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字典 |

2023-05-07 10:44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的所有方面。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14--15页例5--例7。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熟练计算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一些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243820452207

  300640058602330

  2.笔算:

  (1)3604

  学生独立完成后,出示灯片:

  ①360②360

  44

  14401440

  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2)任选一种算法计算下题:

  26003=

  ①2600②2600

  33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为什么选用方法②?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是一位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

  (1)出示例536024=

  (2)学生审题,找出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说说写

  竖式时6要和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讨论:(灯片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

  360360

  2424

  1440144

  72072

  86408640

  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你们看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0

  24

  144

  72

  8640

  (6)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7014

  (7)小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被乘

  数0前面的数与乘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教学例626530

  (1)出示例6,审题。

  (2)引导学生试算:这道题与例5有所不同,你们敢不敢自己先试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并提示:写竖式时,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3要和被乘数的什么位对齐?

  (4)指名说出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板书:

  265

  30

  7950

  (5)阅读课本14页,把书上例5、例6的简便算法与一般算法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学会书上竖式书写的格式。

  (6)练习:

  课本14页做一做的35024、7360、18650

  (7)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与被乘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教学例7计算45020。

  (1)出示例7,让学生审题后观察,把例7与例5、例6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讨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

  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②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③乘完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你能算吗?请算一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450

  20

  9000

  (4)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把自己的算法与例7对照。

  (5)质疑。

  ①学生提问(略)。

  ②教师引疑:45020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

  两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呢?

  (6)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7)出示法则: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3

  一、创设情境,明白为何而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我想在这节课中,这个价值的体现,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个四则混合运算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针对这一点,我就创设了跳绳比赛这个情境,意在通过学生列式解答,比较后发现,综合算式和分步计算虽然都能达到目的,可谓是殊途同归,但是,很明显两条路是不一样的,综合算式显得更简洁、更概括,体现了它的优越性,说明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要用到的,这样设计为后面的继续学习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明确运算顺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四则运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中括号的出现是第一次,从这个符号的名称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一部分可能还没有听说过。根据这样的学习实际,我就安排了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已经知道的学生用中括号来体现它的作用,让还不知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想办法来使原来的题目跟现在的运算顺序符合。就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有一个学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号以表示区别,通过比较发现,可是可以,但区别不明显,有时候甚至会搞错,而形状不同的中括号,用在这里比较合理。这样的安排,使已经知道中括号的学生进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还没有听说过的学生从这里更明确了,它只是改变运算顺序的一个符号、一个记号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号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运算的顺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换位,培养逆向思维。

  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老师出题考学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被动的。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师的题目,让学生当老师,来考老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想把老师难倒的心理,所以积极性非常的高,个个参与,小手举得高高,而在这参与中,无形地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时时提醒,注意有效阅读。

  “阅读”一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用得很多,特别是高段,老师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时刻刻都含有阅读,如何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有效阅读来帮助解答问题,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1、在情境中,看完题目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在哪个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来引起学生通过阅读概括要点,为问题的解决搭桥铺路。

  2、在计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两个题目中,我有意让学生说说怎么样会做得更快?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比较两个题目的异同,发现在做第二个题目时可以“偷懒”,把中间的答案抄过来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学生明白了仔细阅读、认真看题的必要性,给解题速度带来了方便。

  3、错例分析,提高阅读的能力。在完成了题目后,我安排让学生在数学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员错误的原因。这里的意图一是概括存在错误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审题的能力,判断做得对或错很简单,但要看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就不简单了,这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看、去观察才能完成的,这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

  题目的难度有所偏大,导致时间紧张。

  因为考虑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不到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4

  908978797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泼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首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达同一个理念,那就是: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结合《看一看,摆一摆》的教学设想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我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二、教学法设想;三、预设教学程序;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五、板书设计;六说评价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 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实验、涂色活动及抽签游戏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五)教具准备: 乒乓球、盒子、抽签的卡片 、课件

  二、教学法设想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预设教学程序: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

  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二是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六、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游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①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②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五、设计理念:

  因为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笑笑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写法”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

  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小数的认识。

  (1)观察情景图:

  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2)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

  水彩笔:16.85元

  (在这个环节中,注重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因为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许多学生已经有体验,并已了解部分相关知识,让学生交流互学,效果会比较好。)

  (3)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让学生观察小数,跟同桌说说小数有什么特点,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这个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后,师做小结:像0.50,1.0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两个部分

  师: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

  1。06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触认识。对于小数各部分的认识应以教师的介绍和强调作为重点,不必让为学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讨论,以免误导。)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逐一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元”等等。

  (读小数和写小数的学习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一读,动手写一写,才能使知识落实到位。)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1)我们刚才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班内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做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

  (4)让学生说出每一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课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1)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2)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10.25元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做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反馈。对做全对的学生进行鼓励。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练一练①②。

  2、实践活动。

  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 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 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 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老师也表示了几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吗?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 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例2。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野餐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通过创设野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食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分才能使两位同学美誉意见,这边学生会讲到每人分“两个”这样就比较公平,公平的分我们也叫做“平均分”,为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后,激疑:半个蛋糕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过刚才的学习,让学再说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几分之几,通过分同一个物体比较每份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当物体相同时,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规律后紧接着进行练习,加深认识。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和帮助张大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运用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外拓展题,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读写几分之一的数,会比较大小。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中我把“认识、读写、比较大小”确定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含义”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关于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同时利用、图形等辅助教学。

  下面,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

  三、教学流程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计划2分钟完成。首先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秋节吃月饼导入复习。我是这样导入的:中秋节的时候你们吃月饼了吗?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月饼,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吗?(出示复习题)①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②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③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块?从而引出课题:这半块月饼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应该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分之一”。(板书、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切入,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计划用20分钟完成。

  1、第一个步骤自主探究。我出示自学指导:①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②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④先自己看书自学,想一想,填一填,再和同桌说一说。(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的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过程中,我要深入其中,了解学情督促自学,为汇报作准备。

  2、第二个步骤汇报交流,①我组织学生逐题汇报,并借助帮助学生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说理训练,通过练说、指名说、互说等形式理解的1/2含义。

  ②接着引导学习读写。重点强调书写顺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方法。1/2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③1/4、1/3的认识方法与1/2基本相同,但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1/4、1/3的含义。(我适时板书)

  ④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举出生活中几分之一的数,说说它的意义。【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的数来表示,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进行小结:像1/2,1/4,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3、第三个步骤动手操作。共设计2个操作活动:①第一个活动按要求折出一个长方形的1/5,并涂上颜色。②第二个活动拿出喜欢的图形,折出几分之一涂上颜色。

  【这个环节将例1和例2的活动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汇报时组织学生到前面边演示边汇报,并贴在黑板上,观察不同的折法,异中求同。

  4、第四个步骤比较分数的大小。(5分)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比较分数大小,并总结规律:分子

  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以上就是探究新知,也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我采用想、说、折、比等活动强化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强化思路,培养思维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提高,计划10分钟完成。

  我设计了3组练习题

  1、看图写分数2、判断对错。3、写分数,比大小。

  【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

  (四)第四个环节:本课总结(2分钟完成)

  【让学生谈收获,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

  (五)第五个环节:课堂作业(5分钟完成)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1、填一填:1/5读作( ) 三分之一写作( )

  2、比大小:1/4()1/5 1/6() 1/3

  最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255=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xx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75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02=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357=245(千米)702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5=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50=35(时)1750(250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5720B.720(3005)

  C.7205300D.720300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515B.300(155)C.3005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35874.html
延伸阅读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经常都会撰写报告,编写报告应该要简明扼要陈述事实。什么样的报告比较高质量?根据您的需求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这份有价值的“设计报告”,还请您能
2023-05-07
这份经过出国留学网小编筛选的“签约仪式致词”一定会让您大呼过瘾,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语言有助于维持和改变社会组织和文化习惯,假设我们在参加大型活动时需要上台发言,发言
2023-05-0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方案的撰写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在此问题上出国留学网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心汇总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05-07
著作合同篇1甲方(许可方):_________乙方(被许可方):_________经甲乙双方平等友好协商,就乙方购买、使用甲方提供的法制专题电视节目,达成本协议。一、甲方向乙方提供
2023-05-07
探索由编辑为您整理的“lol英雄联盟台词”文学作品,请收藏并分享句子给你的朋友们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空暇时喜欢观影看剧,在网上讨论度很高的电影电视剧就值得大家去
2023-05-07
撰写文档已经刻进了职场人的脑海,范文正被大家广泛地阅读和借鉴参考。范文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和借鉴,你知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总结
2023-01-26
优秀的人民教师会从头把复杂的工作贯穿到尾,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不可避免的要准备好教案,有时候可能并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老师的教案并没有适用性。那么你知道我们写教案时要注意些
2023-01-25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篇1】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
2023-04-27
小学三年级数学总结(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31名学生,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
2022-11-27
我们考虑您的需求对“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进行了编辑,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