提升,大力开展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深化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公厕提改、景观亮化、先离场后付费便捷泊车、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精细化、长效化、智慧化管理,努力克难攻坚,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城市面貌展现新变化、居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高标高质,重点工作不断突破

  (一)垃圾分类制定xx方案。结合xx实际,把握垃圾投放、收运、处置三个环节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目的,提出了垃圾分类三定三服务xx方案(时定点投放、定线定类收运、定域定量收费,桶房指导服务、企户宣传服务、单位定制服务)。改革清运机制,调整清运模式,通过定时定点清运,减少垃圾滞留,提升辖区环境,共形成易腐垃圾、定时定点清运线xx条。突出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两个重点,推进垃圾全品类回收平台建设,资源化智能回收网点达到xxx处。坚持垃圾分类与民生事项相结合,完成x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x个省级示范片区、xx个市级示范小区创建,完成xx座垃圾房提升改造。深化垃圾分类教育引导,成立了红色宣讲团等多支专业宣讲培训队伍,培训垃圾管理人员xxxx余人次;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x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百日攻坚,查处垃圾不分类等案件xxx件,对x家小区物业等垃圾拒运。全年垃圾源头减量x.x万吨,同比下降x.xx%,我区荣获xxxx年x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年终考核二等奖。

  (二)民生实事打造xx样板。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重点攻坚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实施雨污分流项目xxx个;完成中河、xx市级美丽河道创建,河道清淤x万方,我区再次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区大禹鼎。结合xx步行街提升改造,提升城区景观亮化,突出xx地区商业氛围营造,完成两街两高架沿线景观亮灯提升项目xx个,亮化工作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名。坚持便民、为民、惠民的原则,打造人性化、现代化、智能化公厕,共完成xx座公厕提升改造。推进无违建区创建,拆除违建x.x万平方米,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无违建河道创建,全区x个街道已成功创建无违建街道。提升居民水质,推进并完成x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项目。提升用气安全,完成xx户商家燃气瓶改管试点工作。

  (三)环境秩序展现xx风貌。以打造最清洁示范城区为目标,推进一体化、规范化、精细化保洁;全力做好文明指数测评,中央、省环保督察等保障工作,制定重大环境秩序问题克难攻坚计划,认真清理卫生死角等问题,城区清洁度位列全市第三名。增加城市管理日常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出店占道经营、共享单车、餐饮油烟、瓶装燃气、犬类等专项整治,促进街面管控水平提升,全年行政处罚总数xxxxx宗,罚款共计xxx.x万元,执法业务考核位列全市第二名。不断提升道路等市政设施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市政管理考核位列全市第三名。

  二、科技创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一)智慧科技提速城市大脑。按照市、区城市大脑建设部署安排,继续完善数字城管智慧城管运行机制,有序接入全区街面秩序、环卫作业、垃圾分类、河道排污、窨井管网、应急抢险、工程施工、道路养护等案卷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逐步形成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全年智慧城管平台处理各类案卷xxxxxx件。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推进先离场后付费便捷泊车,目前共接入社会停车场库xxx个泊位xxxxx个,道路停车点位xxx个泊位xxxx个,全区停车周转效率明显提升。

  (二)精细管理打响全国品牌。全面落实商务部《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通知》精神,立足城市功能完善、品味提升、服务便民的目标,全力做好xx步行街改造提升保障,制定了xx步行街区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在xx商圈重点打造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品牌,完成了xx步行街广告亮灯、序化洁化、市政设施、垃圾分类等多方面服务保障工作,xx步行街精细化管理获得全市创新项目一等奖。国庆x天假期,劝导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xxxx余次,清运共享单车x万余辆,志愿者服务x万余人次;xx月xx日跨年夜,步行街人流最高峰更是达到了xxxxx余人,均顺利完成保障任务。

  (三)创新思路破解管理难题。不断完善非接触性执法硬件设施建设,新增xxx路固定监控,改造xx辆车载监控,强化非接触性证据固定。通过探索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设立钱塘江首个垂钓区(长约x公里xxx余个钓位),并通过江堤视频监控等非接触性方式,加强安全管理,既解决市民的现实需求,也化解了管理矛盾,保障了江堤安全。

  三、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认真贯彻落实xx办发x号文件精神,从便民、高效、规范入手,全面排摸梳理城管领域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充分配合试点街道做好执法力量下沉、执法权限下放。其中行政处罚权力xxx项、行政强制权力x项,共计xxx项,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尽放的原则,全部下放至试点街道。

  (二)深入调整机构设置。按照职能更加合理、运行更加高效、工作更便利的原则,完成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调整后局属科室为x个,职能设置更加合理。加强环卫工作调研,推进环卫工作改革,撤并相关环卫所(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三)挖掘xx公司潜力。推进市政、环卫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成立xx有限公司,逐步推行市政环卫一体化养护模式,防汛抗台、抗雪防冻等城市应急处置功能更加完善,xx公司在我区垃圾分类、老旧小区微更新、物业管理等多项工作中发了重要作用,公司产值由xxxx年xxxx万元增长至x.xx亿元。

  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想了解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工作总结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09238.html
延伸阅读
文档写作是在职业和学术领域中完善思考的几种方式之一,广泛阅读范文对我们更有利。你清楚写一篇范文的步骤吗?由栏目小编为您挑选这篇文章名为《九年级化学工作总结》,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2023-04-27
学校广播站可以将各种信息和活动广播出去,例如学校通知、招生宣传、活动预告等。这有助于学生、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那么关于广播站的工作总结又有哪些呢?下面就是由出国留学网
2023-04-27
医技工作总结篇120xx年,神经内科在医院党委、院委会和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团结,埋头苦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开展优质服务内科作为
2023-04-27
时间似光,刺眼的一刹,黯淡无魂,这个时候工作总结必不可少,我们应该要在工作总结中写领导最关心的内容和领导想知道的内容。你是不是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出好的工作总结呢?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
2023-04-27
出于您的考虑我们进行了“幼儿园拖班工作总结”的编辑,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文档创作,想要写出好的文档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写作时借
2023-04-27
我们精心筛选的这篇文章名为《测绘工作总结》。文档处理对于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很大的效用,写作之前可以先准备一些优秀的范文,研究范文对我们推动价值观念进步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欢迎收藏
2023-04-21
可以分享一些让"范文"文章更好的技巧和方法吗?一天中我们与他人交流着各种类型的文档,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范文对我们写作的帮助,如果您对“班级工作总结”感到好奇请看下面精心准备的资
2023-04-21
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主题相关内容:商务工作总结,大家一定对文章写作并不陌生吧,我们经常需要上网查阅资料与范文。学习范文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你是否为范文
2023-04-20
酒吧工作总结(篇1)强调仪表、仪态的标准与规范,一号门岗是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是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第一感受,保安部针对这一特点对一号门当班人员进行多次严格的标准敬礼姿势、导车手
2023-04-11
我们要学习范文的一些正确方法?在现代工作场所中文档处理已经成为了基本技能之一,在撰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是不是很多人对“应急工作总结”有些疑惑呢出国留学网为您一一解答。应
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