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1.5102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1020.45
2、
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0.025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13页4题。
课后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练习本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说明: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十四的第12、13题。
1.第12题,一般来讲这道题中的第5、6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做,核对时学生算出得数后,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这道题中的每一小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说明: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怎样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呢?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如10425把104看成100加4,而100加4分别乘25比较容易,那么就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把100和4分别乘以25再相加。
如1356+656,两个乘法中都有因数6,而且135与65的和刚好是200,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6比较容易,那么就应用乘法分配律先求出135与65的和再乘以6比较简便。
如4825,因为25与4或8相乘都可以得到整百数,而48可以分成68,所以可以先将48分成68,再应用乘法结合律,先算出25乘以8得200,再乘以6。
三、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1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后,再提问: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如:3024+30324、(30+303)24
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说明:在这道题中,因为汽水和桔子水每箱都是24瓶,所以先求出汽水和桔子水一共有多少箱,再求一共有多少瓶比较简便。
2.核对第17题时,学生列式计算后,问:
这道题能先求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再求这些鸡和鸭一年一共产多少千克蛋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在这道题中,因为鸡和鸭一年产的蛋数不同,鸡每年产蛋13千克,鸭每年产蛋12千克,所以不能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只鸡和鸭,再求一年一共产多少千克蛋。
四、选做题。
提前完成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四的第18*题和20*题。
五、作业
练习十四第11、14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3
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乘法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二、复习简便算法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63550
136十68十64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437305
469一98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2.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一14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4
课题: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1和例2,第22、23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的插图,
自学:(1)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有几种求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2)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3)相同的加数是谁?
(4)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谁?
(5)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6)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5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自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自学一个数和1相乘。
完成下面的算式:13=、31=、11=。
61=18=110=1231=
做完后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自学一个数和0相乘。
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算式:03=30=
提问: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
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学习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1)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
(65=30(个))。
(2)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讨论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乖,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
实践:下面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小组间进行实践。
教师:通拉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自学例2。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2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设想:本课大胆地进行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并自己进行验证,教师只是参与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课后附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
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材分析: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策略:
1、情景创设策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乘法运算定律。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运用知识的工具,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互动。
3、感受成功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
4、激趣策略:课件的使用比普通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课堂学习更具趣味性。
教法和学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课本。
2、多媒体演示课件:利用图片、文字,创设情景,进行练习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
(二)、在新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创设,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规律——巩固应用、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说教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
(三)、在发现学习了结合律的规律后,安排了一个及时巩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所学的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巩固。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实用性、有用性的渗入)
(四)、在探索完乘法结合的规律后,直接引出两组算式,并由此让学生推导、验证出乘法的交换律。这种简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结合的理解基础上,并且乘法交换律相对简单易理解。
(五)、最后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学习完这两种规律后,在学生心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主要是根据认知的特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是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方便。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
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
(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
{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
1、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
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
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
2、小组合作验证
3、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
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2、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
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7
一、引入
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a+b=b+a (a+b)+c=a+(b+c)
二、新知
1、猜测:乘法中有什么运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12=()+21
51+13+17=51+(( )+17)
12*7=7*( )
11*14*5=11*(14*())
生填空,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我们来研究研究后面两个算式(板书这两个算式)
3、看12*7=7*12
对照加法交换律,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这样的算式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17*5=5*17
引导得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们会吗?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数?
4、小巩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
890*120=120*980 ( )
160*38=38+160( )
5、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式子11*14*5=11*(14*5)
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什么?
反馈:运算顺序变了,积不变。
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第一个先算11*14,第二个先算14*5
那个方便一些?
这两个算式可以填什么符号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得出: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6、回到刚才的算式里这两条条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条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这个B可以代表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 5*37*2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课件讲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4、34、5 5、12、11 10、25、2
3、仔细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积吗?
25*9*125*4*8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其应用--教材第74页5题及练习十七7-11题与12*-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和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练习十七的第7题。
(2分钟口算竞赛,直接在教材上写出得数)
二、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第74页第5题相关内容)
1.加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的形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除了加法有运算定律外,还有什么运算有运算定律?有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再说出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的方法不同。
3.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巩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看谁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填写适当的数或符号。
4.加法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先做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不用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全班有多少学生没用简便算法计算。然后让没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算得快的学生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如果还有一些学生说不清楚,教师要结合运算定律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用简便算法。
三、作业
1.做练习十七的第10-11题。
2.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七中的第12*题和第13*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内容,第93页的例7和例7后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的计算。
2.使学生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
1.运算定律的内容;
2.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
3.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有关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写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知
1.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自学教科书第92页下半页的例子,看看每组算式是不是相等。
2.学习例7。
教师: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小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出示例7。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位的学生进行讨论。
学习第(1)题时,可以提问: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先做0.254比较简便。)
第一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把原来的算式改写成0.2544.78。)
第二步应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乘法结合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的每一步写在黑板上。
最后,用虚线把可以省略的步骤框起来。
学习第(2)题时,可以仿照第(1)题先提问,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进行简便计算,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基本练习。
做例7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用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可有意识地让一些中、差生回答。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第一行的三个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遭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应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时,注意了解学生是否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集体订正时,对于用简便方法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4.做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用不同解法的学生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教师提醒学生:不仅在计算式题时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解答应用题时也同样要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7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提醒学生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的其余习题,第7题。
板书设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7:计算(1)0.254.784(2)0.65201
=0.2544.78=0.65(200+1)
=14.78=130+0.65
=4.78=130.65
课后附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材第59-60页例1-2,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坐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
乘法算式5乘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6乘5表示什么?(5个6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59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2.教学一个数和1与0相乘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不能相加,1乘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18=110=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30=00=
0乘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例2。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可以这样列式:56=30(个)或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出示例2观察下面每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〇51240020〇20400
12乘5等于多少?5乘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
400乘20等于多少?20乘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做第6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