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精心整理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供各位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除此之外,教案课件在老师的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老师们最好能认真撰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性的高效方法。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 山脉纵横交织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
(1) 东西走向的山脉 :最北一列:天山和阴山;中间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 南北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侧的一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一列: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4)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6)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 福建和江西(武夷山) 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 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广东和湖南(南岭)
3、 中华五岳: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恒山(山西)、嵩山(河南)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一览表
一、 地形复杂多样
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2、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大江大河发源地;
(2) 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3)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4)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5)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6)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7)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平均海拔最高
(8) 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9)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10)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鱼米之乡
(11) 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地的优缺点:p28
(12) 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13)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 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P20
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 对气候:使海洋湿润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读图p30 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及地形区。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
1、 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
(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5)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6)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一、 特殊天气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 洪涝:夏秋季节
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一节 中国的河流
一、 外流区为主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1、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一、滚滚长江
1、 长江的源流概况
1. (1)发源地: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省(青)、西藏自治区(藏)、云南省(云)、四川省(川)、重庆市(渝)、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上海市(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 (2)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
长江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的特点是:江宽水深、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中游段荆江被称为“九曲回肠”。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2、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宝库”
(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 葛洲坝
1、 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
(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二、滔滔黄河
1、 黄河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省(青)、四川省(川)、甘肃省(甘)、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河南省(豫)、山东省(鲁)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1) 上、中、下游的划分:河口(内蒙古,上中游划分地)、桃花峪(河南,中下游划分地)。
黄河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的特点是:“地上河”。黄河“地上河”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2) 主要支流:洮河,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2、 黄河的水能开发
(1) 水能集中在上游、中游
(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 黄河的治理: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4. 黄河的奉献:①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②提供大量的水能资源;③提供了水源进行灌溉。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2)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冬季风
成因: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发源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风向: 陆地→海洋
性质: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影响范围:我国西部、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等)
夏季风
太发源地: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风向:海洋→陆地
性质: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
影响范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 季节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热带气旋强烈活动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建防护林
洪涝 夏 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 冬 强冷空气入侵 严寒、大风、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全年 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2.3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
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
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滚滚长江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由于长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如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长江三峡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6、滔滔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中游:河口镇—河南旧孟津;下游:河南旧孟津—注入海口。
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有决口的危险。(4)、易泛滥(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6)、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3)、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多灾的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中游的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新课 标 第 一 网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关键性工程。
附: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知道选择客运和货运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4.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虑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的不同需求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资料(幻灯片展示)
(一)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资源。
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正常开工。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秦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师问)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答)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幻灯片展示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师问)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属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运送旅客和货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新课教学
1.设疑导读
(1)如果你暑假计划到黄山旅游,在选择交通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目的地黄山的位置(到哪里去),票价(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等。
(2)如果你是公司的业务员,要将1000台电脑从中关村发往陕西省延安市,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与去旅游有什么不同的考虑?
学生讨论:除了一样要考虑目的地陕西省延安市的位置(运到哪里去),运费(贵不贵),路途要花费的时间外,还要考虑运送的货物是电脑和运输的数量1000台。
教师总结:要想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除了明确自己的需求外,还必须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比较学会选择
学生阅读课本P85图4.3.
教师:这张图对比了火车、飞机、汽车和轮船在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运量的多少上的差异,请你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我们作出选择。
(1)水路运输是现代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费最低的,为什么?有哪些缺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成本低的原因:①线路投资少,除运河外,江河湖海为天然航道,不会损坏,基本无需修造、维修和保养。②运载量大。由于水的浮力,在相同的牵引力作用下,水运比陆运有较大的运载量。一列内河船队的载运量相当于一列普通列车载运量的3~5倍。运载量大,线路投资少,降低了水运的成本。
水运的缺点是:送达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冬季河流封冻,枯水期水位低,大风,浓雾,急流险滩)。
(2)什么样的货物适合选择水路运输?
学生:运输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
(3)下列情况哪些适合选择水路运输?
①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适合)
②10万吨海盐从天津运往上海。(适合)。
③5000吨钢材从上海运到济南。(不适合,水路不能到达济南,适合铁路)
④一吨活鱼从北京郊区运到城区。(不适合,没有水路且速度慢,适合公路)
(4)铁路运输是我们经常选择的长途运输方式,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铁路的优点:①多拉(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随着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气机车的进步,运量可以高达5000多吨)。②快跑(时速为60~100千米,高于汽车)。③省钱(铁路运输的成本是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是航空运输的一百二十八分之一)。④准时(受天气影响最小,一年四季,昼夜不停)。
铁路的缺点:①巨额的投资(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削山头、凿隧道、架桥梁都需要巨大的土石方量)。②短途运输成本高(从北京城区到北京市大兴县,铁路成本高于公路)。
3.情境处理
教师提问:下列情况适合选择哪种运输方式?
(1)河南郑州某公司业务员小张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铁路)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铁路)
(3)乌鲁木齐某学校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到。(航空)
(4)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水路)
教师总结:和铁路相比,公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少。但是公路运输也有自己的优点。有一家公路运输公司,它的宣传广告语是:“货送海角天涯,万无一失到家”,从这条广告可以反映出公路运输的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回答,公路运输的优点是:
①门到门服务--“到家”.铁路运输受固定线路的制约,只能实现“站到站”的服务,而公路运输“无孔不入”,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一辆车一个司机可以将旅客或者货物从家门运输到家门,直接到达目的地。
②装卸量小--“万无一失”.由于铁路不能实现“门到门”,需要借助公路将货物运至火车站,在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要借助公路运输才能将货物最终送达,这样的运输过程增加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装卸量。货物需要装上汽车运到火车站,卸下后装上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卸下火车,再装上汽车,才能运达用户家中,这样的装卸过程对于一些易破碎,易损耗的货物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公路运输只需一次装和一次卸,对货物的损伤较小。
③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货送海角天涯”.铁路线的建设成本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需要削山头、凿隧道、架桥梁,所以铁路网络远没有公路网络发达。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正在从“县县通公路”向“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迈进,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是铁路网络不能比拟的。
三、课堂延伸
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铁路的货运部门计划和公路货运展开竞争,请你参考公路货运公司的宣传广告语:“货送海角天涯,万无一失到家”,为铁路货运部门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以突出铁路运输的优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6)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7)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中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中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中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中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中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中国的面积很大,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中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中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中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南部。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中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中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中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中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中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中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中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9)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0)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1)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重点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
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指的就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
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海、海、海、海。独立自学完成
团队合作
6.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
8.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9.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10.阅读图1.5、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2)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治理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建议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更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3)
几千年来,黄河一直是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况也了如指掌。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9~53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海省、甘肃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黄河陷入危机。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
出示源头、上游地区荒漠化图片资料,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凌汛主要出现在黄河上游和下游。
②出现凌汛原因: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③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
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万条沟壑会是一种什么情形?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①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黄土高原。
②黄河流入下游,进入华北平原。
③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积月累,使黄河越“长”越高,成为“地上悬河”。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
百病缠身的黄河需要她的儿女加倍地关爱与保卫,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篇14)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活动2【讲授新课】讲解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活动3【讲授新课】提问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活动4【讲授新课】总结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活动5【讲授新课】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活动6【讲授新课】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活动7【讲授新课】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回答)活动8【讲授新课】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活动9【讲授新课】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活动10【讲授新课】讲解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A、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活动11【讲授新课】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 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区)活动12【讲授新课】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
⊿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活动13【讲授新课】总结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
1)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湖南、上海、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活动1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活动15【讲授】总结过渡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
活动16【作业】
【例1】 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A、陕西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甘肃省
【例2】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一共有:()A、9个
B、14个
C、12个
D、13个
【分析题】请你谈谈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 【探究题】转动你的大脑,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呢? ②“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
【实践题】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台湾、香港、澳门,并分别计算一下与你家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分别位于你家乡的什么方向? 活动17【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充分地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的学习铺设了台阶,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一、在认识34个行政区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第一个任务:
初读中国行政区划图,看看自己能有什么发现。由颜色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引入名称的不同,有的是省,有的是市,有的是自治区,有的是特别行政区。
二、由名称的不同引入第二个任务的学习: 再读中国政区图,找出有几个省、几个直辖市、几个自治区、几个特别行政区。在小组合作学习、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全班交流,明确我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再让学生找到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以及中部的省市自治区。
其次,我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更新、调整、删减和补充,对教材知识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律学习,学会自觉学习,学会创意学习,要从课堂上课外生活上引导他们爱上地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丝关怀,少一分责难”“多一些探讨,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