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机械效率教案

字典 |

2023-05-06 07:11

|

推荐访问

机械效率教案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学生的课堂表现会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本文是出国留学网精心收集的有关“机械效率教案”的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械效率教案【篇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少些。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讲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别,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同时还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1.有用功是14400j,总功是24000j,机械效率是60%,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额外功。

  2.略。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等;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

机械效率教案【篇2】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

  在电脑上映出下图:

  生: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或装在袋子里,人提上去。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还可以用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可以有许多办法将砂子运上楼。

  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请大家讨论。(电脑模拟动画)

  这是一个利用滑轮组提升砂子的装置图,请观察和思考:

  1、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

  2、砂子升高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

  3、把100N重的砂子运上6m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

  4、通过滑轮组,绳子末端用了40N的拉力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

  5、想一想,这两个功为什么不相等?

  学生讨论的结果。

  生:提砂子上楼时也要把桶、动滑轮提上去,还要对桶和动滑轮做功;另外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1.实验;把动滑能重G=6N的砝码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的拉力为多少?

  (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师: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四)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机械效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会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斜面、木块、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学生预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3、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2、学生猜想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师生共同研究决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4、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木块的重由弹簧测力计测出。

  (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木块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斜面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用刻度尺沿斜面量出。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6.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新|课|标|第|一|网

  7、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当斜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力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8、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写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机械效率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这两大内容又是“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锻炼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中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四) 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策略

  一) 学生状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物理研究方法,加之上节课已经学会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功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这两大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实验演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研究,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考虑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研究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二) 教学方法选择: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以板书和实验探究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现拟定如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现实情况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4、实验探究法: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三) 学习方法指导: 本堂课我坚持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

  ,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机械效率教案【篇5】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思考:

  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运上三楼?

  通过比较三种做法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机械的三种功,并总结出三种功之间的关系。引入机械效率。

  2、有用功的定义:

  3、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

  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J,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400J/500J=0.8=80%。

  6、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

  7、例题: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η=W有/W总×100℅

  =400J/480J×100%=83.3%

  通过对例题进行改动得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及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从而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机械效率教案【篇6】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创设真实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教学。

  通过讨论,为下面学习有用功与额外功做好铺垫。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5.分析实验数据:

  (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进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并会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后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小组发言,教师对学生归纳发言较好的给予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机械效率教案【篇7】

  1一个滑轮组经过改进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个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那么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C、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和s 的比值是可以知道的,而知道这个比值,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D、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s,而知道这个关系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3、有甲、乙两辆车物重相等的汽车,正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所受阻力是乙车的2倍,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则甲、乙两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

  4、一个人将一个重196牛的物体拎到5米高的楼上,如果用定滑轮、动滑轮,将此物体提到同样高的楼上,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物重,对重物做功最少的是( )

  5、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用此滑轮组提起物重是200牛的物体,如果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动力是50牛,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80% B、65% C、60% D、85%

机械效率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不仅属于《机械与人》章节的重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初二)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其内容包含本章节机械功能特点、功、功率等相关知识,还囊括了多种受力分析、判断和物体运动、平衡等众多知识。可以这样说,本节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大部分知识都融汇交织于此。因此不仅是一堂新课,而且还是一堂涵盖面非常广的总结课,当然也是一堂很具有难度的挑战课。

  2、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8年级物理学习一年以来的收关之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一定的层次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5、根据本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两个教学时进行。第一部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理解机械效率,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达到对机械效率的切实理解,掌握实验探究各种机械效率的方法,为下一节实践探究各种机械效率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部分为实践探究课,同学们应用上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及要求探究不同机械在多种情况之下的机械效率,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机械效率的认识理解,同时能够利用所掌握和发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关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③掌握通过实验、实践探究、测量和分析计算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和分析,初步形象的理解机械效率,然后能够在理论分析的层次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机械效率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3、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对机械效率深入分析,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能够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意识。掌握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滑轮、细线、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钩码等

    六、设计思想

  本堂课应该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1、教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知识的灌输者,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由生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然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切实的体现物理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够切实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

  4、巧妙铺垫,预留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教学流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用简明、形象的问题引入新课题

  3、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4、小习题训练,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5、对机械效率深层次,高高度的理论分析,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6、安排课后作业,以及下节学习内容

  7、总结

    八、教学详细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简单的知识构建

  1、让学生选择搬运砖块的方式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回答,让其说明理由

  2、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克服其他阻碍因素所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分析运送砖头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际使用机械的时候,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不得不做额外功。

  3、引导分析机械效率

  分析引入原因

  ①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②表达式:

  ③说明::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学生活动:翻看书本,找出答案回答。并且对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实验探究,切实体验实际,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向提问如何进行实验体验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机械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和回答,教师引导

  2、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分析计算,并且把各组数据公布于黑板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评估。

  后来改为观看我所做的实验视频

  (三)课本例题分析处理,明确规范解题格式、方法和要求。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分析题目,讲解思路。强化解题格式。

  (四)深层次的分析理解机械效率

  1、公式的变形应用,配置一道小型的练习题。

  练习1、已知某工地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5%,要把质量为200千克的砖块提升10米,则滑轮组自由端拉力应该做多少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练习,记忆强化。

  2、机械效率 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效率大越大,则说明机械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机械效率大小跟所做的各种功大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当中的比例、份额。当控制变量时,讨论相互之间大小关系。

  3、讨论思考:机械效率的范围

  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各种机械可以按照我们需求省力或者省距离,但是绝对不省功。

  4、讨论思考: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能否说机械效率越大,则功率越大,或者说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机械的性能

  5讨论回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当有用功一定时,尽量减少额外功(减小总功)提升相同质量的砖头一定高度

  当额外功一定时,尽量增加有用功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尽量增加重物质量,好比打的包车,尽量多座人

  当总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

  电动机提升重物时,尽量减少附载物

  6实际操作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减小摩擦,给滑轮组添加润滑油等

  减少、减轻附载物

  组合机械越多,效率越低!

  (五)、观看实际生产生活中机械的使用,掌握选择机械的方法

  (六)、简单习题训练,检测知识掌握程度。

  ①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也越大

  D.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②为了提高机械效率,下列各种措施中有效地是( )

  A.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

  B.总共一定,增大额外功

  C.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

  D.额外功一定,减小总功

  ③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④一滑轮组,不记绳重和摩擦,用它来提升一重为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为80%。若用该滑轮组来提升一重为2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 )

  A.大于80%

  B.等于80%

  C.小于80%

  D.无法确定

  (七)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多,快、好、省。

  (八)安排下节教学内容,安排课后作业。

  下节课学习内容预告及安排:

  1.实践探究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否恒定、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要求:提出自己的猜想,别且根据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法,提前设计好数据采集表格。

    九、课后作业: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1000 N的物体提高2 ,所用的力是550 N,则有用功为_____,总功为____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动滑轮的重力_____N(不计绳重及摩擦)

  2.如图1所示,用此装置拉一重为100 N的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所需拉力为8 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实际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欲使物体以0.6 /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前进,那么实际拉力为_____N,拉力在 5 s内做的功为_____。

  3.用500 N的力拉着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8 时,可将滑轮组悬挂的重为15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则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是 [ ]

  A.25%

  B.75%

  C.15%

  D.85%

  4.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 ]?

  A.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

  B.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小了?

  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起重机在1 in内能把5.0×104 N的物体匀速提高30 ,它的机械效率是60%,在 1 in内,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为多少?所做的总功为多少?总功率是多少W?

  6、用滑轮匀速提升360 N的物体,假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考虑既省力又方便,问:此滑轮组应由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组成?实际拉绳的力多大?

    十、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2、额外功:

  3、总功:

  4、机械效率:

  ①定义:

  ②表达式:

  ③理解、强调:

  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

机械效率教案【篇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教师引导启发,培养提高学生的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四种能力,即: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功的几种外在形式及意义,机械效率的意义,而教与学的重点则是实验启导,合作交流,自主建构,发展智能。

    四、 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谋求问题的解决,并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最终达到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创新精神形成和实践能力提高之目的。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知道“效率”一词,但对“效率”的真正意义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热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课伊始,老师就鼓励学生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或熟悉的生产实际,交流回答对“效率”一词的认识,指出在哪些场合下涉及到“效率”问题?教师可在肯定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本节课所研究学习的机械效率在物理学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接着组织学生做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实验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情况,将实验全过程分解为重物升高和手拉弹簧测力计上升两个过程,指导学生分别计算两个过程中做功的大小,启发学生有何发现?能否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思考、分析、解释其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些概念。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P210图14-6中的问题,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认识趋同,进而认识机械效率问题。最后再安排学生做用斜面升高物体的实验,让学生再实践、再认识,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整个学习认知过程突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经过一个问题激发、实践探究、发现新知、解决问题、应用深化的获知提能和情感交流的体验过程,知识的获得有实践依托,真实可靠,理解自然,自然也掌握得比较牢固。

  2.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感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多重刺激,使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集中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建构;二是教师适时的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激发、鼓励,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不说或少说,结论组织学生自己得出、自己表述,而不是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当“学生的教师”。

    五、 教学手段与方法

  问题激发,实验探索,合作互动,自主生成。

    六、 教学流程设计:略

    七、 教学过程实施

  (一)新课导言:

  1.简述前面已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并板书课题或用媒体呈现。

  2.说明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相互谈谈对“效率”的理解和在哪些情况下存在“效率”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说明物理学中的“机械效率”有其特殊的含义,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认识它。板书或媒体呈现实验探究题目。

  (二)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器材放在课桌上,要求:⑴四人一小组合作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准备汇报,四人都注意观察);⑵提高重物(两钩码)先后采用两种方式:①直接用测力计提起重物;②用滑轮组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10cm)看两种情况下各做多少功?⑶将记录数据填入表中并处理;⑷实验中应注意物体向上运动时保持什么状态?并注意观察滑轮组的状态。

  学生:学生实验,教师下去巡视指导。

  教师:学生实验结束,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你有哪些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认识总结概括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教师板书或用投影呈现。再引导学生回忆功的原理,使之对功的原理有明晰的认识。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回答(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2.媒体呈现三种做功情况(教材P210图14-6)

  教师:结合大屏幕上的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做功的目的,哪部分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记录、处理数据并加以比较,鼓励小组讨论,看有何发现或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计算讨论、交流回答。(可鼓励学生上讲台结合图例给同学们分析讲解)

  师生:比较三种做功,你认为哪种最好?说明原因,鼓励学生抢答,组织学生评价或复述,教师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小比较三种情况优劣,启发学生认识: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总是希望这个比值大些,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这个比值,激发学生概括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师生:学生回答,板述或投影呈现。

  η= 1

  启发学生认识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要求学生计算刚用滑轮组提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媒体呈现几种实际机械的效率值(45~60%)

  3.组织学生再做斜面实验:先说明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师:介绍斜面,明确要求。

  学生:小组实验(要求角色变换),处理数据并汇报结果。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两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媒体呈现的机械效率值中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及意义,思考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鼓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或投影呈现。

  4.巩固深化:

  ⑴ 媒体出示一例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处理,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⑵ 媒体呈现三个课堂练习,供学生分析判断。

  ⑶ 媒体呈现教材中想想议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5.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梳理知识,明确要点或师生共同总结。

  6.布置作业:课外实际观察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铭牌,了解这些设备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或途径。

  7.板书内容:略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32120.html
延伸阅读
“祝宝宝健康成长,每个人都喜欢他,聪明活泼,将来会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前途无量!”有没有一句话特别触动你呢?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类型的句子,您的需求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细心整理了表达爱孩子的
2023-05-06
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基金投资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通常来讲,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每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可以用来反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
2023-05-06
志愿者发言【篇1】今年的寒假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寒假,新型冠状病毒把我们大家“打”个措手不及,大家都不得不宅在家里。就在我们休闲、娱乐、抱怨的时候,却有那么一群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安全
2023-05-06
如何写出真挚的劳动节祝福语呢?五一劳动节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产物,在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可以将一些祝福语写在贺卡上。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经过精细的搜集整理为您推荐了五一出游可爱文案,相
2023-05-06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准备的“学校年会邀请函怎么写”相关内容。现在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邀请函,在活动准备同时邀请函需要写好。而邀请函除了精美之外,内容上也需要更得体。欢迎大家参阅
2023-05-05
请欣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基础教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要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
2023-04-26
机械运动的教案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具。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机械运动的教
2023-04-19
学习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有哪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重点学习法
2021-11-09
出国留学网内容专辑推荐:“效率故事”,敬请浏览。下面是我们精心整理的"有关效率的小故事模板",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领导要求写一些优质的文档,范文经常是我们的一个指导老师。我们可以模
2023-02-09
简单来说,成功的背后总要有探索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撰写报告,报告要具有清晰、准确、简朴、庄重的公文语言特点。你是否正在关注报告方面范文?以下是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
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