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2000字

字典 |

2023-05-21 16:49

|

推荐访问

平均数教案

【 liuxue86.com - 小学教案 】

  出国留学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

  学具:每四位学生一副男女生套圈成绩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学生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绩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绩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2】

  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讲一段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他们每人数了数自己的鱼,大虎钓到7条鱼,二虎也钓到6条鱼,只有小虎才钓到2条鱼,你能用圆形代替鱼,摆出他们钓鱼的条数吗?(竖排或横排摆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二虎突然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个人一起去观看卡拉OK比赛呢?

  3、怎样才能让每个人的鱼同样多呢?用圆片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个人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个人也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方法二:大虎拿出两条鱼给小虎,二虎拿出1条鱼给小虎,这样每个人都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5条是大虎钓鱼的条数吗?是二虎和三虎钓鱼的条数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5条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钓鱼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说他们平均每人钓了5条鱼。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来她们也去钓鱼了,花花姐妹可是钓鱼的高手。大虎:你们平均每个人钓了多少条鱼?

  2、这是花花姐妹钓鱼的条数,你估计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约钓到多少条鱼?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鱼呢?

  三、歌唱比赛,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

  1、森领卡拉OK大赛就要开始了,许多小动物都赶着去观看比赛呢!

  2、森林里好多鸟类都参加了比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决赛成绩。这是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85、90、93,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评委之一的猫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评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正在做最后的颁奖准备,

  3、你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4、黄鹂是4位评委打出的分数,而百灵鸟是3位评委打出的分数,因为评委的人数不同,所以算总分是不公平的,这个时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赛是取平均分来决定比赛成绩的。

  四、生活中灵活应用平均数

  看完卡拉OK比赛,三位猫兄弟觉得天气太热,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饮店买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难题了?(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雪糕呢?)

  这是小熊冷饮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的情况,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五、平均数的应用

  看完卡拉OK比赛,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电视,突然他们被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住了,(读招聘启示)森领国王足球队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队,作为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当然都想加入森林国王足球队啦,这是三兄弟最近5个赛季的进球数,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更有可能被森林国王足球队选中?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中求平均数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男生和女生举行了一场趣味投篮比赛,想知道他们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统计图。

  (1)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每组每人得分)

  (2)金灿灿的奖杯在那儿等着呢,请你来当裁判,这金灿灿的奖杯该被哪组捧走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当学生讨论、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时,师板书出平均。

  (3)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用平均数来比较那个对的实力强一些比较公平,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那么什么是平均数呢?下面老师给大家做个小实验。

  二、在操作中体验平均数的涵义。

  1.课件演示:出示一个玻璃水槽,里面用三块挡水板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形成四个水柱高低不同的水柱。

  师:四根水柱的高度一样吗?(指名回答)

  2.师继续演示:如果拿开挡水板,会发生什么?(课件演示)

  师:现在高度一样了吗?(指名回答)

  师:这个一样的高度就是原来四个高度的什么数?(指名回答)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使他们变得一样高的呢?(拿开挡水板,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指名回答)

  师:你的意思是把多的一一部分给少的,使大家变得一样多。这种方法我们把它们叫做移多补少(板书)

  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水的总量有没有变?(指名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出男女队投篮比赛中各自的平均数。

  3.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投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

  (1)。第一组和第二组操作男生队,第三组和第四组操作女生队,摆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操作过程。

  (2)指名汇报交流。

  4.教师用课件演示投篮的移多补少过程。

  5.课件出示小练习。

  6.演示后小结:(课件出示)像这样,几个不相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是他们变得相等,这个相等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学生齐读)

  师: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那么平均数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想不想做个小游戏?

  三、游戏中感悟平均数的特征。

  1、出示:各装有3根小棒的红蓝两个纸袋(红带内平均每根长14厘米,蓝袋内平均每根长10厘米)课件出示两个纸袋。

  2、师:猜一猜,如果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一根小棒,哪个纸袋拿出的小棒长些?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几位同学上来,每位同学从两代中各抽出一根来比一比。(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操作)

  3、师:从刚才抽的小棒中,我们发现蓝袋中的小棒不一定都比红袋中的小棒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平均数大一些,并不是说每一根都长一些。平均长14厘米,不一定每一根都是14厘米,也有可能比14厘米短的,也有可能比14厘米长的。平均长10厘米的小棒,有可能正好是10厘米,也有可能比10厘米短,还有可能比10厘米长。)

  4、师:(课件演示)平均数和原来那些数相比,处在什么位置?(处在中间的位置,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课件出示平均数的特点)

  师:我们感悟了平均数的特点,敢不敢挑战一下?

  5、挑战练习明辨是非

  四、探索中建构平均数的算法。

  1、师:前面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的男女队各自的平均数,知道了女队的实力强一些。如果现在要进行班与班之间的对抗赛,那么要计算什么的平均数呢?(要计算班级的平均数)

  2、师:一个班有六十来名学生,如果还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来获得平均数,你感觉怎么样?(指名交流)

  3、师:是啊,移多补少的方法对数据较小或数据个数比较少时,还是挺管用的。但是当一组数据比较大,数据的个数有比较多的时候,这种方法就有局限性了。看来,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更加通用的计算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平均分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师举例:有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2)哪个条件已经知道了?哪个条件还没知道?

  (3)怎样求平均数?(师举例,3个小朋友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分几块?

  (4))推出求平均数的公式。

  (5)师:看来求平均数可以用公式来计算,计算时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先要求出什么?

  五、学习例1,巩固公式计算法。

  1、出示主题图,先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获得平均数。(课件演示)

  2、让学生试着用公式计算例题中的平均数。

  3、集体订正讲解。

  六、生活中的平均数。(课件出示)

  巩固练习:

  1、算出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

  2、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体重。

  课堂小结: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4】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平均数》是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十单元统计的教学内容。

  2、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平均数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例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先放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用数据描述各组套中的情况,在尝试中促使学生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再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利于突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解决问题的价值。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丰富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研究的具体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是: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次,你能套中几个?

  他们谁套的准些?学生任意猜一猜。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观察三年级第一小组男、女同学套圈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学生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及理由。故意设疑: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分别加起来比总数可以吗?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学生根据平均数判断。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再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是在丰富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经历研究的具体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独立计算后汇报。想做做做第2题。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想做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后交流想法,说说理由。完成想做做做第4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再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是: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导向功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无穷乐趣。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

  说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一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教材首先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买东西、量长度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比较两个或几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一位小数加法和减法。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教材编排比较小数的大小与小数加减计算,也是为了加强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小数,不给小数下定义,不揭示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法则,都是联系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的体验积累。

  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第100~101页教学小数的意义,第102~103页比较小数的大小,第104~105页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107页单元练习。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小数作出解释,学会运用小数来描述有关的现象。

  2.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可以用小数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学方式多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得到发扬)

  本节课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同学交流比较,对生活中有用的信息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进行探索,获得知识。在本节课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适合学生情感体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环境。本节课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和发挥评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尽可能使师生、生生间的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图中找信息、提问,学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一节和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新授课,例如买东西,找零钱,测量等生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言语去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去收集对学习有用的信息。在探索知识时用心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最终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说教学程序

  我分为四步骤来教学:激趣导入新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谈话:你们喜欢游公园、逛超市吗?那你们喜欢买什么物品呢?今天老师陪你们一起逛超市,好吗?(播放课件)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请选出你最喜欢的,并说说它的价格。

  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都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和小数交个朋友,一起来学习、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并且为今天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这部分内容,我又分为三步骤来教学:教学例1;教学例2;区别分类、揭示概念。

  1、教学例1

  这部分我主要运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首先通过提问,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思考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上,然后告诉学生呢感,这两个分数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并指导学生练习这两个小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例2

  这部分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我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如能不能想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同时可以启发学生先想2角是多少元,再想1元2角是多少元。在学生认识这个基础上再想3元5角是多少元。

  3、区别分类、揭示概念

  这部分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我先让比较例1的这些分数和小数的区别,说说他们的不同,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回报交流结果。接着让学生在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注意区别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最后总结揭示小数的概念。

  (三)练习巩固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小数的认识,以及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再汇报自己的想法,交流时教师应强调平均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可以引导学生想分数来过度,最后在全班校对,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思考过程,要说清楚,强调每组的分数和小数是相对应的。

  五、评价总结,激励进步

  在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如果100分表示满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3.5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资料收集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13、8、13、13、8、8、14、8、11、5、14、14、8、8、13、8、5、2114、13、5、8、5、8、14、8、13、8、13、8、8、14、8、8、14、14、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预设

  生1:颁给平均分最多的那个班。

  生2:不公平,要算一算两个班的平均分,再比较。

  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5分钟)

  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第47题,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

  答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应用题。

  1.教师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4题和第5题。

  请两位学生读题后,分别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集体订正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第4题和第5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这两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

  2.教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抬水浇树。三年级浇45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浇lo棵,五年级浇的棵数等于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浇树多少棵?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接着,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6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并且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一题与上面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

  题是两步应用题,下面一题是三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这一册所学习的三步应用题都是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把两步应用题改编成三步应用题主要有2种方法:增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改变问题。第6题是从上面的两步题改变问题而变来的。现在,大家试一试用另外两种方法把上面的两步题改编成三步题。

  鼓励学生改编题,集体订正所改编的题。

  3.做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做完集体订正。

  二、整理和复习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

  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3页,默读第7题,理解题意。(教师也可用小黑板出示这一题。)然后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个年级采的最多?

  五年级比三年级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让学生自己做第(3)、(4)小题。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这一题里,求平均数的算式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自己想根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填写之前,教师提问:

  下面的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每个格里要填什么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八的第7*题。这道题先算出每种车的数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是一道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关于小学平均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

  老鼠

  大象

  乌龟

  寿命/年

  6

  2

  51

  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

  【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数据。

  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

  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

  【说明:运用多媒体对教材例题进行动态处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摆小方块制作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作准备。】

  3.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里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去比较?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

  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平均)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理解平均数。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馈时,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操作,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课件动态演示:将统计图中的涂色方块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导列式:6+9+7+6=28(个),284=7(个)。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谈话: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用红色线条标出平均数,并不断闪烁),图中闪烁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板书的平均后面添上数。

  观察: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多媒体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交流求女生队平均数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列式计算时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吗?

  【说明: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2.出示题目。

  下面是小华记录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况。你能求出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吗?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用水量/千克

  112

  88

  104

  96

  先估计一下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围,再求出前4天用水量的平均数。

  提问: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预测小华家第五天可能会用水多少千克,为什么?

  3.出示课始的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东家最近领养了一只小猫,你能预测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这些动物的寿命你是怎样理解的?(都是平均数)

  举例:我们小朋友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平均数,你能举几个平均数的例子吗?

  4.播放电视短片:如东县版图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内容:洋口港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提问:刚才的短片介绍的是如东县正在筹建中的洋口港。谁来说一说洋口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些数据?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分别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再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答。

  6.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然后用多媒体显示相关河床截面图,加深对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说明: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略)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76854.html
延伸阅读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一年级美
2023-05-21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最新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
2023-05-21
或许您对于“小学四年级pep教案”有所兴趣,笔者精心准备了丰富详尽的相关资料,期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为了保证每一堂授课顺利进行,教师们都需要认真制作课件。对于新手教师而言,
2023-05-21
出国留学网相关栏目推荐:“小学生教案”。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
2023-05-21
出国留学网专题“小学数学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下面的“关于小学
2023-05-21
教师只要心中有梦,工作也就有了目标。打磨教案是教师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出国留学网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安全教育小学教案”
2023-03-24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深刻影响自己的学生。老师们要想教好书,提前准备好教案是最好的。教案是老师授课最实用的工具,那么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栏目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
2023-03-05
小学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3、学习简单立体物
2023-03-02
老师的教诲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教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堂课的设计与理念,教案使教学过程有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教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出国留学网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
2023-01-13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写得好,那么在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到底怎么样才能写好教案呢?出国留学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关于小学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