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1】
《小虾》这篇课文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读为本。想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而领悟文本精神,对文本的多方式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期望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比如,文中“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读出语气变化,朗读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自己先练读练读。接着指名读,根据他们的朗读引导他们应该抓住“独自”、“追逐”、“紧贴着”和“休息”这个词语来读出语气的变化,体会到此时的小虾“十分自在”。整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赛读等,试图做到读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是我一直的教学终极目标。我认为《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文本中通过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详细,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感悟。譬如在课堂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通过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希望让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个方向。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2】
课始,首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让是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
其次,抓住重点,想象体会。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练习题:“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三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最后,注意各种动画练习题,让学习不再枯燥,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会更生动的学会本课重点。
1、本文重点段中运用的省略号,一共有八个,每个用法都不同。“A、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B、表示指导员说话时语气的断断续续没讲完C、表示事情经过的省略D、表示说话声 被打断或淹没了”本来从这些选项中选择就行了,但是我加上了连线动画配以音乐、掌声,让学习更富有童趣,也对本文的标点进行了理解。
2、课尾画个“……”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本课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革命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重大的问题,学生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所以布置了课后作业,以《读“珍贵的教科书”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电视作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3】
为了迎接市教科院的评估,学校领导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准备一节课,我选择了《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拟人化的儿童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小树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小朋友在阳光下欢快地玩耍。诗歌文辞很简单,但含义却不容易领悟。《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强理解和信任,各国人民才能和平共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宁。
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太阳落山时的美丽,太阳一天的工作以及别国小朋友对太阳的期盼”。(因为朗读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我以学生熟悉的“晚霞”为切入点,带出“红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节和整首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美景和太阳给小朋友带去的快乐和希望;再通过品读、评读相结合,又以老师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这节课学生读得充分,悟得也轻松。
在这节课上,读是重点,可就在读这一方面,由于我的评价语的模糊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读上没有一点进步;朗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只是少数同学在读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结果在后半节课时,有少数同学觉得无所事事,有些散了。学生的问题我在课堂上感觉了事情的变化,可不知道怎么挽回。这可能是经验不够吧,或者是我没有把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理念贯彻到脑海里吧。
而且学生和我预想的也有差距,当我在出示卡片“彤”和“红彤彤”让学生读,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时,(因为朝读课时我指导过预习范读过课文)居然学生都说是多音字。害得我解释了半天。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锻炼自己。备课时不光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备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之情,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语言实践。没有扎实的语言实践,热爱祖国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深切体会,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课刚开始,通过看运动员获奖,升国旗的录象和自己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通过心灵对话:学生初步明白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决不向饥饿低头;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机智似乎也有待锤炼,不仅抓不住学生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而且问题琐碎,如“哪里体现他很饿?”“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没有人给他吃东西?”“他来到面包店吃到面包了吗?”这一个个毫无思考价值的“以教定学”问题扼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5】
本文为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小火轮上所看到的香港夜景。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景物的突 出特点描绘景物之美。 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本着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希望能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虑到学生仍处在低年段,没有把作者的写作手法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是以“香港的夜美在哪里”这个大问题作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在读中画,画中品,品中感。体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文中的景色美,身心受到了美得熏陶。加强了学生积累内化。但是没有过深地去挖掘文本写作特点,也不失为一个遗憾,比如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这一句中的双重否定句用法,没有刻意强调,而是让同学们在读中,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中,逐步体会。还有第六段中“作者的视觉与听觉混合起来了”,没有过深地去询问学生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可能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此外,文章指导朗读的段落也很多,这里教学设计以一种宽松的态度让学生自由体味,没有过多的形式来要求学生如何如何读,尊重了学生的感受的同时,部分学生的朗读训练可能还没有把手,不知如何表达。我想教师应把朗读指导和训练放在平时的每一节课当中,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迅速的进入和文本的对话当中。这样阅读理解,感悟体会可能也会更容易些了。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堂再精彩的课,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个人得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我在这里恳请各位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们,多给予指正和建议,让我这节课能更好。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6】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根据课文思考题“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后,请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归纳学生死记的弊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就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开阔学生的思维。如:画出《山深藏古刹》《十里传蛙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7】
《花钟》第一段的描写尤其美。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于学生体会到各种花的美,并读出这种美。通过两种句式的表达,学生体会到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另外,我提出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花朵开放的样子”,朗读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和动作读。我利用图片展示,让孩子们感受花的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利用自制花钟,让孩子感受花钟的样子。
但由于课程时间紧凑,我忽视了很多,以至于这节课出现了很多瑕疵。
一、朗读不到位。这是我这节课最主要的缺憾。文章第一自然段语言运用想当出彩,但是我却没有让孩子充分读出,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韵味美。所以这是我以后要注意重点。
二、生字词语教学时间过短。由于自己对课标没有深入挖掘,所以误认为三年级学生生字词语不是教学重点,忽视词语掌握的重要性,一次课让我认识到要研读《课程标准》,加强生字教学。不过我觉得此环节我的朗读方式多样化,这是我以后要继续发扬的。
三、我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意识不强的弱点。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不能以教师的意知为转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知《课标》的重要性,也许我有很多的创新点,但是我忽视了教学的任务,所以接下来我要利用充裕的时间研讨《课标》,从基础做起,真正做到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8】
我班孩子都比较喜欢看书,但是很多都喜欢看漫画,针对这个情况,我一开始上课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你们最喜欢的书带来了吗”,简单询问后说:“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本书走进小作者的小小书橱,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仅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也去和别人分享自己读书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文言辞优美,有三处比喻句,其中有一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缥缈的奇花异草”比喻了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缥缈”,查阅字典后,学生理解了意思,在请他们把这个词语带到句子中去理解,有的学生理解是“不实际的爱好”、有的是“抓不住的东西”……我都不确认他们的对错,只是让他们联系下文,理解和“在树林中挖掘到无穷的宝藏”相关的意思,说明了读书的乐趣,就行了。
我还抓住本文第三小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爱读书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内容:“我结识了多少朋友,白雪公主、睡美人、马小跳……”,但是一些平时不太爱看书的同学就有些着急了,我让其他学生多说,并把内容写在黑板上,减轻不会写的学生的负担,并鼓励他们多看书,多积累。这个教学步骤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9】
《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
文中写到了朱德的“两急”: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我紧紧抓住朱德同志与翻译的三次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去感受朱德同志对藏胞的关心,对春耕被耽误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边读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如“乌云遮住了眼睛”等,通过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对朱德总司令、红军战士从内心产生敬意,从而理解藏胞称朱德与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兵一样的兵”的含义。在读的过程中,我又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们回家后看到春耕没有被耽误之后的心情和感动等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时遇到了难处,对于种子和省略号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很难理解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10】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何在本课中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呢?在解读文本中,我发现,本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且每节诗的结构基本相似,于是,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夯实“双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课文诗句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词语的比较、扩展。如:“一封——一封封”、“许多——许多许多”、“想——多么想”。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程度,扩充例子,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再如,诗句中有“姹紫嫣红”一词,我在让学生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在学习“风平浪静”时,让学生借助反义词“波涛汹涌”来理解词义,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扩大了学生词语的储备,有利于说话写话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而仿说、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手段,这首诗每小节结构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训练学生仿说的好时机。于是,我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因此,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孩子们的思路打开,续编出一句句可爱的诗文。例:“替春天给冬天写,请你赶快下班吧,我要给人们送去温暖。”“替春风给柳枝写,赶快发芽吧,春姑娘来了。”……
三、以“读”为本,内化感受。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我以“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读、分角色读、体味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领悟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并借助“读”传递了出来。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个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读”的品味,学生、悄然领悟了本文的情感内涵——用心交往。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下,有一种缘自内心的关切。对于教者而言,这是渗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篇11】
从文中的拟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更是一首语言优美、意趣盎然的诗歌。诗歌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清新明丽,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新课程目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犹如空中楼阁。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细心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并写下理由。学生很快了生命,让不是人的动物赋予了人的动作、思想,顿时这些事物便充满了灵性,让这山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再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老师也及时给予真切的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很明显,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宁静,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我的这节语文课上,仅仅呈现了“以读引读”这一个环节。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课前阅读,还做了记录、交流,所以课堂上能够有所呈现。这期间,不仅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因而,参与阅读分享的学生还比较多,基本上达到了“以读引读”的目的,但是离“推进大阅读”的目标甚远。
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点,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从大量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研读中,感悟语言、感悟文学并学习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种文化。在课堂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不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读书、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然而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以小组为单位积分,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不得不说是本节课最为遗憾的一笔。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