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科学式教案实用7篇

字典 |

2023-05-30 10:52

|

推荐访问

科学教案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科学式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石头变形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石头变形记》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科学领域。活动为幼儿介绍了大石头在阳光、雨水、风的作用下碎裂成小石块,在河水冲击下相互摩擦碰撞,最后被磨成鹅卵石的科学知识。《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本活动内容紧扣幼儿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将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一方面了解鹅卵石的形成,另一方面了解鹅卵石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上,特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提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了解石块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最后形成鹅卵石的过程。而难点在于幼儿能关心周围环境,在玩中体验科学的重要和趣味。

  二、说学情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的幼儿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下面我对幼儿情况做简要分析: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问“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这一时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有明显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足,还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因此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活动考虑的因素。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以游戏法为主,观察法、讨论法为辅,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与同伴讨论,达到了解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交流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四、说活动准备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为了给幼儿提供了可供直接感知操作的物质材料,方便幼儿动手尝试,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我的活动准备如下:

  1、《变形金刚》简短视频一段;

  2、鹅卵石实物若干;

  3、鹅卵石形成的过程图片若干幅;

  4、橡皮泥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具体说说我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环节:视频导入,激发求知;实物展示,感知对象;图片展示,深化理解;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1.视频导入,激发求知

  好动是幼儿的特征之一,而具观赏性的视频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活动。在活动之初,我会向幼儿播放《变形金刚》的简短视频。在幼儿观看后,并因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片中的是什么吗?”在幼儿说出答案后,伺机引出活动主题:“石头变形记”,以此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2.实物展示,感知对象

  在幼儿对“石头会变形”这个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时,我会呈现鹅卵石这一实物。请每位小朋友来摸一摸鹅卵石,同时说一说摸到的感觉,观察鹅卵石的特点,达到幼儿能了解、认识鹅卵石的活动目标。在幼儿对鹅卵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鹅卵石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深化理解

  之后,我会继续向幼儿展示教材提供的鹅卵石形成过程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组讨论,能自己发现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启发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想象大石头经历了哪些自然力的作用,最后变成漂亮的鹅卵石。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幼儿想象思维,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胆量,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达到培养幼儿对图片内容的领悟能力。

  4.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以竞赛判别输赢的游戏,有助于满足大班幼儿日益增长的好胜心理,因此活动的最后我将组织幼儿进行“制作鹅卵石比赛”比赛。首先我会将幼儿分成3个小组,每组发放一大块橡皮泥,通过比赛捏鹅卵石的形状、速度来制定输赢。通过这样的环节,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更完整的经验。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整个活动增添趣味。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动之后我会鼓励幼儿在周末的时候邀请父母一起走进公园,去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鹅卵石。这种方法有助于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科学式教案【篇2】

  课题8:叶的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教学准备:

  1 、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 、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前置作业:

  课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 — 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 、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 、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8、叶的蒸腾作用

  水分和养分→根→叶的蒸腾作用(气孔)→空气中

科学式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科学式教案【篇4】

  认知目标:

  1、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

  2、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试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头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标: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木头、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

  教师准备 多样木头、关于木头应用的课件及资料。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同学们,那么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活动一:木头有什么特点?

  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讲: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

  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

  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

  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讲: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做好记录。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5、汇报实验结果

  请各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小结:木头有哪些特点呢?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干木头不导电;木头有软、硬程度;木头的花纹也不一样;……

  活动二:木头是天然材料;木头的用途

  木头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头有哪些作用?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说说木头的作用。

  小结: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广。

  讲:你们知道木头是怎么来得吗?一棵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所以我们有珍惜木材。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木材呢?

  3、学生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汇报讨论结果。

  4、提出问题:哪些木制品可以选用其他材料来代替?

  学生进行讨论。

  小结:木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给社会生活带来繁荣,木材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因此,有些木制品现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来代替。

  自由活动:

  1、辩论会分甲、乙两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确“使用一次性木筷”带来的危害。

  2、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取对方的长处。

  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式教案【篇5】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科学式教案【篇6】

  【教材简析】

  《电器出故障了》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4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常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面对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思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本课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解决无法点亮小灯泡的真实问题,探寻解决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将经历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原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并想办法排除电路的故障,最终解决电路的问题,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经历科学实践活动,迁移应用电路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概念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电路一定是由电池、用电器和导线连接在一起组成闭合回路,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学生对电池、导线、小灯泡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了,学生知道通过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去排除故障,也知道要去检查电路中各个电器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电路能够制作出“电路检测器”。

  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器元件的故障,并想办法排除故障。

  难点:让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在连接电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是电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电路会出什么故障呢?用什么方法去排除这个故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活动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分析电路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教师出示“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提问:“电路可能出现什么故障了?”然后各小组开始讨论,请学生把想法填写在表格中。

  2、开展全班讨论,收集学生的想法。

  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比如小灯泡的灯丝断了。学生可能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如果连接没有问题,而小灯泡仍然不亮,就会进一步考虑是某个元件出了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二:做个电路检测器

  学生列举出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这里学生将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就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师发给学生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先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把两个检测头(也就是原来连接开关两边的导线头)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是否亮起来。重点提示学生不能用我们的检测器检测家里用电器的电路。

  活动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发给每组有故障的电路,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2、请每组先预测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再检测,并试着排除故障。

  3、请学生一边检测,一边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中。

  1、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轮流汇报检测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小组检测出电路的哪一部分出故障了?怎么知道它有故障的?用什么办法排除的?

  2、加强用电安全教育。

  教师再次强调: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易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第1课的“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哪些关于电的知识?解决了哪个以前不知道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合理猜测

  小灯泡坏了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电池没电了

  导线坏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共一项内容,帮助学生检测电路故障时记录检测项目、有无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学生首先讨论每一种故障的检测方法,再开始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最后讨论排除故障的方法。

科学式教案【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竹子真好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竹子真好用》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的科学领域活动内容。竹子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竹子搭成的房子、奏出悠扬乐声的笛子、供人休息的竹椅、旋转腾空的竹蜻蜓、盛放食物的器具等。竹子的用处非常广泛,本次活动主要是带领幼儿走进竹子世界、了解竹子的各种不同用途。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纲要》的具体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够激发对大自然的爱。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发展观察能力。

  3.认知目标: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活动目标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

  二、说学情

  在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抽象逻辑能力,能初步获得外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设计的活动,主要以幼儿的观察、游戏为主,让幼儿在观察、游戏中知道竹子的不同用途。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尊重、交流、互动、共同建构的方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观察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游戏法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运用游戏法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观察法是幼儿初步认识周围世界,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竹子用途。根据这一特点,我主要准备以下材料:

  1.挂图和制作好的视频;

  2.代表各种不同竹制品的头饰;

  3.每人一个竹蜻蜓。

  五、说活动过程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们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小朋友熟悉的熊猫博士为主人翁来创设情境,进行如下导入:竹子是熊猫博士的最爱,最近呀,熊猫博士又多了一项爱好,他呀,建了一座非常大的竹子家园,里面全是用竹子制成的物品,熊博士喜爱的不得了,逢人就说:竹子竹子真好用,它的用处多又多。

  多在哪里呢?小朋友们想知道么?那今天我们就有请熊猫博作为导游,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竹子世界。

  以熊猫博士为主人翁进行导入,即联系了上次活动的内容,同时也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自由交谈,初步了解

  1.幼儿自由交谈

  教师以熊博士的要求为由,向小朋友们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用竹子制成的物品?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

  2.出示图片,集体交流

  教师继续创设情境:刚才我们的谈话呀,熊博士都听到了,他说,他见过的竹制品可比大家的还要多!比我们说的还要多,那还有哪些竹制品是我们没见过的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那我们就跟随熊博士一起走进他的竹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认真的看一看,找一找,图片上都有哪些东西是用竹子制成的?其中哪些是你以前没见过的竹制品?先让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再找人回答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幼儿观察、交流,

  (三)集体讨论,探讨用途

  这个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观看,让熊猫博士对竹制品用途进行介绍。视频结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回顾。

  了解了竹子不同的用途后,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巩固以上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竹子的不同用途。游戏开始之前,要向他们讲明游戏内容和规则:戴上标有不同竹制品的头饰,等待熊博士打来电话,他会讲明需要什么,谁能满足他的要求谁就要主动站出来。

  (四)游戏环节设计如下: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了,熊猫博士要休息,哪个工具站出来?”(椅子)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起了,熊猫博士要扫地,哪个工具站出来?”(扫把)

  ……

  这部分主要通过视频和游戏展开,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育于游戏的目的。

  (五)游戏活动,玩竹具

  最后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玩竹蜻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的活动。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保证幼儿学习的完整性、延续性,我会采用家园共育的方法,让幼儿回家给自己的父母讲一讲竹子的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00160.html
延伸阅读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没人跟我打架。没人找我的麻烦。~~我想此时你想把这些短句分享到朋友圈吧?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心痛的短句,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心痛的短句(1--
2023-05-30
小学最后一个儿童节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小学时光的结束和成长的开始。这个儿童节不仅是一个庆祝儿童身份的时刻,更是对我们成长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下面就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
2023-05-30
七一建党节讲话稿(篇1)同志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建党XXX周年,以缅怀党的历史,展望光辉未来。同时表彰一年来我村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以激发党员斗志,鼓舞队伍士气。这对于
2023-05-30
行政文员转正申请书范文模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本人xxx,于20xx年x月x日入职工资,在所办公室任人事专员一职,至今已经两个多月。时光飞逝,在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中,在公
2023-05-30
写报告要有从上到下,从整体到细节的思维,但凡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写报告的准备,一篇优秀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大四学生个人实习报
2023-05-30
优秀的教师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精心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什么样的教案算是好教案?栏目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22-12-03
万事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控教学实践,或许"科学活动教案大班教学反思"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
2023-02-21
经过筛选后的“教案”将会为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观点,欢迎您仔细阅读并纳入你的收藏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任务。写好教案课件并将其应用于
2023-05-14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要写好教案
2022-08-08
教师的教案是学生们享受生动有趣课堂的必要之物。如果还没有准备好的话,教师们就应该抓紧时间了。这些详实的教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指导教师制定出高水平的教案与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