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大气压强课件

字典 |

2023-06-10 19:20

|

推荐访问

大气压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据您所需的资料,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认真梳理了“大气压强课件”,欢迎各位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提供帮助。在开学前,老师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为每个老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出色的教学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大气压强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从生活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

  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

  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测量大气压强,说明测量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播放录像)。

  提出问题:

  (1)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答: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2)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答:真空。

  (3)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全部落到水银槽中?

  答: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4)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大气压强课件 篇2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提问:

  1.大气压强的值是根据什么实验测出来的?所测得的值相当于多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多少帕?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1.讲述:我们上节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告诉大家,在海平面测得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那么我们所在的地区高于海平面,大气压强是否仍然是760毫米水银柱呢?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大气压强课件 篇3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物理知识,就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设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拟真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再观察纸片的“命运”;可以观察硬纸片的凹凸情况──是向上凹还是向下凸……然后由此展开讨论和实验,就可明确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活动中,一开始,可以不给任何器材,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和确定器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两组由学生动手实验,这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3.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大小,为何选择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为何选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大气压强课件 篇4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学习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4、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吸管、气球、乒乓球、小碗、打气筒、大水盆、饮料瓶、酸奶盒、吹风机、空气炮、纸制小猪小伞、小礼花。

  2、录像带、磁带。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到“淘气堡”去作客。

  律动入场。(在淘气堡里有许多好玩、淘气、有趣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将气球松开气口,观察气球漏气时在空中的状态。设问:气球是如何变大的,又为什么会在空中跳舞,我们一起到淘气堡里揭开这个秘密吧。

  活动二:悬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术)

  将一只乒乓球放在打开的吹风机上,它就会悬浮在空中。请幼儿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揭密:因为乒乓球被气流顶起来以后,下面连续不断的气流使球掉不下来。外侧的气流又会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关注点:幼儿是否对实验感兴趣,是否好奇。

  活动三:运乒乓球游戏

  每人一个吸管、一个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从一个碗里运到另一个碗里,看哪组想的办法多,运的快。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开心游戏,努力创新,与同伴合作。

  活动四:探索游戏“淘气堡”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四个科学小实验。

  1、小伞飞起来。将小伞放在瓶口,双手用力拍瓶两侧,小伞就会飞起来。

  2、自制小喷泉:将两个扎有多个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挤压叠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压力会使水流从小孔中喷射出来。

  3、赶小猪:把纸制小猪放在桌上,将瓶口对准小猪,两手用力挤压瓶子,气流会使小猪动起来。

  4、充气气球跳跳舞。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然后松开气口,感知充气过程中大气压力的存在。

  关注点:幼儿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主动探索,动脑筋想办法。

  小结: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小实验、小游戏、小魔术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好帮手。

  活动五:观看录像片《幼儿园里故事多》

  录像内容(小朋友玩的空气炮、水枪、车胎打气、测量血压、吸饮料、喷雾器)

  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大气压力帮助下做的事情。喷洒农药、投放吸盘、灌墨水、打针、压力暧瓶、喷香水等、抽水机、大庆的采油井。

  关注点:是否能理解和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六:喷礼花,感受成功的喜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离开淘气堡。

大气压强课件 篇5

  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活动3]师生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

  (2)学生汇报完后,教师作说明。

  [活动4]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活动5]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活动6]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投影):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活动7]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讨论后,逐一投影)

  (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以上两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活动8]学生自学与教师演示:(配合投影)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说明: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

  5、本节小结。(投影)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6、课后作业。(投影)

  (1)自我评价与作业。

  (2)设计实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设计一种水杯,只要滴入少量水,就可以涌出许多水来。

  [说明:通过小结,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巩固;然后由作业再检验和提高]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学习物理知识,就要让学生进入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比如:在“覆杯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这时,我们可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纸片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设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拟真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再观察纸片的“命运”;可以观察硬纸片的凹凸情况──是向上凹还是向下凸……然后由此展开讨论和实验,就可明确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学”,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活动中,一开始,可以不给任何器材,让学生先自行讨论和确定器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两组由学生动手实验,这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兴奋,因为这样的实验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3、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大小,为何选择1米长左右的玻璃管?为何选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体?等等,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大气压强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总结: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提问:(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空气,盖上硬纸片并倒置过来后,它们的周围只有空气,很明显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向各个方向转动覆水杯,观察到硬纸片没有下落,再一次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用硬纸片托住的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抽出纸片。

  4、提问:(1)观察现象;(2)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仪打出图2)

  分析: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大气压作用在水槽中的水面上。

  5、提问:如果换用2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来做此实验,结果会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2米长的水柱也能被大气压所支持。

  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师:历史上曾经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来做过此实验,结果水管中仍充满了水。看来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柱是大于10米的。

  6、提问:下面我们假设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是h米,请同学们讨论能否用水柱产生的压强间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可能,应用什么公式?

  学生:能、p=ρ液gh水

  师: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来做此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如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实验;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等。

  7、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我手中的这根1米长的玻璃管来完成测出大气压强值的任务呢?请同学们思考。(师:启发学生由P=ρgh考虑问题。)

  学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第一个想到用水银代替水来测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其实托里拆利像你们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用水银来做实验的,他是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才想到用液体密度最大的水银来做实验,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这一实验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8、提问: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没有,已被灌满的水银全部排出)

  师:对,这个空间是真空。

  9、提问: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请同学读出此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是多少厘米?

  若测量结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则简单介绍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不同,76厘米高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的高度测出的值。一般我们把大气压的值取为76厘米汞柱。

  板书:“大气压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帕)”

  10、提问:⑴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槽中,会影响实验结果吗?

  ⑵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⑶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打破了玻璃管的上端,会有什么结果?

  (用2米长的水柱做此实验,得出水银会下降到与水槽内水银面相平的位置)

  11、例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水银柱高为76 厘米,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帕?

  若用水代替水银做此实验,则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有多高?

  象这样通过求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间接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一 种间接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会用到它。

  12、例2:若桌面的面积为1平方米,上题中的大气压强作用在此桌面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大?它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体重?(成年人体重约500牛)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桌子压塌呢?(利用此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桌面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同时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两者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不会塌。人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压压瘪也有与此类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或()。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力作用且具有()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证明()的存在。

  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从竖直到倾斜放置,则( )。

  ⑴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⑵水银柱的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⑶水银柱的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⑷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6、做“杯呑蛋”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解释此现象?

  7、(机动)塑料吸盘的使用和理论上的解释?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的第2题,习题部分的第1、3小题。

  2、课外讨论:“想想议议”。

  六、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覆水杯实验

  p=ρ液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反思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气压强课件 篇7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11—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5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

  2.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讨论原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把本节后练习的第1、2题和章后习题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3.把课文后练习第3题和习题第1、2题在阅读课文后,联系课内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准备着下节课在课内口答。

  (四)说明

  1.课文中图11—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在农贸市场的金鱼市上可以购买,这样的皮碗是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价格很便宜。学校实验室可统一购买,用后由实验室保管,供长期使用。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很好。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要注意打开窗子通风。要边做边讲,使学生明白玻璃管内装满水银,排出了空气,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到一定高度而停止下落,上部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支持着的道理。

  3.用注射器挂钩码的补充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达到巩固本课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注射器活塞下挂一个500克的砝码,给学生以惊奇,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到此,初二学生已学习了快一年的物理了,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地保持下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对于啤酒瓶的实验,啤酒瓶容易获得,学生自己都可以做,可作为作业(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做,比在课室内看一看更生动,更具体,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5.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大气压强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大气压强课件 篇9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作“引线”,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测定”这一环节时,小组讨论交流为实验设计开启了思维,教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分析:什么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能和大气压力相等,要获得大气压强的大小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也为他们的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真空压缩泵,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玻璃杯。

  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光滑玻璃板,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0N),小皮碗(25个)。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课件展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受不受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压强?

  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养。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这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小组的独立决策能力。

  A.两个小吸盘对在一起挤压后难以分开。

  B.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玻璃板上后难以拉开。

  C.将一个小吸盘紧紧按在桌面上后难以拉开。

  由学生们自主发现三次实验的共同点有两个,其一是挤压和紧按的目的是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这样内部气体压强会减小;其二是最终的实验现象都是难以拉开,这则是由于吸盘外面有大气压力的作用。从而得出验证的结论:大气有压强。

  此环节是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提供机会。

  总结: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历史上曾有一经典的实验,生动大胆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大家看多媒体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

  ①利用课件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

  说明:增强学生对物理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养成。

  说明:改进实验器材,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轻松,这是新课改为教师们所提出的要求。本次实验采用抽气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压缩泵代替教学演示用的抽气机,真空压缩泵是冰箱内抽气泵,可到旧货市场采购,其抽气效果好,且没有噪声。改进后的实验,在壮实的六位男同学共同努力才能将两半球分开,生动的实验情景不仅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大气压确实存在着,并且还很大,为接下来探究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开启了思维。

  总结:16匹马都没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压强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大气压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测出大气压的值?(友情提示:实验时应测出哪些物理量?如何来测这些物理量?)小组讨论交流后可利用实验器材尝试着来完成实验。

  实验改进:由于教学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气压力的测定,将市场购买的量程为10kg的小弹簧称改制成100N的弹簧测力计,器材准确性高,为得到的准确实验结论提供了保证。(如下图)

  说明:小组尝试后,首先提出实验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困惑,如实验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什么时候读数,怎样测小皮碗和玻璃板接触的面积等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答的老师决不参与,在学生们讲解不到位的老师才给予补充,这也是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中小皮碗与玻璃板接触的有效面积为35cm2,老师只是简单的作以说明,这样可适当降低实验的难度。

  说明: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很快地完成了实验,在交流展示中享受着实验的收获。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收获,更是学生自主成长的收获。课堂上能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活动起来,课堂的教学才有意义,才有活力。

  思考:①玻璃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流下来?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②玻璃管内高出来的这部分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何计算?③等压面的建立依据了液体压强的什么知识?科学家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小组讨论交流后,老师规范问题的答案同时分析实验原理。

  说明:由于此实验的原理难度较大,在学生们自主交流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分析,玻璃管内水银没有全部流下来的原因,要明确点出正是大气压强支撑着高出来这部分液柱,并且大气压强的大小决定着它所能支撑的液柱的高度,这样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可计算出大气压强,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等效替代法。

  标准大气压的值:利用课本小组自主学习标准大气压的规定和大小。

  总结:上面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气压的测定,得出的结果都近似为105pa,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的实验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测定大气压也有专用的实验器材――气压计,关于气压计的学习我们下节课会详细研究。接下来同学们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课件展示:吸管吸饮料的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吸取饮料的原理。

  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

  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们较了解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而对生产中的相关应用了解较少,对此老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中是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搬运大张的玻璃板,灯泡等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感悟意识物理知识的价值。

  说明:此环节分为两个过程,首先以组为单位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确保每位同学清楚本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通过互评和互补,可帮助同学们进行查漏补缺。教师的提升总结不可少,学生交流的重点是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系统和方法的总结。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实验中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大气压强课件 篇10

  物理这门学科除了注重理论知识外,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也是其重头戏。平时的实验教学包括课堂的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和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

  从小组实验、学生实验看出来学生对于学习科学,动手做实验的热情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的实验学生只能看,没有参与的哦机会,比如课堂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坐在角落或者后排的学生就观察得比较费力,不是很真切了。我就思考其实有些实验学生可以在家中自己找替代品来开展研究,上课时可以细致讲解下,课后同有兴趣的同学探讨下。

  家中的许多生活用品可以用来代替实验仪器,比如烧杯可以用一般的玻璃杯代替,量筒可以量米杯或者一些量药剂的小量杯代替,玻璃棒可以用筷子代替,用已经不用的钢笔代替胶头滴管。关键在于老师是否带着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慢慢学会观察周围,举一反三。

  《大气压》中有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大可以将实验做到家:

  1、由一根吸管引发的实验:

  (1)用吸管吸取饮料,思考饮料为什么会被吸上来。

  (2)吸上饮料后,咬住吸管的.上端,将吸管离开液面,思考为什么液体不会从吸管中流下来。

  (3)用一根截短的吸管放入装满水的杯中,用另一根吸管对着前一根吸管用力吹,思考为什么会有水雾喷出。

  (4)用手指堵上吸管的一端,另一端用嘴吸,观察吸管发生怎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2、纸杯覆水实验: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或者纸杯上盖一张厚纸板,倒置过来,看水会不会流下来,思考为什么。

  3、家中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规格一样的吸盘挂钩(就是那种扣在玻璃上挤出空气后用来挂东西的吸盘挂钩)扣在一起,挤出空气后,往两边用力拉,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大气压非常大,所以我们会拉得很用力吸盘还是纹丝不动。

  在日常灌输一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也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29706.html
延伸阅读
七夕情人节,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可以来一趟短途旅行,来迎接下一个美好。~~许多人喜欢读一些有趣的句子,出国留学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夕情人节经典语录单身精选42条”,希望对
2023-06-10
与“生日party邀请函”相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要议题,发送邀请函会让被邀请人感受到邀请人的诚意,与此同时还需要让邀请函表达清楚,郑重大方,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活动邀请函呢?为防遗忘,
2023-06-10
如今社会发展的极为迅速,职场上的申请书应用也日益频繁。申请书是一种期望得到批准的业务文书,通常也被称之为申请单或者申请书。但什么样的申请书才能够被认为是合格的呢?本文我们整理了最近
2023-06-10
志愿者晚会策划书篇1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进一步教育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2023-06-10
时间是悄无声息消失的东西,我们到了要写岗位述职报告的时候。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的一种文书。出国留学网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物业工程述职报告怎么写,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
2023-06-10
具有启示作用的“课件”读后让人陷入深思。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工具之一。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课
2023-05-07
在老师的工作中,每次上课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因此,每个老师都需要抽出时间去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有针对性、有条理地编写。下面是本
2023-05-25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因此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制定良好的教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的失误。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哪些?本网站很高兴向大家推荐一篇有关“钓鱼课件
2023-05-23
学生们需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这离不开老师的用心准备教案。写教案课件需要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教案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工具,应该在写教案课件时考虑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为您
2023-06-10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必须仔细认真,不能草率从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可以通过课堂反应展现出来。本文汇集了关于“赤壁课件”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在工
2023-06-04