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掌握不同的折纸方法及染纸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请所有的同学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导入
小魔术: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老师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
(魔术过程:教师展示宣纸,折叠——浸染——展示染纸作品。)
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画笔第三课美丽的染纸。
三、学习新知
1、了解纸性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看,这是普通白纸,滴上水,怎么样?
师:再来看看在宣纸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师:看来宣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所以我们要使用它来进行染纸。
师:还有哪些纸也可以用来染纸?
生:(餐巾纸、毛边纸等吸水较强的纸。)
2、展示范作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师:看来,想染出美丽的作品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3、研讨制作过程
师:先请回忆一下,刚才染纸时老师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师:先折后染。
教师板书——折、染
四、研讨折法:
(1)、介绍“米字折”
师:老师刚才是先对折,再斜折,展开就像“米”字,我们称之为“米字折”。
(2)、折纸竞赛:还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师:嘘!别说,下面我们要求来一个折纸比赛。
师:好,请坐好,听比赛规则:请用纸将你想到的折纸方法折出来。比一比,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注意边要对齐)
师:不要打开。(为后面的染纸作准备。)
教师简单讲解,并同时出示板书: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辐射折等。
师: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决定了染纸的效果。
五、研讨染法
浸染法:刚才老师是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一点、一滴就行了吗?如何染透?
小结: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可以将纸进行挤和捏,正反染,中间张开加染等。其实几种染法可以结合使用,瞧,刚才这张作品(太空)颜色太淡,我们还可以加染,这样就丰富,更美丽。
六、研讨色彩
师: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这一张作品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由一种颜色染成的!
师:我们称为单色染纸。单色染纸美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单色染纸:质朴明快,单色染纸朴素简洁,清新明快。
师:再看看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样?谁来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一下!
彩色染纸: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呀?
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呀!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染色位置、色块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浅。
七、染纸作品展
1、染纸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们自己也来举办一个染纸作品展,好不好?请同学们尝试用各种折法、染法多染几张,最后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最漂亮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的展览。
2、作品展示
3、作品评价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认为哪些作品还需改进?怎么改进?
八、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这些美丽的染纸有什么用途呢?
瞧!(这衣服)这些书签、窗花也是用染纸做成的。
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学们的染纸太漂亮了,课后也用染纸设计几幅窗花吧!
马的课件 篇2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教研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辟专栏开展讨论是远见卓识之举,通过讨论必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有益影响。从前一阶段的讨论文章看,有反对串讲法的,有主张诵读法的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即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①有不同的文体:论、说、疏、诗、词、曲②有不同时代的文章:上自上古的神话、古代的《诗经》,下至近代的各种文言作品,其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③有不同作家的作品,各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因文设计的几种主要教学课型。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5.诵读课型。
对诗、词、赋和精美的散文,宜采用以诵读法为主的诵读课。如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评点之后,让学生当场诵读、背诵。又如《出师表》《陈情表》《过秦论》等,也应多诵读或要求背诵。
马的课件 篇3
口语交际及作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突破方法:
与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
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
⑴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
⑵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
3、生讨论,共同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
2、讨论得出结论: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总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
6、生讨论。
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
三、趣味语文
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3、师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
【同伴互评】
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
马的课件 篇4
本课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文共有5个小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妈妈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学到许多知识。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更感亲切、有趣。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识字认读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教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
2、谈话:
你看到了什么?孩子长大了,就要离丌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施行靠的啥办法?是呀,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出示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的方法。
4、检查认读字词:
⑴ 个别读,师问:
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
⑵ 请小老师带读,师问:
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
⑶ 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
⑷ 开火车读词语。
⑸ 去掉拼音读。
5、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6、分个人读全文,谁喜欢第一节?谁喜欢第二节……每人读一节。(评读)
7、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
⑴ 师范读(配音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⑵ 汇报学习情况。
1、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⑴ 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⑵ 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2、导学二、三、四节中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学哪一节。
⑴ 过渡:
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抽说时相机追问:
① “降落伞”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插图),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
(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过渡: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有没有信心?
② 自由练读。
(入情入景,读中感悟。)
③ 指导朗读。
④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再看看画面,然后夸一夸她,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
⑵ 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① 分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3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4节。(出示学习方法)
方法:
A、读一读课文;
B、说一说办法;
C、演一演情景;
D、夸一夸妈妈。
在四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②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
“铠甲”是什么?(课件出示铠甲,边解释),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问: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 。)(课件演示这一动作)。这个办法可有趣了!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A、自由练读;
B、抽读、择读;
C、分小组比赛读。
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豌豆宝宝离丌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丌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A、抽读、评读;
B、即兴创作动作自由读;
C、全班加上动作、表情朗读夸夸豌豆妈妈。
⑶ 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1、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⑴ 全班齐读第五小节;
⑵ 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应该怎样读好;
⑶ 诚读;
⑷ 抽读,评读。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
(一边看一边唱,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等。)
⑴ 你发现了什么?
⑵ 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⑶ 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编儿歌。
过渡: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1、学生反复朗读。
2、比赛背诵。
查看课外资料,把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在采集本上。
蒲公英(图) 风吹
苍耳(图)──靠 动物的皮毛带
豌豆(图) 太阳晒
1、王老师根掘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设计教例,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王老师针对课文结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第二自然段之后,给学生学习后面的三、四自然段留下较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增强自主意识,加强语文实践。
2、利用多媒体把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趣味。王老师富有激励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充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朗读,去品味,去理解,去感受植物的可爱,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注意语文课掌的拓展、延伸和积累语言,丌阔视野,拓展思维。
马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
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联系朗读。及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头饰、图画、胶水(或磁石)。
教学过程:
总()电()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
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画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火、文、六
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马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妈妈的爱,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歌曲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抓住字眼 谈话揭题。
师板书“爱”字,提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些什么?指名回答(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友爱、爱劳动、爱祖国……)教师小结:在这么多的爱中,有一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就是妈妈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导入 新课。在爱的前面板书:妈妈的 并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培养情感
(一)初步感知 激发情感
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激发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书中从哪几件事描写了妈妈的爱。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划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连着词读一读。
(二)检查学情 及时反馈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带读。
2.自由读全文,分小组讨论:课文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5.指名说一说,引出并板书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滴落的泪 甜甜的吻
三、细读课文 体会情感
〈1〉、再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事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2〉、你们从小长这么大,你觉得那件事使你亲身感受到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学生选哪一节,就从哪一节开始学,重点指导读好一节。
指名读,学生评读。再自读自悟后四人小组讨论:读了这一节还有没有不懂的词、句。指名回答后再讨论:每一句诗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感(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试着体会读,再指名读,评一评(让学生懂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清凉的风)
(2)提问:妈妈拿着扇子,汗水怎么会湿透了她的衣裳?(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是妈妈坐在床边为孩子扇扇子,尽管天气炎热,她不顾自己,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理解“湿透”、“衣衫”的意思。
(3)告诉学生: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是孩子亲身感受到的清凉的风就是妈妈的爱。
读时让学生体会出享受妈妈的爱的这种幸福温馨的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2.采取以上学习方式,读好另外二节。
(1)指名读。想一想:在这一节里,妈妈的爱指的什么?(妈妈的爱指的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指的是滴落的泪)
(3)理解“遮雨”“很烫”“额头”的意思。
(4)要求学生读出一定的语气,感受妈妈的爱是那样真挚。读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些,教师范读。
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夏天妈妈给我扇风,雨天妈妈为我遮伞,生病了,妈妈为我着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平常的小事。师问:你能再说说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吗?(四人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体会妈妈的爱在这些小事中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这一节。想一想:读了这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书上说的小姐姐懂得:“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她为妈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对妈妈的爱,并祝妈妈节日快乐。我还知道妈妈的爱指的是妈妈对孩子甜甜的吻。)
理解“亲吻”“脸颊”“献”的意思。
(2)齐读最后一句并回答:读了最后一句,你是怎样想的?
(我想:最后一句是书上的小姐姐,其实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地长大,没有妈妈的爱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3)出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指名回答(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教师小结板书:爱妈妈
三、总结全文 激发情感
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里成长起来的,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当我们懂事了,或者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是幸福的微笑。妈妈给了我们许多许多的爱,我们也要用爱回报妈妈,我们永远永远地爱我们的妈妈。
四、深化朗读 熏陶情感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五、齐唱歌曲 表达情感
(播放歌碟)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附板书: 12
妈 清凉的风 爱
妈 遮雨的伞 妈
的 滴落的泪 妈
爱 甜甜的吻
马的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马的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1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3、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1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2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3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4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马的课件 篇9
1、观察文字画,写出相应的字来。
2、根据画面内容,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
1、出示文字画,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3、看了这些画,你会连想到哪些字?为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因为这些文字跟画非常相似。
5、照样子,在田字格内把相应的字写出来。
2、讲故事我们要注意哪些?
3、自己看着图静静地想三分钟,然后自己试着说说这个故事,出示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
4、小组内交流自己编的故事,小组讨论评价。(老师安排好组长,并小组巡视指导)
5、小组选出代表讲故事。
6、师生共同评价。
7、自己想想清楚修改一下然后再次小组内交流。
1、读读背背。要求熟记四个尊敬长辈、虚心求教的成语和三条名言警句。
2、学写好三个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衫、移、秒”。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成语和名言警句。书写好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
2、美观的书写三个字“衫、移、秒”。
(一)熟记成语。
2、指名朗读成语,并请学生随机正音。
shēn shēn rú
莘 莘 学子 (注意这是念shēn不是xīn) 孺子可教(翘舌音)
开火车朗读,齐读。
3、看图读成语再理解成语。
立雪求道:是个典故,又叫做“程门立雪”,说的是一个下雪天,宋朝的杨时和游酢去拜访老师程颐,当时老师正在坐着打盹,二人毕恭毕敬地站在外面等候,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下到一尺深了。后来就用“立雪求道”来表示对师长的尊敬。
春风化雨:老师的教育像和煦的春风和淅沥的小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
4、背诵成语。
自由读读背背。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二)背诵名言警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通每句话。
个别读准三句话,小组朗读比赛。
3、对照图再次朗读想想你读明白了哪些?
适当补充: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读,边读边想,其中的意思你就会明白。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歌中的一句。意思是书读得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能文思敏捷,笔走如飞。这就是书读得多积累的词汇语言丰富,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③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指的是心里要想,眼到是指眼睛要看着,口到,指嘴巴要读出来。
3、同桌讨论交流每个字的撇该怎么写好?
4、交流:
衫:左边的`横撇要舒展开来,比较长。三撇一撇比一撇长,而且三撇的起笔要对齐。
移:左边的第一撇短,第二个撇要舒展,右边的“多”字撇要紧凑。
秒:左边的禾字旁同上,右边的一撇要长而且在横中线起笔。
口言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这是一项叙述、观察、体验的说写训练。
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写明白。
一、谈话导入。
1、一年四季有许多水果,有哪些呢?
2、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
3、师: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二、借助拼音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它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1、说说喜欢吃什么水果?
用“我喜欢吃( )、( )、( )和( ),最喜欢吃( )。”这一句式说。
2、指导观察桔子。
1)出示一个大桔子,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说说桔子的形状、颜色。
2)板书:
指导:小朋友由眼睛所看到的展开想象,这便是联想。指名一学生将桔子的形状、颜色连起来说一说。
3) 开桔皮,指导学生观察。
从桔囊的数量、样子方面说一说。
(数一数,一、二、三……一共八片,如同八个胖娃娃紧紧地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5)将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加上剥桔子的动作。最后,可以说上一句赞美桔子的话。如:我真喜欢吃桔子啊!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
自由说后交流说。
四、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后交流。
五、教师小结。
我们观察一样事物,可以用我们的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嘴巴尝……同时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将事物的特征形象、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
马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写“词”、“识”、“求”三个字。
2、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句,进一步体会霍金爱问、会问的特点,并从中文学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识记生字字形,观察并写好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霍金从小就善于动脑,爱问为什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也象霍金那样,爱动脑筋,多提问题。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生字词,写好“词”、“识”、“求”三个字。
2、学习课文二至六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霍金是个从小善于动脑,爱问、会问的孩子。
教学难点:
体会霍金霍金爱问、会问的特点,并从文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词语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初步体会霍金爱问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生字词
1、回顾霍金爱问的特点,齐读课题。
2、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二、品读课文2至5自然段,感悟体验
1、弄清霍金问了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思考:霍金问了些什么?
(2)生答,相机出示句子。
(3)指导学生读好两个问句。
2、了解霍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
(1)思考:霍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呢?
(2)生答,引导学习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①理解“摆弄”一词。
②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③体会霍金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真是会问。
第四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句子
②体会霍金能在书本中发现问题,真是会问。
3、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解答霍金的问题的。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妈妈的“慈爱”。
(2)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话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弄清爸爸说了几句话,分别告诉了霍金什么。
(2)重点学习第二句话。
①理解“必须”一词。
②指导读句子。
③引导学生从爸爸的话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4、分角色朗读2至5自然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霍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并指导读第一句。
3、想象此时的霍金会想些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第二句话,读出霍金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拓展升华
1、读课文第一句。
2、师简介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3、再读课文最后一句。
4、学生交流学文后的收获。
五、指导写字
1、识字游戏。
2、出示“词”、“识”、“求”三个字。
3、指名说记字方法。
4、师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生字。
马的课件 篇11
活动准备
对话框、云朵和放大镜标记若干
三张大图,第一张:老虎躲在大树后,露出凶恶的脑袋和锋利的爪子,三只奔跑的兔子;
第二张:大象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桥,三只兔子分别在大象的鼻尖上、背上和尾巴上;
第三张:大象用鼻子喷老虎,三只兔子拍手笑。
活动目标
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愉快地与同伴分享。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这是故事的开头,这是故事的结尾。(出示第一和第三张图)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揭去遮挡老虎的小图):原来有一只凶恶的老虎在追小兔子,结果怎样?猜猜看,兔子是怎样逃离虎口的?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怎样救的?(出示第二幅图)请幼儿讲述大象救小兔的事情。
教师:老虎追到河边,大象会怎样对付老虎?(幼儿猜测后,教师揭去遮挡“大象用水喷老虎”画面的小图,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小兔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得完整。(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小兔子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教师总结:三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出示对话框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
教师(在第一幅图小兔子旁边放一个对话框):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都要被老虎吃掉了,慢慢地说行不行?应该怎样说?(着急、有力、快快地说)我们来试一试、学一学,大象在听到小兔子的求救声后会说什么。
教师(在第三幅图上的小动物旁边分别放对话框):这时候,老虎会说什么?大象会说什么?小兔子又会说什么?
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小动物说的话全部讲到故事里去,试一试吧。(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故事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加入角色之间的对话,故事就会变得更加生动。
四、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
教师(在第一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你们刚才都讲到了这只老虎,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只凶恶的老虎,它的眼睛怎么样?嘴巴和牙齿是怎样的?老虎看到兔子,心里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符号标记)(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呀,正好让我填填肚子!)
教师(在第三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刚才还很得意的老虎,现在是怎样的?(吓得用爪子挡住了脸)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标记)(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
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放大镜看到的地方和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得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他讲得好吗?哪里好?
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得很精彩。
五、给故事取名字
马的课件 篇12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马的课件 篇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